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361)
- 2023(15199)
- 2022(13241)
- 2021(12460)
- 2020(10483)
- 2019(23997)
- 2018(24244)
- 2017(46987)
- 2016(25655)
- 2015(28936)
- 2014(28792)
- 2013(28256)
- 2012(25588)
- 2011(23224)
- 2010(23513)
- 2009(21758)
- 2008(20823)
- 2007(18216)
- 2006(16045)
- 2005(13871)
- 学科
- 济(103519)
- 经济(103411)
- 业(73543)
- 管理(67608)
- 企(52030)
- 企业(52030)
- 农(49189)
- 方法(47024)
- 数学(41359)
- 数学方法(40629)
- 农业(32676)
- 业经(25389)
- 中国(25155)
- 学(23879)
- 财(23222)
- 地方(20153)
- 制(18847)
- 贸(17503)
- 贸易(17495)
- 理论(17012)
- 易(17001)
- 技术(15625)
- 环境(15248)
- 和(15073)
- 发(14426)
- 银(14317)
- 银行(14264)
- 策(14127)
- 务(13995)
- 财务(13910)
- 机构
- 学院(361053)
- 大学(357743)
- 管理(143290)
- 济(138990)
- 经济(135905)
- 理学(124926)
- 理学院(123603)
- 管理学(121051)
- 管理学院(120448)
- 研究(118932)
- 中国(88827)
- 农(78767)
- 科学(77614)
- 京(75986)
- 业大(63240)
- 农业(61103)
- 所(60855)
- 财(59914)
- 研究所(55794)
- 中心(55212)
- 江(52972)
- 财经(48555)
- 范(47547)
- 北京(47209)
- 师范(47086)
- 经(44233)
- 州(42821)
- 院(42533)
- 经济学(39808)
- 农业大学(39126)
- 基金
- 项目(251490)
- 科学(196287)
- 研究(182015)
- 基金(180405)
- 家(158416)
- 国家(157083)
- 科学基金(133991)
- 社会(112403)
- 社会科(106114)
- 社会科学(106079)
- 省(100342)
- 基金项目(95985)
- 自然(88883)
- 自然科(86783)
- 自然科学(86763)
- 自然科学基金(85146)
- 划(83885)
- 教育(83447)
- 编号(76385)
- 资助(74743)
- 成果(60552)
- 重点(56378)
- 部(54788)
- 发(53978)
- 创(51973)
- 课题(51738)
- 创新(48470)
- 科研(48187)
- 大学(46317)
- 计划(46157)
- 期刊
- 济(153426)
- 经济(153426)
- 研究(98857)
- 农(77936)
- 中国(70498)
- 学报(61338)
- 科学(56214)
- 农业(53148)
- 管理(47889)
- 大学(46004)
- 学学(43645)
- 财(43229)
- 教育(39755)
- 技术(31377)
- 业经(30859)
- 融(29645)
- 金融(29645)
- 业(26251)
- 经济研究(22484)
- 财经(21947)
- 问题(20923)
- 版(19184)
- 经(18637)
- 图书(18374)
- 科技(18321)
- 业大(17450)
- 资源(17343)
- 技术经济(17322)
- 理论(16472)
- 统计(16070)
共检索到5184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汪文雄 朱欣 余利红 杨钢桥
论文在农户问卷调查数据的基础上,运用超效率DEA模型测算不同模式的农地整治项目区整治前后的土地利用效率以及同期未整治区土地利用效率,并采用双重差分计量模型研究了传统政府主导模式下农地整治项目区与未整治区土地利用效率的差异、农户主导模式与传统政府主导模式下农地整治项目区土地利用效率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农地整治后,农户主导模式的农地整治项目区户均土地利用效率提高0.121 2,传统政府主导模式的农地整治项目区户均土地利用效率提高0.080 6,而同期未整治区户均土地利用效率提高0.040 1,反映出传统政府主导模式的农地整治可促进土地利用效率的提高,而农户主导模式的农地整治项目对土地利用效率的提升...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张超正 杨钢桥
研究目的:探讨不同模式农地整治对农户生计资本水平和结构的影响及其差异。研究方法:组合赋权法,耦合协调度,双重差分模型。研究结果:农地整治后,整治区户均生计资本总指数和生计资本耦合协调度分别增加0.106 3和0.091 2,其中新型经营主体主导模式项目区分别增加0.143 3和0.129 6,政府主导模式项目区分别增加0.078 1和0.061 9,而同期未整治区分别增加0.010 4和0.006 4,说明农地整治是提高农户生计资本水平和改善农户生计结构的有效途径,且新型经营主体主导模式的农地整治的作用效果大于政府主导模式。研究结论:应继续加大农地综合整治项目投资力度,创新农地整治实施模式,以提升农户生计资本水平和改善农户生计资本结构。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赵京 杨钢桥 汪文雄
运用DEA模型方法测算农地整理区域农户的土地利用效率,然后运用Tobit模型探讨农地整理对农户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农地整理对农户的土地利用效率有促进作用;②农户对农地整理实施的满意程度对农户土地利用效率有显著影响;③农户对农地整理的认同程度和农户对农地整理的参与意愿对农户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方向为正,但影响尚不明显。因此,应继续实施农地整理政策,逐步加大农地整理的力度,在项目立项阶段,项目实施过程中和项目后期管护阶段保障农地整理的质量,还应加大农地整理政策的宣传力度,正确引导农户积极应对农地整理进行农业生产结构和方式的调整,并完善农户参与农地整理的机制,从而提高农户土地利用效率。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罗兴 马九杰
出于"德·索拖效应"和"锡文担忧"的考虑,我国实行农地经营权抵押。农地经营权获取方式不同,其权属完备性不同,抵押价值及处置难度也不同,从而抵押效果也不同。承包地农户拥有完整的农地经营权,但抵押价值低、交易成本高;租入的农地若多年租金一次性支付,则期限内权属完备,是较好的抵押物;入股方式取得的农地经营权具有完整的物权属性和较好的担保属性,但"保租分红"尤其是"保租"年付合约又降低了其抵押性能。
关键词:
农地经营权抵押 土地流转模式 权属完备性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罗兴 马九杰
出于"德·索拖效应"和"锡文担忧"的考虑,我国实行农地经营权抵押。农地经营权获取方式不同,其权属完备性不同,抵押价值及处置难度也不同,从而抵押效果也不同。承包地农户拥有完整的农地经营权,但抵押价值低、交易成本高;租入的农地若多年租金一次性支付,则期限内权属完备,是较好的抵押物;入股方式取得的农地经营权具有完整的物权属性和较好的担保属性,但"保租分红"尤其是"保租"年付合约又降低了其抵押性能。
关键词:
农地经营权抵押 土地流转模式 权属完备性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龚直文 姚顺波 党晶晶
根据陕北志丹县19972006年(退耕前,退耕后)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采用相关分析、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利用对应年份和社会经济统计资料,建立社会经济驱动力模型,分析引起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表明:耕地、林地和草地是该县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随着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的实施,有林地、灌木林地、草地、居民用地和耕地类型之间的面积发生了变化,其中主要是耕地和林地之间发生双向转化,且主要是在于19992006年间。人口和经济是该县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自实施退耕还林(草)工程以来,该地区土地利用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龚直文 姚顺波 党晶晶
根据陕北志丹县1997~2006年(退耕前,退耕后)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采用相关分析、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利用对应年份和社会经济统计资料,建立社会经济驱动力模型,分析引起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表明:耕地、林地和草地是该县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随着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的实施,有林地、灌木林地、草地、居民用地和耕地类型之间的面积发生了变化,其中主要是耕地和林地之间发生双向转化,且主要是在于1999~2006年间。人口和经济是该县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自实施退耕还林(草)工程以来,该地区土地利用状况好转,生态环境正在不断改善。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闵敏 林晨 熊俊峰 沈春竹 金志丰 马荣华 许金朵
综合星地协同技术手段,定量化表征1990年以来洪泽湖流域非点源颗粒态磷负荷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差别化地探讨其与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关系,厘清二者的作用机制,为实现非点源磷污染的有效管控提供科技支撑。主要结论包括:(1)近20年,颗粒态磷负荷呈现"下降-上升-下降"的波动状态,1990~1996年呈下降趋势,1998~2006年保持平稳增长状态,2008年后快速下降;(2)颗粒态磷单位负荷空间差异明显,高值区集中分布在淮河支流流域(3.88 t/km~2/a),低值区则主要分布在汴河流域(0.57 t/km~2/a);(3)不同土地利用模式下平均颗粒态磷负荷由高到低依次为:多种地类混合的淮河支流流域(681.84 t/a)、城镇化快速增长的高松河流域(317.65 t/a)、农用地主导的维桥河流域(185.73 t/a)、湿地保护区的汴河流域(121.09 t/a)。林地、湿地等用地类型能显著减少颗粒态磷污染物的流失量,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则会加剧颗粒态面源磷污染。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吴萍 帅佳良 吴克宁
地震地质灾害的不确定性造成人民生命财产的重大损失,因此,防灾减灾应当纳入土地利用安全的重要考虑,成为土地资源管理目标之一。在公共管理学基础上,研究尝试将公共危机管理和土地资源管理相结合,通过系统梳理国内外在应急管理、应急规划及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指出在土地学科领域开展应急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通过研究对象的遴选,命题地震灾后土地利用应急规划研究,旨在构建土地利用应急规划体系,探讨灾害发生后如何集中有限资源,最大程度减少震害损失,快速优化配置恢复重建用地、评估建设用地抗震适宜性及安排防灾需求用地等。
关键词:
土地资源管理 研究述评 地震 应急规划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李爱新 吴萍 吴克宁
通过对国土资源管理与应急体系建设在土地规划领域的体系架构进行探讨,丰富了土地规划理论,为国土部门参与地震灾害应急响应及恢复重建提供决策依据和规划技术支持。采用文献资料法、综合分析法,在阐述开展地震灾后土地利用应急规划必要性的基础上,通过对比分析该规划的特点,归纳提炼出地震灾后土地利用应急规划的概念,构建了综合防震减灾土地利用规划体系框架,并明确地震灾后土地利用应急规划在该体系中的定位及其主要任务。
关键词:
土地科学 应急 规划 地震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张超正 杨钢桥 陈丹玲 文高辉
基于湖北省江汉平原天门市和潜江市、武陵山区宣恩县和咸丰市483份农户调查数据,采用分位数倍差法评价不同模式农地整治的收入分配效应及其区域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地方政府主导模式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导模式的农地整治主要通过增加农户非农收入,进而恶化收入分配状况,且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导模式收入分配恶化效应大于地方政府主导模式;2)地方政府主导模式对农业收入分配的影响不受地貌类型的制约,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导模式对农业收入分配的影响受地貌类型的制约。其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导模式会显著增加平原中高和最高收入组农户农业收入,而对山区不同收入组别农户农业收入均没有显著影响。因此,建议继续大力实施地方政府主导模式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导模式的农地整治,重视非农就业对缩小农户收入差距的作用,因地制宜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以增加农户收入和缩小收入差距。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彭开丽 徐引婷
针对不同规模城市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土地利用情况及发展差距问题,运用Super-SBM模型、空间自相关及空间收敛性方法,对2008—2019年不同规模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及其收敛性开展研究。结果表明:(1)全国、大城市和小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呈现出上升的趋势,特大城市和中等城市出现小幅度的下降,且土地利用效率并不存在严格的规模等级递增效应;(2)空间相关性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土地利用效率的空间集聚效应在增强;(3)各规模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均表现出较明显的β收敛,考虑空间因素及政府干预、经济发展等控制变量有利于促进收敛速度的提高。研究结果可为制定差异化的土地利用调控政策提供参考,以缩小经济发展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吴诗嫚 祝浩 卢新海 张超正 赵景辉 孟圣翔
[目的]揭示不同模式土地整治对农户生态生产行为的作用机理及其影响效应,探求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健康的新路径。[方法]构建“土地整治—农地细碎化—农户生态生产行为”逻辑框架,基于湖北省天门市、潜江市、咸丰县、宣恩县483份农户调查的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模型分析不同模式土地整治对农户生态生产行为的影响差异。[结果](1)土地整治通过治理农地细碎化,推动农业规模经营与机械发展,有效降低农户亩均化肥、农药的投入,有助于塑造农户生态生产行为。(2)与政府主导模式相比,新农主导模式以现代农业发展为导向,充分发挥农户的主体作用,强化土地整治与农地流转的耦合关联,更有利于改善农地细碎化程度,对农户生态生产行为的促进效果也更为明显。[结论]应将农地细碎化治理作为土地整治的核心内容,在巩固和完善政府主导模式的同时,加大新农主导模式的支持力度,增强农户生态保护与社会责任分担意识,不断推进土地整治模式的创新发展,充分发挥土地整治在塑造农户生态生产行为、实现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构建生态健康保障体系的重要作用。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韦燕飞
通过系统分析法,据土地伦理利用观及其它相关理论,就新农村建设中土地利用和谐的制约因素的分析,建立新农村建设土地利用和谐模式的运行机制。所构建的运行机制从生态环境、产业结构、土地制度、资金运营、生活方式、消费理念这几个方面进行展开论述。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汪文雄 余利红 刘凌览 杨钢桥 饶中一 罗冰
农地整治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三农”问题解决的重要举措。近年来.中国政府在农地整治领域的投入逐年增加。本文以湖北省岗前平原工程模式区的22个县(市、区)农地整治为对象.收集并整理其投入和产出的数据.运用标杆管理理论和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对其效率进行评价.包括综合效率、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及超效率.判断其DEA有效性.提出农地整治DEA无效地区的标杆选择方法.确立出DEA有效地区为农地整治的备选标杆.运用投影分析法找出DEA无效地区与标杆间的效率差距并分析原因.进一步提出向标杆学习的持续改进方法并对改进的效果进行检查。研究表明:湖北省岗前平原工程模式区农地整治的效率整体较高.其中DEA综合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