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088)
- 2023(10066)
- 2022(9028)
- 2021(8444)
- 2020(7323)
- 2019(17021)
- 2018(17173)
- 2017(32776)
- 2016(18046)
- 2015(20563)
- 2014(20365)
- 2013(20022)
- 2012(18339)
- 2011(16544)
- 2010(16928)
- 2009(16057)
- 2008(15714)
- 2007(14210)
- 2006(12033)
- 2005(10678)
- 学科
- 济(74305)
- 经济(74248)
- 管理(47164)
- 业(45785)
- 方法(37686)
- 企(37325)
- 企业(37325)
- 数学(33638)
- 数学方法(33023)
- 农(20693)
- 中国(17568)
- 财(16596)
- 学(16363)
- 地方(16153)
- 业经(15140)
- 贸(14545)
- 贸易(14537)
- 易(14070)
- 农业(13467)
- 理论(12696)
- 制(12197)
- 和(11595)
- 环境(10615)
- 务(10279)
- 财务(10234)
- 财务管理(10205)
- 银(10009)
- 银行(9974)
- 融(9640)
- 金融(9638)
- 机构
- 学院(257296)
- 大学(253125)
- 济(98643)
- 管理(97233)
- 经济(96429)
- 研究(84421)
- 理学(84000)
- 理学院(83033)
- 管理学(81097)
- 管理学院(80642)
- 中国(62530)
- 科学(56337)
- 京(53821)
- 农(47897)
- 所(44334)
- 江(44175)
- 财(43621)
- 业大(42097)
- 研究所(40680)
- 中心(39452)
- 农业(38132)
- 财经(34967)
- 范(34046)
- 师范(33633)
- 北京(32641)
- 州(31872)
- 经(31465)
- 院(30506)
- 技术(29930)
- 经济学(29428)
- 基金
- 项目(173570)
- 科学(134344)
- 研究(123218)
- 基金(122534)
- 家(107994)
- 国家(107138)
- 科学基金(90774)
- 社会(74597)
- 省(71879)
- 社会科(70612)
- 社会科学(70587)
- 基金项目(64684)
- 自然(61042)
- 自然科(59616)
- 自然科学(59598)
- 划(59296)
- 自然科学基金(58468)
- 教育(58388)
- 编号(51857)
- 资助(51761)
- 成果(41109)
- 重点(40057)
- 发(37546)
- 部(37128)
- 课题(36289)
- 创(35870)
- 科研(34013)
- 创新(33507)
- 计划(33317)
- 大学(31809)
- 期刊
- 济(107587)
- 经济(107587)
- 研究(67335)
- 中国(47405)
- 学报(43442)
- 农(42893)
- 科学(38642)
- 财(34322)
- 管理(34086)
- 大学(31288)
- 学学(29668)
- 农业(29156)
- 教育(28070)
- 技术(24350)
- 融(20121)
- 金融(20121)
- 业经(19848)
- 经济研究(17513)
- 业(16560)
- 财经(16456)
- 统计(14772)
- 经(14061)
- 问题(13922)
- 策(13513)
- 技术经济(13166)
- 版(13004)
- 商业(12896)
- 资源(12520)
- 决策(12225)
- 图书(12135)
共检索到3687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吴斌 王伟萍 贺刚 王海华
为了探讨长江江豚(Neophocaena asiaeorientalis asiaeorientalis)种群的生存动态和管护对策,本研究利用漩涡模型(Vortex 10.3.7.0)对长江江豚种群生存力进行了回顾和现状分析。结果发现,以1999年作为回顾分析起点,长江江豚的灭绝概率最可能为0.0754,且不高于0.5629。平均灭绝时间最可能为93.5年,且不少于87.9年。以2017年作为现状分析起点,长江江豚种群灭绝概率为0.3551~0.6985,平均灭绝时间为83.5~88.0年。在特定情景下,设定新生幼豚雄性所占比例分别为0.55、0.50和0.45,经模拟计算得出,雄性化让灭绝概率由0.6985增加到0.9157,雌性化使其下降到0.3664。同时,数据比较发现,新生幼豚雄性所占比例下降10%,成年雌豚生殖率提高10%,二者最终效果相当。上述研究结果标明,长江江豚种群生存风险较大,重点保护,修复其生境,尤其是母子豚相关生境有利于长江江豚的保护。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赵修江 王丁
长江八里江江段是长江江豚最为重要的栖息地之一。2005年7月至2008年5月,在八里江江段先后进行了10次截线抽样法考察,调查了该水域的江豚种群数量和分布情况。考察总航程1 460.2km,发现江豚374群次。根据动物密度,将考察区域划分为上游水域(九江-湖口)和下游水域(湖口-三号洲洲头),分别分析。分析结果显示,上下游水域的多次考察密度平均值分别为0.67头/km2(范围:0.10~1.28头/km2,s=0.41)和1.75头/km2(范围:0.62~3.0头/km2,s=0.72),数量平均值分别37头(范围:5~71头,s=23)和52头(范围:22~78头,s=17)。八里江江段江...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唐斌 仝云云 唐文乔 张亚
长江河口是窄脊江豚(Neophocaena asiaeorientalis)栖息密度较高的分布区,崇明岛西部的东风西沙水域是窄脊江豚长江亚种即长江江豚(N.asiaeorientalis asiaeorientalis)活动的热点水域。为了弄清东风西沙水域江豚的种群动态,2014—2016年期间采用目视考察与常年监测相结合的方法对该水域进行了详细调查。调查显示,6次目视考察(样线224 km)共目击到江豚11群次,计68头次。江豚的遇见率在0.121.14头次/km之间,平均0.37头次/km。专业渔民1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魏卓 王丁 张先锋 赵庆中 王克雄 匡新安
198 9~ 1999年 ,在长江八里江江段对江豚进行了 2 8次往返观察和 8次定点观察。结果表明 ,近 10年八里江江段江豚种群数量逐年呈明显递减趋势 ,平均每年以 7.3%速率递减 ;1996年后 ,枯水季节江豚不再进行江—湖迁移 ,其活动范围仅限于 2 0km的长江八里江江段 ,较 1993年以前缩短了约 40km。江豚在八里江江段的行为多种多样 ,通过对江豚种群在八里江江段的集群、摄食、逃避、发情与交配、抚幼、歇息和玩耍行为的描述、比较和分析 ,认为长江八里江江段是江豚典型的摄食和抚幼场所 ,同时也是江豚大规模集群的适宜栖居地。提出加强八里江江段江豚种群常年监测的必要性 ,并对八里江...
关键词:
长江 江豚 种群 行为 活动规律 保护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魏凯 郭弘艺 田芝清 唐文乔 翁志毅 张敏 谢正丽
2008年4月29日,在长江口崇明岛附近水域发现2头死因不明的雄性江豚遗骸。江豚1体长138 cm,上下颌齿整齐,齿冠完好,髓腔深凹。江豚2体长168 cm,约1/3上下颌齿脱落,齿冠严重磨损,髓腔已基本封闭。经下颌齿磨片鉴定分别为4龄和8龄。2头江豚体表完整,未见损伤和局部肿大。解剖发现,江豚1体态健壮,脂肪层鲜亮厚实,各主要脏器外表未见异常,肺部无明显水泡,胃部充满未被消化的舌鳎类鱼骨。江豚2体态瘦弱,腹壁脂肪层灰暗干瘪,在胃肠联合处有7颗肿块,肺部未见明显水泡,消化道无任何鱼骨。综合年龄、体表和解剖观察、以及死亡场所分析,江豚1可能是在湿地追逐食物过程中搁浅死亡的,江豚2则可能是因年老而...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张枫 张保卫 唐文乔 刘健 吴建辉 唐斌
长江口地处长江与东海、黄海的交汇处,是窄脊江豚东亚亚种和长江亚种的重叠分布区和死亡率高发区。筛选出16个多态性微卫星位点,对采自长江口的36头窄脊江豚东亚亚种样本作了遗传多样性和种群动态分析。结果显示,除了2个微卫星位点显著偏离了Hardy-Weinberg平衡外,其他14个位点均未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16个微卫星位点共获得了129个等位基因,平均等位基因数达8. 1个。计算获得的平均观察杂合度(Ho)为0. 733,平均期望杂合度(He)为0. 758,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均在0. 5以上。其遗传多样性水平与印度洋江豚和海豹等海洋哺乳动物相近,但明显高于大熊猫、东北虎等陆生珍稀哺乳动物。杂合度检验和Mode-shift模型分析显示,该种群未经历过近期的遗传瓶颈效应。Msvar软件的4次模拟均未发现该种群在历史上发生过明显的有效数量波动,估算的当前有效种群大小约为5 623头。研究显示,在长江口发现的窄脊江豚东亚亚种个体,属于一个大而稳定的种群。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珏 秦孜娟 李培培 李成渤 王桂芝 王建民
结合小尾寒羊的非遗传信息和微卫星多态信息,运用漩涡模型(VORTEX 9.72)模拟了该品种的种群生存力。结果表明,在无交配限制、无密度制约、无近亲交配衰退、无灾害等理想条件下,小尾寒羊种群数量在未来的前30年间迅速增长,后70年间稳定的维持在接近800万只,但种群的基因杂合度略有下降,近交衰退略增加。在模拟情况下,小尾寒羊种群的灭绝概率为0,基因杂合度较理想状态下下降了1.5%。灵敏度分析认为,过度宰杀是影响小尾寒羊种群动态的重要因素,当过度宰杀的频率增倍或减半时,灵敏度指数分别为0.077和-0.234;其次是繁殖母羊的比例和羔羊的死淘率,当繁殖母羊比例增加、羔羊死淘率减少时,灵敏度指数升...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许萌原 方昕 宋卓 肖锦程 蔺丹清 张家路 尹登花 徐跑 刘凯
针对2017年9月12日发现于长江安庆段的1头野外死亡长江江豚样本(AQJT20170912),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OES)测定其脑、心脏、肝脏、肺、肾、胃、肠、睾丸、肌肉、皮肤10种组织器官中钾(K)、钙(Ca)、钠(Na)、镁(Mg)、钴(Co)、铁(Fe)、铜(Cu)、锌(Zn)、铅(Pb)、镉(Cd)、汞(Hg)、砷(As)共12种元素的含量,以期探究各元素在其组织器官中的累积特征。结果显示,该样本Fe、Cu、Zn、Pb、Cd、Hg在不同组织器官中表现出差异性累积特征,这与水生哺乳动物组织器官元素累积特征相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各元素在不同组织器官中特有的生理功能。对比分析发现,鲸类动物组织器官常量元素与微量元素的累积特征有一定规律,并不因环境条件的改变而呈显著差别,总体表现为:Na>K>Ca>Fe>Mg>Zn>Cu>Co。此外,AQJT20170912各个组织器官中毒性元素Pb、As的含量均较高,这应与其栖息环境的元素背景有关,应予以关注。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阚雪洋 尹登花 宋超 蔺丹清 应聪萍 徐跑 刘凯
为了掌握长江下游长江江豚(Neophoc aenaasiaeorient alisasiaeorientalis)体内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POPs)的累积情况,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5头野外死亡长江江豚的心、肾、肺、肝、肌肉、皮肤、脂肪、胃和肠等9种器官组织中的六氯环己烷 (HCH)、滴滴涕(DDT)和多氯联苯(PCBs)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显示,HCH、DDT和PCBs在各样本组织中总体变化范围分别是ND~0.31μg/g、ND~19.57μg/g和ND~1.23 μg/g。HCH在脂肪中含量最高,肾中含量最低,DDT在皮肤中含量最高,肠中含量最低,PCBs在皮肤中含量最高,肺中含量最低;三者在雄性样本体内的平均含量均大于雌性,在不同年龄组样本中无相关关系,DDT和PCBs在长江下游组样本含量大于鄱阳湖组,而HCH则相反。研究表明,长江江豚各组织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累积特征与其生理特征及生活环境差异与一定相关性,因此本研究结果可为了解长江下游长江江豚体内POPs的累积情况,及今后开展长江江豚死因分析、个体溯源及栖息地评价提供研究素材。
关键词:
长江下游 长江江豚 POPs 含量比较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先锋 蒋固政 江小年 李迎喜
自 1998年大洪水后 ,为了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水利部门正在规划一系列长江中下游防洪整治工程。根据工程规划方案 ,结合白豚和江豚种群目前的现状 ,综合分析了部分规划中的防洪工程对白豚和江豚的影响。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施工期间的影响 ,二是工程结束后对环境的改变而带来的影响。经分析认为 ,有些工程 ,如洲湾裁弯取直工程、鄱阳湖建闸控制工程将对白豚和江豚产生巨大不利影响 ,建议在近期内不考虑实施。另一些工程如在施工期间和完工后采取积极、有效的保护措施 ,从白豚和江豚保护的角度分析是可行的。
关键词:
白鱀豚 江豚 长江 防洪工程 保护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尹登花 蔺丹清 严燕 郭弘艺 朱孝彦 张亚 刘凯 唐文乔
为阐明长江江豚两性免疫系统特征及免疫适应性机制,本研究以3头雌性和3头雄性长江江豚(Neophocaena asiaeorientalis)血液为实验样本,经BGISEQ-500测序平台进行mRNA和microRNA测序。结果显示,从6个样本中共获得了15878个unigenes和985个microRNAs, KEGG分析发现有1534个unigenes注释到免疫系统相关类别并显著富集于20个常见免疫通路(P
关键词:
长江江豚 免疫适应性 性别 血液转录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小琼 何鹏飞 韩继财 肖浩 王英男
利用LUCC模型和MSPA-MCR方法对2040年长江经济带“山水林田湖草”生态要素进行分析和模拟,并基于此进行生态安全格局多情景模拟,结果表明:(1)研究区2020年生态要素以林地(1052086 km~2)和耕地(667456 km~2)为主,生态要素结构变化表现为草地、水域和耕地的持续减少以及林地的小幅增加,发生变化区域主要位于上游的川藏地区、横断山区、秦巴山地和中下游的武陵山区、黄山地区、长江中下游平原。(2)不同情景下2040年生态要素面积和空间特征差异明显,生态要素总面积仅在生产优先情景下增长,其他4种情景下均减少,生态要素扩张主要发生在不同要素过渡区,萎缩则主要发生在建设用地和生态用地的衔接区。(3)确定现状重要生态源地30个,总面积352573 km~2,平均连通度3.77,连接重要生态源地的生态廊道69条,平均长度约260 km。重要生态源地的主要构成要素是林地和草地,呈大块状集中分布在长江经济带的上游地区,小块状分散分布在中下游地区。(4)生态优先和综合优化情景下研究区将形成生态网络更加复杂、生态源地连通性更好、更加健康稳定的生态系统格局。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连玉喜 杨晓鸽 万安 陈敏敏 张晓可 于道平
安庆西江是长江江豚(Neophocaena asiaeorientalis asiaeorientalis)迁地保护的重要基地,为评估西江长江江豚饵料资源的供给能力,于2016年8月和2017年1月采用水声学探测与电捕取样相结合的方法,评估了西江水域鱼类群落结构和长江江豚可持续利用的鱼类资源。共采集到鱼类5目8科34种,夏季鱼类密度为1.4~5 662.3 ind./1 000 m~3,均值为253.3 ind./1 000 m~3;冬季鱼类密度为0.8~2 338.1 ind./1 000 m~3,均值为127.5 ind./1 000 m~3。基于平均生物量和P/珔B系数估算了西江鱼类生产力,并根据Y=0.5P对江豚可持续利用的饵料鱼产量进行了估算,西江可持续供长江江豚摄食的鱼类资源量约为3 050~40 800 kg/a。为防止凶猛性鱼类种群过度发展与长江江豚争夺饵料资源,建议加强对西江鱼类群落的持续监测,并在必要时进行人工合理调控。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唐书培 李春华 刘威 乌力吉 鲍伟东
【目的】基于种群生存力分析,为孤立种群中华斑羚的物种保护提供依据。【方法】根据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隔离分布的中华斑羚种群连续10年的观察数据,参照种群大小、婚配制度、环境容纳量、遗传多样性、灾害发生的频率等种群参数,并结合斑羚其他种群的研究结果,利用漩涡模型(Vortex 10.2.7.0)进行种群生存力模拟分析。【结果】该种群未来100年的存活率将下降到0.33。新生幼崽性比、新生雌性幼崽死亡率、成年雌性死亡率是影响斑羚种群增长的重要限制因子。如能补充外源个体,即每3年补充1只雌性和1只雄性,该地区斑羚数量能稳定增长,无灭绝风险。【结论】该地区斑羚种群的生存动态不容乐观,补充外源个体是促进种群增长最有效的方法。严寒冬季补充饲料和营养盐,改善个体生存和繁殖条件,也是维持种群稳定的重要措施。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吴昀晟 唐永凯 李建林 刘凯 李红霞 王钦 俞菊华 徐跑
为了从水体环境中提取到高质量的eDNA环境DNA(environmentalDNA,eDNA),应用于长江中长江江豚(Neophocaenaphocaenoidesasaeorientalis)的分布调查,本研究比较了滤膜孔径和水样保存方式对eDNA获取的影响,同时对比了eDNA技术与传统调查法对长江江豚的检测结果。结果显示水样抽滤时间与滤膜孔径大小呈负相关关系,且都可以检出目标生物;水样采集后需在6 h内完成抽滤处理,或在冷藏条件下短期保存48 h;长江流域江苏段中观测到长江江豚出现的8个检测点均检测出长江江豚eDNA,而在10个未观测到长江江豚的水域中有3个检测出其eDNA。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传统目视监测方法, eDNA技术在长江江豚监测中不仅具有较高的准确性,还具有更高的灵敏性,可作为长江江豚种群调查的有效辅助检测工具。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