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112)
2023(6096)
2022(5342)
2021(4882)
2020(4080)
2019(8895)
2018(8711)
2017(15791)
2016(8713)
2015(9335)
2014(8912)
2013(8516)
2012(7864)
2011(7280)
2010(7627)
2009(7330)
2008(6332)
2007(5356)
2006(4564)
2005(4069)
作者
(26514)
(22173)
(22066)
(20749)
(14114)
(10864)
(10013)
(8593)
(8223)
(7961)
(7494)
(7375)
(7161)
(6997)
(6961)
(6770)
(6750)
(6633)
(6474)
(6362)
(5826)
(5441)
(5411)
(4994)
(4994)
(4904)
(4819)
(4816)
(4639)
(4531)
学科
(28449)
经济(28427)
管理(19216)
(17207)
(15602)
贸易(15596)
(15257)
(13707)
企业(13707)
方法(13006)
数学(10705)
数学方法(10488)
(9161)
(9088)
中国(7622)
(6418)
业经(6363)
理论(5859)
(5736)
关系(5677)
农业(5626)
地方(5445)
(5139)
金融(5137)
(4947)
(4917)
出口(4910)
出口贸易(4909)
环境(4820)
(4284)
机构
学院(119037)
大学(116355)
研究(46229)
(44793)
经济(43907)
管理(38118)
理学(32668)
中国(32384)
理学院(32249)
科学(31871)
管理学(31222)
管理学院(31035)
(26853)
(25558)
(25081)
研究所(23698)
业大(22107)
农业(21413)
中心(19657)
(19074)
(18000)
(17828)
(15811)
师范(15587)
北京(15575)
财经(15333)
(15277)
技术(14800)
(14436)
科学院(14367)
基金
项目(84290)
科学(63416)
基金(58968)
研究(56654)
(55349)
国家(54974)
科学基金(44013)
(33815)
社会(33521)
社会科(31744)
社会科学(31738)
自然(30582)
基金项目(30485)
自然科(29888)
自然科学(29875)
自然科学基金(29254)
(28954)
教育(25666)
资助(25036)
编号(22690)
重点(20264)
(18687)
计划(17812)
成果(17622)
科研(17275)
(17193)
(17183)
课题(16475)
科技(16447)
创新(16193)
期刊
(48888)
经济(48888)
研究(31962)
学报(26855)
(24854)
科学(22198)
中国(21197)
大学(19021)
学学(18402)
农业(17249)
管理(13773)
(13754)
教育(11885)
(9876)
(9757)
经济研究(9094)
业经(9080)
国际(9073)
技术(8687)
(8553)
金融(8553)
林业(8505)
业大(7575)
问题(7200)
财经(6858)
(6797)
科技(6571)
(6033)
世界(5971)
农业大学(5686)
共检索到1767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王博一   董灵波   刘兆刚  
【目的】水曲柳、黄菠萝和紫椴为小兴安岭地区亚顶极群落主要建群树种,分析水曲柳、黄菠萝和紫椴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的潜在分布区,揭示气候变化对植物分布格局影响,进而为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和国家储备林建设提供依据。【方法】基于19个气候因子、土壤以及海拔数据,运用MaxEnt模型预测了小兴安岭地区3个珍稀易危树种当前、未来(2021—2040年、2041—2060年、2061—2080年和2081—2100年)4种气候变化情景(ssp126、ssp245、ssp370和ssp585)下潜在分布情况。【结果】1)MaxEnt模型拟合效果良好,AUC值均大于0.7;2)水曲柳重要环境因子依次为年降水量、最热季度的平均温度、最湿月份降水;黄菠萝重要环境因子依次为年降水量、最冷季度的平均温度、最冷季降水;紫椴重要环境因子依次为年平均温度、年降水量、最冷季度的平均温度;3)未来气候变化条件下,水曲柳适生区面积波动较大;黄菠萝在ssp370气候情景下,适生区面积缩减程度最大,其他情况适生区面积趋于平稳;紫椴适生区面积为21 769.87~25 579.46 km2,变化范围小,适生区面积有减小趋势。4种气候变化下3个树种核心区中心海拔升高31~222 m。【结论】为使小兴安岭地区森林质量提升,以适地适树为原则,可在伊春市大力种植黄菠萝,在黑河市南部和伊春市北部大力种植紫椴。气候变化对水曲柳影响较大,适生区存在面积小,并且适生区等级降低面积大,建议加大对水曲柳保护力度。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唐继敏   殷晓洁   高伟杰   刘一飞   李子康  
【目的】中国珍稀濒危柏科树种是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预测其在中国未来不同气候情景的潜在适生区分布,以期对树种的管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13个树种的地理分布信息及37个环境因子数据,利用R语言优化后的最大熵模型(MaxEnt),分析影响其潜在适生区分布的主导环境因子及在气候变化下的响应方式。【结果】1)MaxEnt模型优化后,各树种的AUC值均大于0.9,说明模型预测精度极好;2)13个树种分布范围较为狭窄,除朝鲜崖柏主要分布在东北长白山地区,其余树种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南地区;3)影响树种分布的主导环境因子依次为:最干月降水量(BIO14,PC=35%)>温度年较差(BIO7,PC=17.1%)>海拔(ALT,PC=9.2%)>等温性(BIO3,PC=8.5%)>坡度(SLO,PC=7.2%)>最冷月最低温(BIO6,PC=5.3%);4)未来气候情景下,随着碳排放浓度增加,巨柏、西藏柏木、翠柏、台湾杉及越南黄金柏总适生区面积呈扩增趋势;水松、崖柏、岩生翠柏、红桧、福建柏、朝鲜崖柏总适生区面积呈缩减趋势;而水杉和岷江柏木在不同气候情景下总适生区面积呈现不同扩增及缩减趋势。【结论】优化后的MaxEnt模型,很好地模拟出珍稀濒危柏科树种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各树种的适生区分布多呈不连续分布,建议扩宽其适生区范围,加强对其生境的保护。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清华  郭泉水  徐德应  阎洪  
本文在珙桐地理分布规律研究的基础上 ,应用地理信息系统IDRISI和专门计算机软件 生态信息系统GREEN ,找出适宜珙桐分布的气候参数区间 ,并以此确定了珙桐的适宜分布区 ,在此基础上根据全球气候预测模型GCMs 预测的 2 0 30年气候变化的结果 ,就气候变化对珙桐地理分布的可能影响进行了模拟预测。结果表明 :到 2 0 30年珙桐的适宜分布区将发生改变 ,其中 ,适宜分布区的东界约向西移动 0°1 8′~ 1°1 8′ ,西界东南段约向东移动 0°1 8′~ 1°5 4′ ,北界和南界变化不大 ;2 0 30年适宜珙桐分布的面积比当前气候条件下适宜珙桐分布的面积约减少 2 0 %。本...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纪文文  王立海  时小龙  许明贤  郝泉龄  张广晖  孟庆凯  侯胜铭  
【目的】探究小兴安岭典型树种粗根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为小兴安岭树木良好生长提供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撑。【方法】以红松、落叶松、红皮云杉、樟子松为研究对象,在凉水实验林场选取了8个样地进行试验。以样木为圆心,采用树木雷达扫描以0.5、1、1.5、2 m为半径的圆周上的根系,采用环刀法和取土样法测定土壤理化性质,并测量树高、胸径、冠幅等树木因子,分析小兴安岭树木粗根分布状况,并对粗根密度与树木因子及土壤因子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小兴安岭4个典型树种在水平方向粗根密度随着与树干距离的增加而减少;在垂直方向上,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红松和落叶松粗根密度逐渐减少,红皮云杉和樟子松粗根密度先增加后减少。红松、落叶松、红皮云杉、樟子松分别有82.1%、82.0%、89.6%、67.6%的粗根分布在0~40 cm土层深度。(2)树木粗根密度与树高、胸径、冠幅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 0.05)。(3)树木粗根密度与土壤含水量、饱和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吕振刚  李文博  黄选瑞  张志东  
【目的】探究河北省3个优势树种分布与气候因子的关系,并进行适宜分布区预测,以期为评估气候变化的影响及制定适宜未来气候变化的森林经营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依据河北省森林资源调查数据,选取华北落叶松、蒙古栎和油松这3个主要树种,采用ClimateAP气候模型生成当前及未来(2040—2069年和2070—2099年)与降水和温度相关的10个气候因子,利用MaxEnt生态位模型和基于3个气候变化情景(温室气体最低排放,RCP2.6;中度稳定排放,RCP4.5;高度排放,RCP8.5)的一致性预测,模拟3个树种当前和未来的潜在适宜分布区,并采取响应曲线分析主要气候因子对3个树种适宜分布区的影响。【结果】3个树种MaxEnt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值)都大于0.85,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当前3个树种主要适宜分布在燕山和太行山地区;影响3个树种分布的主导气候因子存在差异,华北落叶松主要受小于0℃年积温和湿季降水量的影响,蒙古栎则主要受最热月平均气温、Hargreaves水分亏缺和湿季降水量的影响,而最热月平均气温、湿季降水量、大于5℃年积温和年均气温是影响油松分布的主要气候因子;一致性预测表明,在2040—2069年,河北省华北落叶松分布面积明显扩大,蒙古栎分布面积变化较小,而油松分布面积显著缩小;在2070—2099年,3个树种的适宜分布面积都显著缩小,幅度均超过3%。【结论】随着气候变化,3个树种均有向高海拔地区迁移的趋势,但在经纬度方向上的分布变化不大。在未来3个树种的适宜分布区,采取人工手段(如造林)辅助树种扩散以适应气候变化,有利于提高森林生产力,构建健康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丹卉  贺红士  李秀珍  周春华  王绪高  陈宏伟  
应用林窗模型LINKAGES分别对小兴安岭原始林不同年龄林分在5种气候变暖情景下的未来演替动态进行了模拟预测.5种气候变暖情景分别为:OSU、GISS、GFDL、UKMO和CGCM2.不同年龄林分的运行结果均表明:在OSU、GISS情景下,温度升高较平缓,小兴安岭的主要树种分布基本保持现有状态,总生物量有升高趋势;在GFDL、UKMO温度大幅度升高情景下,小兴安岭森林不能适应生态环境的急剧改变,存在全部衰退的可能;而CGCM2情景下,红松生物量先上升后下降,红松针阔混交林将逐渐演替为以色木槭和蒙古栎占优势的阔叶混交林.不同年龄林分间比较发现:当增温幅度未超过红松的耐受范围时,过熟林对气候变化的...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胡海清  鞠琳  
利用锥形量热仪对黑龙江省8个常见阔叶树种白桦、黄菠萝、山杨、胡桃楸、大青杨、蒙古栎、青楷槭、水曲柳的燃烧性能的系统的测定,通过对树皮和枯落叶的试样在燃烧时热释放和烟释放等燃烧参数的对比分析,评价8个树种的抗火性。结果表明:白桦树皮和枯落叶在热释放速率、总热释放量、烟产生速率和比消光面积均比其他树种高,火发生指数低,说明白桦的阻火性能差;青楷槭在各项燃烧指标中,峰值都较低或最低,释烟、释热都比较缓慢,火发生指数大,阻火性能较强,说明青楷槭可以作为阻火优先筛选树种;其他树种介于白桦和青楷槭之间;蒙古栎由于树皮耐火而枯落叶易燃,表现出明显的耐火树种特征,但不宜作为防火树种。不同研究结果之间的差异在很...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国胜  衷海燕  
铁力木为热带季雨林特有珍稀树种,材质优良,历来被视为重要的林木资源,尤因"坚硬"而被大量运用于"广船"的制造。历史上,广东铁力木地理分布广泛,以广东西部山区最为集中;粤北及珠江三角洲一带也有铁力木分布;粤东大约在东经115°以东则基本无铁力木分布。但自16世纪中叶以来,广东铁力木在数量和木材品级上均呈逐步下降趋势。由于造船、建筑、家具制作、皇木采办等社会需求引发的原木砍伐,导致优质活态铁力木资源急剧减少。18世纪以后大规模山地开发导致的生境破坏、宜林地消失则是广东铁力木告罄的根本原因。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国胜  衷海燕  
铁力木为热带季雨林特有珍稀树种,材质优良,历来被视为重要的林木资源,尤因"坚硬"而被大量运用于"广船"的制造。历史上,广东铁力木地理分布广泛,以广东西部山区最为集中;粤北及珠江三角洲一带也有铁力木分布;粤东大约在东经115°以东则基本无铁力木分布。但自16世纪中叶以来,广东铁力木在数量和木材品级上均呈逐步下降趋势。由于造船、建筑、家具制作、皇木采办等社会需求引发的原木砍伐,导致优质活态铁力木资源急剧减少。18世纪以后大规模山地开发导致的生境破坏、宜林地消失则是广东铁力木告罄的根本原因。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今朝  刘健  余坤勇  曾琪  郑文英  艾婧文  上官莎逸  
以三明市主要针叶树种(杉木和马尾松)为研究对象,利用树种分布点数据和19个气候环境数据,基于MaxEnt模型模拟现实气候条件下杉木和马尾松在三明市的适宜分布区,以及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2050和2070年)杉木和马尾松分布格局的变化,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模型结果,并运用刀切法确定影响杉木和马尾松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结果表明:MaxEnt模型预测结果精度较高(AUC值均大于0.9),最湿季降水量、最冷季降水量、等温性是限制其分布的主要气候因子.杉木和马尾松的适宜生境主要分布在研究区的中西部和中部,面积分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何馨  马文旭  赵天田  马庆华  梁丽松  王贵禧  杨振  
[目的]探究华榛(Corylus chinensis Franch.)地理分布格局随气候的变化趋势,划分不同等级的华榛适生区,为华榛的保护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基于华榛83条现代分布记录信息和筛选后的18个环境变量数据,采用物种分布模型中的最大熵模型(MaxEnt)模拟华榛末次间冰期以来6个时期的潜在分布区。[结果]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方面积(AUC)结果显示:模拟结果较为准确,温度是影响华榛在6个不同时期地理分布的重要因素。末次间冰期华榛的适生区总面积相比现代少9%左右,末次盛冰期变化不大,全新世中期适生区总面积相对现代多4.4%,预测未来2050s和2070s适生区面积均增加。华榛不同时期的分布中心均位于湖北省,在未来气候变暖情况下分布中心呈向高纬度地区迁移的趋势。从适生区面积来看,华榛在冰期时适生区面积呈收缩趋势,在全新世中期及未来全球气候变暖情境下适生区面积呈扩张趋势。[结论]华榛在气候变化的情境下适生区分布区域不同,温度是影响其分布的主要因子,未来气候变暖条件下分布中心有向高纬度方向迁移的趋势。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叶杰成  郑国良  朱勇强  
报道武义县珍稀濒危树种17种,其中国家级7种,省级10种;同时发现羽毛球树BuckleyalanceolataMiq.,黑壳楠LinderamegaphyHemsl.等2种为武义县分布新纪录。对全县珍稀濒危树种的分布、现状及保护价值等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建立牛头山自然保护区等具体保护意见。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延晓冬  赵士洞  符淙斌  ShugartH.H  于振良  
建立的林窗模型NEWCOP,被证明适合于模拟小兴安岭天然森林的分布、生长和演替,并可用于跟踪现有森林的生长和演替动态。在GISS2xCO2 和GFDL2xCO2 气候变化情景下对现有林分的模拟实验显示: 小兴安岭森林对气候变化具有敏感性; 尽管森林对不同气候变化情景的响应明显不同,但基本趋势是一致的,即蒙古栎等阔叶树在森林中将占越来越大的比例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唐继新  麻静  贾宏炎  曾冀  雷渊才  蔡道雄  郝建  
应用30年生格木人工林树干解析资料,对珍稀濒危树种格木人工林的生长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林分中等木胸径生长量的速生期在7~25年,连年生长量最高峰值在第15年,连年生长量与平均生长量曲线在20~26年相交;林分优势木径向生长的速生期在5~28年,连年生长量的最高峰值在第11年,平均生长量的峰值在18~19年。(2)林分中等木树高生长的速生期在第4~21年,连年生长量的最高峰值在第7年,平均生长量的峰值在第8年,平均生长量与连年生长量曲线在8~21年多次相交;林分优势木树高生长的速生期在4~20年,连年生长量的最高峰值在第4年,平均生长量的峰值在第9年,平均生长量与连年生长量在9~16年...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张秀娟   王彤新   杨妍希   张庭康   左婵   王军邦  
青海省三江源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气候变化严重影响区域植被的生长与分布。雪灵芝(Arenaria kansuensis Maxim.)作为三江源区典型高山植物,其分布动态变化对高山生态系统稳定具有重要指示意义。基于物种分布数据和WorldClim气候环境因子,采用刀切法与相关分析确定影响雪灵芝分布的主导环境因子并构建MaxEnt模型,结合第六次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oupled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 Phase 6, CMIP6)中的4种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SPs)预测未来中期(2041—2060年)和远期(2061—2080年)雪灵芝潜在适宜分布区域,探求雪灵芝气候变化响应的空间格局。结果表明:(1)当前气候条件下,中部地区更适合雪灵芝生存。在未来中、远期SSP370(区域竞争路径)气候情景下适宜区面积扩张,而其他情景下适宜区面积均下降,适宜区质心整体向东南迁移。(2)大部分地区在SSP245(中间路径)气候情景下不适宜生存,尤其是西部治多县、唐古拉山乡、曲麻莱县,及东部的兴海县和共和县。(3)影响其空间分布的主要气候因子为年降水量和最冷季降水量。最适宜生长条件是年降水量500—750mm和最冷季降水>15mm。研究结果为预测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高寒地区指示植物物种的空间分布及其生态系统变化提供了方法参考,也为青海省濒危植物物种保护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