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132)
2023(13180)
2022(11448)
2021(10711)
2020(9141)
2019(20573)
2018(20471)
2017(39387)
2016(21964)
2015(24689)
2014(24497)
2013(24294)
2012(22738)
2011(20707)
2010(21044)
2009(19889)
2008(19953)
2007(18493)
2006(16193)
2005(14566)
作者
(68246)
(57507)
(57409)
(54445)
(36169)
(28001)
(25857)
(22631)
(21707)
(20557)
(19646)
(19217)
(18275)
(18245)
(18111)
(18083)
(17696)
(16976)
(16645)
(16564)
(14857)
(14281)
(14225)
(13180)
(13163)
(13122)
(12959)
(12892)
(12024)
(11816)
学科
(86894)
经济(86795)
(62932)
管理(54477)
(47965)
(41411)
企业(41411)
方法(37580)
数学(32865)
数学方法(32414)
农业(31593)
中国(22479)
业经(21736)
(21713)
(21642)
(18747)
地方(16904)
(16786)
贸易(16779)
(16337)
(14127)
银行(14046)
理论(13417)
(13389)
(13127)
金融(13123)
(12949)
(12868)
财务(12832)
财务管理(12790)
机构
学院(319536)
大学(315435)
(123109)
经济(120297)
研究(113935)
管理(112242)
理学(96501)
理学院(95341)
管理学(93190)
管理学院(92645)
(86103)
中国(85686)
科学(76781)
农业(67679)
(67565)
(62286)
业大(61357)
研究所(56758)
(55440)
中心(52959)
(50511)
财经(43635)
农业大学(42446)
北京(41797)
(41497)
师范(40893)
(40450)
(39983)
(39576)
(39462)
基金
项目(211841)
科学(161806)
基金(149866)
研究(147099)
(135312)
国家(134113)
科学基金(110442)
社会(89619)
(85873)
社会科(84274)
社会科学(84245)
基金项目(78915)
自然(74121)
自然科(72373)
自然科学(72338)
(71967)
自然科学基金(71028)
教育(67400)
资助(62413)
编号(60581)
成果(49411)
重点(48813)
(46626)
(45737)
(43843)
(43389)
计划(42419)
课题(42343)
科研(41593)
创新(40664)
期刊
(142459)
经济(142459)
研究(87569)
(86502)
学报(66882)
中国(66200)
农业(58165)
科学(55457)
大学(48582)
学学(46464)
(43299)
管理(37293)
教育(33432)
(30796)
金融(30796)
(29500)
业经(28551)
技术(25812)
财经(21502)
经济研究(21224)
(20944)
问题(19724)
业大(19549)
(18500)
农业大学(16770)
科技(15926)
世界(15598)
技术经济(15183)
农村(15062)
(15062)
共检索到4782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兴茂  倪胜利  
【目的】探讨小麦广适性品种在不同水分条件下的农艺和生理特征,为广适性新品种培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1—2012年和2012—2013年,选用节水品种京冬8号、高产抗倒品种矮抗58与广适性品种中麦175,在干旱和充分供水2个水分处理下,分别在河北省高邑原种场和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中圃场种植,小区间随机区组设计。测定株高、抽穗期、籽粒产量和产量三要素等农艺学性状,以及春季苗期植被覆盖度(GC)、抽穗前植被归一化指数(NDVIv)、灌浆中期植被归一化指数(NDVIg)、抽穗前叶绿素含量(SPADv)、灌浆中期叶绿素含量(SPADg)、灌浆中期叶片衰老等级评分(LSS)、抽穗前叶面...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何中虎  陈新民  王德森  张艳  肖永贵  李法计  张勇  李思敏  夏先春  张运宏  庄巧生  
解析中麦175的高产潜力、水肥高效特性、优良品质及广泛适应性机理将为培育突破性新品种提供理论指导和实用信息。(1)中麦175穗数容易达到750个/m2,收获指数高达0.49,穗数多和收获指数高为实现高产潜力奠定基础;矮秆及茎秆弹性好与株型紧凑、叶片小且直立为穗多、不倒伏提供保障。(2)千粒重与株高对水分反应敏感性低,灌浆中后期叶片衰老速度慢,灌浆速度快,这是其水分利用效率高和在旱肥地表现突出的主要原因;中麦175产量的水分敏感指数为0.86,而京冬8号为1.13。(3)氮肥吸收和利用效率皆高,穗粒数和千粒重对肥料敏感性低,为肥料高效利用奠定基础;在6种不同施氮水平下,中麦175的产量均高于京冬...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武继承  郑惠玲  史福刚  杨占平  
研究了不同水分条件下保水剂对小麦增产的效应,结果表明,施用保水剂可以增加小麦穗长和穗粒数、提高千粒重,从而提高小麦产量。不灌水条件下施用保水剂可增产8.42%~22.75%,以60 kg/hm2和45 kg/hm2处理较好;灌一水条件下施用保水剂可增产10.86%~19.86%,以45 kg/hm2处理最好;灌二水条件下施用保水剂可增产10.79%~18.42%。水分利用率在不同处理间也有很大差异,不灌水条件下施用保水剂降水利用率分别提高1.11~2.99kg/(mm.hm2),以60 kg/hm2处理提高最多;灌一水条件下施用保水剂时灌水利用率分别增加0.063~0.206 kg/m3,以3...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付宝建  姚占军  王嘉瑞  任欣欣  岳艳丽  
运用变异性分析、相关分析、偏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对含有不同抗条锈病基因的15个小麦新品系进行遗传性状的分析,以探讨抗性品种产量的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各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系数为:每公顷穗数(0.8240)>穗粒重(0.7490)>千粒重(0.4035)>单穗结实小穗数(0.1346)>穗粒数(-0.0575)>株高(-0.1892);偏相关系数为:每公顷穗数(0.5705)>穗粒重(0.3766)>千粒重(-0.2565)>穗粒数(-0.2396)>株高(-0.2296)>单穗结实小穗数(-0.0646);直接通径系数表示为:每公顷穗数(0.6100)>穗粒重(...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慧茹  王光达  昌小平  杨德龙  景蕊莲  
干旱是限制小麦产量形成的重要非生物胁迫因子,研究小麦产量相关性状的抗旱遗传特性对小麦抗旱遗传改良具有重要意义。以小麦回交导入系(IL)群体((晋麦47×西峰20)×晋麦47)BC3F4的160个株系及其亲本为材料,研究不同水分环境条件下株高(PH)、穗下节长(PL)、单株穗数(SPP)、穗长(SL)、单株小穗数(TSP)、单株总粒数(GNP)、主穗小穗数(SMS)、主穗粒数(GMS)、千粒质量(TGW)和小区产量(GY)的遗传特点及相互关系,评价群体性状的遗传变异。结果表明:在不同水分环境条件下,小麦IL群体各目标性状表型偏向于轮回亲本晋麦47,变异广泛,多样性指数达0.74~0.97,且存在...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冯佰利  赵琳  高小丽  高金峰  张嵩午  李生秀  
 选择不同温型的小麦品种,通过测定群体冠层温度、叶片功能持续期以及丙二醛含量等参数,研究了干旱条件下冷型小麦的生理特性。结果表明,在籽粒灌浆期间,冷型小麦群体冠层温度持续偏低,其叶片功能期、蒸腾速率等性状明显优于暖型小麦品种,在籽粒灌浆后期表现尤为明显。冷型小麦对干旱的特殊适应性将为旱地小麦品系(种)的选择和高产栽培提供新的思路。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晨阳  马元喜  
1988~1990年的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水分不足或过多,均抑制小麦根系的生长。干旱导致土壤表层根量减少,而深层根量所占比例增大。当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60%时,单株次生根数明显减少;低于50%时,单株根量显著下降。根系活性随水分胁迫程度的加强而下降,其中以扬花期的下降幅度为最大。小麦单茎伤流量与土壤含水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而根冠比与土壤含水量则呈极显著的负相关。此外,研究还指出,40%的土壤相对含水量是小麦生育后期重度干旱的极限指标。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法计  徐学欣  何中虎  肖永贵  陈新民  王志敏  
【目的】中麦175是中国北部冬麦区水浇地和黄淮旱肥地大面积种植的水旱兼用型小麦品种。研究旨在明确其干物质积累和水分利用特征,揭示节水高产机理,为培育水旱兼用的广适型小麦新品种提供理论支撑和评价指标。【方法】在河北吴桥和北京顺义两个试验点,以中麦175和京冬17为试验材料,在3种限水灌溉(W0,全生育期不灌溉;W1,灌拔节水75 mm;W2,灌拔节水和开花水共150 mm)水平下,比较两个品种群体性能、干物质积累与分配、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water use efficiency,WUE)等性状及其对供水的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宋健民  戴双  李豪圣  程敦公  刘爱峰  曹新有  刘建军  赵振东  
【目的】研究近年来山东省审定小麦品种的农艺性状和品质指标的演变情况,为小麦育种和生产提供借鉴。【方法】统计1999年至2010年山东省审定的55个小麦品种的18项农艺和品质指标,并对其演变情况和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山东省近年审定品种产量水平呈显著上升趋势,平均每年提高61.65 kg.hm-2,但产量三要素中单位面积穗数和穗粒数变化不明显,只有粒重呈显著上升的趋势,尽管相关系数非常低。生育期平均每年缩短0.57 d,株高、最大分蘖数呈下降趋势,成穗率逐年上升。高产品种单位面积穗数较多,成穗率显著较高,提高成穗率、增加单位面积穗数可能是进一步提高产量潜力的关键。山东省近年审定品种蛋白质和湿...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彦慧  赵轩宇  杨文香  刘大群  
为确定8个来自土耳其的普通小麦品种在我国的应用前景,对其进行全生育期农艺性状观察,并利用44个以Thatcher为背景的近等基因系(单基因系)作为已知基因的鉴别寄主,接种8个小麦叶锈菌致病型进行苗期抗叶锈基因推导,结合成株期抗病鉴定,初步明确了这些品种(系)的抗性和可能携带的抗病基因。利用20个与Lr基因紧密连锁或共分离的分子标记,对8个土耳其小麦品种进行抗叶锈病基因的进一步鉴定。推测YJ000900中可能含有Lr1、Lr3、Lr17、Lr20;YJ000906中可能含有Lr1、Lr17、Lr20;YJ000901、YJ000902、YJ000904、YJ000905、YJ000907中可能含...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薛丽华  胡锐  赛力汗  雷钧杰  乔旭  陈兴武  
为揭示滴灌高产冬小麦的物质生产规律,在滴灌(分别在越冬前、拔节期、孕穗期、开花期、花后12 d、花后20 d各滴水1次,每次滴水750 m3/hm2,共4 500 m3/hm2)条件下,田间比较了8个冬小麦品种的产量、群体发展动态和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差异。结果表明,品种间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高产品种具有最高总茎数多,成穗数多;群体最高叶面积指数值大,孕穗至成熟期间干物质积累量大;开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及其对籽粒的贡献率均高的特点。新冬32产量最高(为8 376.3 kg/hm2),其穗数为736.70万穗/hm2,穗粒数为36.4,千粒质量为36.76 g;群体最高总茎数为2 198.4万/hm...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竹青  朱旭彤  王维金  
因子分析结果表明,11个小麦品种(系)的10个与产量密切相关的农艺性状、生理指标受2个独立公因子制约。被确认和命名的公因子是:F1,光合同化因子;F2,产量构成及植株碳、氮营养因子;2个公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为85.42%。多元统计分析表明,小麦产量与2个公因子F1,F2之间存在着极显著线性关系。以公因子为指标进行系统聚类,将11个品种分为三大类型。不同类型品种F1、F2的大小和相互协调方式不同,直接导致品种(系)产量水平不同。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齐志广  杨立霞  杨倩  沈银柱  
对86个小麦品种(系)进行了农艺性状的调查与分析,发现在有效分蘖、生育期、株高和千粒重等农艺性状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而且存在着较大的极差。不同品种(系)间开花期的最大极差为25d,有效分蘖的最大极差达18个,株高的极差达0.91m,穗粒数极差达到47.8粒,千粒重的最大极差达39.6g,质量性状中也存在着许多明显的差异。这些表明在河北师大生命科学学院园地的小麦品种资源中存在着极其显著的遗传差异。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程洁  周荣全  吴玉川  宋新颖  林琪  穆平  
为研究小麦穗部性状的变化特点,以不同水分条件下种植的小麦水旱分离群体为材料,对小麦的9个穗部性状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2种不同环境条件下,群体表现极为显著的超亲分离,分布呈偏态单峰和偏态多峰,且基本符合正态分布,表现为数量性状遗传特点。穗长、不孕小穗数、小穗着生密度和芒长符合2对主基因遗传模型;有效小穗数、小穗粒数、总小穗数、穗粒数和千粒质量符合1对主基因遗传模型。在干旱胁迫条件下,穗长、有效小穗数、穗粒数、小穗着生密度和芒长,5个性状的主基因遗传率最高,分别为88%,73%,64%,67%,95%,芒长的变异系数呈最高值为41%,因此,可能有主基因和多基因控制这些性状。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苏德纯  任春玲  王兴仁  
采用土柱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水分条件下施磷位置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养分吸收及磷肥利用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正常供水情况下,表层施磷和全层施磷处理冬小麦地上部干物重、根干重、N,P,K吸收量及磷肥利用率均显著高于底层施磷处理。随施磷量的增加,冬小麦地上部干物重增加而磷肥利用率降低。干旱胁迫高施磷量条件下,全层施磷处理冬小麦地上部干物重、根干重、N,P,K吸收量及磷肥利用率最高,而低施磷量时则表层施磷处理最高,但不同处理之间的差异不及正常供水条件下明显。相同施磷量时正常供水情况下磷肥利用率显著高于干旱胁迫条件下磷肥利用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