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941)
- 2023(10905)
- 2022(9760)
- 2021(9250)
- 2020(7750)
- 2019(17920)
- 2018(17897)
- 2017(34349)
- 2016(19174)
- 2015(21103)
- 2014(21229)
- 2013(21061)
- 2012(19210)
- 2011(17268)
- 2010(16965)
- 2009(15362)
- 2008(14796)
- 2007(12774)
- 2006(10816)
- 2005(9298)
- 学科
- 济(69708)
- 经济(69630)
- 管理(51940)
- 业(50399)
- 企(42657)
- 企业(42657)
- 方法(35078)
- 数学(30164)
- 数学方法(29827)
- 学(19452)
- 农(17940)
- 财(17527)
- 中国(17132)
- 业经(15632)
- 地方(14027)
- 理论(12587)
- 贸(12413)
- 贸易(12405)
- 农业(12082)
- 易(12055)
- 和(12008)
- 制(11896)
- 技术(11863)
- 务(11718)
- 财务(11659)
- 财务管理(11640)
- 环境(11188)
- 企业财务(11098)
- 划(10196)
- 银(10078)
- 机构
- 大学(268547)
- 学院(266479)
- 管理(104795)
- 济(96951)
- 经济(94724)
- 理学(92122)
- 研究(91032)
- 理学院(90999)
- 管理学(89228)
- 管理学院(88771)
- 中国(63503)
- 科学(62802)
- 京(56985)
- 农(52325)
- 所(47551)
- 业大(46897)
- 研究所(44286)
- 财(43120)
- 农业(41755)
- 中心(40095)
- 江(37456)
- 财经(35584)
- 北京(35310)
- 范(34640)
- 师范(34174)
- 院(33106)
- 经(32515)
- 州(30733)
- 技术(30168)
- 经济学(28116)
- 基金
- 项目(194452)
- 科学(150540)
- 基金(140125)
- 研究(134723)
- 家(125387)
- 国家(124404)
- 科学基金(104992)
- 社会(81714)
- 省(77388)
- 社会科(77332)
- 社会科学(77311)
- 基金项目(75407)
- 自然(72389)
- 自然科(70707)
- 自然科学(70680)
- 自然科学基金(69397)
- 划(65850)
- 教育(61227)
- 资助(57998)
- 编号(53644)
- 重点(43795)
- 成果(42973)
- 部(41502)
- 发(40899)
- 创(40558)
- 计划(38733)
- 科研(38252)
- 创新(37850)
- 课题(37224)
- 大学(35352)
共检索到3677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宣雄智 谢珍玉 周永灿 王世锋 吴学贵
提取了10株不同毒力的溶藻弧菌脂多糖,其中HN08811、HN08155、HN08813、HN08335、HN07006为毒力菌株,HN08805、HN08307、HN08156、HN08801和TG06003为非毒力菌株。分别取10μg进行SDS-PAGE电泳。结果表明,不同毒力溶藻弧菌脂多糖的电泳条带存在较丰富的多态性,在类脂质A区段(分离胶的上半部分),不同菌株间图谱呈片状堆积,多态性难以分辨;在抗原多糖O-特异性侧链条带区段(分离胶的下半部分),除HN07006外,毒力菌株的条带清晰,数目在7~9条之间,所有非毒力菌株产生细而密集的可辨条带。本文为一类遗传型的溶藻弧菌毒力菌株的快速鉴别...
关键词:
溶藻弧菌 脂多糖 毒力 多态性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李华 石存斌 钱永华 潘厚军 吴淑勤
采用十二烷基肌氨酸钠法提取哈氏弧菌(Vibrio harveyi)SpGY020601株的外膜蛋白(OMPC),采用酚水法提取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EpGS021001株的脂多糖(LPS)。通过碳化二亚铵(EDC)介导的缩合反应,将哈氏弧菌的OMPC与溶藻弧菌的LPS偶联。OMPC-LPS偶联物、未偶联的哈氏弧菌OMPC、溶藻弧菌LPS、哈氏弧菌OMPC和溶藻弧菌LPS的简单混合物以及生理盐水按相同程序免疫卵形鲳(Trachinotus cvatus)。检测血清溶菌酶活性、血清抗体微量凝集反应结果显示,卵型鲳经OMPC-LPS偶联物、OMPC、LPS以及二者的简单...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胡梦华 马立才 赵姝 刘旭 周俊芳 房文红
从发病的凡纳滨对虾中分离并经鉴定得到一株溶藻弧菌(命名为:V_A-76),通过对虾回感实验和药物敏感性实验分别对V_A-76菌株的耐药表型和致病能力进行了研究,并运用PCR方法检测了该菌的毒力相关基因、整合子和耐药基因的携带情况。对虾感染实验结果表明,溶藻弧菌V_A-76能够导致凡纳滨对虾发病死亡。经PCR检测发现,该菌携带8种毒力相关基因:tdh、tlh、tox S、CollAgenASe、flA A、omP W、ASP A和fuR。药敏结果显示,V_A-76对环丙沙星、氯霉素、链霉素、红霉素、磺胺甲噁唑、复方新诺明和利福平7种药物表现出较高的耐药水平,且该菌包含1类整合子、4类超级整合子S...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郑玉东 张翔 姚梦丽 谷莉 黄博闻 辛鲁生 白昌明 王崇明 唐小千
我国是贝类养殖产量最高的国家,近20年来贝类养殖年产量保持在1 000万t以上。流行性病害给贝类养殖产业造成的经济损失逐年上升,2021年高达100多亿元。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是近年来贝类病害中最常见的细菌性病原之一,对贝类养殖产业的健康发展构成严重威胁。本研究旨在分析不同养殖环境水体和贝类组织中,溶藻弧菌的基因变异、毒力基因、耐药性及其分布规律。对12株溶藻弧菌分离株开展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 MLST)、毒力因子以及菌株耐药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2株溶藻弧菌的序列型(sequence typing, ST)分型互不相同,7株为PubMLST数据库已经收录的ST型,5株因管家基因的等位基因位点变化而形成新的ST型;上述结果显示,贝类养殖环境中的溶藻弧菌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12株溶藻弧菌都携带tlh、fur和collagenase三种毒力基因,但均未检测到tdh、trh、toxR和tcpA毒力基因。溶藻弧菌携带毒力因子的种类和数量受地区分布等因素的影响。不同来源的溶藻弧菌均具有多重耐药特征,对青霉素和氨苄西林产生抗性。本研究表明,贝类养殖环境中的溶藻弧菌具有种群复杂、遗传多样性高的特点;不同来源菌株在毒力基因携带和耐药性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本研究通过探究不同区域内不同来源的溶藻弧菌遗传变异及耐药性差异,对贝源溶藻弧菌的有效防控提供一定理论参考。
关键词:
溶藻弧菌 MLST 毒力基因 耐药性分析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黄倞 王元 马清扬 英娜 赵姝 吴越 房文红
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是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和海水养殖动物致病菌,目前已知的毒力基因有tlh、tdh、trh、T3SS、pirA、pirB、toxR/S、orf8等。盐度是影响细菌基因表达的关键生态因子之一,为进一步探求副溶血弧菌的致病机理,对2株分别分离自海水和淡水养殖发病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中的副溶血弧菌在不同盐度下的生长速率、致病性进行检测,并用q-PCR方法对菌株毒力基因携带和表达情况进行定量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海水菌株383生长速率快于淡水菌株V9,但菌株383在生长稳定期的细菌浓度明显低于菌株V9;菌株383对凡纳滨对虾的致病性明显高于菌株V9,前者的48 h半致死浓度(LD_(50))低于后者2个数量级;2株副溶血弧菌皆携带毒力基因tlh、T3SS1和pirA/B,但未检测到tdh、trh、T3SS2、toxR/S和orf8。部分毒力基因表达量检测结果显示,菌株383和菌株V9均为vcrD1表达量最高,其次是pirA,vopD1表达量最低;4个毒力基因不仅在2菌株间的表达量差别较大,而且盐度对同一菌株不同毒力基因表达的影响也是不同的。2株副溶血弧菌的毒力与pirA和vcrD1的表达量呈正相关性。研究结果为探究环境因素与副溶血弧菌致病力的关系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也提示,淡水养殖凡纳滨对虾要防范副溶血弧菌输入的风险。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覃映雪 徐晓津 鄢庆枇 苏永全 刘力铭 李学刚
采用转座子mini-Tn10/Km构建了致病性溶藻弧菌的突变库,采用半固体双层平板初筛到73株运动缺陷突变株,初筛的突变株纯化及重复筛选后获得运动性缺陷表型稳定的突变株ND-01MM,Southern鉴定确定其为单位点插入。野生型菌株ND-01和运动缺陷突变株ND-01MM对致病性溶藻弧菌的天然宿主大黄鱼粘液的趋化、粘附以及在大黄鱼吞噬细胞内存活能力等生理功能的比较研究发现,溶藻弧菌运动缺陷后趋化及粘附能力均极显著下降(P0.05)。采用腹腔注射和浸泡两种方式感染大黄鱼,结果发现运动缺陷对浸泡感染的影响较为明显,但对腹腔注射的...
关键词:
溶藻弧菌 运动缺陷 转座子 毒力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郝婧薇 华昕彤 傅松哲 周灿 刘鹰 胡惠秩
为了阐明引起急性肝胰腺坏死病 (Acute hepatopancreatic necrosis disease, AHPND) 副溶血弧菌菌株的接合型质粒在对虾养殖环境中的遗传多样性,实验从中国5个沿海省份的虾场收集了100个底泥样品,以质粒上编码接合转移蛋白的保守基因为目标,利用PCR法检测相关质粒的存在情况,并对质粒进行测序。结果表明,100个样品中有 39 个样品含有质粒的接合转移蛋白片段。从 100 个底泥样品中分离出 15株副溶血弧菌,其中13株含有1~2个质粒。质粒序列测序结果表明,这些质粒可分为8种类型/谱型,其中7种不携带pirAB,但均含有编码接合转移的基因簇。根据分离副溶血弧菌携带质粒的8种谱型,分别选择8株副溶血弧菌菌株进行对虾攻毒实验,发现这些菌株对对虾的毒性有显著差异,对虾死亡率介于15%~100%。只有pirAB阳性菌株会产生AHPND症状,对虾死亡率为100%。对质粒组成进行分析表明,质粒之间遗传物质交换频繁,大部分的质粒的遗传组成都来自一个183 kb的超大质粒 pVP2HP。本研究发现对虾养殖场底泥中分离的接合型质粒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大部分质粒的遗传组成来之质粒pVP2HP,且仅pirAB 阳性菌株会产生 AHPND 症状。本研究增强了人们对副溶血弧菌质粒遗传多样性及其与AHPND 关系的理解,为AHPND的防控提供了理论指导。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董雪红 田敏 季策 马文元 张庆华
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Vp)是目前备受关注的人畜共患病的病原。为了比较7株不同来源的Vp对斑马鱼的毒力大小及致病能力,采用急性毒性试验测定96 h内Vp对斑马鱼的半数致死剂量(median lethal dosage,ld_(50)),用累积法和bliss法对比分析ld_(50)指标。结果显示:Vp Knh1无致病性。其他菌株感染后,均表现出腹部出血,腹腔有腹水,内脏出血等症状。用累积法和bliss法分析人类致病菌株atcc17802、atcc33847及水生动物致病菌株Vp13、Vp31、Vp41、Vp57共6株不同来源的副溶血性弧菌的ld_(50),...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庞欢瑛 周泽军 丁燏 闫秀英 蔡双虎 简纪常 吴灶和
采用Overlap PCR和同源重组技术,结合氯霉素(Cm)正向筛选和sacB基因蔗糖负向筛选,构建了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Ⅲ型分泌系统(Type III secretion system,T3SS)注射装置蛋白vscO基因无标记框内缺失突变株ZJ03ΔvscO。在以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为模型的感染实验中发现ZJ03ΔvscO的毒力较ZJ03下降约150倍。将ZJ03ΔvscO作为减毒活疫苗通过注射、浸泡的途径免疫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后,发现其对溶藻弧菌有很好的保护效应,其中注射组的免疫保护率达84%,浸...
关键词:
溶藻弧菌 vscO 减毒活疫苗 免疫保护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昌福 曾妍雄 楠田理一
用柱状嗜纤维菌 (C .columnaris)、嗜水气单胞菌 (A .hydrophila)和迟缓爱德华氏菌 (E .tarda)等 3种菌中提取的脂多糖 (LPS)作为免疫原 ,分别接种翘嘴鳜后 ,通过测定受免鱼血清中凝集抗体效价、血液中白细胞的吞噬活性和A .hydrophila活菌攻毒的方法 ,比较了接种 3种LPS对翘嘴鳜细菌性败血症的免疫保护力 (RPS)。结果表明 ,与对照组相比 ,受免鱼血清中均可产生较高的凝集及交叉凝集抗体效价 ,血液中白细胞的吞噬活性极显著地升高 ,而且具有较高的交叉RPS。推测LPS对翘嘴鳜既具有特异性免疫活性 ,也存在较强的非特异性免疫活性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唐毓祎 谈建国 缪海振 彭丽 杨丹丹 潘迎捷 陈兰明
旨在分析南美白对虾养殖水体中霍乱弧菌(Vibrio cholerae)的毒力、抗菌素耐药性以及重金属抗性特性,为致病性霍乱弧菌流行预警的研究提供数据支撑。利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了84株霍乱弧菌分离菌株的毒力以及整合接合元件(ICEs)相关基因;采用美国临床与实验室标准研究所(CLSI)标准Kirby-Bauer纸片扩散法以及最小抑菌浓度法测定了受试菌株的抗菌素和重金属抗性;运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技术对部分受试菌株进行了分子分型。结果显示:受试霍乱弧菌菌株均不携带致病性肠毒素基因ctxA B以及毒素相关基因sto、tcpA、ace、zot;含有毒素表达调控蛋白基因toxR,其中19.0...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李翠苹 翟倩倩 王想 李健
为了解对虾养殖池中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的耐药性和毒力基因的携带情况,2018年从山东4个地区的对虾养殖池收集分离副溶血弧菌,采用Kirby-Bauer纸片法检测其对12种抗生素的耐药性,用PCR方法检测其携带耐热直接溶血素基因(tdh)和耐热相关溶血素基因(trh)的情况。从对虾养殖池共分离副溶血弧菌50株。药敏实验结果显示,副溶血弧菌对庆大霉素、硫酸新霉素和氨苄西林的耐药情况最为严重,耐药率分别98%、90%和86%,对氟苯尼考、氯霉素、头孢他啶等敏感性较高,耐药率分别为10%、10%和20%。88%的菌株具有多重耐药性。毒力基因检测结果显示,所有菌株均不携带tdh基因,4%的菌株表现为trh阳性。本研究提示,对虾养殖水环境中的副溶血弧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较为严重,应加强副溶血弧菌的病原学监测,在养殖过程中合理使用抗生素,以实现水产养殖业健康发展。
关键词:
副溶血弧菌 耐药性 毒力基因 对虾养殖池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周向阳 王淑娜 周秀锦 方维焕
为了调查浙江沿海地区副溶血弧菌的分布及其携带毒力基因的特征,在舟山、象山、温州三地实地采样385份,包括海水、泥土和水产品等,共分离到副溶血弧菌菌株278份,其中27株为tdh基因阳性,阳性率为9.7%,trh与ureC基因的阳性率分别为22.3%与11.8%,提示浙江沿海地区广泛存在着致病性副溶血弧菌污染。将不同来源副溶血弧菌的tdh和trh基因进行序列测定,进化树分析发现,环境分离株中tdh基因与临床分离株中tdh基因区分为2簇,而环境分离株与临床分离株中trh基因之间却没有明显的差异。研究结果可为浙江沿海地区副溶血弧菌的风险评估提供参考。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超然 毛芝娟 吴建军 楠田理一 陈昌福
从鱼类致病菌中提取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作为免疫原接种供试鱼,能诱导受免鱼产生较强的特异性与非特异性免疫应答[1-3],这是因为革兰氏阴性致病菌的LPS上存在菌体的有效抗原并具有佐剂性的缘故[4]。研究结果还证明了因致病菌的种类[1.2]、菌株培养时间[5]、菌株的血清
关键词:
哈维氏弧菌 脂多糖 化学成分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鄢庆枇 陈强 邹文政 马甡 庄峙厦 王小如
研究了不同环境条件下溶藻弧菌对大黄鱼肠粘液的粘附作用。采用细菌计数法测定溶藻弧菌的粘附作用。粘附的细菌经SYBR GreenⅠ染色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用数码相机拍照后在电脑上计数。试验结果表明,溶藻弧菌对大黄鱼肠粘液的粘附量随菌浓度的升高而升高,并在1~1.5h内趋于饱和;粘附作用在15~30℃、pH偏酸时较强;盐度在5~35范围内对前肠粘液的粘附作用影响不明显,后肠粘液的粘附作用在此范围内随盐度增大而加强,在盐度为0时,溶藻弧菌对前、后肠粘液都无粘附作用;56℃热处理5min及60℃处理1h均能大幅减弱溶藻弧菌对两种肠粘液的粘附作用,表明溶藻弧菌表面的某些热敏结构在粘附作用中起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
溶藻弧菌 大黄鱼 粘附作用 粘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