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433)
2023(11494)
2022(10504)
2021(10017)
2020(8191)
2019(19355)
2018(18950)
2017(35182)
2016(19609)
2015(22225)
2014(22176)
2013(22122)
2012(20311)
2011(18447)
2010(18113)
2009(16526)
2008(16033)
2007(13488)
2006(11689)
2005(10089)
作者
(59429)
(49405)
(49017)
(46703)
(31368)
(23956)
(22206)
(19759)
(18857)
(17338)
(17144)
(16686)
(15681)
(15594)
(15275)
(15252)
(15172)
(14670)
(14097)
(14014)
(12460)
(12069)
(11953)
(11128)
(11106)
(11081)
(10938)
(10815)
(10118)
(9908)
学科
(74967)
经济(74895)
管理(52520)
(50725)
(41298)
企业(41298)
方法(37101)
数学(32249)
数学方法(31903)
(21076)
(19390)
中国(19269)
(16795)
业经(16671)
地方(15309)
农业(14065)
(14029)
贸易(14020)
(13615)
(12972)
理论(12912)
环境(12812)
(12668)
技术(11905)
教育(11065)
(10648)
(10536)
财务(10478)
财务管理(10455)
企业财务(9898)
机构
大学(277272)
学院(274836)
管理(109344)
(104710)
经济(102285)
研究(97275)
理学(95621)
理学院(94493)
管理学(92732)
管理学院(92258)
中国(68745)
科学(64991)
(59914)
(54367)
(50608)
业大(48340)
研究所(46916)
(44159)
中心(43209)
农业(43081)
(39368)
北京(37642)
(36824)
师范(36356)
财经(36030)
(35504)
(32926)
(31804)
技术(30810)
经济学(29949)
基金
项目(199216)
科学(154423)
基金(142823)
研究(140156)
(127793)
国家(126761)
科学基金(106715)
社会(85348)
社会科(80775)
社会科学(80753)
(79015)
基金项目(76927)
自然(72480)
自然科(70744)
自然科学(70723)
自然科学基金(69437)
(67313)
教育(64006)
资助(58977)
编号(56653)
重点(45357)
成果(45069)
(42811)
(42592)
(41345)
课题(39431)
科研(38841)
计划(38764)
创新(38567)
大学(36279)
期刊
(111098)
经济(111098)
研究(77773)
中国(53590)
学报(52828)
(48077)
科学(46230)
大学(38434)
管理(38314)
学学(36198)
农业(34246)
教育(31784)
(31493)
技术(23601)
(18807)
(18245)
金融(18245)
业经(17744)
经济研究(17242)
财经(16457)
图书(15758)
科技(15148)
业大(14573)
问题(14058)
(13994)
理论(13903)
(13894)
技术经济(13444)
林业(13362)
资源(13351)
共检索到3941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杨玉盛  邱仁辉  何宗明  俞新妥  黄宝龙  
对南平溪后29年生杉木林不同连栽代数林分生物量、净生产力及营养元素生物循环的研究结果表明:随连栽代数增加,林分总生物量下降,林分净生长量及乔木层净生长量占林分净生长量比例均有明显降低,生态系统中营养元素贮量减少,乔木层营养元素吸收量、存留量和归还量均下降,但林下植被层营养元素吸收量、存留量和归还量则明显增加,林分的营养元素吸收量、存留量和归还量却增大。不同代数杉木林营养元素总的循环速率为2代(0493)>1代(0460)>3代(0439)。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杨玉盛  邱仁辉  俞新妥  何宗明  黄宝龙  
国内许多学者对不同栽植代数的杉木(Cunninghamialanceolata(Lamb.)Hook.)林生产力及林地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微生物及生化活性的研究有较多的报道,但对不同栽杉代数处于近熟时林分土壤腐殖质组成及其结合形态的研究报道则较少(方奇...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杨玉盛  何宗明  邱仁辉  俞新妥  黄宝龙  
通过对南平溪后29年实生杉木不同连栽代数生长过程的分析,结果表明:1代和2代杉木在10年生前树高、胸径和材积的生长量相近,此后,2代的生长迅速下降(早衰),29年生的平均单株材积比1代的下降4146%。3代杉木树高、胸径和材积生长一开始就比2代的差,但未出现大幅度的衰退现象,29年生的单株材积比2代的下降1770%。杉木栽植代数越少,生长高峰出现时间越早,峰值越大,速生期持续时间亦越长。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项文化  田大伦  闫文德  康文星  方海波  
利用 2a定位观测数据 ,本文对速生阶段的第 2代杉木人工林内N、P、K、Ca、Mg 5种养分元素的含量、积累、空间分布和生物循环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各组分养分含量排列顺序为草本层 >灌木层 >树叶 >树枝 >树皮 >树根 >树干。树枝中Ca的含量丰富 ,树皮中K的含量丰富。凋落物层养分元素含量低于树枝和树叶 ,反映了凋落时养分元素向林木体内迁移回收的现象。杉木富集N、P、Ca 3种元素。 5种元素积累总量为 85 4 6 5kg·hm- 2 ,是第 1代的 1 5倍。第 2代杉木生产 1t干物质所需养分量为 11 6 2kg ,高于第 1代 ,第 2代杉木林将消耗更多的林地养分。林冠...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陈爱玲  陈光水  谢锦升  杨玉盛  
对多代杉木萌芽林皆伐后重造细柄阿丁枫 (杉阔轮栽 )和保留杉木多代萌芽林处理的生物量及营养元素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2 6年生细柄阿丁枫人工林平均木生物量、枝叶生物量及其所占比例 ,根系所占比例及根系组成中中根和细根生物量均高于 33年生杉木萌芽林 ;林分总生物量 ,乔木层和生态系统营养元素总量及其枝叶和根系氮、磷、钾元素贮量亦比杉木林的高 ,说明细柄阿丁枫是杉木低产林分改造比较适宜的替换树种之一。表 4参 1 2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传涵  王长荣  李明鹤  沈宝仙  
对树木叶片矿质养分的分析可鉴别无性系。采自不同立地、不同树龄的杉木叶片经分析矿质养分含量。结果表明:同一地区相同年龄无性系间叶营养元素含量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相同年龄的不同无性系或不同年龄的相同无性系,其N:P:K比值有明显差异。在N:P:K比值中,P变化相对较小。Cu与N、P、K、Ca、Mg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K与Zn呈显著负相关。K与杉木生长(高、胸径)呈极显著正相关,P、Mg与生长呈极显著负相关。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邱仁辉  杨玉盛  俞新妥  
对杂木林及一代、二代、三代杉木人工林土壤颗粒、土壤团聚体组成以及土壤孔隙状况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杂木林受人为干扰少,土壤结构性能最好;一代杉木林取代杂木林炼山时,土壤结构性能出现一定程度的退化,属于较好类型;在一代杉木林基础上再度进行干扰,土壤结构退化较为严重;三代林由于林下植被大量生长,对林地土壤结构恢复有利,但二代和三代杉木林土壤结构性能均较差,属同一类型.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家城  盛炜彤  聂道平  白秀兰  
将选自江西分宜大岗山地区相同立地条件和发育阶段的 1、2代林样地的林龄变为与 1代林主样地的林龄一致 ,利用“杉木人工林生长与收获模型系统”中的部分模型 ,计算林龄变换后样地的平均优势高 ,以便实现 1、2代林之间以优势高表示的生产力在同林龄、同立地的比较。用假设检验比较 1、2代林生产力的差异。而后根据实测生物量计算的数据 ,用假设检验比较 1、2代林树干、树根及枝叶在生物量中占百分比的差异。结果表明 :在各种立地条件下 ,幼龄林 1、2代林的生产力无显著差异 ;中龄林 1代林的生产力要普遍高于 2代林 ,立地条件越差差异越明显 ;4~ 12年生林分 ,1代林树干占生物量百分比要普遍高于 2...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水松  陈长发  吴克选  占有生  何寿庆  
1976年6月在江西省奉新县下林场开展间伐强度对杉木林生长效应的定位研究,供试林分10年生,1996年11月,历时20年。结果表明:强度、中度、弱度间伐林分平均树高及其定期生长量均比对照有所提高,增加约3%~8%,但定期生长量无显著差异,间伐不能有效促进树高生长。间伐林分平均胸径及其定期生长量比对照分别增加约7%~19%和6%~28%,均显著或极显著大于对照,间伐可有效促进胸径生长。间伐林分总断面积及其定期生长量比对照分别增加约4%~6%和1%~7%,但间伐强度之间无显著差异;间伐林分保留木断面积小于对照,间伐不能有效增加林分总断面积、保留木断面积及其生长量。间伐林分单株材积及其定期生长量于...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范少辉  马祥庆  傅瑞树  刘爱琴  
在全国杉木中心产区 ,选择不同栽植代数 ( 1、2、3代 )、不同发育阶段 ( 5、10、15、2 0a)、不同立地 ( 14、16、18地位指数 )的杉木人工林 ,进行不同栽植代数杉木林林下植被变化的比较研究 ,结果表明 :栽植代数对杉木林林下植被发育有较大影响 ,不同栽植代数杉木林林下植被种类、频度及生物量均存在明显差异。 1、2、3代杉木林林下植被物种丰富度分别为 69、54、59种 ,并未出现不同代数杉木林的特有种 ,但不同代数杉木林林下植被物种出现的频度不同 ;随栽植代数增加 ,杉木林林下植被生物量及其养分积累均呈递增趋势 ,其养分浓度高于杉木凋落物 ,2、3代杉木林林下植被的养分积...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小泉  孟永庆  刘命荣  张复兴  
五台青杨平均木各器官生物量与年龄的关系符合Logistics生长方程;全林及各器官净生产力随年龄增长呈抛物线型变化;年龄增加主干的组成比例也增加,而枝、叶和皮则呈下降趋势;平均木及全林各器官年均生物量和净生产力均在31~33年生时达最大值,年间最大值出现在20~27a;叶片干材净同化率在24a达最大值,33a后同化率极低,主伐年龄不宜扭过33a;各器官营养元素含量以Ca最高,N和K其次,P和Mg最低;各元素含量叶片普遍高,主干最低;80%以上养分集中于枝、叶、皮和根中,主伐时宜尽量将其留在采伐迹地上,以维护地力。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盛炜彤  
198 7~ 1999年 ,在江西省分宜县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实验中心 ,对 9a生的杉木人工林 ,进行了不同保留密度的管理。设立 6个固定样地 ,对林下植被变化作了 13a的连续观测 ,土壤肥力变化作了 9a变化测定 ,并对水土流失、枯落物量及其分解速率进行了 8a的测定。结果表明 ,凡经间伐的林分 ,林下植被获得了良好发育 ,13a中林下植被种类达到了 30~ 36种 ,盖度达到 80 %~ 90 % ,而生物量达到 5t·hm- 2 以上。未经间伐密度较大的林分林下植被发育较迟 ,比间伐林分推迟 8~ 9a。适度间伐不会产生不利于地力维护的水土流失 ,合理的林分密度管理可提高微生物数量 ...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聂道平  
以江西省分宜县山下林场的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析比较了山脊(包括坡上部)、山坡、山洼(包括坡脚部分)杉木林的生产力和养分循环状况。三种生境条件下的生产力(生物量)依次为68.337、99.163、141.140t/hm~2,山脊的林木生物量仅为山洼的48.4%,林木平均胸径仅为7.8cm(19年生),经济价值很低。此外,由于山脊恶劣的水肥条件,林木各器官中的养分含量、林分养分的吸收和循环均处于较低的水平。集水区的山洼以及坡下部林木的生产力水平较高,达到或接近了杉木中心产区(如湖南、福建)速生丰产林分的生产力水平。养分含量、养分循环速率也较高。研究认为,杉木分布区域中的丘陵地带,多形成独立的或...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何宗明  陈清山  范少辉  杨旭静  应金花  
在福建省南平峡阳国有林场开展 5种不同立地管理措施对 1片 2 9a生第 1代杉木人工林采伐后营造的 4a生第 2代杉木人工林生产力影响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5种处理的第 2代杉木林地位指数与第 1代相比均略有下降。BL3BM0 (收获树干和树皮、加倍采伐剩余物 )处理的 4a生 2代杉木林生长最好 ,地位指数仅比 1代下降 0 6 7;其次为BL0 BM0 (收获地上所有有机质 )处理 ,地位指数比 1代下降 0 85 ;BL1 BM0 (清走树木的所有部分 )处理杉木生长最差 ,地位指数下降 1 6 7。炼山处理 (BL2 BM1 )与保留相同数量采伐剩余物而不炼山的处理 (BL2 ...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何宗明  范少辉  卢镜铭  杨旭静  翁贤权  
在福建省南平峡阳国有林场进行5种不同立地管理措施对29年生第1代杉木人工林采伐后营造的6年生第2代杉木人工林生产力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BL3(收获树干和树皮、加倍采伐剩余物)处理的6年生2代杉木林生长最好,其次为BL1(全树收获)和SB(收获树干和树皮,炼山)处理,BL2(收获树干和树皮,不炼山)和BL0(收获地上所有有机质)处理杉木生长最差。5种处理的第2代杉木林地位指数与第1代相比,BL3和BL0处理分别上升0.56和0.27,其余3种处理则有下降。BL1、SB和BL2处理地位指数分别比1代下降0.39、045和0.63。不同处理之间的差异均未达到统计上的显著水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