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150)
- 2023(5831)
- 2022(4825)
- 2021(4335)
- 2020(3617)
- 2019(7860)
- 2018(7453)
- 2017(13606)
- 2016(7644)
- 2015(7924)
- 2014(7570)
- 2013(7350)
- 2012(6579)
- 2011(5900)
- 2010(5569)
- 2009(4994)
- 2008(4851)
- 2007(4080)
- 2006(3389)
- 2005(2747)
- 学科
- 济(25417)
- 经济(25384)
- 业(20490)
- 管理(20360)
- 企(15501)
- 企业(15501)
- 方法(12628)
- 数学(11512)
- 数学方法(11417)
- 学(8958)
- 农(8431)
- 财(7309)
- 贸(7006)
- 贸易(7006)
- 易(6843)
- 业经(6127)
- 中国(6070)
- 农业(5901)
- 技术(5273)
- 环境(5007)
- 务(4641)
- 财务(4639)
- 财务管理(4634)
- 企业财务(4408)
- 制(4126)
- 产业(4120)
- 划(3968)
- 地方(3854)
- 技术管理(3725)
- 出(3675)
- 机构
- 大学(108312)
- 学院(108183)
- 研究(40883)
- 济(40282)
- 经济(39629)
- 管理(38931)
- 理学(35283)
- 农(35272)
- 理学院(34799)
- 管理学(33998)
- 管理学院(33845)
- 科学(31767)
- 农业(28690)
- 中国(28055)
- 业大(27520)
- 所(23409)
- 京(22546)
- 研究所(22316)
- 农业大学(19418)
- 中心(17763)
- 室(15660)
- 财(15608)
- 实验(15142)
- 省(15137)
- 业(15026)
- 江(14918)
- 院(14823)
- 实验室(14475)
- 科学院(14415)
- 重点(13724)
- 基金
- 项目(86803)
- 科学(66103)
- 基金(63966)
- 家(62138)
- 国家(61664)
- 研究(50210)
- 科学基金(50088)
- 自然(37131)
- 自然科(36297)
- 自然科学(36281)
- 自然科学基金(35675)
- 基金项目(34926)
- 省(34485)
- 社会(32358)
- 社会科(30745)
- 社会科学(30735)
- 划(30328)
- 资助(25018)
- 教育(21826)
- 计划(21357)
- 重点(20400)
- 科技(20180)
- 创(18545)
- 发(18286)
- 科研(18156)
- 业(17924)
- 部(17682)
- 创新(17473)
- 编号(16667)
- 农(16567)
共检索到1396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杨青华 赵宇 邵瑞鑫 马兴立
为探讨不同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对玉米根系衰老及产量的调控效应。采取盆栽试验和大田试验,以玉米品种郑单958为材料,研究了7种植物生长调节物质拌种处理对玉米根系生长、根系活力、根系抗氧化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7种植物生长调节物质拌种处理后根系发达,根系数量增多,根量增大,根系活力和后期根系中抗氧化酶的活性增强,延缓根系衰老,且复合处理的效应明显大于单一处理。在各处理中,E调控效应最为明显,玉米产量较CK提高9.93%。表明不同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对玉米根系衰老及产量具有明显的调控作用,在玉米生产应用复合生长调节物质E是一项可行的技术。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周燕青 丁兰 徐步青 夏国华 崔永一
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条叶榕Ficus pandurata var.angustifolia这一畲族习用药用植物,以条叶榕无菌植株为外植体,对影响条叶榕叶片愈合组织诱导、不定芽分化、增殖和壮苗生根的主导因子植物生长调节物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叶片在添加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物质(包括6-苄基腺嘌呤6-BA,2,4-二氯苯氧乙酸2,4-D,萘乙酸NAA)和不同质量浓度的培养基中均能诱导愈合组织,且诱导率均达到100%,但愈合组织进一步分化成不定芽较为困难,以MS+1.0 mg.L-16-BA+0.2 mg.L-12,4-D+0.1 mg.L-1NAA分化率最高,为6.67%;不定芽在添加不同植物生长调...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蒋迁 李磊 吴瑞娟 张凤路
为探讨植物生长调节剂(PGRs)对夏玉米茎秆生长冗余调控及产量形成的影响,于2014-2015年在河北农业大学辛集试验站进行了田间试验。以玉米杂交种蠡玉16为材料,设置5.63,7.50万株/hm22个密度,比较研究了2种PGRs(吨田宝和稀施宝)对叶片光合性能、干物质积累与分配、茎秆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喷施不同PGRs后,玉米的生长发育及产量均受到不同程度影响,并且在高密条件下影响更加明显。在高密条件下,吨田宝处理使玉米的千粒质量、产量分别提高了8.28%,17.59%,稀施宝处理可分别提高5.40%,23.15%。PGRs显著提高了玉米灌浆期穗位叶的净光合速率,在蜡熟期时,低密条...
关键词:
夏玉米 茎秆冗余 密度 化控 产量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栗艳龄 罗凤霞 沈向群 明军 王春彦
为验证生长调节物质对克服百合杂交不亲和性的作用,以亚洲百合多安娜、普瑞头以及东方百合索蚌为试材,授粉后采用5种生长调节物质对子房伤口处理,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花粉管生长行为。结果表明:5种激素对花粉管生长的促进作用大小依次为:BA>NAA>GA>IAA>IBA,对于系内杂交,使花粉管在授粉后48h提前达到生长高峰,且BA、NAA使每个蒴果的结实量从6粒增加到15粒,提高了结实率;对于系间杂交,促进了花粉管伸长,推迟了花粉管停滞生长时间,未刺激花粉管进入子房;激素对不同组合花粉管生长情况不一致,多安娜×普瑞头、索蚌×多安娜花粉管在授粉后24~96h急剧生长,而多安娜×索蚌花粉管处于缓慢生长。生长调...
关键词:
生长调节物质 百合 花粉管 生长速度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秦栋 王金政 张安宁 翟衡
以凯特杏为试材,在设施栽培条件下研究了3种植物生长调节物质(GA3、6-BA、NAA)对其果实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GA3、6-BA处理显著促进果实生长,果实纵横径、单果重、果实体积均明显高于对照,GA3处理效果最为显著,细胞学研究表明其对果实增大的原因在于增加了果实细胞数目,NAA处理对果实生长促进效果不明显,与对照相比差异不大;3种处理均提高了果实可溶性总糖含量,以6-BA处理效果最为明显,各处理对果实可滴定酸含量影响不显著。
关键词:
植物生长调节物质 凯特杏 生长 发育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王慧 楼炉焕 朱小楼
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的萘乙酸(NAA)、吲哚乙酸(IAA)和双吉尔6号(GGR-6)对西南卫矛Euonymus hamiltonianus和卫矛E.alatus插穗生根的影响,旨在为西南卫矛和卫矛的快速繁殖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西南卫矛属于愈合组织生根类型,综合生根率、不定根根长和不定根根数等指标,300 mg.L-1GGR-6处理效果最优;卫矛属于皮部和愈合组织综合生根类型,卫矛经过300 mg.L-1 IAA处理后生根率最高,达到91.1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黄卫东 韩振海 刘肃 许雪峰 冯国发
研究了多种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及其配合应用对苹果花芽形成、坐果、果形和产量的影响。两年的结果表明,土施多效唑(有效成分1.5g·株-1)配合叶面喷施乙烯利(500mg·L-1),明显增加5年生大年‘红富士’苹果树的成花数量,是单独处理的约6倍。‘新红星’初结果树于大蕾期喷施甘油复合制剂“防霜灵”200倍液,盛花期喷施GA4+7200mg·L-1、6-BA200mm·L-1和“蛇果素”(含GA4+7和6-BA各1.8%)250~500倍可以明显提高坐果率,后者还可以提高果形指数、使萼端五棱突起。本试验发现,于盛花后2,10d喷施谷氨酸钠钾复合制剂(G-Na+K)可以明显提高5年生‘红富士’苹果坐果率...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米银法 王进涛 胡海渴
采用花粉离体液体培养法研究了6种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对毛桃(Amygdalus persica Linn.var.scleropersica(Reich.)YüetLu)花粉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较低浓度的GA3能促进毛桃花粉的萌发,超过一定浓度时起抑制作用,并且随浓度的增大抑制作用增强,而其最适浓度是100 mg/L;NAA对毛桃花粉萌发呈现抑制作用,随着浓度的增大,抑制作用增强;ABA对毛桃花粉萌发的抑制作用也是随着浓度的增大而增强;6-BA促进花粉萌发的浓度范围是12.5~25 mg/L,而其最适浓度为12.5 mg/L,超过25mg/L时,抑制作用逐渐增强;TRIA促进毛桃花粉萌发的最适浓...
关键词:
植物生长调节物质 毛桃 花粉萌发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徐田军 吕天放 陈传永 刘月娥 张译天 刘秀芝 赵久然 王荣焕
【目的】研究并明确种植密度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玉米茎秆性状的影响,可为合理密植、构建适宜群体结构、实现玉米高产抗逆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以JK968为试验材料,设置6.0×10~4株/hm~2(D1)、7.5×10~4株/hm~2(D2)和9.0×10~4株/hm~2(D3)3个密度水平,以及乙烯利矮壮素复配剂(EC)和喷施清水为对照(CK)2个处理,研究种植密度对玉米茎秆性状的影响以及茎秆性状对化学调控的响应。【结果】(1)倒伏率随种植密度增加呈升高趋势,其中在D1密度条件下,JK968的倒伏率分别比D2和D3低69.1%和83.4%;EC处理可显著降低倒伏率,在D1、D2和D3密度条件下分别比对照降低了5.0%、19.8%和41.0%。(2)株高、穗位高、穗位系数和重心高度在不同种植密度和化控处理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具体表现为随种植密度增加呈升高趋势;EC处理后显著降低了地上部第6节以下的节间长度,增加了地上部第7节以上的节间长度,株高和穗位系数略降低,而穗位高和重心高度显著降低。(3)茎秆抗折力和茎秆外皮穿刺强度在不同处理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大喇叭口期至成熟期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在乳熟期达最大值。随种植密度增加,地上部第3、4和5节茎秆抗折力和茎秆外皮穿刺强度呈降低趋势;不同节间茎秆抗折力和茎秆外皮穿刺强度表现为地上部第3节>第4节>第5节;EC处理后显著增加了地上部第3、4和5节茎秆抗折力和茎秆外皮穿刺强度。(4)穗粒数和百粒重随种植密度增加呈降低趋势;EC处理后,穗粒数、百粒重和产量均较对照增加。在D1、D2和D3密度条件下,EC处理后产量分别较对照高438.8 kg·hm~(-2)、1041.3 kg·hm~(-2)和3376.5 kg·hm~(-2),增幅分别为3.6%、8.2%和27.8%。【结论】随种植密度增加,玉米株高增加、重心高度上移、基部节间伸长、基部节间充实度和抗折力下降。EC处理显著降低了地上部第6节以下的节间长度,显著增加了地上部第7节以上的节间长度,株高略降低,重心高度和穗位高显著降低,基部节间长度缩短、基部节间充实度提高,从而提高了茎秆的抗倒伏能力。由此可见,在风灾倒伏频发地区以及种植密度过大等倒伏风险较大条件下,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可显著增加玉米茎秆的抗折力和茎秆外皮穿刺强度,显著降低穗位高、重心高度和倒伏率,有利于玉米高产稳产。
关键词:
玉米 茎秆性状 种植密度 植物生长调节剂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永红 杨勤 何文铸 柯国华
采用池栽和干旱棚模拟花期干旱胁迫,试验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玉米旱害和正常植株不同时期茎流和光合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条件下,外源CaC l2、ABA、6-BA、KT-30处理10 d显著抑制植株茎流强度,减少植株失水。还促进干旱影响植株的叶绿素含量(SAPD)、光化学效率(Fv/Fm)、光系统潜在活性(Fv/Fo)显著提高或者保持相对稳定,减缓干旱对植株光合作用的影响。在充分灌溉条件下,植物生长调节剂也使植株茎流强度下降,SAPD、Fv/Fm和Fv/Fo增加,但其作用强度弱于干旱胁迫处理。随着生育进程(处理20 d),植物生长调节剂还能增强玉米灌浆后期的植株茎流强度,使SPAD、Fv...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谢桂先 荣湘民 刘强 彭建伟 朱红梅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新型玉米生长调节剂对玉米氮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玉米生长调节剂对灌浆期玉米功能叶、茎秆中氮素的转运,功能叶硝酸还原酶与蛋白水解酶活性,功能叶和籽粒的谷氨酰胺合成酶与转化酶活性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显著增加玉米产量、籽粒蛋白质含量及籽粒蛋白质产量.在调节剂的3个浓度中,以PGRC1较合理.PGRC1处理玉米籽粒的蛋白氮含量比对照提高0.83g/kg,籽粒产量比对照增加13.18%,籽粒蛋白质产量比对照增加19.59%.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崔旭盛 郑雷 杜友 郭玉海
以梭梭、肉苁蓉为材料,研究了植物生长促进剂赤霉素和抑制剂矮壮素对梭梭和肉苁蓉生长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赤霉素促进梭梭地上部生长,单株梭梭生物量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总量分别提高30.8%和69.3%,却使肉苁蓉生物量降低10.7%;2)矮壮素抑制梭梭地上部生长,单株梭梭生物量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总量分别降低19.7%和18.7%,但能提高肉苁蓉生物量86.6%。结果显示矮壮素对提高肉苁蓉生物量具有调节作用。
关键词:
梭梭 肉苁蓉 赤霉素 矮壮素 同化物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徐凤兰 杨伦增
叶面喷施不同水平的多效唑(PP333)、稀土(XT)、高乐(GL)组合植物生长调节物质,调节锥栗Castanea henryi营养生长效应。结果表明:不同处理下枝条的粗度、长度、节数和节长具有一定程度的差异,叶片的蛋白质质量分数和叶绿素质量分数具有显著差异;对营养生长起主导作用的因子是叶面喷施PP333,经济而有效的生长调节处理应为PP3334.95 g.L-1+XT 2.64 mL.L-1+GL 1.00 g.L-1+比久(B9)2.00 g.L-1+硼砂(PS)2.00 g.L-1。表3参18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薛晓敏 王金政 张安宁 路超
【目的】研究不同质量浓度的赤霉素、6-苄氨基嘌呤(6-BA)、2,4-二氯苯氧乙酸(2,4-D)、奈乙酸和多效唑等5种生长调节物质对桃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影响。【方法】采集桃花粉,配制含不同质量浓度赤霉素、6-BA、2,4-D、奈乙酸和多效唑的培养液,用花粉液体培养法培养花粉,研究不同质量浓度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对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影响。【结果】(1)较低质量浓度的赤霉素、6-BA、2,4-D能促进桃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但超过一定质量浓度时起抑制作用,最适宜的质量浓度是:赤霉素25~100 mg/L,6-BA 12.5~25 mg/L,2,4-D 0.5~5 mg/L。(2)奈乙酸对桃花粉...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徐涌 孙骏威 陈珍
以吴茱萸Euodia rutaecarpa雌株再生苗叶片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处理对其组织培养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1.0 mg.L-16-苄氨基腺嘌呤(6-BA)和1.0 mg.L-1 6-BA+0.1 mg.L-1α-萘乙酸(NAA)等2种处理均可诱导叶片叶柄端形成愈合组织,随后分化出不定芽。而其余处理只能诱导愈合组织而未见不定芽的分化,其中以添加2,4-二氯苯氧乙酸(2,4-D)诱导的愈合组织最佳。单独添加NAA不能诱导不定芽分化,但与6-BA同时添加时可增强6-BA的诱导效果;随着6-BA质量浓度的提高,不定芽分化率表现出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类似的现象也发生在不定芽的增...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