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894)
2023(9709)
2022(8087)
2021(7353)
2020(6200)
2019(13726)
2018(13358)
2017(24276)
2016(13732)
2015(15210)
2014(15045)
2013(14429)
2012(13485)
2011(12127)
2010(12001)
2009(11100)
2008(10814)
2007(9648)
2006(8478)
2005(7667)
作者
(44889)
(37418)
(37237)
(35001)
(23633)
(18114)
(16655)
(14749)
(14411)
(13065)
(12937)
(12436)
(12339)
(12047)
(11849)
(11460)
(11429)
(11127)
(10834)
(10641)
(9797)
(9247)
(9155)
(8708)
(8594)
(8337)
(8306)
(8069)
(7775)
(7758)
学科
(47614)
经济(47508)
管理(38226)
(34191)
(27133)
企业(27133)
方法(19961)
数学(17356)
数学方法(17138)
(15325)
(14969)
(14278)
中国(14173)
(13641)
业经(10906)
(10604)
(10022)
贸易(10020)
(9753)
农业(9641)
(9271)
银行(9204)
(9003)
金融(8996)
(8819)
地方(8439)
技术(7925)
理论(7888)
(7794)
财务(7767)
机构
大学(197279)
学院(195146)
研究(75132)
(73917)
经济(72312)
管理(68111)
理学(58992)
理学院(58222)
管理学(56934)
管理学院(56616)
中国(54748)
科学(51495)
(49971)
(42905)
(41201)
农业(40159)
业大(39063)
研究所(38101)
(34652)
中心(33098)
(30002)
(27571)
财经(27051)
北京(26735)
农业大学(26328)
(26068)
(24660)
(24449)
师范(23910)
(23263)
基金
项目(139584)
科学(106892)
基金(100638)
(94200)
国家(93432)
研究(91386)
科学基金(76281)
社会(56987)
(54901)
社会科(53732)
社会科学(53718)
基金项目(53192)
自然(52979)
自然科(51726)
自然科学(51701)
自然科学基金(50798)
(48021)
教育(41443)
资助(40541)
编号(34266)
重点(32628)
计划(30238)
(29743)
(29329)
(29082)
科研(27967)
成果(27467)
科技(27380)
创新(27354)
(25717)
期刊
(79917)
经济(79917)
研究(53608)
学报(47471)
(44708)
中国(42594)
科学(38541)
大学(33833)
学学(32517)
农业(29647)
(26562)
管理(24453)
教育(19639)
(16710)
金融(16710)
(16370)
业大(14027)
技术(13943)
财经(13653)
经济研究(13634)
业经(13445)
(12486)
农业大学(11770)
(11716)
科技(10948)
问题(10739)
林业(10140)
(8393)
商业(8219)
世界(8134)
共检索到2895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李艳平  张彦浩  吴晓晓  李文涛  张沛东  
海水浊度升高是导致海草床退化的主要因素之一。通过3个月的室内实验,研究了不同水体浊度[2(对照)、10、20、30和40 NTU]对鳗草存活、生长和生理的影响。结果显示,3个月后,鳗草植株的存活率随水体浊度升高呈现逐渐降低趋势,10~40 NTU处理组植株存活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各浊度升高处理组植株地上组织可溶性糖含量相比对照组降低了20.2%~74.7%。研究表明,水体浊度长期升高导致鳗草植株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显著下降,对鳗草的生长存活不利。本研究为阐明鳗草海草床退化机理和选划适宜修复区等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煦  张媛  程继雄  
水体浊度是重要的水质检测指标,与人为扰动、水文、气候变化密切相关.武汉军运会及其水环境动态是公众关注的热点话题.该文选取2019年10月8日—11月6日位于梁子湖5个水质监测站数据,以军运会铁人三项比赛为展开,研究人为扰动对梁子湖水体浊度时空变化的影响.同时,为排除气象和水文等因素可能带来的影响,结合风速、温度、相对湿度、气压、降雨量和水位数据与浊度观测值进行归因分析.结果发现:1)军运会的前、中、后期梁子湖各站点的水体浊度变化不大;2)军运会前、中、后期各站点的水体浊度受气象因素和水位因素的影响较为复杂,但总体来说在一个稳定范围内波动.说明军运会等人为活动对梁子湖的水质影响较小,梁子湖水质监测和治理完成较好,梁子湖水环境状态相对稳定.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靳恒  罗鸣钟  
在室内循环水养殖系统中设置28℃、30℃和32℃三个高温处理组,研究高温对2种规格(规格Ⅰ:7.58~7.90 g/尾和规格Ⅱ:25.45~27.41g/尾)花鳗鲡(Anguilla marmorata)存活、摄食和生长的影响,实验周期30 d。结果显示:(1)水温28~32℃时,2种规格花鳗鲡存活率均高于95%;(2)高温对规格Ⅰ的实验鱼饲料转化率、摄食率以及生长性能影响不显著,对规格Ⅱ的实验鱼摄食率影响不显著,对饲料转化率、生长性能影响显著,且均与温度呈负相关的关系;(3)规格大小对花鳗鲡的饲料转化率和摄食率有显著影响,饲料转化率随规格的增大而升高,摄食率随规格的增大而下降。结果表明高温对...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王合虎   张彦浩   李文涛   张沛东  
在15℃条件下,研究了3种栽培方式(水培促萌+萌中插植、水培促萌+萌后插植以及基质栽培)对鳗草(Zosteramarina)种子萌发、实生苗建成与生长的影响,分析了鳗草实生苗的培育成本及其应对不同栽培方式的生理响应。结果显示,水培促萌+萌中插植、水培促萌+萌后插植的鳗草种子萌发率和实生苗建成率无显著差异(P>0.05),平均达到54.8%和46.5%,分别是基质栽培处理组的1.3和1.6倍(P<0.05)。水培促萌+萌中插植、水培促萌+萌后插植的鳗草实生苗的各项生长指标亦无显著差异(P>0.05),其平均值均显著高于基质栽培处理组(P<0.05),特别是根生成速率平均达到基质促萌处理组的1.6倍。主成分分析显示,水培促萌+基质插植的鳗草实生苗生理状态较优,其中,总氮和可溶性糖含量的贡献度较大,贡献度平均分别达到16.6%和15.0%,是基质栽培处理组的1.2倍(P<0.05)。培育成本分析显示,水培促萌+萌后插植栽培方式的培育成本最低(3.6元/株),是水培促萌+萌中插植栽培方式的81.9%。综合实生苗培育效果和培育成本,水培促萌+萌后插植的栽培方式是适宜的鳗草实生苗栽培方式,其主要通过提升实生苗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形成和提高光合色素含量,实现对实生苗建成与生长的促进作用。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郑晓瑜  刘焕芳  田原  于旭永  
【目的】研究渗管取水工程中出水浊度的影响因素,为渗管取水工程设计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物理模型试验,分析不同河床砂厚度(0.1,0.2,0.3,0.4,0.5和0.6m)在不同来水含沙量(0.5,1.0,1.5,2.0,2.5,3.0,4.0,5.0,10.0和15.0g/L)下对渗管取水出水浊度的影响。【结果】当来水含沙量一定时,随着河床砂厚度的增大,出水浊度逐渐减小;当河床砂厚度一定时,随着来水含沙量的增大,出水浊度逐渐减小,其中以河床砂厚度0.1m、来水含沙量为0.5g/L时的出水浊度最大,为982.33NTU,以河床砂厚度0.6m、来水含沙量15g/L时的出水浊度最小,为2.30NTU...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李志辉  马杭柯  张培  徐莞媛  孙金秋  阎斌伦  张庆起  高焕  
为探讨不同养殖密度对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生长、存活以及水体氨氮含量变化规律的影响,设置4个密度梯度(600尾·m~(-3)、900尾·m~(-3)、1 200尾·m~(-3)、1 500尾·m~(-3))对脊尾白虾进行养殖实验,测定脊尾白虾存活率、特定生长率及水体氨氮含量等指标。结果显示,4个养殖密度(600尾·m~(-3)、900尾·m~(-3)、1 200尾·m~(-3)、1 500尾·m~(-3))条件下水体氨氮含量均值分别为0.61 mg·L~(-1)、0.85 mg·L~(-1)、1.15 mg·L~(-1)、1.49 mg·L~(-1),即随养殖密度升高氨氮含量逐渐增加,且不同养殖密度条件下水体氨氮含量随养殖周期的延长呈现升高的趋势。4个养殖密度(600尾·m~(-3)、900尾·m~(-3)、1 200尾·m~(-3)、1 500尾·m~(-3))条件下脊尾白虾的特定生长率分别为5.40%、4.55%、4.01%及3.63%,存活率分别为86.11%、86.67%、81.82%及72.22%,特定生长率和存活率均与养殖密度成负相关关系,且两个指标各组之间大部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结果可为探索脊尾白虾的最适工厂化养殖条件提供理论指导。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程冉  侯鑫  王欢  张沛东  康斌  李文涛  
红纤维虾形草(Phyllospadix iwatensis)属鳗草科、虾形草属,与大多数分布于软底质(如泥沙)的海草不同,红纤维虾形草主要在岩石底质上生长,且通常生长在风浪流较强的环境中。为了探究通过移植的方式修复衰退虾形草床的可行性,于2019年4月—2020年8月在山东荣成马山里海域高、中、低3个不同水动力条件的区域进行了红纤维虾形草移植实验,并对移植植株的存活率、形态、生长和生理状况进行监测。结果显示,移植16个月后,高、中、低3种水动力条件下移植植株的存活率均分别为63.7%、61.0%和60.0%,但差异不显著;植株大小(株高、叶宽、根状茎直径等)、光合色素含量(叶绿素a、总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均在高水动力条件下获得最高值,且随时间变化显著。研究表明,3种水动力条件下移植的虾形草都具有较高的存活率,但高水动力条件更适于虾形草的生长,证实了在马山里海域通过本方法进行虾形草移植以修复衰退的虾形草床具有可行性。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粟丽  朱长波  张汉华  李卓佳  余招龙  
于2010年8-10月在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县鸡打港实验探讨了对虾-罗非鱼网箱混养池塘养殖期间水体中悬浮颗粒物(TPM)、颗粒有机物(POM)的动态变化及POM含量对罗非鱼生长和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1)各池塘总颗粒悬浮物量(TPM)为(83.1±34.1)mg/L,变动于35.0~153.8 mg/L之间;颗粒无机物(PIM)含量为(34.3±11.8)mg/L,变化于19.0~54.0 mg/L之间,占总颗粒悬浮物的41.28%;浮游生物干重(PZ)波动在2.43~22.477 mg/L之间,平均值为(9.631±5.911)mg/L,其中浮游植物干重(DWP)为(8.987±5.983)m...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薛素燕  赵法箴  方建光  孔杰  毛玉泽  张继红  张庆文  
采用室内受控实验方法测定了不同温度(15,20,25和30℃)和盐度(盐度5,10,15,20,25,30和35)以及温度和盐度交互作用对中华原钩虾幼体孵化、存活及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华原钩虾幼体孵化的数量受水温影响显著(P<0.05),20℃幼体孵化率最高,平均每只亲体孵化幼体30.67个。水温对幼体生长的影响差异十分显著(P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张春霞   陈映僮   姚富成   陈琪   章家恩  
近年来,福寿螺(Pomacea canaliculata)同本地螺类竞争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温度、干旱和饥饿等因素。为探究酸碱胁迫下福寿螺与华南地区常见淡水螺中国圆田螺(Cipangopaludina chinesis)的响应特征,本研究以五种不同的水体pH作为梯度,对福寿螺和中国圆田螺进行处理,以研究其存活情况,并利用扫描电镜观察两种螺类肝脏和头部的表面结构变化。结果显示:两种螺在酸碱胁迫下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死亡,福寿螺在水体pH值4.5、6.5、8.5、10.5的存活率均高于中国圆田螺,对酸碱适应范围更广,但pH 2.5处理下中国圆田螺存活率更高。同时,扫描电镜结果显示,酸碱胁迫下两种螺头足部和肝脏存在明显的外表破损,但中国圆田螺肝脏和头足部损伤更为严重。结果表明,福寿螺比本地中国圆田螺具有更强的酸碱耐受性和适应性。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王卫军  董根  李焕军  刘兆存  李彬  冯艳微  杨建敏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徐幸莲  韩敏义  林丽军  周光宏  
研究了兔肌球蛋白的质量浓度、pH值、离子强度、温度、金属离子对兔腰大肌 (pasoasmajor ,简称PM )和半膜肌 (semimembranosusproprius,简称SMp)肌球蛋白溶液的浊度和溶解度的影响。结果表明 ,肌球蛋白浓度与浊度呈正线性相关 (R2 =0 97)。PM和SMp肌球蛋白在离子强度为 0 6的KCl溶液中 pH值为 5 5时浊度最大 ,溶解度在 pH值大于 5 0时显著上升。离子强度下降时 ,肌球蛋白溶液的浊度上升 ,而溶解度下降。在相同浓度下 ,温度升高 ,肌球蛋白溶液浊度上升 ,PM肌球蛋白在 5 5℃ ,SMp肌球蛋白在 6 0℃时 ,其浊度达到最...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昔   张朦   谢婷婷   曹亮   黄小龙   张磊   王学雷   周正  
以湖北省第一大湖泊洪湖为研究对象,利用Sentinel-2遥感影像和现场监测数据,基于随机森林机器学习模型构建洪湖湿地叶绿素a和浊度遥感反演模型并揭示其时空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叶绿素a与浊度反演模型均能较好地拟合数据,R~(2)的值分别为0.888和0.878;2020~2022年,洪湖叶绿素浓度均值分别为58.127 μg/L、61.847 μg/L和82.017 μg/L,浊度均值分别为50.180 NTU、47.379 NTU和85.377 NTU;洪湖湖区浊度和叶绿素a浓度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显著的负相关性(R~(2)=0.9641);三年间叶绿素a和浊度显著升高表明洪湖水质处于持续恶化趋势,长期围网围垸养殖过程的迟滞效应、极端气候事件的冲击影响、流域外源污染负荷的居高不下加之内源污染释放的显著增强可能是导致洪湖水质根源性变化的重要驱动因素。本研究揭示洪湖湿地叶绿素a和浊度时空变化规律并分析主要驱动因素,对洪湖水华风险预警和重点区域有效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张静静  刘宁  南宏伟  刘鹏燕  
为了研究不同土壤营养条件下草本地下竞争对华北落叶松、麦氏云杉、辽东栎3种1年生幼苗存活和生长的影响,以华北落叶松、麦氏云杉和辽东栎1年生幼苗为材料,以土壤营养条件(以施用肥料中的氮含量为基准:10 g·m~2和40 g·m~2)和草本地下竞争方式(完全地下竞争,部分地下竞争,无地下竞争)为处理组合,统计幼苗存活率并测定苗高。结果表明:1)完全和部分去除草本根系的地下竞争均可同样有效地提高华北落叶松幼苗的存活率,而不同土壤营养条件对其存活率和高生长均无影响,不同地下竞争方式不影响其高生长。2)对麦氏云杉幼苗而言,在40 g·m~2的土壤营养处理下其存活率显著降低;但高生长未受影响,而完全和部分去除草本根系的地下竞争均显著提高了其存活率,且高生长在完全去除草本地下竞争的处理下最高。3)辽东栎幼苗在所有处理组合下全部存活,高生长在40 g·m~2的土壤营养处理下以及完全和部分去除草本根系地下竞争的处理下显著较高。华北落叶松和麦氏云杉幼苗定居的关键并非是草本植物对土壤养分的争夺,而是草本植物地下部分对华北落叶松幼苗根系生长空间的争抢。在今后森林营造和恢复实践中,通过清除草本的地下部分,特别是宿根性草本,避免草本占据过多地下生长空间,协助华北落叶松和麦氏云杉成功渡过幼苗定居期,同时森林培育中的除草措施也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辽东栎幼苗的生长。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赵金奎  
陡河水库纳入电厂热排水后,年均水温升高3℃左右。根据水温及等温线分布情况,将库区划分为增温区、弱增温区、自然水温区三个区域。通过一年的定点网箱监测,结果表明:自然水温区鱼类生长最好,其次为增温区,弱增温区最差。增温不仅改变了鱼类生长,而且鱼类血液及生理指标也发生了改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