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578)
2023(6407)
2022(5402)
2021(4921)
2020(4119)
2019(8988)
2018(8699)
2017(15430)
2016(9103)
2015(9922)
2014(9482)
2013(8962)
2012(8093)
2011(7198)
2010(7055)
2009(6256)
2008(6253)
2007(5309)
2006(4307)
2005(3588)
作者
(29646)
(24837)
(24718)
(23208)
(15861)
(12324)
(10779)
(9942)
(9481)
(8782)
(8704)
(8216)
(8189)
(8132)
(7981)
(7647)
(7515)
(7488)
(7276)
(7172)
(6754)
(6246)
(5947)
(5720)
(5653)
(5642)
(5605)
(5489)
(5356)
(5210)
学科
(28126)
经济(28094)
管理(24666)
(23438)
(18432)
企业(18432)
方法(14346)
数学(13043)
数学方法(12897)
(9167)
(8577)
(8368)
中国(7317)
(6821)
贸易(6821)
业经(6760)
(6676)
农业(6302)
技术(6143)
理论(5822)
(5433)
财务(5432)
财务管理(5427)
人事(5132)
人事管理(5132)
企业财务(5103)
环境(5044)
(4806)
(4740)
教学(4637)
机构
学院(125636)
大学(124550)
研究(44764)
(43919)
经济(43081)
管理(42928)
理学(38482)
(38063)
理学院(37984)
管理学(36991)
管理学院(36812)
科学(33694)
农业(31065)
业大(29872)
中国(29810)
(25678)
(25240)
研究所(23802)
农业大学(21165)
中心(19411)
(18529)
(18153)
技术(17014)
(16601)
(16495)
(16359)
(15885)
实验(15454)
财经(15326)
北京(15194)
基金
项目(95621)
科学(72298)
基金(68079)
(64723)
国家(64210)
研究(59095)
科学基金(52493)
(39931)
自然(38305)
自然科(37474)
自然科学(37458)
基金项目(36939)
自然科学基金(36805)
社会(35909)
(34121)
社会科(34032)
社会科学(34022)
教育(28664)
资助(27155)
重点(22496)
计划(22326)
编号(21831)
(20989)
科技(20787)
(19782)
创新(19659)
(19633)
科研(19465)
(19400)
(17909)
期刊
(40002)
经济(40002)
学报(35603)
(33599)
研究(27902)
科学(26852)
中国(25182)
大学(24737)
学学(24107)
农业(23277)
教育(14581)
管理(13888)
(13830)
(13627)
业大(11635)
农业大学(10124)
技术(9663)
(9136)
科技(7786)
业经(7487)
财经(7363)
经济研究(7190)
(7007)
金融(7007)
中国农业(6750)
林业(6749)
自然(6606)
(6240)
资源(5765)
自然科(5657)
共检索到1683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彭辉辉  刘强  荣湘民  彭建伟  谢桂先  张玉平  陈煦  石其伟  
为了探明高蛋白高产栽培综合技术体系能够提高稻米中必需氨基酸含量的机理,采用田间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了高蛋白高产栽培综合技术体系、三壮三高栽培法、常规栽培法对高蛋白和低蛋白两个水稻品种功能叶及籽粒中谷草转氨酶(GOT)与天冬氨酸激酶(AK)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三壮三高栽培法、常规栽培法相比,高蛋白高产栽培综合技术体系能够有效提高水稻生育后期功能叶及籽粒中GOT和AK的活性,且在高蛋白品种和低蛋白品种上都有较好的效果;功能叶中GOT和AK的活性分别提高了6.42%~26.95%和21.20%~266.67%,籽粒中GOT和AK的活性分别提高了1.78%~28.82%和9.09%~263.79%.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军文  刘强  荣湘民  谢桂先  彭建伟  朱红梅  
为了寻找能提高饲用稻糙米蛋白质含量的优化栽培法,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和室内生化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6种不同栽培法对饲用稻湘早籼24号氮代谢几种关键酶活性及其糙米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推荐栽培法能明显增强水稻功能叶中硝酸还原酶、谷氨酰胺合成酶、谷氨酰胺转化酶、蛋白水解酶及籽粒中谷氨酰胺合成酶、谷氨酰胺转化酶等几种氮代谢关键酶的活性,从而显著提高糙米蛋白质含量.水稻糙米的蛋白氮含量以推荐栽培法处理最高,比常规栽培法处理提高了9.8%,其次为氮高量栽培法,比常规栽培法提高了7.5%.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煦  刘强  荣湘民  彭建伟  谢桂先  张玉平  石其伟  
为了探明不同栽培方法对稻米蛋白质产量的影响机理,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4种栽培方法对湘早籼29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和糙米全氮、蛋白氮含量及籽粒蛋白质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综合栽培改良I与习惯栽培法相比,能够有效提高水稻功能叶硝酸还原酶(NR)、蛋白水解酶和谷草转氨酶(GOT)活性,显著提高糙米全氮、蛋白氮的含量与籽粒蛋白质产量,其中全氮含量提高了17.86%,蛋白氮提高了17.96%,籽粒蛋白质产量提高了29.62%.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荣湘民  谢桂先  彭建伟  刘强  朱红梅  卢向阳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3种不同栽培法对水稻光合特性、产量、糙米蛋白质含量及氨基酸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高蛋白高产栽培综合技术体系与三壮三高栽培法、习惯栽培法相比能明显改善水稻灌浆后期功能叶光合特性,提高籽粒产量、糙米蛋白质、氨基酸总量、人体7种必需氨基酸、猪11种必需氨基酸的含量.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陈玉春  顾雪飞  刘敏  
用分别添加3%刺五加、蒲公英、枸杞子、金银花和大蒜单方中草药的基础日粮饲喂鲤(Cyprinus carpio),在第15 d和第30 d测定其血清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及红细胞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结果显示,15 d时,血清GOT活性仅大蒜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血清GPT及红细胞CAT活性各试验组与对照组差异均不显著;30 d时,血清GOT活性各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差异均不显著,血清GPT活性刺五加组和蒲公英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红细胞CAT活性各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差异均不显著。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邹应斌  
本文概述了20多年来国内外有关水稻高产栽培及育种的研究成果。指出水稻进一步高产或超高产栽培的技术策略应与当今和未来的超高产育种目标相一致,选用分蘖能力中等、株高中杆或偏矮杆(90—100cm),大穗型(120—170粒)品种,采用壮杆重穗栽培法,运用“稳前攻中促后”的水肥运筹原则,以壮杆大穗和高结实率而获得高产,是今后水稻超高产栽培的一条可能途径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邹应斌  屠乃美  李合松  黄见良  黄升平  张杨珠  肖铁光  
提出并论述了适合于中国南方双季稻区推广应用的旺壮重栽培法的理论与技术 ,指出中秆大穗品种比矮秆多穗品种更具有高产潜力 ,对于中秆大穗水稻的栽培以提高个体质量比增加群体数量更具有增产潜力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贾小平  董志平  董普辉  郁飞燕  
为了利用基因工程手段改变谷子中氨基酸组成和含量,进而改善谷子营养品质,以谷子栽培品种豫谷1号幼嫩、无病斑的叶片基因组DNA为模板,根据已报道的玉米天冬氨酸转氨酶基因序列,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扩增克隆谷子天冬氨酸转氨酶基因部分序列。结果表明,PCR扩增获得约750 bp的目标片段,对该片段进行克隆测序得到一条742 bp的片段,经公共数据库同源搜索发现该序列含有天冬氨酸转氨酶超基因家族特有的保守域,证明所克隆片段为天冬氨酸转氨酶基因。对该基因进行系统进化树分析发现,部分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分别聚类,但是谷子与玉米、甘蔗3个C4作物并没有聚为一类。为进一步揭示谷子天冬氨酸转氨酶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沈康荣  汪晓春  刘军  罗显树  
水稻全程地膜覆盖湿润栽培是改造低产水田、促进水稻高产的一项新技术。通过对10个试验点产量的统计分析,水稻全程地膜覆盖湿润栽培比对照增产1291.5kg/hm2,增19.7%,达极显著水平。对产量因子的分析表明:该项技术能够有效地增加有效穗、穗总粒和穗实粒,分别增加11.3%、10.7%和10.5%,而千粒重的提高则不明显。该项技术在具体操作上,要严把杂交种、旱育秧、全层肥、湿润管、群体优5个技术关键。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侯庆福  周复来  单玉珊  
通过7年研究,提出了北方冬麦区小麦独秆栽培方法,这是一整套依靠主茎成穗夺取小麦高产的新的栽培方法。其要点是:基本苗加大至相当于或略低于合理的成穗数,适宜播种期比常规栽培法偏晚或适当拖长,前期不施或少施氮素化肥,在拔节后至旗叶露尖时集中一次追肥。该栽培法具有晚播早熟、高产低耗,秆矮抗倒等明显特点,并可与秋季倒茬晚的作物复种。适宜在土壤肥力中等以上并有一定水浇条件的地区推广应用。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蓝天琼  范巧佳  郑顺林  刘金亮  袁继超  
为了为川芎简化节本高效栽培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采用裂区试验设计、田间小区试验方法研究了免耕和稻草覆盖栽培对川芎第2年生土壤细菌、放线菌、真菌的数量及纤维素酶、尿酶、蛋白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标明,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和酶活性在川芎不同生育阶段有差异,并受土壤耕作方式、稻草覆盖数量和方式的影响;川芎二次茎叶发生期和块茎膨大期土壤中细菌、放线菌、真菌的数量在免耕明显高于旋耕,免耕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川芎各时期土壤脲酶、蛋白酶和纤维素酶活性,但会降低二次茎叶发生期和块茎膨大期过氧化氢酶活性;稻草覆盖可以显著提高川芎各时期土壤中细菌、放线菌、真菌的数量和纤维素酶、尿酶、蛋白酶、过氧化氢酶的...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媛  袁亮  张水勤  赵秉强  李燕婷  
【目的】聚天冬氨酸(PASP)是天冬氨酸(ASP)的聚合物,分子量由一千至数十万,因具有促进作物生长和养分吸收的作用,在农业上应用广泛,但其应用效果与分子量密切相关。本文通过红外光谱分析和水培试验,研究不同分子量PASP的结构特性及其对小麦根系生长和养分吸收的影响,以明确不同分子量PASP的应用特点与作用机制,为PASP在新型增效肥料研制和农业生产中的科学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小麦(济麦22)为供试作物,霍格兰营养液为基础培养液进行水培试验,将天冬氨酸(ASP)和低分子量(10 kDa,PAH)PASP分别设置10 mg·L~(-1)、25 mg·L~(-1)和50 mg·L~(-1)3个添加量加入培养液中,以仅用营养液为对照(CK),试验共13个处理,每个处理重复4次。培养20 d后收获,测定小麦地上部和根系的干重与氮、磷、钾含量以及根系的形态、吸收面积和活力。【结果】(1)不同分子量聚天冬氨酸结构不同,随着分子量的增加,聚天冬氨酸肽键含量逐渐增加,羧基含量先增加后降低,其中,PAH肽键含量最高,PAM羧基含量最高。(2)应用不同分子量聚天冬氨酸均可促进小麦生长,提高干物质积累量,表现为PAM>PAH>PAL≈ASP;其中根系干重较CK增加11.90%—19.06%,PAM在10 mg·L~(-1)、25 mg·L~(-1)和50 mg·L~(-1)添加量下,小麦总干重分别较CK显著增加9.13%、23.36%和20.54%。(3)不同分子量聚天冬氨酸均可优化小麦根系形态,增加根系的总吸收面积、活跃吸收面积和活力,以PAM效果最好。(4)不同分子量聚天冬氨酸均促进了小麦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以PAM效果最好,PAH次之;在50 mg·L~(-1)添加量下,小麦对氮、磷、钾养分吸收总量最高,其中PAM较CK分别显著增加16.88%、25.97%、21.61%,PAH较CK分别显著增加16.28%、23.36%、18.16%。(5)相关性分析表明,不同分子量聚天冬氨酸肽键、羧基含量与小麦干物质重、氮磷钾养分吸收量以及根长和根系总吸收面积均极显著正相关;而小麦干物质重和氮磷钾养分吸收量与根系表面积、总吸收面积、活跃吸收面积及活力均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结论】不同分子量聚天冬氨酸(PASP)均能促进小麦生长,优化根系形态,提高根系吸收面积和根系活力,促进小麦对养分的吸收;不同分子量PASP结构不同,随着分子量的增加,PASP肽键含量增加,羧基含量先增加后降低,肽键和羧基含量与小麦生长和氮磷钾养分吸收量呈正相关。在本试验条件下,以中分子量PASP(3—5 kDa)对小麦生长和养分吸收的促进作用最好,高分子量PASP(>10 kDa)次之;在用量上,不同分子量PASP以高用量(50 mg·L~(-1))对小麦整株的生长和养分吸收促进效果最好,但以中等用量(25 mg·L~(-1))对小麦根系的生长和养分吸收促进效果最佳。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马殿荣  陈温福  徐正进  张文忠  刘义玲  
对不同水稻栽培方式群体株高、叶片和穗部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乳苗抛栽群体株高低于手插秧和抛秧,不同栽培方式株高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乳苗抛栽群体上层叶片比较平展,穗型比手插秧方式和抛秧方式小,各形态特征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不同栽培方式对水稻群体形态特征的影响较大。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朱红梅  刘强  荣湘民  彭建伟  谢桂先  陈军文  
比较研究了3种栽培法对水稻植株生长,光合速率,植株及籽粒全N,P,K含量,糙米全N,蛋白N含量,产量及构成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初拟栽培法最优,"三壮三高"栽培法次之,常规栽培法最低.与常规栽培法相比,初拟栽培法、"三壮三高"栽培法的糙米蛋白质含量,早稻分别增加了11.36,8.63g/kg,晚稻分别增加了8.33,6.19g/kg,早稻产量分别提高了19.14%,9.57%,晚稻产量分别提高了22.49%,13.53%.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婧仪  曹扬荣  朱辉  
为寻找根瘤菌中与共生固氮相关的调控基因,采用同源重组法,分别敲除中慢生根瘤菌MAFF303099在与豆科植物百脉根共生固氮过程上调表达的10个基因,研究它们对共生固氮的影响。结果显示:Δmlr5883敲除突变体相比于野生型MAFF303099,其固氮酶活性下降40%,侵染细胞形态未发生显著改变,对Δmlr5883回补可恢复固氮酶活性;预测mlr5883编码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体外检测该酶的天冬氨酸转氨酶活性为16.67 U/mg。该基因的突变会影响固氮效率,推测其可能参与对植物供给碳源的代谢过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