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913)
- 2023(4962)
- 2022(4380)
- 2021(3962)
- 2020(3386)
- 2019(8042)
- 2018(7772)
- 2017(13533)
- 2016(7869)
- 2015(8709)
- 2014(8564)
- 2013(8580)
- 2012(8115)
- 2011(7499)
- 2010(7486)
- 2009(6850)
- 2008(6844)
- 2007(6279)
- 2006(5654)
- 2005(5043)
- 学科
- 济(28054)
- 经济(28023)
- 管理(17778)
- 业(17246)
- 企(14688)
- 企业(14688)
- 方法(12612)
- 学(12500)
- 数学(10545)
- 数学方法(10319)
- 农(7579)
- 中国(7260)
- 业经(6773)
- 地方(6152)
- 财(5913)
- 和(5706)
- 理论(5515)
- 农业(5297)
- 制(5164)
- 环境(5127)
- 贸(4629)
- 贸易(4624)
- 易(4477)
- 生态(4305)
- 技术(4219)
- 划(4161)
- 策(4020)
- 壤(3968)
- 土壤(3955)
- 发(3908)
- 机构
- 大学(117126)
- 学院(115729)
- 研究(50186)
- 科学(39123)
- 济(38542)
- 管理(38000)
- 经济(37550)
- 农(36421)
- 中国(35083)
- 理学(32578)
- 理学院(32090)
- 管理学(31092)
- 管理学院(30930)
- 所(29776)
- 农业(29314)
- 京(28116)
- 业大(28073)
- 研究所(27906)
- 中心(21094)
- 省(19420)
- 院(18778)
- 江(18762)
- 农业大学(18572)
- 室(18395)
- 北京(18179)
- 科学院(17417)
- 实验(16992)
- 业(16599)
- 实验室(16210)
- 技术(16159)
- 基金
- 项目(85498)
- 科学(63387)
- 基金(58910)
- 家(58104)
- 国家(57697)
- 研究(51063)
- 科学基金(45069)
- 省(35490)
- 自然(34254)
- 自然科(33353)
- 自然科学(33333)
- 自然科学基金(32693)
- 划(31590)
- 基金项目(30824)
- 社会(27992)
- 社会科(26359)
- 社会科学(26345)
- 资助(25360)
- 教育(22890)
- 计划(21897)
- 科技(21787)
- 重点(21425)
- 发(18997)
- 编号(18364)
- 科研(17662)
- 创(17193)
- 部(16795)
- 专项(16521)
- 创新(16249)
- 业(16035)
共检索到1737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姜春前 徐庆 姜培坤
利用模糊数学和多元统计分析原理,对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马尾松林和杉木林4类森林植被下土壤化学和生物化学肥力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4类林分土壤化学、生物化学综合肥力由高到低依次是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马尾松林、杉木林,0 20cm土层土壤肥力综合指标值分别为0.7412、0.5796、0.4798、0.3476,20 40cm土层则分别是0.2357、0.1746、0.1592、0.1168。土壤肥力综合评价结果和单项肥力指标分析结果一致,但比单项肥力分析更具说服力。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朱志建 姜培坤 徐秋芳
Soils under broad-leaved,masson pine,Chinese fir and bamboo forests in the area of Huzhou,Zhejiang were collected and analyzed in January 2000.Soil total organic carbon(TOC) under broad-leaved and bamboo forests were considerately higher than(P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徐志霞 李燕华 杨勇 黄循吟 王锐萍 张文飞
为完善本科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提高本科生综合创新实践能力,通过对实验材料的改进、综合性实验项目的编排、设置设计性和开放性实验以及考核方式的改进等,对生物技术专业生物化学实验进行教学改革的探索。通过观察4届学生的教学效果可以表明: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蛋白质的提取、分离纯化、电泳、鉴定技术,开展设计性开放实验,学生的操作、实验设计、分析解决问题、资料处理以及论文撰写等能力均有很大程度的提高,达到了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生物化学 综合性实验 设计性实验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鹏 崔迎春 赵文君 舒德远 侯贻菊 丁访军 杨文斌
【目的】研究茂兰喀斯特森林植被自然恢复过程中不同演替阶段土壤养分与化学计量的动态变化规律,探讨两者间的相互关系,定量评价各影响因子对其的解释程度,阐明群落演替与土壤性状演变间的内在耦合关系,旨在为该区域植被的恢复与重建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草本群落、灌木灌丛群落、乔林群落和顶极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群落等演替阶段为研究对象,每个演替阶段各设置3个固定样地,样地内根据不同小生境随机布设12个土壤剖面,分层取样,测定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全磷(TP)和全钾(TK)含量,并计算其化学计量比。【结果】研究区土壤的SOC、TN、TP和TK含量均值分别为54.72、4.67、0.73和8.53 g/kg,且SOC、TP和TN含量相互间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表现出相对一致的变化规律;C:N、C:P、C:K、N:P、N:K和P:K分别为11.95、79.16、6.50、6.64、0.550 1和0.085 2;从变异系数来看,除TK含量和C:N属弱变异性以外,其余土壤养分含量及化学计量比均属中等变异性。随植被的正向演替,不同演替阶段的SOC、TN和TP含量基本上均呈上升趋势,而TK含量则呈倒"V"字型变化,表现为:乔林阶段>顶极阶段>灌木灌丛阶段>草本阶段;各演替阶段不同土层深度的SOC、TN和TP含量均表现为0~10 cm要高于10~20 cm,而TK含量则无明显变化。土壤化学计量特征随演替的进展其变化趋势差异较大;在土壤剖面层次上,各演替阶段除C:N不同土层深度间无显著差异以外,其余也均表现为0~10 cm要高于10~20 cm。冗余分析结果表明,土层深度和群落演替是调控该区域土壤养分含量和化学计量特征的主要因素,对其解释程度分别为32.82%和32.19%。【结论】研究区土壤有机碳含量相对较高,氮、磷养分含量丰富,植物生长受氮(或磷)素限制的原因可能是土壤养分含量的有效性偏低所致;减少人为干扰、加之适当的保护,促进群落的正向演替,提高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抗干扰性,有利于土壤养分的积累;研究初步揭示了众多影响因子对土壤养分含量和化学计量特征的解释程度,对喀斯特森林的保护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徐秋芳 姜培坤
为研究施肥对毛竹根区土壤生物化学性质的影响 ,在浙江省临安市牧家桥毛竹林中布置了施肥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施有机肥显著增加了毛竹林间土壤和竹蔸根区土壤的细菌和真菌数量 ,全有机肥 (菜籽饼 1 50 0kg·hm- 2 )和 1 / 2有机肥 (菜籽饼 750kg·hm- 2 +硫酸铵1 68 8kg·hm- 2 +过磷酸钙 97 5kg·hm- 2 +氯化钾 1 6 2kg·hm- 2 )处理林间土壤细菌数分别是对照区的 2 2 0倍和 1 72倍 ;竹蔸根区分别是对照区的 1 91倍和 1 60倍。全有机肥和 1 / 2有机肥处理林间土壤真菌数分别是对照区的 1 98倍和 1 ...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黄菲 张佛熠 钟嘉琳 李心 彭辉 邹冰燕 刘玮 王琼
【目的】为揭示南昌城市森林的土壤肥力变化及其空间分布特征。【方法】以南昌市建成区184个不同森林类型(景观林、单位附属林、道路林和生态公益林)的表层土壤(0~20 cm)作为研究对象,测定全氮、全磷、全钾、速效磷、有机碳、容重、pH值等7个土壤指标,对南昌城市土壤肥力进行整体评级和因子分析。采用修正的内梅罗综合指数法对南昌市不同森林类型土壤肥力进行综合评价,并利用ArcGIS软件对各项土壤指标绘制城市空间分布图,参照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所制定的分类标准(6级制)评价各指标含量水平状况。【结果】土壤全磷(0.69 mg·g-1)和速效磷(23.86 mg·kg-1)及其空间分布特征均达到了3级以上,含量处于中上水平;土壤有机碳(16.76 mg·g-1)和全氮(0.90 mg·g-1)及其空间分布特征达到4级,含量处于中下水平;土壤全钾(9.70 mg·g-1)及其空间分布特征达到5级,含量处于低水平;南昌市多数区域土壤综合肥力指数处于1.3~1.5之间,为中等水平(4级制中排第3级);不同森林类型土壤表现为景观林土壤综合肥力指数最高(1.32)。【结论】南昌城市森林的各个土壤肥力指标中,有机碳、全氮、全钾是土壤综合肥力指数的主要限制性因子;南昌城市森林土壤肥力空间分布特征主要表现为容重偏高,pH值整体中性偏酸,全氮、全钾、有机碳含量普遍较为匮乏,全磷、速效磷含量较为丰富,其中速效磷含量可达二级及以上水平。本研究对南昌市森林土壤肥力进行综合评价,以期为南昌城市森林建设与养护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充分发挥其生态效益。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赵文田 刘海轮 吕家珑 徐温新 刘潭伟 李晓哲
【目的】对陕西陇县烤烟种植区的土壤养分进行分析与综合评价,为该区烤烟生产和平衡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采自陇县10个烤烟种植乡镇55个土壤样品的pH、土壤养分含量进行测定,并采用模糊数学隶属函数模型对土壤肥力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陇县烟区土壤pH值为7.39~8.23,平均为7.83;有机质、全氮和全钾含量分别为5.67~17.32,0.41~1.36,20.59~27.04 g/kg,平均含量分别为12.39,0.90,22.48 g/kg;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为41.91~190.41,10.34~49.61,102.80~444.08 mg/kg,平均含量分别为98.7...
关键词:
烤烟 土壤肥力 综合评价 陕西陇县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于法展 张忠启 陈龙乾 沈正平
土壤作为森林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因子,评价森林土壤健康状况对森林健康的维护经营以及森林系统功能的发挥具有重要意义。在系统调查和分析庐山8种森林植被类型土壤特性的基础上,评价指标分别从物种多样性以及不同的森林土壤特性中进行筛选,包括物种多样性系数、枯落物层厚度、腐殖质层厚度、土层厚度、容重、粘粒含量、有机质、p H值、阳离子交换量、全氮、水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磷酸酶活性等指标,基于SpSS19.0软件对所获得数据进行差异性检验和相关分析,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应用合适的土壤健康评分函数,将测得的指标值转换为对应指标的分值,最后通过加权综合法,计算其土壤健康指数,并对不同森林植被类型土壤健康状况进行...
关键词:
森林植被 土壤特性 土壤健康指数 庐山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于法展 张忠启 陈龙乾 沈正平
土壤碳库管理指数(CPMI)是表征土壤碳库变化的一个重要量化指标,能够反映土壤的碳库变化和碳库质量。选取庐山8种森林植被类型土壤为研究对象,对其土壤有机碳库特征及碳库管理指数进行系统研究。结论表明:(1)土壤有机碳(SOC)主要分布于0~20 CM土层中,随着土层深度增加,不同森林植被类型下SOC含量急剧下降;在0~60 CM土层中,不同森林植被类型下SOC含量的平均值排序为:马尾松林<常绿阔叶林<灌丛<针阔混交林<常绿-落叶混交林<黄山松林<落叶阔叶林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汪贵斌 曹福亮 程鹏 陈雷 刘婧 李群
选择江苏泰兴3种传统的银杏复合经营模式,即银杏+桑树(G+M),银杏+小麦+黄豆(G+W+S)和银杏+油菜+黄豆(G+R+S),以纯种桑树(M)和油菜+黄豆(R+S)为对照,3年后对这5种经营模式土壤的pH值、有机质、氮、磷、钾等化学性质进行比较分析,并采用改进层次分析法,对5种经营方式进行土壤肥力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经营模式土壤的pH值、有机质、全氮和水解氮、有效磷、全钾和有效钾等,以及各种经营模式土壤不同层次的pH值、有机质、全氮和水解氮、有效磷、全钾和有效钾等均存在着显著差异。各种模式土壤中的全氮、全磷、有机质、有效磷和有效钾的含量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少,pH值则随着土层的增...
关键词:
银杏 复合经营 土壤肥力 综合评价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刚
提出了模糊数学方法与半定量评价法相结合的农田土壤肥力综合评价方法 ,利用 Arc View GIS3.1地理信息系统和 Visual Basic软件 ,实现了对试验田内土壤肥力水平的综合评价 ,生成了土壤单项养分空间分布图和土壤综合肥力空间分布图。经对比分析 ,结果表明此方法的评价结果比较准确
关键词:
半定量评价 综合评价 地理信息系统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耿玉清 孙向阳 亢新刚 谭笑 周运起 李东兰 陈宝升
对长白山林区4种不同森林类型下的土壤肥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连栽落叶松林地有25cm厚的枯枝落叶层,且有15cm厚的部分完全分解,A层的有机质和多酚氧化酶含量最高,B层各项肥力指标均较低;②云冷杉林的枯枝落叶层的厚度和分解状况优于落叶松纯林,且有机质、全氮、速效磷含量高;③天然云冷杉林的微生物总量大于次生云冷杉林;④多酚氧化酶与有机质和全N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680和0.9737.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罗婷 许文年 程虎 邱辉 夏露 赵冰琴 夏栋
为探究水电站扰动区人工植被恢复后土壤质量及肥力的变化,以向家坝植被混凝土、厚层基材和框格梁3种典型边坡下优势物种荩草根际与非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对土壤的养分和微生物生态化学计量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植被混凝土、厚层基材样地的养分平均含量均显著高于框格梁样地;植被混凝土、框格梁样地下土壤养分含量在根际存在一定的富集,以有机碳的富集作用最为明显,而厚层基材样地则表现为土壤全量养分在根际土壤中存在亏缺;(2)植被混凝土和框格梁修复模式样地的土壤微生物量为根际土壤较高,MBC/MBN、MBC/MBP表现为非根际土壤较高,3种样地下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微生物生态化学计量比差异性显著(P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举 常庆瑞 张俊华 陈涛 贾科利
研究了黄土高原油松、刺槐人工林对土壤的培肥效应。结果表明:(1)在黄土高原地区,种植人工林对土壤的有机质、全氮、全磷、碱解氮、速效钾等营养元素含量的提高有很大帮助。但不同林型提高程度不同,除全钾、速效磷以外,各项指标均以阔叶林高于针叶林;阔叶林下土壤阳离子交换量也高于针叶林;总体来看,阔叶林下土壤肥力的提高较针叶林显著。(2)在黄土高原地区,种植人工林可改善土壤发育条件,减弱土壤侵蚀作用,降低土壤的碳酸钙含量,在此方面针叶林的作用比阔叶林明显。
关键词:
黄土高原 人工林 土壤肥力 培肥效应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冉宜凡 许明祥 李彬彬 马露洋 张圣民
【目的】研究施肥对土壤-微生物-植物系统化学计量学特征的影响,探究土壤-微生物-植被系统的"内稳性",为黄土高原植被恢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长期试验(2004年开始),在2种植被恢复系统(自然恢复系统和人工恢复系统)中,设置3种肥力水平(无肥,不施肥;低肥,施用45 000kg/hm2有机肥;高肥,施用105 000kg/hm2有机肥),2015年9月采集2种植被恢复系统中不同处理的土样以及灌木优势种叶片(自然恢复系统中为沙棘,人工恢复系统中为柠条),分析不同土壤肥力水平下2种土壤-微生物-植物系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