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405)
- 2023(3452)
- 2022(3100)
- 2021(2843)
- 2020(2487)
- 2019(5716)
- 2018(5671)
- 2017(10528)
- 2016(6140)
- 2015(6763)
- 2014(6784)
- 2013(6773)
- 2012(6363)
- 2011(5939)
- 2010(6087)
- 2009(5492)
- 2008(5700)
- 2007(4959)
- 2006(4350)
- 2005(3761)
- 学科
- 济(24813)
- 经济(24779)
- 管理(15643)
- 业(15056)
- 方法(12787)
- 企(12499)
- 企业(12499)
- 数学(11000)
- 数学方法(10851)
- 学(8302)
- 农(6137)
- 中国(5576)
- 财(5361)
- 地方(5079)
- 业经(4654)
- 农业(4249)
- 理论(4163)
- 环境(3999)
- 贸(3965)
- 贸易(3965)
- 易(3791)
- 和(3734)
- 制(3655)
- 划(3628)
- 融(3314)
- 金融(3313)
- 技术(3273)
- 策(3090)
- 务(3087)
- 财务(3075)
- 机构
- 大学(96601)
- 学院(94240)
- 研究(37374)
- 济(33109)
- 经济(32443)
- 管理(31905)
- 理学(28409)
- 科学(28004)
- 理学院(27910)
- 管理学(27108)
- 管理学院(26963)
- 农(25222)
- 中国(24852)
- 所(21630)
- 京(20674)
- 农业(20483)
- 研究所(20408)
- 业大(19412)
- 中心(15401)
- 财(14768)
- 江(14358)
- 范(14069)
- 师范(13845)
- 农业大学(13351)
- 院(12894)
- 科学院(12631)
- 北京(12549)
- 省(12447)
- 财经(12417)
- 室(12339)
- 基金
- 项目(68933)
- 科学(53317)
- 基金(50871)
- 家(48369)
- 国家(48028)
- 研究(42069)
- 科学基金(38981)
- 自然(28365)
- 自然科(27768)
- 自然科学(27754)
- 基金项目(27548)
- 自然科学基金(27268)
- 省(26921)
- 社会(26517)
- 社会科(25069)
- 社会科学(25061)
- 划(23872)
- 资助(20725)
- 教育(19803)
- 重点(16538)
- 计划(15832)
- 部(14964)
- 编号(14685)
- 科技(14472)
- 发(14435)
- 创(14034)
- 科研(13951)
- 创新(13226)
- 业(12360)
- 成果(12251)
共检索到1312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友华 束红梅 陈兵林 许乃银 赵永仓 周治国
【目的】探讨不同遗传背景棉花品种纤维比强度形成的温度敏感性特征。【方法】采用SPPS(11.0)统计分析软件分析2001~2004年长江流域棉花品种区域试验纤维品质资料。【结果】在相同条件下,同一品种的纤维比强度的变异性较为稳定,即棉纤维比强度的变异性具有较强的遗传(品种)特性,不同品种其纤维比强度变异性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可根据纤维比强度变异性大小对品种进行类型划分。研究发现各品种不同果枝部位及"四桃"间纤维比强度的变异性均存在差异,根据不同果枝部位及"四桃"间纤维比强度的变异系数分别聚类,可将14个品种划分为纤维比强度形成对温度敏感型,中间型和非敏感型3个类群。【结论】纤维比强度变异性大小具...
关键词:
棉花 纤维比强度 温度 敏感性差异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束红梅 赵新华 周治国 郑密 王友华
【目的】研究纤维比强度形成存在温度敏感性差异的2个棉花品种纤维发育生理特性对低温的响应差异。【方法】选用纤维比强度形成存在温度敏感性差异的2个品种(科棉1号:温度弱敏感型品种,苏棉15:温度敏感型品种),通过分期播种,使相同果枝部位棉铃发育处于不同的温度条件,研究低温对棉花纤维发育相关物质含量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正常播期条件下,棉纤维发育期日均最低温为24.0和25.4℃,棉纤维中蔗糖合成酶活性高,β-1,3-葡聚糖酶活性低,蔗糖转化率和纤维素含量均较高,最终纤维比强度最高;晚播所致的低温(棉纤维发育期日均最低温低于21.1℃)则显著影响棉纤维发育,蔗糖转化率、纤维素含量、β-1,3-葡聚...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胡文冉 曹双瑜 范玲 张芳 白洁
NaOH溶液可以破坏棉花纤维细胞壁间的交联结构。本试验采用不同浓度的NaOH溶液处理棉花纤维,显微镜下拍照观察棉花纤维外部形态的变化。结果显示,NaOH浓度从0.5 mol/L开始依次处理棉花纤维时,在NaOH浓度为3 mol/L时棉花纤维的天然扭曲变形,NaOH浓度达到4 mol/L时棉花纤维的天然扭曲消失。当NaOH浓度分别从1,2或3 mol/L处理时,棉花纤维的天然扭曲也只有在NaOH达到4 mol/L时消失,直接用4 mol/L NaOH处理时棉花纤维的天然扭曲也不存在。
关键词:
棉花纤维 外部形态 天然扭曲 NaOH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相琼 张东铭 周宏俊 张超
利用13个不同类型的陆地棉品种(系)配制成15个FⅠ杂种,再利用其二代(FⅠ_2)配制成12个二轮杂交种(FⅠ),并于1994年种植P、FⅠ_1、FⅠ_2、FⅠ_3、FⅠ_4、FⅡ_1、FⅡ_27个世代,应用多元分析法,对各世代的纤维强度进行了遗传分析及与主要经济性状的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比强度以加性效应遗传为主,显性和上位性效应不显著,狭义遗传力在37.97%~81.58%之间。亲本及一轮杂交组合中比强度与衣分或皮棉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r=-0.39~-0.76),二轮杂交组合比强度与2.5%跨长达显著正相关(r=0.44),与衣分和皮棉产量呈不显著负相关,单铃重与...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新新 陈吉 刘敬然 吕丰娟 马伊娜 王友华 周治国 陈兵林
【目的】为采取适宜栽培措施减轻花铃期不适宜温光条件对棉花纤维品质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温度敏感性差异较大的科棉1号(低温弱敏感型品种)和苏棉15号(低温敏感型品种)为材料,通过分期(4月25日、5月25日、6月10日)播种和花铃期遮阴(相对光照率CRLR为100%、80%、60%),形成花铃期不同的温光条件,研究温光互作(用铃期内累积辐热积PTP表示)对棉花不同空间部位纤维品质的影响。【结果】(1)铃期内日均温、日均最高温、日均最低温和光合有效辐射是造成棉纤维品质差异的主要气象因子,棉株不同空间部位各气象因子值纵向随果枝数增加、横向随果节数增加均逐渐降低。(2)纤维品质指标中马克隆值对...
关键词:
棉花 温光互作 空间部位 纤维品质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佑明 贾君镇 徐楚年 李海燕 郭玉海
利用扫描电镜研究了陆地棉(GossypiumhirsutumL.)品种中棉所12号胚珠表面纤维细胞起始的过程。观察到最早在开花前5d纤维细胞即已起始,比前人报道早5d;也注意到起始的纤维细胞相对集中分布于胚珠的珠柄附近等部位,并且在开花前未见伸长。温度对纤维细胞起始的时间和数目有明显的影响,25~30℃是纤维细胞起始的适宜温度;开花前6d的胚珠只在添加NAA5μmol·L-1和GA35.7μmol·L-1的培养基中形成了纤维,表明棉纤维原始细胞的起始和进一步发育需要适当的激素条件。还讨论了通过调节纤维细胞分化、起始来增加纤维数目和提高纤维长度整齐度的潜力。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冯营 赵新华 王友华 马溶慧 周治国
【目的】研究棉纤维发育过程中的糖代谢生理特征对氮素的响应及其与纤维比强度形成的关系,探索改善棉纤维比强度的生理调控技术途径。【方法】以美棉33B(AC-33B)和科棉1号(KC-1)为材料,设置大田氮素水平0kg N·hm-2(缺氮)、240kg N·hm-2(适氮)和480kg N·hm-2(高氮)试验,研究3个氮素水平下棉纤维发育过程中糖代谢的重要物质(蔗糖和β-1,3-葡聚糖)含量变化、调节糖代谢的相关酶(蔗糖酶、蔗糖合成酶、磷酸蔗糖合成酶及β-1,3-葡聚糖酶)活性的动态变化和纤维比强度形成的关系。【结果】两年试验结果表明,在240kg N·hm-2水平下,棉纤维中的蔗糖酶活性最高,可...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秀玲 陈振 张玮涛 窦巧巧 代建敏 何庆雨 段松江 张巨松
[目的]本文旨在针对机械采收对棉花品种的要求,筛选出更适宜北疆地区机采的棉花品种,为棉花机械化采收提供理论支撑,为棉花品种选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新疆北疆地区代表性的6个早熟棉花品种为供试材料,采用膜下滴灌技术,(66+10)cm的一膜6行机采种植模式,通过品种比较试验,研究评价其在生长发育状况、脱叶采收效果、吐絮特性以及产量性状之间的差异。[结果] 6个参试棉花品种的生育期在120~124 d,株高变化在74.6~81.5 cm,始果枝高度在20 cm以上,株高和始果枝高度均达到机采要求。喷施脱叶剂后20 d,除‘新陆早57号’和‘惠远720’以外,其余品种脱叶率均达90%以上,新陆早71号的脱叶率最高,为95%,对脱叶剂更为敏感。‘金棉18’吐絮早,吐絮率最高;‘新陆早57号’的棉铃畅开度属于Ⅰ级夹壳,棉花遗留率高,其余品种属于Ⅱ级适中;‘新陆早50号’棉花撞落率为4.96%,采净率为最低。‘新陆早71号’株型紧凑不易倒伏,农艺性状更利于后期机采,且吐絮集中、含絮力适中,采净率最高,为96.51%;‘新陆早71号’单株结铃数为6.8个/株,皮棉产量为3 398 kg·hm~(-2),为各品种中最高,其次为‘合信63’;单铃重和衣分表现较好,具有高产优势。[结论]对6个参试棉花品种进行综合评价,‘新陆早71号’在农艺性状、脱叶采收效果、吐絮特性以及产量性状方面综合表现较优,为适宜北疆棉区机械采收的棉花品种,并得出棉花脱叶率、吐絮率、始果枝节位、叶片总数和撞落率可作为筛选北疆地区适宜机采的重要指标。
关键词:
北疆 品种 机采棉 机采性状 综合评价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存敬 崔瑞敏 郭宝生 耿军义 刘素恩 王兆晓 张香云
从2004年开始河北省棉花品种审定进入了除短季棉品种之外全部为转基因抗虫棉品种的新阶段,5年间共审定转基因抗虫棉花品种65个,本研究对其纤维品质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上半部平均长度集中在27.1~32.7 mm,86.2%品种属于Ⅱ型;比强度集中在24.6~32.0 cN/tex,53.85%品种属于Ⅲ型,没有Ⅰ型品种,20%品种低于Ⅲ型;马克隆值集中在3.6~5.3,13.84%品种属于Ⅰ型,83.08%品种属于Ⅱ型。2004-2007年,纤维品质逐年变好,但由于2007年吐絮期长时间降雨,造成2008年纤维品质出现了下滑。总的说来,我省转基因抗虫棉品种没有上半部平均长度≥31 mm,比...
关键词:
棉花 转基因 品种 纤维品质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文静 胡宏标 王友华 陈兵林 束红梅 周治国
【目的】以纤维比强度差异较大的不同基因型棉花为材料,研究它们纤维发育过程中相关酶活性的动态变化与纤维比强度的关系,为探索改善棉纤维比强度的生理调控途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棉纤维比强度分属高(科棉1号)、中(美棉33B)、低(德夏棉1号和苏棉15号)3种类型,4个不同基因型的品种,在大田栽培条件下,研究棉纤维次生壁加厚过程中相关酶活性的动态变化、纤维素累积和纤维比强度形成的关系。【结果】β-1,3-葡聚糖酶活性在次生壁加厚发育过程中呈下降趋势,蔗糖合成酶、过氧化物酶和IAA氧化酶活性变化均呈单峰曲线,基因型间差异主要表现在酶活性的大小和峰值出现的时间。科棉1号属高强纤维基因型,棉纤维中与纤...
关键词:
棉花 棉纤维发育 相关酶 纤维比强度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林辉 余正军 刘少卿 余筱南
采用田间调查方法,对27个棉花育种材料的产量与纤维品质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材料间籽棉、皮棉产量差异很大,籽棉产量最高的为3509.7kg/hm2,最低的为1153.0kg/hm2,皮棉产量最高的为1410.8kg/hm2,最低的为475.3kg/hm2,材料间纤维品质存在明显差异.综合产量与品质指标,27个育种材料中6-3、6-20的纤维品质好,产量性状表现良好,可直接利用.
关键词:
棉花 产量性状 纤维品质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震林 周宝良 刘正銮 陈松 张香桂
将由棉纤维细胞特异表达启动子驱动的外源纤维改良基因(兔角蛋白基因),通过花粉管通道转基因法,导入陆地棉品种(系)苏棉16号、泗棉167、渝棉1号和H1。检测结果表明,转兔角蛋白基因苏棉16号和泗棉167的纤维比强度分别比相应对照增加了23.2%和29.6%,马克隆值下降了13.3%和17.0%,纤维长度与对照接近。结果还表明,外源基因对高品质棉花品种(系)渝棉1号和H1纤维品质的影响不明显,只是衣分有所增加。
关键词:
棉花 转基因 纤维改良基因 纤维品质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冯欢 张凤华 何文清 刘琪 吕军 刘晓伟 张军
为了验证生物降解地膜在大田的应用效果,于2017年在新疆石河子设置生物降解地膜(biodegradable mulch film,BD)和普通地膜(common mulch,PE)棉田覆盖处理,研究滴灌条件下生物降解地膜降解程度及其对棉田土壤温度、棉花郁闭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并进行经济效益分析。结果表明:BD覆盖60 d后膜面开始降解,至棉花收获降解率为75.71%,PE全生育期未降解,地膜质量正常损耗4.70%;在棉花苗期、蕾期、花铃期及吐絮期4个时期中,BD土壤温度分别比PE土壤温度低1.80、2.32、2.26、0.91℃。BD和PE覆膜58 d时郁闭度没有差异,并同时于覆膜87 d时完成封行,但BD郁闭度增长速度比PE快6.36%。BD株高、果枝台数、单铃质量均较PE减少,但单株有效铃数较PE高0.1个。BD较PE减产55.8 kg/hm~2,棉花纤维品质没有差异,净收入减少1 012元/hm~2。在生产中,BD一定程度上可以代替普通地膜进行推广使用,改善残膜污染问题,但仍需在价格和功能上进一步优化。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聂新辉 尤春源 鲍健 李晓方 惠慧 刘洪亮 秦江鸿 林忠旭
【目的】寻找与新陆早棉花品种农艺和纤维品质性状相关联的分子标记,鉴别与这些性状相关的优异等位变异及携带优异等位变异基因的典型载体材料,为新陆早棉花品种分子设计育种奠定基础。【方法】利用筛选出分布于26条染色体且多态性高的75对SSR标记对51份新陆早棉花品种进行多态性扫描;采用R语言编程软件对多环境的表型性状绘制boxplot图;在对供试材料进行群体结构和连锁不平衡分析的基础上,利用TASSEL软件中MLM(mixed linear model)方法进行分子标记与15个性状的关联分析;依据计算的表型效应值,鉴别和统计优异等位变异的位点及典型材料。【结果】通过群体遗传结构分析将51份新陆早棉花品...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范小平 范博红 李学宝 杨维才 徐子勤
运用农杆菌介导法将肌动蛋白RNAi表达载体PBI121-GhACT1转化棉花,经胚胎发生获得再生植株。非转化组培再生苗作为对照。以NPTII制备探针,Southern杂交结果表明,获得8个独立遗传转化系,其中3个系有2个拷贝插入;其余6个系为多拷贝。显微镜下观察开花后第5天的幼胚珠孔端,对照纤维长度约是RNAi载体转基因的3~5倍。成熟后绒长F测验结果表明,RNAi载体转化株与对照差异显著,RNAi转基因植株的绒长显著短于对照。说明GhACT1基因对纤维有延缓和抑制作用,并且主要作用于纤维发育早期。
关键词:
RNAi表达载体 肌动蛋白 转化 绒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