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674)
2023(9783)
2022(8796)
2021(8361)
2020(7065)
2019(16510)
2018(16522)
2017(31985)
2016(17709)
2015(19512)
2014(19455)
2013(19339)
2012(17742)
2011(15782)
2010(15628)
2009(13980)
2008(13438)
2007(11497)
2006(9882)
2005(8342)
作者
(53122)
(44185)
(43862)
(41667)
(27880)
(21402)
(19732)
(17613)
(16811)
(15649)
(15177)
(14865)
(13949)
(13948)
(13629)
(13589)
(13563)
(13238)
(12521)
(12511)
(11303)
(10760)
(10734)
(10005)
(9895)
(9868)
(9860)
(9692)
(8936)
(8876)
学科
(65755)
经济(65689)
管理(47319)
(45517)
(38418)
企业(38418)
方法(32719)
数学(28414)
数学方法(28103)
(18380)
(17058)
(16119)
中国(15885)
业经(14424)
地方(13656)
(11398)
(11342)
农业(11337)
理论(11218)
(11129)
贸易(11124)
(10785)
(10682)
财务(10625)
财务管理(10608)
技术(10530)
环境(10465)
企业财务(10099)
(9081)
教育(8917)
机构
大学(247426)
学院(245695)
管理(97639)
(89945)
经济(87898)
理学(85783)
理学院(84799)
研究(83950)
管理学(83177)
管理学院(82770)
中国(58264)
科学(57885)
(53362)
(47630)
业大(43916)
(43805)
研究所(40841)
(38880)
农业(37711)
中心(36609)
(34248)
北京(33567)
财经(32275)
(31910)
师范(31518)
(30753)
(29423)
(28137)
技术(27439)
经济学(25916)
基金
项目(180401)
科学(139184)
基金(129201)
研究(125334)
(115925)
国家(115029)
科学基金(96679)
社会(75349)
(71512)
社会科(71276)
社会科学(71255)
基金项目(69993)
自然(66802)
自然科(65192)
自然科学(65171)
自然科学基金(63985)
(61060)
教育(56840)
资助(53533)
编号(50245)
重点(41179)
成果(39939)
(38402)
(38357)
(37365)
计划(35838)
科研(35374)
创新(34915)
课题(34870)
大学(32717)
期刊
(93167)
经济(93167)
研究(67282)
学报(49337)
(42770)
科学(42288)
中国(40512)
大学(35439)
管理(34106)
学学(33763)
农业(30058)
(27605)
教育(25017)
技术(19816)
(15903)
(15813)
金融(15813)
业经(15669)
财经(14877)
经济研究(14671)
科技(14116)
林业(13616)
业大(13577)
图书(13360)
(12527)
(12503)
问题(12303)
理论(12287)
实践(11495)
(11495)
共检索到336884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邱仁辉  杨玉盛  俞新妥  
对杂木林及一代、二代、三代杉木人工林土壤颗粒、土壤团聚体组成以及土壤孔隙状况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杂木林受人为干扰少,土壤结构性能最好;一代杉木林取代杂木林炼山时,土壤结构性能出现一定程度的退化,属于较好类型;在一代杉木林基础上再度进行干扰,土壤结构退化较为严重;三代林由于林下植被大量生长,对林地土壤结构恢复有利,但二代和三代杉木林土壤结构性能均较差,属同一类型.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杨玉盛  邱仁辉  俞新妥  何宗明  黄宝龙  
国内许多学者对不同栽植代数的杉木(Cunninghamialanceolata(Lamb.)Hook.)林生产力及林地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微生物及生化活性的研究有较多的报道,但对不同栽杉代数处于近熟时林分土壤腐殖质组成及其结合形态的研究报道则较少(方奇...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马祥庆  范少辉  刘爱琴  陈绍栓  林上杰  
在全国杉木中心产区选择不同栽植代数 ( 1、2、3代 )、不同发育阶段 ( 5、10、15、2 0a)及不同立地 ( 14、16、18地位指数 )的杉木人工林 ,进行不同栽植代数杉木人工林土壤肥力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连栽导致了杉木林地土壤肥力的明显下降 ,随栽植代数增加 ,不同发育阶段杉木林林地水稳性团聚体、非毛管孔隙、毛管孔隙、田间持水量、毛管持水量、最大持水量及土壤各项养分含量均呈下降趋势 ,而土壤结构体破坏率和容重却呈增加趋势 ,林地肥力朝不利方向发展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范少辉  马祥庆  傅瑞树  刘爱琴  
在全国杉木中心产区 ,选择不同栽植代数 ( 1、2、3代 )、不同发育阶段 ( 5、10、15、2 0a)、不同立地 ( 14、16、18地位指数 )的杉木人工林 ,进行不同栽植代数杉木林林下植被变化的比较研究 ,结果表明 :栽植代数对杉木林林下植被发育有较大影响 ,不同栽植代数杉木林林下植被种类、频度及生物量均存在明显差异。 1、2、3代杉木林林下植被物种丰富度分别为 69、54、59种 ,并未出现不同代数杉木林的特有种 ,但不同代数杉木林林下植被物种出现的频度不同 ;随栽植代数增加 ,杉木林林下植被生物量及其养分积累均呈递增趋势 ,其养分浓度高于杉木凋落物 ,2、3代杉木林林下植被的养分积...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杨玉盛  何宗明  邱仁辉  俞新妥  黄宝龙  
通过对南平溪后29年实生杉木不同连栽代数生长过程的分析,结果表明:1代和2代杉木在10年生前树高、胸径和材积的生长量相近,此后,2代的生长迅速下降(早衰),29年生的平均单株材积比1代的下降4146%。3代杉木树高、胸径和材积生长一开始就比2代的差,但未出现大幅度的衰退现象,29年生的单株材积比2代的下降1770%。杉木栽植代数越少,生长高峰出现时间越早,峰值越大,速生期持续时间亦越长。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杨玉盛  邱仁辉  何宗明  俞新妥  黄宝龙  
对南平溪后29年生杉木林不同连栽代数林分生物量、净生产力及营养元素生物循环的研究结果表明:随连栽代数增加,林分总生物量下降,林分净生长量及乔木层净生长量占林分净生长量比例均有明显降低,生态系统中营养元素贮量减少,乔木层营养元素吸收量、存留量和归还量均下降,但林下植被层营养元素吸收量、存留量和归还量则明显增加,林分的营养元素吸收量、存留量和归还量却增大。不同代数杉木林营养元素总的循环速率为2代(0493)>1代(0460)>3代(0439)。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何光训  
杉木连栽引起林地土壤肥力退化的机理 ,尚未定论。腐殖质含量是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根据腐殖质生物化学形成理论、酶学以及林地的研究现状 ,认为林地土壤中氨基酸的缺乏是导致连栽杉木林地土壤肥力退化的症结。阔叶树种在杉阔混交林中具有增氮和调节碳氮比作用 ,退化点和作用点彼此互为佐证。参 2 5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林开敏  俞新妥  何智英  邱尔发  林思祖  
对29年生五种造林密度生物量结构及土壤肥力进行了全面研究,结果表明:平均单株及其各器官生物量随密度增加呈递减趋势;单位面积不同密度的杉木林分生物量及其生产力基本趋于一致;各种密度单位面积现存枯枝落叶量随密度增加而增加,而林下植被生长及其生物量则相反;五种密度林分土壤自然含水量、最大持水量和毛管持水量基本上以2805株/hm2和3750株/hm2较大;土壤非毛管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和总孔隙度均随密度增加而增大;土壤有机质、全N、全P、水解N和速效P的含量随密度增加而下降;而速效钾含量变化规律性不明显。因此,杉木初植密度尽量控制在2805—3750株/hm2之间,以利于杉木产量提高和地力维护。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杨承栋  焦如珍  屠星南  熊有强  陈仲庐  
对江西大岗山山下林场杉木人工林5~15cm土壤性质研究结果表明:土壤中细菌、放线菌、真菌数量,细菌中芽孢杆菌、放线菌中灰色菌丝群以及真菌中的曲霉和木霉数量,随林下植被盖度的增大而提高。土壤酶活性强度、腐殖质各组分C的含量,在16和18地位指数级样地,随林下植被盖度增大而提高,14地位指数级相反,在16地位指数级土壤有机质、速效N、交换性盐基总量,以及18地位指数级土壤有机质、全N、速效N、P、K、Mg++和Ca++含量,均随林下植被盖度的增大而提高。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沈杨阳  白彦峰  靳云铎  刘园园  赵聪颖  刘超  厉月桥  刘儒  姜春前  张卓文  王永健  
【目的】探讨并分析不同树种凋落物组合添加对各龄级杉木林土壤养分以及对土壤微生物特性的影响,为南方杉木纯林营造混交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江西分宜不同龄级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设置不同树种凋落物组合添加处理,研究其在杉木不同发育阶段对土壤有机碳(SOC)、氮(N)、磷(P)养分及其化学计量比,以及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生物量氮(MBN)、生物量磷(MBP)的影响。【结果】无论添加何种凋落物都能显著提高土壤有机碳和土壤全氮,但添加不同类型凋落物的提升效果存在明显差异。混合凋落物添加组和近熟林协同效应表现最优,相较于对照组其土壤有机碳及土壤全磷分别提升36.8%及69.1%,同时混合凋落物添加组与幼龄林协同效应也表现较好,相较于对照组土壤全氮提升了40.4%,阔叶树种凋落物添加组与幼龄林协同效应显著提高了土壤的N︰P,表明阔叶树种凋落物的输入显著改善了林地土壤中的养分比例。混合凋落物添加组处理的幼龄林土壤显著提高了MBN及MBP(分别提升了23.4%和23.9%),在近熟林中显著提升土壤MBN(提升了12.9%),而在幼龄林中显著降低了土壤MBN/MBP,微生物磷限制的情况得到缓解。相关性分析显示,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特性与土壤养分之间关系紧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生物量氮及微生物量磷均与土壤中有效养分呈正相关,与土壤碳氮磷计量比呈负相关。【结论】在杉木人工林中可以通过引种阔叶树种方式来改善地力。在杉木纯林中引种阔叶树种或营造混交林,不仅能增加杉木林地凋落物量,还能输入阔叶树种凋落物,使林地表层凋落物分解和土壤微生物活动加速,进一步加快土壤碳氮磷循环。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周红敏  彭辉  陈杏林  王宏翔  张弓乔  
【目的】研究杉木林转为油茶林后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为油茶林的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杉木林转为油茶林后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关系。【结果】杉木林和油茶林中共有OUT 2 845个,30个门,88个纲,195个目,295个科和887个属。2种林分类型中主要细菌群落有变形菌门、酸杆菌门、绿弯菌门、放线菌门、浮霉菌门和Myxococcota,其中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酸杆菌门和绿弯菌门,3个优势菌门的丰度占细菌总量的69.5%~73.9%。杉木林土壤中的变形菌门显著高于油茶林(P <0.01)。【结论】以上结论表明林地植被类型转变对土壤细菌群落有显著影响,为了解杉木林转为油茶林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及多样性提供理论依据,对于营造可持续发展的油茶林有重要参考价值。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武海杰  杨国锋  孙娟  李长忠  刘洪庆  李海梅  
为了探究出适合山东地区苜蓿的最优生态种植模式,合理利用土地,在苜蓿轮作小麦地、苜蓿复种冬牧70黑麦地与苜蓿连作地3种种植模式下,采用定期采集土壤样品,测定土壤的水分、容重、总孔隙度、p H值、有机质含量、碱解氮及全氮含量的方法,研究了3种模式下土壤表层结构的变化及养分的消耗和利用情况。研究结果表明,苜蓿轮作模式与苜蓿连作和复种相比:可以明显降低土壤容重,0~30 cm土壤平均总孔隙度增加7.716%;可以降低土壤酸碱度,除5月份20~30 cm土层高于AA处理0.805,6月份10~20,20~30,0~30 cm土层高于AR处理1.413,0.673,0.569外,其余时间整体略低于其他处理...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艳芳  文竹梅  屈峰  刘青青  邢先双  罗航  李梦琪  陈杭  刘博  
以福建省南平市不同连栽代数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林一、二、三、四代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通过OTU聚类分析、物种注释及数据库对比,探讨了不同连栽代数杉木林土壤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AMF)群落组成及多样性的变化特征,揭示杉木林土壤丛枝菌根群落对土壤养分变化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1)不同连栽代数杉木林土壤中共得到1 314 765条有效序列,有1 340个AMF-OTUs.AMF相对丰度前三的属分别为Glomus、Rhizophagus和Rhizoglomus.(2)α多样性指数表明,AMF群落的Chao1、ACE指数随着连栽代数的增加而增加,Shannon和Simpson指数在不同连栽代数间无显著差异.(3)随着代数的增加,土壤速效磷、速效钾和硝态氮含量整体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冗余分析表明铵态氮含量与AMF丰富度指数呈正相关,而速效钾、硝态氮含量与之呈负相关;全氮含量与Simpson指数呈正相关.综上,随着连栽代数的增加,杉木林土壤AMF的丰富度逐渐增大,土壤因子对AMF群落组成和丰度的影响显著.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方晰  田大伦  秦国宣  项文化  
研究湖南会同连栽第2代杉木人工纯林和撂荒对第1代杉木人工林采伐迹地土壤养分与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0~30cm和30~60cm土层中,撂荒地土壤有机质、养分含量普遍高于连栽杉木人工林地,且腐殖质碳、有效磷含量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全磷含量在0~30cm土层中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0~30cm土层中,撂荒地过氧化氢酶活性极显著高于连栽杉木人工林地(P<0.01),磷酸酶、脲酶、蔗糖酶活性均显著高于连栽杉木人工林地(P<0.05),30~60cm土层中,撂荒地过氧化氢酶、蔗糖酶活性也显著高于杉木人工林地(P<0.05),磷酸酶和脲酶活性也高于连栽杉木人工林地,但差...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田大伦  杨超  闫文德  项文化  方晰  梁小翠  
林下植被是森林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亦是森林生态系统中有机物质的生产者,在森林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Chapin,1983;Chastain et al.,2006),如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