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541)
- 2023(6335)
- 2022(5318)
- 2021(4846)
- 2020(4019)
- 2019(8736)
- 2018(8479)
- 2017(15073)
- 2016(8914)
- 2015(9667)
- 2014(9279)
- 2013(8742)
- 2012(7889)
- 2011(6994)
- 2010(6827)
- 2009(6129)
- 2008(6055)
- 2007(5106)
- 2006(4185)
- 2005(3503)
- 学科
- 济(27513)
- 经济(27482)
- 管理(22521)
- 业(21858)
- 企(16616)
- 企业(16616)
- 方法(13790)
- 数学(12529)
- 数学方法(12378)
- 农(9272)
- 学(8143)
- 财(7820)
- 中国(7356)
- 贸(6818)
- 贸易(6817)
- 易(6669)
- 业经(6500)
- 农业(6338)
- 技术(5765)
- 理论(5745)
- 务(5050)
- 财务(5049)
- 财务管理(5044)
- 环境(4925)
- 企业财务(4732)
- 教学(4664)
- 制(4478)
- 教育(4471)
- 划(4286)
- 地方(4093)
- 机构
- 学院(122111)
- 大学(121136)
- 研究(44313)
- 济(42531)
- 经济(41710)
- 管理(41343)
- 农(37542)
- 理学(36912)
- 理学院(36424)
- 管理学(35458)
- 管理学院(35280)
- 科学(33342)
- 农业(30689)
- 中国(29499)
- 业大(29228)
- 京(25230)
- 所(25108)
- 研究所(23672)
- 农业大学(20803)
- 中心(19136)
- 江(18238)
- 财(17215)
- 技术(16813)
- 省(16508)
- 室(16256)
- 业(16196)
- 院(15819)
- 实验(15214)
- 北京(14935)
- 科学院(14853)
- 基金
- 项目(93088)
- 科学(70250)
- 基金(65975)
- 家(63031)
- 国家(62522)
- 研究(57663)
- 科学基金(50808)
- 省(39009)
- 自然(36930)
- 自然科(36136)
- 自然科学(36120)
- 基金项目(35789)
- 自然科学基金(35495)
- 社会(34985)
- 划(33350)
- 社会科(33135)
- 社会科学(33125)
- 教育(27912)
- 资助(26234)
- 重点(22065)
- 计划(21828)
- 编号(21454)
- 科技(20414)
- 创(20385)
- 发(19451)
- 部(19112)
- 创新(19097)
- 科研(18992)
- 业(18941)
- 农(17714)
共检索到1649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军文 刘强 荣湘民 谢桂先 彭建伟 朱红梅
为了寻找能提高饲用稻糙米蛋白质含量的优化栽培法,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和室内生化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6种不同栽培法对饲用稻湘早籼24号氮代谢几种关键酶活性及其糙米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推荐栽培法能明显增强水稻功能叶中硝酸还原酶、谷氨酰胺合成酶、谷氨酰胺转化酶、蛋白水解酶及籽粒中谷氨酰胺合成酶、谷氨酰胺转化酶等几种氮代谢关键酶的活性,从而显著提高糙米蛋白质含量.水稻糙米的蛋白氮含量以推荐栽培法处理最高,比常规栽培法处理提高了9.8%,其次为氮高量栽培法,比常规栽培法提高了7.5%.
关键词:
饲用稻 酶活性 蛋白质含量 栽培方法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煦 刘强 荣湘民 彭建伟 谢桂先 张玉平 石其伟
为了探明不同栽培方法对稻米蛋白质产量的影响机理,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4种栽培方法对湘早籼29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和糙米全氮、蛋白氮含量及籽粒蛋白质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综合栽培改良I与习惯栽培法相比,能够有效提高水稻功能叶硝酸还原酶(NR)、蛋白水解酶和谷草转氨酶(GOT)活性,显著提高糙米全氮、蛋白氮的含量与籽粒蛋白质产量,其中全氮含量提高了17.86%,蛋白氮提高了17.96%,籽粒蛋白质产量提高了29.62%.
关键词:
水稻 酶活性 蛋白质含量 栽培方法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彭辉辉 刘强 荣湘民 彭建伟 谢桂先 张玉平 陈煦 石其伟
为了探明高蛋白高产栽培综合技术体系能够提高稻米中必需氨基酸含量的机理,采用田间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了高蛋白高产栽培综合技术体系、三壮三高栽培法、常规栽培法对高蛋白和低蛋白两个水稻品种功能叶及籽粒中谷草转氨酶(GOT)与天冬氨酸激酶(AK)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三壮三高栽培法、常规栽培法相比,高蛋白高产栽培综合技术体系能够有效提高水稻生育后期功能叶及籽粒中GOT和AK的活性,且在高蛋白品种和低蛋白品种上都有较好的效果;功能叶中GOT和AK的活性分别提高了6.42%~26.95%和21.20%~266.67%,籽粒中GOT和AK的活性分别提高了1.78%~28.82%和9.09%~263.79%.
关键词:
水稻 栽培法 谷草转氨酶 天冬氨酸激酶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于秋竹 孔宇 杨亮 邹德堂
试验以中原单32、龙辐208和高油115三个品种为材料,研究氮素用量对饲用玉米子粒氮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饲用玉米子粒谷氨酰胺合成酶(Glutamine Synthetase,GS)和谷氨酸脱氢酶(glutamate dehydro-genase,GDH)活性在吐丝后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但最大值出现时期因品种和氮素用量而异,氮素用量对子粒GS和GDH活性的影响因品种和时期而异,子粒GS和GDH(除吐丝后49d外)活性各处理间差异呈显著或极显著;子粒GDH和GS活性与生物干重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荣湘民 谢桂先 彭建伟 刘强 朱红梅 卢向阳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3种不同栽培法对水稻光合特性、产量、糙米蛋白质含量及氨基酸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高蛋白高产栽培综合技术体系与三壮三高栽培法、习惯栽培法相比能明显改善水稻灌浆后期功能叶光合特性,提高籽粒产量、糙米蛋白质、氨基酸总量、人体7种必需氨基酸、猪11种必需氨基酸的含量.
关键词:
水稻 栽培法 光合特性 氨基酸 蛋白质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刚爽 王敬国 杨亮 高扬 臧家祥 赵宏伟
本试验以寒地水稻松粳6号和松粳9号为材料,研究了氮素用量对寒地水稻功能叶片氮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寒地水稻功能叶片NR、GS活性在整个生育期均呈单峰曲线变化,峰值均出现在抽穗期,氮素用量对功能叶片NR、GS活性的影响因品种和时期而异;寒地水稻功能叶片RuBP羧化酶活性从齐穗后呈下降趋势,并且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不同生育时期NR、GS、RuBP羧化酶活性与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相关关系和相关程度不一致;在一定范围内,水稻产量随着氮量增加而增加,氮素用量与产量间呈一元二次曲线关系。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沈康荣 汪晓春 刘军 罗显树
水稻全程地膜覆盖湿润栽培是改造低产水田、促进水稻高产的一项新技术。通过对10个试验点产量的统计分析,水稻全程地膜覆盖湿润栽培比对照增产1291.5kg/hm2,增19.7%,达极显著水平。对产量因子的分析表明:该项技术能够有效地增加有效穗、穗总粒和穗实粒,分别增加11.3%、10.7%和10.5%,而千粒重的提高则不明显。该项技术在具体操作上,要严把杂交种、旱育秧、全层肥、湿润管、群体优5个技术关键。
关键词:
水稻 全程地膜覆盖 湿润栽培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强 荣湘民 朱红梅 彭建伟 卢向阳 陈静彬
为了给高蛋白水稻品种的选育与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对不同水稻品种在不同栽培条件下氮素代谢的差异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两个高蛋白水稻品种 (组合 )湘早籼 2 4号和威优 5 6的叶片、茎鞘、籽粒、糙米的全氮和蛋白氮含量 ,功能叶的硝酸还原酶、谷氨酰胺合成酶和蛋白水解酶等活性明显高于相应对照品种 (组合 )湘早籼 13号、中优早 81号和金优 974;湘早籼 2 4号籽粒蛋白质产量明显高于其对照品种 .三壮三高栽培法有助于水稻对氮素的吸收、转运、累积和再利用 ,有利于提高糙米的全氮、蛋白氮含量及籽粒蛋白质产量 .
关键词:
水稻 氮素代谢 三壮三高栽培法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荣湘民 刘强 朱红梅 陈静彬 彭建伟 莫利拉 谢桂先
为了给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采用盆栽试验探讨了几种新型生长调节剂对水稻氮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影响 ,并从中筛选出效果显著的两种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 .结果表明 ,各处理水稻功能叶的硝酸还原酶、谷氨酰胺合成酶和谷氨酰胺转化酶活性及籽粒的谷氨酰胺合成酶和谷氨酰胺转化酶活性在乳熟前期差异较大 .随着水稻生育期的延长 ,各处理之间的差异逐渐变小 .各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的水稻功能叶及籽粒中上述酶活性均高于对照 ,其中以 PGR4处理酶活性最强 ,PGR3处理次之 .灌浆前期各处理的水稻功能叶蛋白水解酶活性之间的差异较小 ,而灌浆中、后期各处理之间的差异增大 ,且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
关键词:
水稻 植物生长调节剂 氮代谢 关键酶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玉平 刘强 荣湘民 彭建伟 谢桂先 陈煦 石其伟 刘晶
为探明不同早稻品种(组合)在相同栽培技术条件下氮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差异,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株两优99,湘早籼29,湘丰早119,湘早143,金优402,湘早籼24功能叶硝酸还原酶(NR)、蛋白水解酶等氮代谢关键酶的活性及其叶片、茎鞘、籽粒及糙米中全N,蛋白N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6个早稻品种(组合)其功能叶中NR活性差异较大,其中以湘早籼29与湘早籼24活性最强;蛋白水解酶活性在生殖生长后期差异大,以湘早籼29活性最强,其次为湘早籼24;水稻叶片、茎鞘、籽粒和糙米中全N,蛋白N含量湘早籼29与湘早籼24较其他品种(组合)要高,蛋白质产量也较其他品种(组合)有明显优势,但两者之间差异不明显.
关键词:
水稻 氮代谢 硝酸还原酶 蛋白水解酶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邹应斌 屠乃美 李合松 黄见良 黄升平 张杨珠 肖铁光
提出并论述了适合于中国南方双季稻区推广应用的旺壮重栽培法的理论与技术 ,指出中秆大穗品种比矮秆多穗品种更具有高产潜力 ,对于中秆大穗水稻的栽培以提高个体质量比增加群体数量更具有增产潜力
关键词:
双季稻 高产栽培 个体质量 群体数量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侯庆福 周复来 单玉珊
通过7年研究,提出了北方冬麦区小麦独秆栽培方法,这是一整套依靠主茎成穗夺取小麦高产的新的栽培方法。其要点是:基本苗加大至相当于或略低于合理的成穗数,适宜播种期比常规栽培法偏晚或适当拖长,前期不施或少施氮素化肥,在拔节后至旗叶露尖时集中一次追肥。该栽培法具有晚播早熟、高产低耗,秆矮抗倒等明显特点,并可与秋季倒茬晚的作物复种。适宜在土壤肥力中等以上并有一定水浇条件的地区推广应用。
关键词:
小麦 独秆栽培法 晚播早熟 高产低耗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唐秀梅 钟瑞春 揭红科 蒋菁 熊发前 黄志鹏 贺梁琼 李忠 韩柱强 唐荣华
通过设置不同的间作行距(30、40、50 cm)和根系分隔处理,研究木薯/花生间作条件下花生叶片碳氮代谢产物及关键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间作可降低花生叶片可溶性糖、氨基酸含量和蔗糖合成酶、蔗糖磷酸合成酶、谷氨酰胺合成酶及硝酸还原酶活性,中宽行距(40、50 cm)间作可增加花生叶片的蛋白质含量。窄行距自然间作对碳氮代谢产物和氮代谢酶活性的抑制程度最大,根系分隔处理可缓解窄行距间作对碳氮代谢的抑制作用,表现为窄行距(30 cm)根系分隔处理的碳氮代谢产物均高于根系不分隔处理;相反,中宽行距根系分隔处理的碳氮代谢产物低于根系不分隔处理,说明木薯和花生根系之间的相互作用因间作行距而异,行距过窄时表...
关键词:
花生 间作 碳氮代谢 酶活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玉霞 王鑫 张庆昕 斯日古楞 郭园 朱爱民
为探讨科尔沁沙地生境下不同饲用燕麦品种叶片氮素代谢酶活性对施氮量的生理响应及差异,选择饲用燕麦品种牧王和甜燕1号,于燕麦的分蘖期、拔节期、抽穗期、开花期按照15%,40%,25%,20%比例,对燕麦追施0(CK),100,200,300 kg/hm~( 2)纯氮,灌浆期取旗叶、倒二叶、倒三叶测定谷氨酸合成酶(GOGAT)、谷氨酰胺合成酶(GS)、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酸草酰乙酸转氨酶(GOT)和谷氨酸丙酮酸转氨酶(GPT)活性,分析不同饲用燕麦品种在不同施氮量处理下氮素代谢酶活性的差异及与干草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牧王和甜燕1号饲用燕麦干草产量分别在200,300 kg/hm~2施氮水平下达到最大;牧王和甜燕1号饲用燕麦品种在不同部位叶片的GOGAT、GS、NR、GOT、GPT活性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且在N_(200)施氮处理下酶活性最强(除N_(300)处理倒三叶的GOT);除N_(100)处理的倒三叶GS活性,不同氮肥处理下倒二叶GPT活性外,牧王叶片的GOGAT、NR、GS、GOT和GPT酶活性均高于甜燕1号,表明饲用燕麦品种牧王的氮素同化能力强于甜燕1号,在科尔沁沙地生境下种植牧王追施氮肥的适宜用量为200 kg/hm~2,而种植甜燕1号追施300 kg/hm~2氮肥可获得较高的干草产量,GOT、GPT活性是筛选氮高效利用饲用燕麦品种的关键酶。
关键词:
饲用燕麦 施氮量 氮代谢酶 生理响应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聂军 肖剑 戴平安 郑圣先
为了探明控释氮肥提高氮素利用率的作用机理,研究了控释氮肥对水稻氮代谢关键酶活性以及糙米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控释氮肥能显著增强齐穗期和乳熟期叶片中的硝酸还原酶、谷氨酰胺合成酶和谷氨酰胺转化酶活性,且其增强作用可持续到蜡熟期.施用控释氮肥还能提高乳熟期和蜡熟期叶片中的蛋白水解酶活性,对水稻籽粒中谷氨酰胺合成酶和谷氨酰胺转化酶活性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可增加糙米的全氮和蛋白氮含量,提高水稻产量.
关键词:
控释氮肥 水稻 氮代谢 关键酶活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