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166)
2023(10195)
2022(8252)
2021(7636)
2020(6353)
2019(14581)
2018(14502)
2017(28216)
2016(15428)
2015(17282)
2014(17194)
2013(17067)
2012(15626)
2011(14403)
2010(14750)
2009(13485)
2008(13290)
2007(12006)
2006(10740)
2005(9332)
作者
(46611)
(39667)
(39171)
(37274)
(24587)
(19150)
(17384)
(15566)
(14899)
(13931)
(13786)
(13442)
(12674)
(12453)
(12311)
(12022)
(11641)
(11601)
(11297)
(11287)
(10058)
(9838)
(9643)
(9326)
(8943)
(8883)
(8759)
(8631)
(8156)
(7975)
学科
(73716)
经济(73654)
(46453)
(45168)
管理(34858)
方法(31135)
农业(30986)
数学(28542)
数学方法(27985)
(24063)
企业(24063)
业经(18217)
地方(17361)
中国(16854)
(15148)
(14785)
收入(12144)
(12034)
(11426)
(10895)
贸易(10891)
(10553)
农业经济(10517)
环境(10151)
(9492)
理论(9436)
土地(9264)
技术(9264)
(9125)
农村(9112)
机构
学院(229259)
大学(223660)
(94760)
经济(92963)
管理(86335)
研究(78912)
理学(75967)
理学院(75113)
管理学(73372)
管理学院(72999)
(62682)
中国(59093)
科学(52375)
农业(48389)
(46326)
业大(43683)
(41494)
(38795)
研究所(38343)
中心(36576)
(34808)
财经(31385)
(30496)
农业大学(30250)
师范(30192)
经济学(28841)
(28720)
北京(28127)
(27347)
(26912)
基金
项目(161496)
科学(127285)
基金(117599)
研究(114071)
(105060)
国家(104193)
科学基金(88201)
社会(73534)
社会科(69471)
社会科学(69450)
(65131)
基金项目(62256)
自然(57692)
自然科(56374)
自然科学(56357)
自然科学基金(55306)
(54139)
教育(51554)
资助(48055)
编号(46206)
重点(36810)
(36556)
成果(35628)
(35485)
(35055)
(33329)
课题(31622)
创新(31313)
国家社会(31055)
科研(30914)
期刊
(105802)
经济(105802)
(65680)
研究(60037)
农业(44651)
中国(44193)
学报(41230)
科学(38243)
大学(31065)
学学(30013)
管理(26450)
(26093)
业经(23758)
(21699)
教育(20551)
(20382)
金融(20382)
技术(19571)
问题(15147)
经济研究(15066)
财经(14574)
(13900)
农业经济(13889)
农村(13795)
(13795)
资源(13265)
统计(12928)
业大(12560)
(12523)
世界(11886)
共检索到3268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张超正  杨钢桥  陈丹玲  文高辉  
基于湖北省江汉平原天门市和潜江市、武陵山区宣恩县和咸丰市483份农户调查数据,采用分位数倍差法评价不同模式农地整治的收入分配效应及其区域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地方政府主导模式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导模式的农地整治主要通过增加农户非农收入,进而恶化收入分配状况,且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导模式收入分配恶化效应大于地方政府主导模式;2)地方政府主导模式对农业收入分配的影响不受地貌类型的制约,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导模式对农业收入分配的影响受地貌类型的制约。其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导模式会显著增加平原中高和最高收入组农户农业收入,而对山区不同收入组别农户农业收入均没有显著影响。因此,建议继续大力实施地方政府主导模式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导模式的农地整治,重视非农就业对缩小农户收入差距的作用,因地制宜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以增加农户收入和缩小收入差距。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吴诗嫚  叶艳妹  张超正  文高辉  
研究目的:基于湖北省江汉平原、武陵山区483份农户调查数据,分析不同模式农地整治对耕地细碎化的影响效应及其区域差异,探求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耕地细碎化治理新路径。研究方法:综合指数法、双重差分模型。研究结果:(1)政府主导模式和新农主导模式通过促进地块集中连片的土地平整工程,改善农业生产关系的权属调整工作,共同降低自然因素和产权因素造成的耕地细碎化;(2)相对于政府主导模式,新农主导模式定位于现代农业发展,农地流转与农地整治的耦合度更高,土地平整工程和权属调整的比例更高,对耕地细碎化的治理效果也更为明显;(3)与丘陵山区农地整治相比,平原地区农地整治更能显著降低耕地细碎化。研究结论:建议继续大力实施政府主导模式和新农主导模式的农地整治,结合区域自然资源禀赋、产业布局、区位优势,总结和完善农地整治的地域模式,因地制宜地推进土地平整工程和权属调整工作,全面促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金玉  杨钢桥  赵微  汪文雄  
本文借鉴平衡计分卡的基本思想,运用突变级数法构建农地整治项目建后管护绩效的递级突变模型,实现了农地整治项目建后管护绩效评价,并依据威廉姆森的交易费用理论,结合农地整治项目建后管护的特点,从资产专用性、不确定性和交易频率三个方面构建农地整治项目建后管护模式的交易费用指标体系,采用案例比较法对比分析了河南邓州市村委会管护模式和广西龙州县农民联户管护模式,探讨了农地整治项目建后管护模式的差异及其原因。结果表明:1借鉴平衡计分卡的基本思想,运用突变级数法构建农地整治项目建后管护绩效的递级突变模型,对农地整治项目建后管护绩效进行合理评价是可行的,为解决区域多目标评价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2比较农地整治...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汪文雄  冯彦飞  张东丽  陈思瑾  
研究目的:探讨PPP模式农地整治和政府主导模式农地整治分别对建档立卡户和非建档立卡户的减贫增收效应及其差异。研究方法:可持续生计框架、问卷调查法、匹配倍差法。研究结果:政府主导模式农地整治对两类农户家庭总收入、农业收入的增加有显著影响且对非建档立卡户影响更大,对非建档立卡户财产性收入、工资性收入的增加有显著影响但增加值较小;PPP模式农地整治对两类农户家庭总收入、财产性收入及工资性收入的增加有显著作用,且对非建档立卡户影响更大;PPP模式农地整治对农户总收入、财产性收入及工资性收入增长的促进作用远大于政府主导模式。研究结论:应重视农地整治在扶贫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积极推进PPP模式农地整治的扶贫,完善相关政策并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同时加强农地整治扶贫与其他精准扶贫手段相结合,以促进农地整治项目区内农户全部脱贫。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张超正  杨钢桥  
研究目的:探讨不同模式农地整治对农户生计资本水平和结构的影响及其差异。研究方法:组合赋权法,耦合协调度,双重差分模型。研究结果:农地整治后,整治区户均生计资本总指数和生计资本耦合协调度分别增加0.106 3和0.091 2,其中新型经营主体主导模式项目区分别增加0.143 3和0.129 6,政府主导模式项目区分别增加0.078 1和0.061 9,而同期未整治区分别增加0.010 4和0.006 4,说明农地整治是提高农户生计资本水平和改善农户生计结构的有效途径,且新型经营主体主导模式的农地整治的作用效果大于政府主导模式。研究结论:应继续加大农地综合整治项目投资力度,创新农地整治实施模式,以提升农户生计资本水平和改善农户生计资本结构。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汪文雄  朱欣  余利红  杨钢桥  
论文在农户问卷调查数据的基础上,运用超效率DEA模型测算不同模式的农地整治项目区整治前后的土地利用效率以及同期未整治区土地利用效率,并采用双重差分计量模型研究了传统政府主导模式下农地整治项目区与未整治区土地利用效率的差异、农户主导模式与传统政府主导模式下农地整治项目区土地利用效率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农地整治后,农户主导模式的农地整治项目区户均土地利用效率提高0.121 2,传统政府主导模式的农地整治项目区户均土地利用效率提高0.080 6,而同期未整治区户均土地利用效率提高0.040 1,反映出传统政府主导模式的农地整治可促进土地利用效率的提高,而农户主导模式的农地整治项目对土地利用效率的提升...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超正  杨钢桥  
首先基于可持续生计框架构建农地整治对农户收入的影响机制,并进一步揭示其作用效果的整治模式与地貌类型差异;然后利用湖北省地处江汉平原的天门市和潜江市、武陵山区的宣恩县和咸丰市483户农户的两期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检验同一地貌是否实施农地整治、同一地貌不同农地整治模式和不同地貌同一农地整治模式对农户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1)地方政府主导模式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导模式均能显著增加农户收入。(2)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模式的增收效应远远大于地方政府主导模式,但即使同一地貌类型,不同农地整治模式对农户分项收入的影响程度、大小和显著性存在较大差异。(3)平原农地整治的增收效应明显高出山区农地整治,但即使同一整治模式,不同地貌农地整治对农户分项收入的影响程度、大小和显著性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农地整治的农户收入效应受到整治模式和地貌类型的共同制约。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超正  杨钢桥  
首先基于可持续生计框架构建农地整治对农户收入的影响机制,并进一步揭示其作用效果的整治模式与地貌类型差异;然后利用湖北省地处江汉平原的天门市和潜江市、武陵山区的宣恩县和咸丰市483户农户的两期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检验同一地貌是否实施农地整治、同一地貌不同农地整治模式和不同地貌同一农地整治模式对农户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1)地方政府主导模式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导模式均能显著增加农户收入。(2)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模式的增收效应远远大于地方政府主导模式,但即使同一地貌类型,不同农地整治模式对农户分项收入的影响程度、大小和显著性存在较大差异。(3)平原农地整治的增收效应明显高出山区农地整治,但即使同一整治模式,不同地貌农地整治对农户分项收入的影响程度、大小和显著性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农地整治的农户收入效应受到整治模式和地貌类型的共同制约。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曾庆芬  
各地推动的农地抵押融资机制设计呈现出纷繁多样的表象,提炼其中的共性和个性很重要,但已有研究存在缺陷。合约理论揭示出产权分割下农地融资局限,主要约束来自农地经营权抵押期限短,农地经营权理论和实际价值差异大,借款人违约的私人收益上升等。强化监督具有抵押品替代效果,三种监督形式中,同组监督的抵押品要求低于中介监督,中介监督的抵押品要求比银行直接监督低。四川经验以中介监督为特点,主要服务于规模较大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宁夏同心县是同组监督的典型,主要服务于小农家庭。两地试验绩效显示,强化监督的确能促进融资交易,区域模式选择共性在于强化监督;选择个性体现在监督形式差异。监督形式的选择受制于融资服务的目标群...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吴诗嫚  祝浩  卢新海  张超正  赵景辉  孟圣翔  
[目的]揭示不同模式土地整治对农户生态生产行为的作用机理及其影响效应,探求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健康的新路径。[方法]构建“土地整治—农地细碎化—农户生态生产行为”逻辑框架,基于湖北省天门市、潜江市、咸丰县、宣恩县483份农户调查的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模型分析不同模式土地整治对农户生态生产行为的影响差异。[结果](1)土地整治通过治理农地细碎化,推动农业规模经营与机械发展,有效降低农户亩均化肥、农药的投入,有助于塑造农户生态生产行为。(2)与政府主导模式相比,新农主导模式以现代农业发展为导向,充分发挥农户的主体作用,强化土地整治与农地流转的耦合关联,更有利于改善农地细碎化程度,对农户生态生产行为的促进效果也更为明显。[结论]应将农地细碎化治理作为土地整治的核心内容,在巩固和完善政府主导模式的同时,加大新农主导模式的支持力度,增强农户生态保护与社会责任分担意识,不断推进土地整治模式的创新发展,充分发挥土地整治在塑造农户生态生产行为、实现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构建生态健康保障体系的重要作用。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汪文雄  刘志强  
权属调整作为农地整治工作的核心环节,在降低土地细碎化、提高农业生产机械化及化解农地权属纠纷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农户作为农地整治项目的主要受益者,提高农户对农地整治权属调整的认知,是促进其参与权属调整,从而推进农地整治工作的关键。本文基于湖北省11个县(市、区)农地整治项目区的实地调研数据,采用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法研究农地整治权属调整中不同类型农户的认知差异及其成因。研究结果表明:各类农户对农地整治权属调整的行为态度的认知普遍较高,对主观规范的认知普遍不高,而对感知行为控制普遍较低;不同类型农户对农地整治权属调整的认知态度、主观规范及感知行为控制3个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且其认知的影响因素也不相同。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如下政策建议:加强农地整治权属调整差别化入户宣传工作,发挥各类农村社会经济组织的利益协调作用,加强权属调整的相关培训,充分发挥认知态度较高农户的带头示范作用等,以促使农户转变观念并形成科学认知,进而促进农地整治权属调整工作的顺利开展。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曾艳  杨钢桥  
研究目的:从农户视角揭示农地整治中资产专用性、不确定性与农地整治模式的关系,探寻农地整治模式选择中的交易费用影响因素。研究方法:因子分析、二值响应的Logit回归分析。研究结果:(1)农地资产专用性越强、不确定性越大,农户越倾向于选择政府主导的农地整治模式;反之,农地资产专用性越弱、不确定性越小,越适合农民自治模式。(2)影响农户选择农地整治模式的交易费用因素主要有经济地理位置、农户认知和经济政策。研究结论:农地整治信息公开透明、农户享有充分的权利将减小农地整治的不确定性,有助于提高农户对农地整治的认知,并更倾向于选择农民自治模式,减少农地整治交易费用,提高农地整治效率。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黄艳敏  赵娟霞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农地规模化经营"改革举措,正契合了当下农地生产方式适度调整的现实要求。本文运用随机动态规划原理,构建了农地规模化经营收益估值体系,并基于益贫思想和机会平等理论的机会补偿原理,提出了在保证满足经营主体的参与性约束条件和激励相容条件前提下的农地规模化经营收益分配模式。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陈思瑾  汪文雄  余利红  
农户有效参与作为确保农地整治实施效果的重要手段受到高度重视,厘清不同类型农户有效参与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可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参考。本文以湖北省农地整治项目区为例,引入农地整治项目农户有效参与的概念模型,测度了不同类型农户的有效参与度差异,并运用有序Logistic模型探究了不同类型农户有效参与差异的成因。最后,基于研究结果,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谢金华  杨钢桥  汪箭  许玉光  
基于耕地生产价值和生态价值理论及其评估方法,构建农地整治背景下耕地生产价值和生态价值的分析框架,利用湖北省天门市和潜江市的农户问卷调查数据,采用DID模型和OLS模型,分析不同农地整治模式影响耕地生产价值和生态价值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1)农地整治能较大促进耕地生产价值的提高,且新型经营主体主导模式的促进作用要优于政府主导模式;(2)农地整治能显著促进耕地生态价值的提高,但两种模式的促进效应没有明显不同;(3)耕地生产价值的提升有助于耕地生态价值的提高。基于此,今后不仅要继续加大农地综合整治的投资力度,还要在农地综合整治中重视生态整治,更要创新农地整治实施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