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819)
2023(11445)
2022(9638)
2021(8914)
2020(7434)
2019(16154)
2018(15812)
2017(29279)
2016(16339)
2015(17408)
2014(16676)
2013(16142)
2012(14310)
2011(12721)
2010(12482)
2009(11807)
2008(11649)
2007(10187)
2006(8765)
2005(7727)
作者
(49037)
(41042)
(40640)
(38438)
(26060)
(20008)
(18147)
(16061)
(15443)
(14538)
(14171)
(13571)
(13164)
(12998)
(12888)
(12652)
(12354)
(12103)
(11913)
(11784)
(10723)
(10040)
(9790)
(9300)
(9256)
(9253)
(9194)
(8886)
(8498)
(8448)
学科
管理(53122)
(51595)
经济(51532)
(47717)
(40348)
企业(40348)
方法(24502)
数学(20700)
数学方法(20481)
(18944)
(15903)
(14352)
中国(13515)
(13338)
财务(13305)
财务管理(13278)
业经(12966)
企业财务(12622)
(12198)
(11704)
贸易(11701)
(11412)
农业(10681)
(10158)
银行(10106)
(9763)
技术(9490)
(9417)
理论(9139)
环境(8646)
机构
学院(218872)
大学(216216)
管理(82969)
(79929)
经济(78083)
研究(74504)
理学(70945)
理学院(70065)
管理学(68693)
管理学院(68288)
中国(56289)
(52446)
科学(52137)
(45229)
农业(42397)
业大(42286)
(40427)
(38647)
研究所(37443)
中心(34355)
(33338)
财经(30403)
农业大学(27992)
(27838)
(27794)
北京(27010)
(26627)
(26611)
(25808)
技术(25491)
基金
项目(155936)
科学(120059)
基金(113006)
(104472)
国家(103640)
研究(102452)
科学基金(86336)
社会(64508)
(62448)
社会科(61190)
社会科学(61171)
自然(60344)
基金项目(60323)
自然科(59019)
自然科学(58994)
自然科学基金(57963)
(53264)
教育(46857)
资助(45391)
编号(39211)
重点(35756)
(33129)
计划(33100)
(32673)
(32485)
科研(31257)
创新(31108)
成果(29427)
(29370)
科技(29265)
期刊
(85666)
经济(85666)
研究(54269)
学报(49137)
(47328)
中国(43850)
科学(40678)
大学(34732)
学学(33597)
(32446)
农业(32308)
管理(31414)
(19279)
(18808)
金融(18808)
教育(18050)
技术(15927)
业经(15492)
财经(14740)
业大(14435)
经济研究(14300)
(13974)
(12654)
农业大学(12401)
科技(11719)
问题(10570)
商业(10237)
资源(10086)
财会(10057)
现代(9388)
共检索到3148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玲玲  彭显龙  刘元英  王诺  
【目的】研究氮钾施用与水稻抗病性的关系,证实钾提高水稻抗病性的作用。【方法】设计不同的氮钾组合,进行田间小区试验,调查稻瘟病发病情况并考种测产。【结果】相同施氮条件下,随着钾肥施用量的增加,稻瘟病的病穗率降低。实地氮肥管理条件下,与不施钾处理相比,施钾处理稻瘟病发病率降低了25.8%~30.2%;在钾肥用量相同的情况下,与农民习惯施肥相比,实地氮肥管理的发病率分别降低了33.1%和34.9%,均达到了5%的显著水平。实地氮肥管理条件下,钾肥施用量为60kg·ha-1和90kg·ha-1的处理与农民习惯施肥和不施钾处理相比,产量分别增加了13.0%和16.1%,均达到5%的显著水平。【结论】高氮...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田红刚  陈红旗  胡江  雷财林  朱旭东  钱前  
为提高黑龙江省寒地粳稻稻瘟病抗性,通过杂交、回交、自交选育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将籼稻品种谷梅4号的广谱抗稻瘟病基因Pigm导入到寒地优良粳稻品种空育131、龙粳26和垦鉴稻6中,获得12个携带Pigm基因的优良导入系。与受体亲本相比,各导入系对稻瘟病菌的抗谱大幅提高,抗性频率最高达98.4%,最低为95.2%。同时对穗颈瘟的抗性也显著提高,导入Pigm基因后空育131穗颈瘟抗性由7级提高到1级,龙粳26穗颈瘟由5级提高到0~1级,垦鉴稻6穗颈瘟由7级提高到1~3级。结果还表明Pigm基因的导入影响株高和产量性状,其表现为株高增加,穗粒数增加,结实率下降,其中5个导入系产量显著提高。综合抗病...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彭显龙  刘元英  罗盛国  范立春  宋添星  郭艳文  
【目的】以寒地5个粳稻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实地氮肥管理的增产机理。【方法】2004和2005年,通过农民习惯施肥和实地氮肥管理的大田对比试验和不同SPAD阈值的小区试验,探讨实地氮肥管理对水稻群体质量、干物质积累规律和氮积累的影响。【结果】与农民习惯施肥相比,实地氮肥管理使氮肥总量平均减少了33.8%,水稻成穗率平均提高了12.3%(P<0.05),灌浆期水稻叶面积指数提高了14.1%~27.6%(P<0.05),抽穗期以后水稻干物质增加了4.3%~29.1%,抽穗后干物重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产量平均增加了9.8%;抽穗后氮积累量增加了11.8%~55.1%(P<0.05...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畅  段京涛  张建夫  庞丽  宋昊跃  陈发菊  何正权  张福丽  
为探究盐胁迫条件下木霉菌肥对小麦生长、抗病性、产量以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通过小区试验,采用木霉菌肥代替30%化肥与100%施用化肥2种施肥方式,在盐胁迫条件下测定了小麦品种周麦36的株高、根长、根数、生理生化指标、病穗率、病情指数、防效、千粒质量和土壤酶活性。结果表明,盐胁迫条件下木霉菌肥的施用与化肥相比显著增加了小麦株高、根长和根数,增加值分别为10.91%,43.45%,42.86%。其次,盐胁迫条件下,施用木霉菌肥显著提高了小麦叶片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和叶绿素含量,同时丙二醛(MDA)含量和过氧化氢(H_2O_2)含量显著低于施用化肥的小麦。再者,施用木霉菌肥的小麦赤霉病的发病率显著低于施用化肥的小麦,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达到了88.29%。千粒质量分析表明,施用木霉菌肥小麦籽粒的千粒质量与化肥相比增长了9.5%。另外,小麦根际和非根际的土壤酶活性研究表明,木霉菌肥提高了土壤的脲酶、蔗糖酶、脱氢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总之,盐胁迫条件下,木霉菌肥通过提高小麦的抗氧化酶活性和叶绿素含量以及改善土壤的生态环境增强了小麦的抗病能力,从而增加了产量和提升了品质。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范立春  彭显龙  刘元英  宋添星  
为解决东北寒地水稻施肥中存在的问题,引进了国际水稻研究所的实地养分管理技术。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寒地水稻叶片的叶绿素值(SPAD值)在穗分化期、抽穗期与叶片含氮量及叶色卡值(LCC值)之间都呈极显著的正相关(P﹤0.01)。初步确定寒地水稻的SPAD阈值为38~40,LCC阈值为3.5。与农民习惯施肥(FFP)相比,实地氮肥管理(SSNM)氮肥用量减少25%,千粒重增加0.75g,氮肥利用率显著提高。研究表明,在产量不降低甚至有所增加的前提下,SSNM可以降低氮肥用量,具有在广大寒地稻区推广的前景。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杜晓东  赵宏伟  刘化龙  王敬国  许晶  宋谨同  
以寒地粳稻松粳6号和寒地超级稻松粳9号为材料,在相同施氮量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氮肥运筹对寒地水稻茎蘖动态、有效穗数、分蘖成穗率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减少基肥施氮比例、增加穗粒肥施氮比例两品种分蘖数到达峰值时间延迟,每平方米有效穗数和分蘖成穗率均呈增大的趋势,但比例过大时,每平方米有效穗数和分蘖成穗率反而下降;适当减少基肥施氮量,增加后期穗粒肥施氮量可以显著的提高穗粒数、结实率和产量,松粳6号和松粳9号两品种产量均表现为M2处理最高,与M3处理差异不显著,与其它处理差异显著。由此说明,合理比例的基肥、蘖肥、穗肥、粒肥配比才能实现水稻的高产,配比失衡对产量影响严重。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杜康  谢源泉  林赵淼  刘正辉  王绍华  丁艳锋  
[目的]水稻僵苗是当前小麦秸秆还田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研究拟通过分析秸秆还田条件下氮肥对水稻幼苗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明确水稻僵苗的可能机制及其应对措施。[方法] 以粳稻品种宁粳3号为材料,采用盆栽方式分别在秸秆还田和秸秆不还田下设置5种氮肥处理。测定不同处理水稻幼苗的分蘖、株高、干物质积累、根系活力以及营养元素含量。[结果] 与对照(秸秆不还田)相比,秸秆还田下茎蘖数、株高、地上部干物质积累以及氮、磷和钾含量均显著下降。根系活力、地下部干物质积累以及氮、磷和钾含量分别比对照降低26.6%、8.1%、13.2%、20.8%和15.4%。秸秆还田条件下,增加施氮量促进水稻幼苗生长、干物质积累...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吴焕焕  徐明岗  吕家珑  
【目的】研究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对红壤性水稻土持续生产及可持续性的影响,为水稻的持续性生产提供参考。【方法】在江西进贤红壤性水稻土长期定位施肥试验点,选取不施肥(CK)、施用氮钾肥(NK)、施用氮磷肥(NP)、施用氮磷钾肥(NPK)和氮磷钾肥与有机肥配施(NPKM)5个长期施肥处理,分析不同施肥处理下早稻和晚稻产量的变化,并计算水稻产量可持续性指数(Sustainable yield index,SYI),探究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对水稻产量演变的影响。【结果】1981-2005年,与CK相比,NK、NP、NPK、NPKM处理均可明显提高早、晚稻的产量,其中NPKM处理的产量均明显高于其他处理。1981...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彭波  何璐璐  田夏雨  辛晴晴  孙艳芳  宋晓华  孙玲  刘毓琛  庞瑞华  周棋赢  汪全秀  周伟  宋世枝  
[目的]调查不同氮肥水平处理对水稻OsAAP6基因表达的影响,并进一步探究OsAAP6基因在不同氮肥条件下对其水稻籽粒中蛋白质(包括谷蛋白、醇溶蛋白、球蛋白和清蛋白)含量和氨基酸含量等营养品质的影响作用,为今后利用OsAAP66基因提高稻米营养品质提供参考。[方法]设置5个氮肥浓度梯度,在水稻OsAAP6遗传材料中分别检测OsAAP6基因的表达水平,并利用近红外谷物分析仪和考马斯亮蓝G-250法检测分析其成熟种子中蛋白质含量和氨基酸含量等稻米营养品质性状。[结果]随着田间氮肥施加量的增加,OsAAP6基因的表达水平明显提高,并能显著促进水稻籽粒中谷蛋白的积累,进而增加水稻籽粒中总蛋白质的含量;在氮肥浓度较高的条件下,OsAAP6基因有助于提高水稻籽粒中总必需氨基酸的含量;随着氮肥施加量的增加,OsAAP6基因能够显著提高水稻籽粒中总氨基酸的含量。[结论]OsAAP6基因随着田间氮肥浓度的增加,其表达水平不断升高,并能促进水稻籽粒中蛋白质含量和氨基酸含量等稻米营养品质的提高,这为今后利用OsAAP6基因提高稻米的营养品质提供了重要参考。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徐国伟  谈桂露  王志琴  刘立军  杨建昌  
【目的】探讨麦秸秆还田与施氮技术对直播水稻产量、品质的影响及氮肥利用效率的表现。【方法】以直播粳稻扬粳9538为材料进行大田对比试验,设置麦秸还田与不还田、实地氮肥管理(SSNM)和农民习惯施肥法(FFP)等处理,测定水稻产量、品质及氮肥利用效率。【结果】无论是SSNM还是FFP,与秸秆未还田相比,秸秆还田降低了单位面积穗数,提高了每穗粒数、结实率与千粒重,增加了产量,改善了稻米的外观品质与蒸煮品质。与FFP相比,SSNM显著提高水稻产量,降低了稻米蛋白质含量,改善了稻米的食味性。秸秆还田结合SSNM增大了籽粒最大灌浆速率与平均灌浆速率,缩短了活跃灌浆期,增加了粒重,并提高了氮收获指数、氮肥吸...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范立慧  徐珊珊  侯朋福  薛利红  李刚华  丁艳锋  杨林章  
【目的】研究不同地力条件下,水稻基蘖肥运筹比例对水稻产量、氮素利用率及群体质量的影响,并探明水稻高产适宜的基蘖肥运筹比例以及其是否受土壤地力条件的影响。【方法】选用武运粳23号为供试品种,采用大田小区试验,考察了5种基蘖肥运筹比例R_1(10﹕0)、R_2(7﹕3)、R_3(5﹕5)、R_4(3﹕7)、R_5(0﹕10)在2种地力水平(高地力、低地力)下对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氮素吸收利用及转运和群体质量的影响。【结果】低地力土壤下,随着蘖肥比例的增加,分蘖速度先增加后减少,高峰苗数降低,干物质积累、氮素利用率及产量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基蘖肥比例在施氮量300 kg·hm~(-2)时以...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吴根土  陈广香  张珈源  胡桥  马明鸽  窦彦霞  李明骏  青玲  
【目的】NS3编码的蛋白是水稻条纹病毒(Rice stripe virus,RSV)RNA沉默抑制子。笔者前期研究发现,转NS3本氏烟(Nicotiana benthamiana)对RSV有一定的抗性。为深入揭示NS3在寄主体内的作用机制,本文将进一步探究转NS3本氏烟对其他烟草病害的抗性。【方法】以野生型本氏烟和转NS3本氏烟为试验材料,通过农杆菌浸润法接种马铃薯X病毒(Potato virus X,PVX)侵染性克隆,观察病毒症状,抽提系统发病叶片总RNA,并利用RT-qPCR方法检测病毒的相对积累量;采用灌根接种法分别接种烟草青枯病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烟草黑胫病菌(Phytophthora parasitica var. nicotianae),观察植株表型并统计发病率和病情指数。【结果】PVX侵染本氏烟后,植株叶片主要表现为花叶、褪绿等症状,NS3表达植株与野生型植株具有相同的PVX症状表现。在接种PVX 10 d后,RT-qPCR检测发现与野生型植株病毒积累量相比,NS3表达抑制了PVX在本氏烟体内的积累水平,两个转NS3株系(NS3-6、NS3-9)中PVX的相对积累量分别为野生型植株的68.17%和81.01%。青枯病菌在野生型植株和转基因植株上均引起萎蔫、猝倒等典型的病害症状,且两者的症状无明显差异。在青枯病菌侵染早期,NS3表达在一定程度上利于病菌的侵染,表现出对青枯病较为敏感;而在接种14 d,野生型植株的发病率为100.00%,病情指数为78.67,而NS3-6、NS3-9株系的发病率分别为95.00%、98.33%,病情指数分别为70.00、73.00;14 d之后发病率和病情指数逐渐升高,而NS3表达株系的病情指数均低于野生型植株。黑胫病菌在野生型植株和转基因植株上均为在茎基部出现黑褐色坏死斑等典型病害症状,且NS3表达也不影响本氏烟的症状表现。在黑胫病菌的侵染初期,NS3-6株系的发病率高于野生型植株;但在整个黑胫病发生过程中,转NS3株系的病情指数均低于野生型植株,在接种12 d,野生型本氏烟的发病率为96.67%,病情指数为77.50,而NS3-6、NS3-9株系的发病率分别为90.00%、86.67%,病情指数分别为64.17、62.08。【结论】通过病原侵染过程观察表明NS3表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烟草病害在本氏烟上的侵染和严重程度,且对不同病原菌的影响不同。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慧新  王伯伦  张城  冯跃  
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在大田条件下建立了不同播种量、插秧密度和氮、磷、钾施用量处理的水稻群体,调查并模拟其产量和品质性状。试验结果表明:产量与氮肥施用量呈二次曲线趋势,氮肥施用量过多,会导致参试水稻品种贪青晚熟,籽粒不饱满,成粒率和千粒重下降,垩白增加,并使沈稻7号加工品质下降,但沈稻3号高产群体的需氮量超过沈稻7号。沈稻3号插秧穴距10~15cm时适量施用钾肥,沈稻7号插秧穴距15~20m时,适当施用氮、磷、钾肥,可以显著提高产量。扩大穴距,会减少单位面积穗数,但可显著增加每穗粒数。但插秧穴距超过20cm或每盘播种量超过80g会降低加工品质。单位面积穗数与每穗粒数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杜康  谢源泉  林赵淼  刘正辉  王绍华  丁艳锋  
[目的]水稻僵苗是当前小麦秸秆还田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研究拟通过分析秸秆还田条件下氮肥对水稻幼苗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明确水稻僵苗的可能机制及应对措施。[方法]以粳稻品种‘宁粳3号’为材料,采用盆栽方式分别在秸秆还田和秸秆不还田下设置5种氮肥处理。测定不同处理水稻幼苗的分蘖、株高、干物质积累、根系活力以及营养元素含量。[结果]与对照(秸秆不还田)相比,秸秆还田下茎蘖数、株高、地上部干物质积累以及氮、磷和钾含量均显著下降。根系活力、地下部干物质积累以及氮、磷和钾含量分别比对照降低26.6%、8.1%、13.2%、20.8%和15.4%。秸秆还田条件下,增加施氮量促进水稻幼苗生长、干物质积累以...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孔宇  张文忠  高继平  陈书强  
为了改善水稻品质,提高稻米产量,试验采用钾硅镁(K、Si、Mg)三因素四水平的"3414"最优二次回归设计,确定K、Si、Mg的较优用量,以指导生产。研究结果表明:施K、Mg能增加水稻净光合速率,而在一定范围内施用Si也能增加水稻的净光合速率;水稻不同生育时期SPAD值均有随着施Mg量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而不同生育时期K和Si用量对SPAD值影响规律性不强。施K能增加水稻齐穗期叶面积指数,而施用Si、Mg对水稻叶面积指数影响规律不明显。K、Si、Mg配施能够提高水稻每平方米穗数、每穗粒数,进而提高水稻产量。K、Si、Mg最大施肥量分别为51.7~57.9Kg·hM-2,66.3~190.0Kg...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