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463)
2023(9626)
2022(8136)
2021(7785)
2020(6425)
2019(14750)
2018(14859)
2017(28636)
2016(15567)
2015(17421)
2014(17035)
2013(16403)
2012(14716)
2011(13410)
2010(13938)
2009(12993)
2008(12546)
2007(11086)
2006(9878)
2005(9048)
作者
(42554)
(35280)
(35001)
(33664)
(22666)
(16865)
(15937)
(13532)
(13299)
(12892)
(11836)
(11809)
(11314)
(11233)
(11084)
(10961)
(10590)
(10406)
(10395)
(10077)
(8774)
(8744)
(8609)
(8102)
(8075)
(7899)
(7893)
(7885)
(6999)
(6907)
学科
(58519)
经济(58460)
管理(44120)
(42331)
(36218)
企业(36218)
方法(26810)
数学(23760)
数学方法(23186)
(17170)
中国(16162)
(14685)
业经(13391)
(13152)
贸易(13143)
(12840)
(12553)
(11753)
理论(11478)
地方(10973)
农业(10741)
(10125)
(9580)
银行(9566)
(9172)
技术(9133)
(8930)
(8915)
财务(8882)
财务管理(8865)
机构
学院(212233)
大学(206709)
(85171)
经济(83230)
管理(81694)
研究(69970)
理学(69737)
理学院(69064)
管理学(67556)
管理学院(67176)
中国(54859)
(42927)
科学(41419)
(41001)
(34997)
(32730)
(32567)
中心(32235)
财经(31614)
研究所(31369)
业大(29110)
(28601)
北京(27184)
(27077)
师范(26828)
(26455)
(25494)
农业(25357)
经济学(24895)
技术(24266)
基金
项目(136216)
科学(106832)
研究(101555)
基金(96572)
(83764)
国家(83067)
科学基金(71314)
社会(62085)
社会科(58954)
社会科学(58942)
(54782)
基金项目(49240)
教育(48488)
自然(46493)
(46029)
自然科(45476)
自然科学(45466)
自然科学基金(44627)
编号(43382)
资助(41533)
成果(35549)
重点(30901)
课题(30810)
(29590)
(29444)
(28854)
创新(26836)
项目编号(26630)
科研(25883)
(25768)
期刊
(97740)
经济(97740)
研究(64235)
中国(43516)
管理(32699)
(31348)
(30698)
学报(29040)
科学(28018)
教育(27975)
(24238)
金融(24238)
大学(22265)
学学(20847)
农业(20772)
技术(20747)
业经(17390)
经济研究(16554)
财经(15052)
(12902)
问题(11501)
统计(11383)
(11354)
(11269)
(10607)
技术经济(10387)
国际(10172)
商业(10083)
现代(9915)
图书(9693)
共检索到3247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彭芸  
从全球的金融实践来看,越来越趋向于货币政策由货币政策委员会集体决策。央行沟通的信息量、方式与委员会模式密切相关。本文在比较货币政策委员会决策三种主要模式的基础上,对不同模式下委员个人沟通与委员会整体沟通策略进行了探讨,并就完善我国货币政策委员会制度提出三点建议。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魏加宁  
经过十多年来的改革,我国的中央银行体制已初步形成,中央银行的地位得到了逐步提高。在宏观调控格局从“大财政,小银行”转变为“大银行,小财政”的过程中,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作用日显突出。然而,由于中央银行体制尚不十分完善,因而其宏观调控的效果也常常不尽人意。为了尽快改变这种状况,从近期来看,有必要,也有可能从改善货币政策决策机制方面入手,迈出较大的步伐。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刘军善  蔡志刚  
关于货币政策委员会的比较与思考东北财经大学刘军善,蔡志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下文简称《人行法》)第十一条规定:“中国人民银行设立货币政策委员会。货币政策委员会的职责、组成和工作程序,由国务院规定,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这一...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郭建伟  哈斯  
最近10年,货币政策委员会的集体决策模式成为中央银行一个非常突出的发展方向。委员会决策有助于保证货币政策决策质量、更好地实现货币政策管理目标。我国目前的货币政策委员会需要还其本来面目,从单纯的咨询机构转变为真正的货币政策决策权力机构,为实现我国物价长久稳定以及促进经济长期快速、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制度基础。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尹继志  陈小荣  
货币政策由货币政策委员会集体决策已成为一种国际趋势,各国货币政策委员会的构成主体是中央银行的行内专家,决策方式则以集体讨论和多数票通过的形式进行,而注重与公众的信息沟通则有助于提高货币政策的透明度。为了更好地进行金融宏观调控,建议将我国的货币政策委员会从咨询议事机构提升为政策决策机构,并在调整人员构成的基础上完善其运行方式。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金晓斌  
余晓斌:由于我国经济金融形势发展的需要,1998年以来,货币政策与金融调控的重心均以积极的姿态向加大信贷投放、改进金融服务方面倾斜,以此促进经济增长。您怎样评价当前的货币政策?王煜:1998年以来,金融运行和货币政策操作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复杂局面。一方面,扩大...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李云峰  王彦卿  
本文针对中央银行应该沟通什么、怎样沟通,中央银行增加或限制沟通信息的原因以及中央银行在管理预期中应该做什么进行调查,分析中央银行沟通在预期管理中的策略。研究发现,中央银行沟通策略应围绕沟通的确定性及易理解性,提升公众的关注度,强调预测的条件性以及尽可能提高中央银行预测的准确性展开。以此为基础,本文构建了适合我国的中央银行沟通策略。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张成思  牟鹏飞  
本文研究中国货币政策的媒体沟通因素,特别是考察市场化指标还是传统政策指标是媒体沟通的焦点。我们通过使用2000至2016年期间"货币政策委员会例会"之后一周内国内报纸刊登的相关文章来确定解释媒体对货币政策相关报道的因素,进而考察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工具变量和其他经济环境变量对媒体报道(倾向性、离散度、数量和程度)的解释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媒体报道对市场利率变化并没有过多关注,却更为关注主要政策利率水平和存款准备金率的变化,而且对广义货币增长率也非常关注。因此,从媒体舆论角度看,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沟通可以考虑侧重于政策利率、存款准备金率以及货币增长率,以此来提高货币政策的沟通效果和效率,实现更有效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樊怿霖  
随着我国金融影响力的增强和全球事务参与度的增加,国际上对我国央行加强货币政策沟通、扩大政策透明度的呼声日涨。上世纪90年代,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后,发达国家央行普遍更加重视货币政策沟通,通过常规性沟通与前瞻性指引,主动传递政策导向,有效引导市场预期,货币政策沟通已经成为货币政策传导的重要部分。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宋杨  
从货币政策调控的角度,考察利用货币政策的实际干预及信息沟通等手段能在多大程度上刺激具有"催化剂"效应的市场情绪,以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传导,进而促进经济稳定发展。研究表明,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的实际调控能够提升企业家信心和消费者信心,利率的上升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消费者信心和企业家信心,也即紧缩的货币政策能够使得膨胀的心理情绪得到一定的抑制。央行谈话沟通在提升市场信心方面的有效性要强于书面沟通,央行政策报告沟通在引导公众市场信心方面还具有进一步的提升空间。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杰里米·C.斯坦  申世军  
当我们评估沟通部门的表现时,把重点放在我们一直致力于如何实现合法透明,而不是放在我们的各类通告多大程度地影响了市场,可能才是更好的选择从哈佛大学加入美联储之前,我对这份工作的许多方面预料不足,其中一项便是,我未曾料到货币政策沟通的全过程是如此具有挑战性。过去几十年里,在如何向金融市场和社会公众充分地传递信息方面,美联储已作出了显著改变。在美联储百年历史中,多数时间里它并不透明;20世纪80年代在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成思  
前瞻性货币政策可以理解为一套系统的政策框架,涵盖政策目标变量的选择、政策反应形式以及政策传导体系的构建前瞻性货币政策理念的提出随着全球经济运行不断面临各种新局面和新挑战,各国货币当局普遍认识到前瞻性货币政策的重要性。前瞻性货币政策的基本涵义是货币当局基于对未来相关经济指标的前瞻(预测)考虑,相应制定当前的货币政策。尽管前瞻性货币政策是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史焕平  胡滨  陈琪  
近年来,随着预期管理逐渐成为货币政策调控的重要任务,各国央行开始逐渐摒弃以往的"隐秘性文化",逐渐转向"开放化"与"透明化",并且更乐于利用央行沟通的方式来实现货币政策目标,因此央行沟通已经成为一种新型的货币政策干预工具。本文在对相关文献进行全面梳理的基础上,通过构建两个VEC模型,分析了央行沟通对信贷市场与资本市场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央行沟通对信贷市场与资本市场会产生显著的影响,且书面沟通的影响效果更强,央行沟通同时也会对市场预期与传统货币政策干预工具产生较为显著的影响,这种影响的效果最终也会传导至信贷市场与资本市场。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宋杨  
从货币政策调控的角度,考察利用货币政策的实际干预及信息沟通等手段能在多大程度上刺激具有"催化剂"效应的市场情绪,以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传导,进而促进经济稳定发展。研究表明,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的实际调控能够提升企业家信心和消费者信心,利率的上升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消费者信心和企业家信心,也即紧缩的货币政策能够使得膨胀的心理情绪得到一定的抑制。央行谈话沟通在提升市场信心方面的有效性要强于书面沟通,央行政策报告沟通在引导公众市场信心方面还具有进一步的提升空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