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085)
- 2023(7549)
- 2022(6764)
- 2021(6480)
- 2020(5305)
- 2019(12063)
- 2018(11472)
- 2017(19608)
- 2016(11115)
- 2015(12351)
- 2014(11438)
- 2013(11161)
- 2012(10415)
- 2011(9738)
- 2010(9690)
- 2009(9274)
- 2008(8800)
- 2007(7512)
- 2006(6715)
- 2005(6148)
- 学科
- 济(32991)
- 经济(32958)
- 管理(26761)
- 业(21816)
- 企(17865)
- 企业(17865)
- 学(14764)
- 方法(13010)
- 环境(11170)
- 中国(10952)
- 数学(10894)
- 数学方法(10659)
- 农(10579)
- 财(8999)
- 教育(8261)
- 制(8056)
- 业经(7382)
- 划(7314)
- 贸(7309)
- 贸易(7305)
- 易(7115)
- 农业(6726)
- 理论(6698)
- 地方(6649)
- 和(6484)
- 研究(5696)
- 融(5458)
- 金融(5454)
- 务(5207)
- 财务(5195)
- 机构
- 大学(151435)
- 学院(149657)
- 研究(65543)
- 济(50982)
- 经济(49560)
- 科学(46563)
- 管理(46397)
- 中国(44986)
- 农(41233)
- 理学(39312)
- 理学院(38723)
- 管理学(37498)
- 管理学院(37269)
- 所(36844)
- 京(35087)
- 研究所(34148)
- 农业(32801)
- 业大(32282)
- 中心(27767)
- 院(25300)
- 江(24586)
- 省(23716)
- 财(22620)
- 北京(22507)
- 室(21624)
- 农业大学(20936)
- 范(20927)
- 技术(20676)
- 师范(20477)
- 科学院(19940)
- 基金
- 项目(108321)
- 科学(80494)
- 基金(74591)
- 家(71682)
- 国家(71121)
- 研究(69897)
- 科学基金(56192)
- 省(44777)
- 自然(40499)
- 社会(39825)
- 自然科(39460)
- 自然科学(39437)
- 划(38908)
- 自然科学基金(38693)
- 基金项目(38618)
- 社会科(37390)
- 社会科学(37376)
- 教育(32663)
- 资助(31560)
- 编号(27023)
- 重点(26706)
- 计划(25159)
- 科技(24117)
- 发(24032)
- 科研(22649)
- 创(22317)
- 部(21619)
- 成果(21577)
- 课题(21249)
- 创新(21027)
共检索到2366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冯强 刘宁 王暾
以山西芦芽山林区常见4种灌木二色胡枝子、连翘、三裂绣线菊、土庄绣线菊1年生幼苗为实验材料,将其栽植到林下与林外两种森林光环境下,测定其形态、生物量分配、光合生理指标。结果表明:连翘和二色胡枝子总生物量超过三裂绣线菊和土庄绣线菊,林外全光照环境下连翘和二色胡枝子生物量显著增加,但三裂绣线菊和土庄绣线菊生物量增加不显著;林下相对于林外,三裂绣线菊只有地上地下生物量比增加,土庄绣线菊根生物量比降低,地上地下生物量比、茎生物量比、叶生物量比与高茎比增加,连翘和二色胡枝子生物量分配及植株形态变化与土庄绣线菊相反;4种灌木幼苗比叶面积、叶面积比林下高于林外;4种灌木林外净光合速率高于林下;二色胡枝子、三裂...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暾 郭晋平 刘宁 张芸香
以山西管涔山林区常见4种灌木三裂绣线菊、二色胡枝子、黄刺玫和虎榛子成年植株为材料,在10%~20%,30%~50%2种林下透光率和林外100%全光照3种光环境中,监测其光合特性、叶绿素含量等生理指标与比叶面积、叶面积比等形态以及生物量分配指标。结果表明:在林下10%~20%相对光强环境中,三裂绣线菊成年植株对低光环境的生理生态响应较小,其光合、叶绿素a含量、形态和大部分生物量分配特性与全光环境下生长的成年植株相同,且分配到茎的生物量减少,仅表观量子效率和叶绿素b含量显著高于中光(30%~50%)和全光环境植株。二色胡枝子成年植株对低光环境的的生理生态响应同样有限,其光合特性、叶面积比、叶重比和...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芳 刘宁 姚延梼
以萌发后2周的色木槭和辽东栎2种幼苗为试验材料,在森林光环境下根据实际测量值设置4个相对透光率水平:100%,51%,22%和12.8%,观测1个生长季后2种幼苗的存活率、光合能力、光合色素含量、高生长、根系形态以及生物量积累和分配等指标,从而了解2种幼苗在第1个生长季中的存活、生长表现及对不同光环境响应的差异。结果表明:萌发后,色木槭和辽东栎幼苗的整体存活情况相近,但色木槭的最大光合效率、光饱和点及光合色素含量低于辽东栎,苗高、总根长、侧根长和根表面积以及各器官生物量积累等绝对生长量高于辽东栎,且将生物量更多地分配到叶,与之相比,辽东栎幼苗的根生物量分配比重较大;遮荫处理后,在22%和12....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王海艳 喻理飞
用100%(ck),68%~75%(S1),40%~49%(S2)和10%~21%(S3)等4种人为控光处理常春藤Hedera nepalen-sis var.sinensis,常春油麻藤Mucuna sempervirens和葛藤Pueraria lobata1年生苗木,研究其光合特性。结果表明:常春油麻藤的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均较高,为喜光植物;葛藤的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较低,反应了葛藤耐荫性的同时,它对光能有效辐射的利用范围较窄;常春藤光饱和点较高、光补偿点较低,即常春藤具有一定的耐荫性且对光能有效辐射的利用范围较宽。10%~21%控光处理叶绿素质量分数最高,葛藤、常春油麻藤、常春藤的叶绿素...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巩合德 燕腾 彭一航 郑丽 马月伟
对云南省哀牢山常绿阔叶林优势树种多花山矾Symplocos ramosissima幼苗进行生境选择移栽研究,把多花山矾幼苗分别置于森林生境及人工遮阳生境中,测定其基径、株高、叶片数、比叶面积、根冠比、质量相对生长率、总生物量和存活率等生长参数,以掌握幼苗致死原因及更新特征,了解森林的演替动态。结果表明:多花山矾幼苗移栽到不同森林生境后,各生长参数均在林窗中心最大,林窗边缘次之,林冠下最小,比叶面积则相反。在人工遮阳生境中,多花山矾幼苗生长参数均随光照强度增加而增大,而比叶面积则随着光照强度增大而减小。在相近光照强度下,人工遮阳条件下多花山矾幼苗的各项生长参数均高于森林林窗生境,幼苗的生长比在自...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王荣 郭志华
在夏季晴天,对生长在旷地、林窗和林下的木荷幼苗光合作用的日变化、光响应曲线及对短暂遮荫的响应等进行观测,结果表明:(1)旷地的日平均光合有效辐射约为1 230μmol.m-2.s-1,分别是林窗和林下的1.7和12.3倍左右,并且旷地的气温显著大于林窗和林下的,而空气相对湿度却明显低于其它2个光环境;(2)木荷幼苗在旷地和林窗均出现光合"午休"现象,旷地木荷"午休"时净光合速率的降幅约60%,而林窗的降幅约为30%;旷地中木荷幼苗的最大净光合速率约为17.8μmolCO2.m-2.s-1,约是林窗和林下的1.8和3.4倍;此外,木荷幼苗的光饱和点、光补偿点和暗呼吸速率均随环境光强的增大而增大;...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汤景明 翟明普 崔鸿侠
采用100%、56%和32%3种光强进行人工控光处理,研究锥栗、水青冈和青冈1年生幼苗对不同光环境的形态响应与适应。结果表明:锥栗、水青冈和青冈1年生幼苗对不同光照环境产生不同程度的形态响应,其生长指标随光环境的变化程度表现出锥栗>水青冈>青冈。随着光照的减弱,3树种幼苗的苗高、地径、主根长均表现出下降的趋势。锥栗幼苗的现存叶片数、叶长、叶宽、单叶面积表现出随光照减弱逐渐减少,水青冈和青冈幼苗的现存叶片数随光照减弱呈下降趋势,而其叶长、叶宽、单叶面积则呈明显增加趋势。锥栗幼苗叶面积在全光环境最大,而水青冈和青冈幼苗叶面积均以56%光照强度最小。3树种幼苗比叶面积和叶面积比都随光照减弱呈增加趋势...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杜克兵 许林 涂炳坤 沈宝仙
选取耐涝的I-69杨和不耐涝的小叶杨为试材进行对比淹水试验,研究淹水胁迫对杨树叶片的超微结构和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淹水胁迫对杨树叶片的超微结构产生明显伤害,显著抑制叶片的光合性能,且随胁迫程度的加重和淹水时间的延长而严重:淹水8天时,I-69杨与小叶杨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光系统Ⅱ(PSⅡ)最大光化学量子效率(Fv/Fm)、叶绿素含量均略有下降,叶片超微结构出现淀粉粒大量减少、嗜锇体数量略有增加、类囊体略有膨胀,少部分片层出现轻微扭曲等现象,但2者间差异不明显。淹水15天时,2者间出现明显差异。I-69杨仍然能够维持较完整的叶片超微结构,从而保持较高的Pn,Fv/Fm,叶绿素含量。小...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朱延姝 冯辉
对10个基因型不同的番茄品系幼苗进行了不同弱光环境下需光特性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光强的减弱,各番茄品系的光补偿点、光饱和点和最大光合速率均逐渐降低,而不同品系在不同光环境中表观量子效率的变化不同。
关键词:
弱光 番茄 需光特性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代大川 胡红玲 陈洪 胡庭兴 张健 铁得祥 张成浩 刘喜建
【目的】了解不同光照条件下桢楠(Phoebe zhennan)幼苗的生长状况和光合生理特性,探讨有利于桢楠幼苗生长发育的最佳光照条件。【方法】采用遮阴方式模拟不同光照强度(即全光照、遮阴率50%、75%和87.5%4个水平),分析桢楠幼苗形态生长、光合色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等光合特性的响应规律。【结果】(1)随遮阴程度的增强,桢楠幼苗的株高生长量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地径生长量逐渐减小;(2)遮阴造成桢楠幼苗叶绿素总量、类胡萝卜素含量增加,叶绿素a/b值降低;净光合速率P_n、蒸腾速率T_r、气孔导度G_s、表观量子效率AQY、光饱和点LSP、最大净光合速率P_(n max)均随遮阴程度的增强而先升后降,光补偿点LCP、暗呼吸速率R_d、光呼吸速率R_p均逐渐降低;(3)遮阴下PSⅡ潜在活性F_v/F_0、PSⅡ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_v/F_m、PSⅡ有效光化学量子产量F_v′/F_m′、PSⅡ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ΦPSⅡ、光化学淬灭系数q_P、光化学耗散比例P均有不同程度提升,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天线热耗散比例D下降。轻度遮阴能够提高桢楠幼苗光合性能,促进其生长发育,而重度遮阴下虽然其光捕获能力、光能利用效率较高,但光能的严重缺乏限制了其生长发育。【结论】桢楠幼苗对弱光环境的适应性较强,其最适遮阴率为50%。
关键词:
桢楠 遮阴 气体交换 光合响应 光能分配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辰宇 马蕊 罗文静 韩路 王海珍
【目的】探究极端干旱区保水剂对荒漠植物生长与生理特性的影响,明确荒漠植物生长所需适宜保水剂用量,促进抗旱保墒造林技术在干旱荒漠区生态恢复中的应用。【方法】以胡杨2年生幼苗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干旱试验研究5个聚天冬氨酸(PASP)保水剂用量(0、5、10、15、20 g/株)对胡杨幼苗生长、光合特性、生物量分配和抗逆生理指标的影响,并对其影响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1)干旱胁迫条件下,根施PASP保水剂可提高胡杨幼苗根际土壤含水量并改善幼苗体内水分状况,增加幼苗株高、地径、新梢生长量、光合器官总量、侧根数量及生长速率,显著促进枝叶生长。(2)根施PASP有效拓宽胡杨幼苗光照生态幅,提高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和光能、水分利用率,降低呼吸消耗,显著提升光合能力和资源利用效率。(3)根施PASP有效促进胡杨幼苗地上、地下部生物量积累,改变了生物量分配比例,降低了根冠比,显著提高幼苗生物量。(4)根施PASP显著增加胡杨幼苗叶片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降低丙二醛含量,提升幼苗渗透调节和抗氧化能力。(5)利用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综合评价表明,保水抗旱促生长效果依次为:10 g/株> 15 g/株> 20 g/株> 5 g/株> CK。【结论】在干旱区节水抗旱造林实践中胡杨幼苗最适PASP用量为10 g/株,研究为极端干旱荒漠区植被恢复提供了科学依据与参考。
关键词:
胡杨 聚天冬氨酸 生理生化指标 适宜用量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程亚娇 谌俊旭 王仲林 范元芳 陈思宇 李泽林 刘沁林 李中川 杨峰 杨文钰
【目的】玉米大豆带状套作种植模式下荫蔽是影响大豆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之一,而荫蔽包括光强的降低和光质的改变,通过分析不同光环境下大豆形态、光合生理参数,以期为揭示光强和光质对大豆生长发育的调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南豆12为试验材料,在人工气候室盆栽种植条件下,设置4个光环境:A1处理(正常光照+远红光;光强不变,红光和远红光比值降低),A2处理(弱光+远红光;光强降低,红光和远红光比值降低),A3处理(弱光;光强降低,红光和远红光比值不变),CK对照(正常光照;光强不变,红光和远红光比值不变),分析大豆幼苗形态及光合生理参数对不同光环境的响应。【结果】在光强不变,红光和远红光比值降低条件下,与CK相比A1处理大豆株高和生物量增加,根系长度、根系表面积、根系体积下降,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下降,净光合速率增加,实际光化学量子效率降低,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差异不显著(P>0.05);与A3处理相比A2处理大豆株高降低,茎粗增加,生物量增加9.8%,叶绿素a和总叶绿素含量分别增加了5.68%和2.83%,而叶绿素b含量降低了6.48%,净光合速率、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非光化学猝灭系数、有效光化学量子产量显著增加,根系特征差异不显著(P>0.05)。在光质不变,光强降低的条件下,与A2处理相比,A1处理大豆株高显著降低,根系长度、根系表面积和根系体积显著增加,生物量增加了62.87%,其中A1处理下叶片生物量占整个植株的54.96%,而A2处理下茎秆生物量占整个植株的52.08%,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和总叶绿素含量增加,净光合速率增加了16.22%,非光化学猝灭系数差异不显著(P>0.05);与CK相比,A3处理大豆株高显著增加,而茎粗、根系长度、根系表面积和根系体积显著降低,生物量显著减少了61.09%,其中A3处理下茎秆生物量积累增加,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分别增加了29.41%、4.17%、41.51%,净光合速率和实际光化学量子效率显著下降(P<0.05)。【结论】光强直接影响大豆形态建成和物质积累,而低的红光和远红光比值显著提高大豆光合速率,促进物质的积累。
关键词:
大豆 光强 光质 形态特性 光合特性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徐博超 周志强 李威 刘彤
以盆栽4年生东北红豆杉扦插苗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在不同水分条件下,东北红豆杉幼苗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和保护酶活性的变化以及光合特性对光强的响应。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80%±5%与土壤含水量50%±5%处理下的东北红豆杉幼苗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光合特性以及保护酶活性均无明显差异,而土壤含水量在20%±5%时,东北红豆杉幼苗前14d内叶绿素含量、保护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没有明显变化,14d后幼苗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显著降低,保护酶SOD和POD活性下降,MDA含量增加,与土壤含水量80%±5%和50%±5%条件下差异显著。从光合响应曲线中可以看出,较高的水分条件对东北红豆杉幼苗影响不大,但干旱胁迫使表观量子效率...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陈国豪 杨光 刘琪琪 陈泽林 侯帅 孙兴荣 张志新 付娟娟
杂草是牧草生产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在牧草建植阶段通过化感效应严重影响出苗效果。本研究以2种农田主要杂草灰绿藜(Chenopodium glaucum)和赖草(Leymus secalinus)为试验材料,在不同浓度水提液(0.25、0.50、0.75、1.00 g·mL-1)下对苏丹草(Sorghum sudanense)、谷子(Setaria italica)和湖南稷子(Echinochloa frumentacea) 3种牧草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的化感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灰绿藜和赖草水提液对3种一年生牧草萌发和幼苗生长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效果随浓度提高而增强。在牧草种子萌发期间,杂草水提液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萌发率下降和延缓萌发时间方面,谷子萌发被赖草和灰绿藜完全抑制的预测阈值为0.3~0.6 g·mL-1,而苏丹草和湖南稷子为0.9~1.2 g·mL-1。在牧草幼苗生长过程中,2种杂草水提液对3种牧草地上和地下部分生长均有影响,其中赖草水提液对湖南稷子的幼苗的影响呈现低浓度(低于0.75 g·mL-1)同时影响根和苗的生长、高浓度(0.75~1.00 g·mL-1)根和苗生长抑制作用不一致现象;湖南稷子对灰绿藜和赖草水提液化感作用抗性分别在低于0.50和0.25 g·mL-1浓度表现较高,而谷子最弱,主要表现在根长和苗长受抑制影响最大。虽然3种供试牧草都受到2种杂草浸提液的化感抑制,但各牧草幼苗生长对其化感作用耐受能力有差异。其中苏丹草和湖南稷子对2种杂草浸提液的耐受阈值相同(0~0.75 g·mL-1),高于谷子的耐受阈值(0~0.25 g·mL-1)。本研究表明化感效应可以通过影响萌发策略,调控地上、地下生长行为,抑制牧草苗期建植。苏丹草和湖南稷子在对抗灰绿藜和赖草方面具有较好的潜力,种植这2种抗性较强的牧草,可以减少杂草的影响,为牧草生产中地建植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余萍 丁志彬 程龙霞 祝遵凌 仲秀林 徐惠群
为了筛选出欧洲鹅耳枥1年生播种苗最佳基质配方,以园土、蛭石、珍珠岩和草炭为基质材料,以欧洲鹅耳枥露白种子播种的1年生苗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实验,按照不同配比设计10种基质,以园土为对照,研究该10种基质配方理化性质及对欧洲鹅耳枥种子萌发特性、1年生苗高、地径、全株干物质积累量等生长特性和叶片光合基本参数、可溶性糖含量、SOD活性、叶绿素含量等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欧洲鹅耳枥的出苗率平均可达80%,最高可达98.44%,属于易发芽种子;不同基质处理对欧洲鹅耳枥育苗及生长特性和叶片生理特性影响差异性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其中处理4(V_(园土)∶V_(草炭)∶V...
关键词:
欧洲鹅耳枥 基质筛选 生长特性 生理特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