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699)
- 2023(8146)
- 2022(6891)
- 2021(6295)
- 2020(5264)
- 2019(11755)
- 2018(11231)
- 2017(20673)
- 2016(11564)
- 2015(12592)
- 2014(12347)
- 2013(12252)
- 2012(11243)
- 2011(10297)
- 2010(10060)
- 2009(9316)
- 2008(9177)
- 2007(8139)
- 2006(7155)
- 2005(6409)
- 学科
- 济(42689)
- 经济(42638)
- 管理(32064)
- 业(31958)
- 企(26046)
- 企业(26046)
- 方法(21058)
- 数学(18073)
- 数学方法(17845)
- 学(15332)
- 农(12241)
- 财(11298)
- 中国(10811)
- 贸(10470)
- 贸易(10467)
- 业经(10293)
- 易(10206)
- 农业(8442)
- 制(8360)
- 技术(7676)
- 环境(7386)
- 和(6905)
- 务(6836)
- 财务(6823)
- 财务管理(6807)
- 地方(6803)
- 银(6760)
- 银行(6681)
- 划(6668)
- 企业财务(6452)
- 机构
- 大学(174519)
- 学院(172164)
- 研究(67511)
- 济(64314)
- 经济(63007)
- 管理(61453)
- 理学(54010)
- 理学院(53287)
- 管理学(51957)
- 管理学院(51707)
- 科学(50300)
- 农(50069)
- 中国(48141)
- 农业(40598)
- 业大(39499)
- 所(38615)
- 京(38562)
- 研究所(36208)
- 中心(29161)
- 农业大学(26879)
- 财(26700)
- 江(25876)
- 院(24667)
- 省(24191)
- 北京(24168)
- 室(23346)
- 科学院(22525)
- 业(22032)
- 财经(21912)
- 实验(21766)
- 基金
- 项目(128995)
- 科学(98281)
- 基金(94473)
- 家(90747)
- 国家(90089)
- 研究(76761)
- 科学基金(73389)
- 自然(54406)
- 自然科(53175)
- 自然科学(53151)
- 自然科学基金(52259)
- 省(50343)
- 基金项目(50161)
- 社会(47611)
- 社会科(45164)
- 社会科学(45151)
- 划(44518)
- 资助(39180)
- 教育(33919)
- 计划(30683)
- 重点(30304)
- 科技(28720)
- 发(26837)
- 创(26686)
- 科研(26638)
- 部(26632)
- 编号(26285)
- 创新(25169)
- 业(25105)
- 专项(23138)
共检索到2438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许瑞轩 赵海明 刘贵波 张英俊 曲毅
为解决夏季在单作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田中套作青贮玉米(Zea mays)后苜蓿和苗期玉米种间竞争的问题,于2018–2019年在套播青贮玉米后对苜蓿喷施3种植物生长延缓剂(调环酸钙、多效唑和甲哌鎓)和两种玉米田除草剂(丁异莠去津和异丙甲草胺),分析其对苜蓿和玉米种间竞争和系统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植物生长延缓剂和除草剂混施没有交互作用;除2019年多效唑增加套作期间苜蓿的产量外,与清水对照(CK)相比,3种植物生长延缓剂对苜蓿的抑制作用不显著(P> 0.05),未能改变苜蓿、玉米以及系统的总产量。与CK相比,除草剂丁异莠去津对苜蓿的抑制作用显著(P 0.05),但对苜蓿春季产量有提高作用,系统总产量和食物当量值有升高的趋势。本研究采用的植物生长延缓剂和除草剂均未能达到在保证系统生产力的前提下短期有效抑制苜蓿再生、缓解苜蓿与套作玉米苗期的竞争的目的。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张亚琴 李思佳 邓秋林 文秋姝 付羽萍 陈兴福
为缓解麦冬(Ophiopogon japonicus)栽培上滥用多效唑的现状,本研究在绵阳三台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探究在微调配方肥的基础上,对比施用多效唑(PP333,2.5 g·L~(–1))、烯效唑(S3307,2 g·L~(–1))和甲哌鎓(DPC,0.05 g·L~(–1))3种植物生长延缓剂对麦冬农艺性状、产量、总皂苷和总多糖的影响。结果表明,本研究中配方肥用量的浮动对麦冬生长无显著影响(P> 0.05),施用延缓剂能增加麦冬产量(甲哌鎓除外)。与清水对照相比,施用多效唑和烯效唑麦冬干物质产量分别增加了约37.03%和16.65%;施用烯效唑麦冬总多糖含量显著增加约25.45%(P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胜珍 客绍英 马作东 马艳芝
为提高菘蓝试管苗质量和移栽成活率,研究了不同浓度的PP333(1~6 mg/L)和B9(10~60 mg/L)对菘蓝种子萌发及试管苗壮苗和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B9浓度除20 mg/L外,其余浓度均促进菘蓝种子萌发。B9对菘蓝试管苗具有延缓生长的作用。适宜浓度的B9处理(20 mg/L)可使试管苗矮化,生长健壮,提高生根率及生根数量。而菘蓝试管苗对PP333极为敏感,在低浓度下(≤2 mg/L)即对菘蓝试管苗的生长产生强烈抑制,高浓度下(≥4 mg/L)菘蓝试管苗大量死亡。
关键词:
菘蓝 试管苗 PP333 B9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黄燕湘 杨知建 金小马 余清
为了减少草坪修剪费用,将化控技术应用于草坪,通过对盆栽黑麦草分别施用25,50,75 mg/L的烯效唑,200,300,400 mg/L的矮壮素,200,300,400 mg/L的缩节胺和1 000,1 500,2 000 mg/L的比久,研究了植物生长延缓剂对草坪草生长速率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以50 mg/L的烯效唑,400 mg/L的矮壮素,400 mg/L的缩节胺和2 000 mg/L的比久均能延缓黑麦草生长,减少修剪次数.烯效唑能明显促进黑麦草分蘖,增加密度和根冠比,加深绿色,使叶片缩短加宽.
关键词:
植物生长延缓剂 黑麦草 生长特性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朱茂成 杨锦昌 邹文涛 余纽 董明亮 李荣生
[目的]研究植物生长延缓剂烯效唑(S_(3307))、多效唑(PP_(333))、矮壮素(CCC)对壳菜果苗木生长和营养元素分布的影响,从中筛选出矮化效果较佳的植物生长延缓剂,为壳菜果苗木生长的调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田间栽培法,以半年生速生树种壳菜果实生苗为研究对象,于2021年7月9日、8月9日和9月9日对其叶面分别喷施不同质量浓度S_(3307)(50,100,150,200 mg/L)、PP_(333)(600,900,1 200,1 500 mg/L)、CCC(1 000,1 500,2 000,2 500mg/L),以喷施清水的处理为对照(CK),10月9日取样,测定不同处理苗木的生长指标(苗高、地径、叶片厚度、叶面积),各径阶(细根(直径(d)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黄萍 马朝宏 颜谦
为提高马铃薯种质试管苗保存质量,研究了植物生长延缓剂B9在不同浓度范围(10~60 mg/L)对费乌瑞它试管苗株高、叶数、可用节数和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B9对马铃薯试管苗的生长有抑制作用;B9浓度40 mg/L可明显延长试管苗的保存时间,使培养234 d的试管苗成活率仍能达到90%,且不影响试管苗继代。结论:用40 mg/L的B9保存马铃薯种质试管苗,可减少试管苗转接次数,降低污染比例,节约人力、物力。
关键词:
马铃薯 试管苗 植物生长延缓剂B9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孙越 刘秀霞 李丽莉 官赟赟 张举仁
【目的】培育抗玉米螟、抗草甘膦、抗旱的转基因复合性状玉米种质。【方法】通过农杆菌介导的玉米茎尖遗传转化法,把重组到同一植物表达载体的cry1Ac M、epsps、GAT和Zm PIS转入玉米骨干自交系9801和齐319(Q319),获得转基因植株。通过逐代除草剂筛选、分子检测和抗虫性鉴定,从大量转基因株系中优选出6个优良玉米株系。在此基础上,以非转基因自交系9801、Q319为对照,在严格控制条件下对6个转基因株系进行抗虫、抗除草剂和抗旱性检测。由于不同生长时期植株对玉米螟危害的敏感程度有差异,在抗虫性检测试验中,对不同生长阶段的转基因玉米的抗虫性,分别进行了田间和室内玉米螟接种试验,并以灌浆...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高志民 王莲英
该文研究了生长延缓剂对冬季催花牡丹新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多效唑(PP333)对牡丹枝条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以25ppm和50ppm的处理效果较好,但不同品种也有差异;丁醇类似提取物也有明显的抑制效果,而且对成花展叶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比久(B9)的抑制作用不明显
关键词:
生长延缓剂,牡丹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建东 殷萍萍 崔文慧 孙备 王国骄 孙佳楠
应用生态学中竞争的理论,探讨增施除草剂条件下大豆和三裂叶豚草生长的变化情况。采用裂区设计,主区为除草剂处理,副区为三裂叶豚草密度处理。三裂叶豚草密度设0,8,32,48株·m-2共4个处理,分别用D0、D1、D2、D3表示,各处理设3个重复。结果表明:大豆株高在结荚期施除草剂条件下,处理D0最大,达103.49cm,与未施除草剂下差异不显著;大豆生物量的表现为大豆茎重在开花期和结荚期随着三裂叶豚草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大豆地下部分生物量,除开花期施除草剂的处理外,均随着三裂叶豚草密度的增加而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三裂叶豚草株高和分枝数在各个生长时期均受到除草剂和自身密度的共同作用,各个时期施除草剂...
关键词:
除草剂 密度 竞争 大豆 三裂叶豚草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徐田军 吕天放 陈传永 刘月娥 张译天 刘秀芝 赵久然 王荣焕
【目的】研究并明确种植密度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玉米茎秆性状的影响,可为合理密植、构建适宜群体结构、实现玉米高产抗逆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以JK968为试验材料,设置6.0×10~4株/hm~2(D1)、7.5×10~4株/hm~2(D2)和9.0×10~4株/hm~2(D3)3个密度水平,以及乙烯利矮壮素复配剂(EC)和喷施清水为对照(CK)2个处理,研究种植密度对玉米茎秆性状的影响以及茎秆性状对化学调控的响应。【结果】(1)倒伏率随种植密度增加呈升高趋势,其中在D1密度条件下,JK968的倒伏率分别比D2和D3低69.1%和83.4%;EC处理可显著降低倒伏率,在D1、D2和D3密度条件下分别比对照降低了5.0%、19.8%和41.0%。(2)株高、穗位高、穗位系数和重心高度在不同种植密度和化控处理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具体表现为随种植密度增加呈升高趋势;EC处理后显著降低了地上部第6节以下的节间长度,增加了地上部第7节以上的节间长度,株高和穗位系数略降低,而穗位高和重心高度显著降低。(3)茎秆抗折力和茎秆外皮穿刺强度在不同处理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大喇叭口期至成熟期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在乳熟期达最大值。随种植密度增加,地上部第3、4和5节茎秆抗折力和茎秆外皮穿刺强度呈降低趋势;不同节间茎秆抗折力和茎秆外皮穿刺强度表现为地上部第3节>第4节>第5节;EC处理后显著增加了地上部第3、4和5节茎秆抗折力和茎秆外皮穿刺强度。(4)穗粒数和百粒重随种植密度增加呈降低趋势;EC处理后,穗粒数、百粒重和产量均较对照增加。在D1、D2和D3密度条件下,EC处理后产量分别较对照高438.8 kg·hm~(-2)、1041.3 kg·hm~(-2)和3376.5 kg·hm~(-2),增幅分别为3.6%、8.2%和27.8%。【结论】随种植密度增加,玉米株高增加、重心高度上移、基部节间伸长、基部节间充实度和抗折力下降。EC处理显著降低了地上部第6节以下的节间长度,显著增加了地上部第7节以上的节间长度,株高略降低,重心高度和穗位高显著降低,基部节间长度缩短、基部节间充实度提高,从而提高了茎秆的抗倒伏能力。由此可见,在风灾倒伏频发地区以及种植密度过大等倒伏风险较大条件下,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可显著增加玉米茎秆的抗折力和茎秆外皮穿刺强度,显著降低穗位高、重心高度和倒伏率,有利于玉米高产稳产。
关键词:
玉米 茎秆性状 种植密度 植物生长调节剂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永红 杨勤 何文铸 柯国华
采用池栽和干旱棚模拟花期干旱胁迫,试验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玉米旱害和正常植株不同时期茎流和光合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条件下,外源CaC l2、ABA、6-BA、KT-30处理10 d显著抑制植株茎流强度,减少植株失水。还促进干旱影响植株的叶绿素含量(SAPD)、光化学效率(Fv/Fm)、光系统潜在活性(Fv/Fo)显著提高或者保持相对稳定,减缓干旱对植株光合作用的影响。在充分灌溉条件下,植物生长调节剂也使植株茎流强度下降,SAPD、Fv/Fm和Fv/Fo增加,但其作用强度弱于干旱胁迫处理。随着生育进程(处理20 d),植物生长调节剂还能增强玉米灌浆后期的植株茎流强度,使SPAD、Fv...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崔红光 任文涛 代丽丽
为了优化肥料和除草剂的相关参数,提高种绳直播质量,进一步发挥水稻种绳直播种植技术优势,研究了肥料和除草剂的用量和位置等参数对稻种出苗率、苗高和幼苗期行间杂草密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肥料的用量和位置对水稻出苗率和苗高影响显著,添加除草剂对杂草的发生密度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但同时会影响幼苗的生长。在沈阳地区使用本技术的工艺参数是水稻品种为沈稻七号、稻种用量为单粒/穴、种距为30mm;肥料品种为颗粒状磷酸二铵,用量为0.04g.穴-1,肥料与稻种间距为15mm;不使用除草剂。在此参数条件下,稻种出苗率为88.89%,比不加肥料种绳的出苗率(76.67%)提高了15.9%;苗高为77.3mm,与不加肥...
关键词:
水稻 直播 种绳 出苗率 苗高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彭霄 蒲甜 杨峰 杨文钰 王小春
【目的】探究不同灌水比例和灌水时间对单套作玉米产量及其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为构建套作复合群体水分高效管理技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动式遮雨棚水分精量控制,2016—2017年连续2年在灌溉定额4 050 m~3·hm~(-2)条件下,设置2种种植模式(单作A1、套作A2)、3种灌水比例(播种水25%+拔节水25%+抽雄水25%+灌浆水25%,B1;播种水25%+拔节水25%+抽雄水15%+灌浆水35%,B2;播种水25%+拔节水35%+灌浆水40%,B3)两因素随机区组试验。研究不同种植模式下灌水时间和灌水比例对玉米生育期内土壤含水量、棵间蒸发量、耗水特征、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相同的灌溉定额下,玉米拔节后单作土壤含水量比套作平均高出16.60%,拔节期—成熟期套作棵间蒸发量平均较单作高出23.60%;单套作耗水强度高峰期均为拔节—抽雄期,日耗水强度最高达到7.21 mm·d~(-1),耗水量占全生育期21.62%—31.67%,拔节期后套作阶段耗水强度均显著高于单作,平均高出3.68%;单作玉米产量在播种水25%+拔节水35%+灌浆水40%时达最高,平均较单作其他处理提高16.49%,水分利用效率平均提高11.71%,而套作则在灌水处理为播种水25%+拔节水25%+抽雄水15%+灌浆水35%时,穗粒数、有效穗数平均较其他灌水处理增加4.47%、6.97%,从而使产量平均增加22.07%,水分利用效率平均提高19.11%。【结论】本试验灌溉定额为4 050 m~3·hm~(-2)下,播种、拔节期、灌浆期分别灌水25%、35%、40%有利于提高单作玉米产量,而套作玉米采用宽窄行带状栽培则需要增加一次灌水时间,在播种、拔节期、抽雄期、灌浆期分别灌水25%、25%、15%、35%有利于提高其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易玲 彭西红 陈平 杜青 任俊波 杨雪丽 雷鹿 雍太文 杨文钰
【目的】探究不同种植模式和施氮水平下玉米大豆的叶片持绿、光合和系统产量特性。【方法】通过田间定位试验研究种植方式(玉米单作(MM)、大豆单作(SS)、玉米套作(IM)、大豆套作(IS))和施氮水平(不施氮(NN)、减量施氮(RN:180 kg N·hm~(-2))、常量施氮(CN:240 kg N·hm~(-2)))对玉米大豆叶片持绿、光合特性以及其干物质积累和系统产量的影响。【结果】玉米产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大豆产量随施氮增加先增后降;RN下,IM的籽粒干物质积累量最大,玉米大豆套作系统的总产量最高,系统生产力指数(SPI)最大。套作下各作物的叶片持绿期更长,光合特性指标均较单作稳定,且在籽粒形成期优于单作;各施氮水平下,套作处理的绿叶百分比均显著高于单作,IM的最大绿叶衰减速率出现天数比MM的分别晚7 d、5 d和1 d;IS的则比SS的分别晚7 d、0 d和11 d。相比单作,套作可以显著降低各施氮水平下玉米叶片的平均衰减速率,延长最大衰减速率出现天数,降低绿叶衰减程度。各作物的光合速率表现为套作高于单作,减量施氮高于常量施氮。玉米R2期,IM的叶片光化学淬灭系数(Qp)比MM的高12.78%,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则低21.30%;NPQ随施氮水平的增加而降低,RN比NN降低了17.11%。套作SPAD值波动幅度弱于单作,且呈稳定上升趋势;玉米R2期,IM比MM高34.52%,大豆R2和R6期,IS分别比SS高10.39%、29.48%;RN的SPAD值最高,玉米R2期,IMRN处理比IMNN处理高17.46%,MMRN处理比MMNN处理高35.02%;大豆R6期,ISRN处理比ISNN和ISCN处理分别高7.71%、6.67%,SSRN处理比SSCN处理高10.03%。【结论】减量施氮下,玉米大豆套作显著延长了叶片的持绿期;花后叶片的光合速率、PSⅡ光合机构功能、叶绿素都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且比单作稳定,籽粒干物质积累增强,充分发挥了玉米的生产潜力并增加了大豆产量,使得套作系统总产量显著提高。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张饮江 宋盈颖 赵圆 辛铎 黄富锡 邵留
浮萍暴发式生长给河道、湖泊、池塘等水体生态环境造成了较大困扰。探讨中草药提取液对浮萍植物的生长影响,以期为新型植物源除草剂的研制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对浮萍表观生长状态观察及对叶绿素、生物量等生长指标的检测,研究了7种常见中草药(甘草、地锦草、金钱草、泽漆、泽泻、黄连、鱼腥草)提取液对紫背浮萍(Soirodela polyrhiza)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黄连提取液对浮萍叶状体分蘖的抑制作用最佳,培养期间浮萍叶状体数几乎未增加;地锦草提取液对浮萍生物量增长的抑制能力最佳,培养96 h后浮萍生物量下降至对照组的69%;泽泻提取液对浮萍色素水平的影响最大,培养96 h后实验组叶绿素含量下降55%以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