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088)
- 2023(2828)
- 2022(2396)
- 2021(2144)
- 2020(1755)
- 2019(3870)
- 2018(3702)
- 2017(6215)
- 2016(3976)
- 2015(4456)
- 2014(4293)
- 2013(4016)
- 2012(3577)
- 2011(3371)
- 2010(3409)
- 2009(2795)
- 2008(2740)
- 2007(2430)
- 2006(2002)
- 2005(1664)
- 学科
- 济(11000)
- 经济(10990)
- 管理(7435)
- 业(7378)
- 方法(5794)
- 企(5371)
- 企业(5371)
- 数学(5363)
- 数学方法(5273)
- 教学(4024)
- 理论(3997)
- 教育(3557)
- 农(3528)
- 中国(3498)
- 学(3461)
- 学法(2937)
- 教学法(2937)
- 财(2908)
- 学理(2708)
- 学理论(2708)
- 技术(2446)
- 农业(2354)
- 业经(2294)
- 贸(2159)
- 贸易(2159)
- 研究(2138)
- 环境(2130)
- 易(2104)
- 划(1765)
- 产业(1714)
- 机构
- 学院(54498)
- 大学(52220)
- 研究(21719)
- 农(17871)
- 济(17690)
- 经济(17265)
- 科学(16551)
- 管理(15048)
- 农业(14417)
- 业大(13486)
- 理学(13368)
- 理学院(13200)
- 所(12863)
- 管理学(12764)
- 管理学院(12691)
- 中国(12534)
- 研究所(12239)
- 京(10944)
- 农业大学(9388)
- 技术(9143)
- 省(8928)
- 中心(8765)
- 江(8645)
- 院(8200)
- 业(7997)
- 财(7763)
- 室(7697)
- 科学院(7415)
- 实验(7226)
- 范(6979)
- 基金
- 项目(42880)
- 科学(31096)
- 基金(28442)
- 家(28418)
- 国家(28216)
- 研究(26818)
- 科学基金(21678)
- 省(19100)
- 划(16255)
- 自然(15646)
- 自然科(15324)
- 自然科学(15313)
- 基金项目(15141)
- 社会(15043)
- 自然科学基金(15022)
- 社会科(14264)
- 社会科学(14258)
- 教育(14207)
- 资助(11912)
- 重点(10852)
- 科技(10466)
- 计划(10463)
- 编号(10089)
- 创(9495)
- 发(9235)
- 创新(8884)
- 业(8842)
- 部(8837)
- 课题(8660)
- 科研(8550)
共检索到748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李娜 戴前莉 祁海红 王海东 李金花
油橄榄(Olea europaea L.)是地中海地区传统而重要的木本油料树种之一,现已有40多个国家引种栽植[1]。我国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规模化引种油橄榄,经过数十年努力,曾一度发展到了2 000万株,但远远不能满足国内橄榄油的消费需求,而日益扩大的橄榄油市场供需缺口及科技发展和人们健康
关键词:
油橄榄 整形树形 品种 坐果率 果实产量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姜成英 朱振家 史艳虎 吴文俊 赵梦炯 陈炜青 陈年来
[目的]研究冬季半休眠期枝梢环剥对油橄榄成花、坐果及叶片碳氮营养、光合作用的影响,探讨环剥技术对油橄榄大小年结果的调控作用及环剥后较长时期内叶片光合作用调控机制。[方法]以16年生油橄榄‘莱星’典型的大、小年树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冬季半休眠期枝梢环剥对油橄榄成花、坐果及叶片碳氮营养、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冬季半休眠期枝梢环剥可显著提高油橄榄大、小年树次年花芽形成率和早期坐果率(花后30天),但对最终的坐果率、单个果实干鲜质量和果实产量无明显影响。环剥后30天,叶片可溶性糖含量显著升高,叶片淀粉含量明显升高,叶片全氮含量显著下降,叶片碳氮比值显著升高;叶片净光合速率(P_n)和气孔导度(G_s)...
关键词:
油橄榄 环剥 光合作用 光合末端产物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邵文豪 王兆山 张建国
[目的]对我国甘肃武都油橄榄品种园主要栽培品种子代进行父本分析,鉴定真实父本,探讨品种亲和性,为品种园授粉品种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武都油橄榄品种园114份种质为候选父本,基于14对SSR荧光标记,利用Cervus 3.0软件检测亲本分析相关参数,对‘城固32’、‘豆果’、‘贺吉布兰克’和‘皮瓜尔’4个主要栽培品种子代进行真实父本鉴定。[结果]14个SSR位点多态性高,累积排除概率随位点数增加而增大。对于单亲已知类非父排除概率(NE-2P),14个位点的累积排除概率高达0.999。通过比较子代、母本和候选父本的基因型,计算出每个候选父本的似然对数比,即LOD值,对油橄榄4个品种部分子代真实父本进行鉴定,其中‘城固32’和‘皮瓜尔’子代的主要父本为‘豆果’,‘豆果’和‘贺吉布兰克’子代的主要父本为‘小苹果’。[结论]所选高多态性和高累积排除概率的SSR位点适用于对油橄榄品种子代进行父本分析,为4个品种部分子代鉴定出真实父本,其中仅‘城固32’具有一定的自交亲和性,这为品种建园时授粉品种的选择和配置提供重要依据。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赵琦 郭晓强 庄国庆 颜军 何世勤 李锐
【目的】油橄榄是重要的油果兼用经济林木,含油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油橄榄品种经济价值。影响含油率因素包括所处生态环境和遗传潜力。【方法】本文以引种到四川省3个不同生态区(达州、金堂和西昌)的油橄榄品种皮瓜尔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了皮瓜尔原产地(西班牙地区)和引种栽培地(达州、金堂和西昌)的气候特点,结合含油率的测定结果(西昌皮瓜尔含油率最高),推测日照时数是影响含油率的关键生态因子。随后对克隆到的功能基因编码序列DNA片段进行SNP分析,发掘其中的单核苷酸变异位点和其编码的氨基酸变异位点。【结果】在花青素合酶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腰希申
油橄榄(OleaeuropaeaL.)又称洋橄榄、木犀榄、棕榄树。常绿小乔木,高可达6.5m,小枝四角形。叶对生,近革质,披针形至矩圆形,长1.5~5cm,顶端稍钝,有小凸尖,上面深绿色,稍有银色皮屑状鳞毛,下面密布银色皮屑状鳞毛。边缘全缘,内卷,中...
关键词:
油橄榄,叶表面,微观结构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邓明全
1988—1993年在湖北省郧县、四川省西昌、甘肃省武都县油橄榄试验园进行了丰产稳产栽培技术研究。结果表明:油橄榄品种佛奥(Frantoio)、城固31号和32号(Chenggu,No.31&No.32)10~14 a即5 a的果实平均年产量为5 066.3 kg.hm-2,比对照区的产量提高2.6倍,并提出了油橄榄丰产稳产的土壤理化指标和相适应的水、肥及整形修剪的综合管理技术。
关键词:
油橄榄 丰产稳产技术 土壤理化指标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朱万泽 范建容 彭建国 杨洪彬 杨本年 何明波
分析测定四川省开江县、广元市、西昌市引种的共70个油橄榄品种果实含油率及其脂肪酸组成和含量,果实含油率及其脂肪酸组成与气象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西昌油橄榄品种果实含油率为15.73%~23.75%,开江为12.44%~23.37%,广元为10.62%~21.97%,西昌油橄榄引种品种的平均果实含油率已接近地中海原产地,而开江和广元低于地中海;橄榄油脂肪酸主要由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和棕榈烯酸组成,占橄榄油总脂肪的99%以上,西昌油橄榄品种平均饱和脂肪酸含量(16.59%)略低于开江(17.27%)和广元(17.09%),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83.06%)略高于开江(81....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邱源 韩华柏 李俊强 侯春霞 王永清
采用RAPD技术对23个引种的油橄榄品种进行分类和鉴定研究。从80个10bp的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1个扩增效果较好的引物进行扩增,共产生127条带,其中78条为多态性带,占61.4%,平均每个引物扩增的DNA多态性带数为7.09条。4个品种具有特异的位点,可作为种质鉴定的依据。根据扩增结果构建反映品种间亲缘关系的UPGMA聚类图,23个品种可划分为2大类。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赵曼利 杜启兰 焦健 李朝周 金庆轩 刘文兰
对陇南主栽的6个油橄榄品种进行不同程度的Na Cl胁迫处理,测定与抗盐性相关的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叶片相对电导率随盐浓度的升高而呈"S"型曲线变化,叶绿素含量随盐浓度升高而降低,可溶性糖含量随盐浓度的升高基本呈增加趋势,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脯氨酸含量、丙二醛含量(MDa)、SOD活性、POD活性和CaT活性随盐浓度的升高呈先升后降的趋势.采用隶属函数法对各生理生化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得出不同油橄榄品种的平均隶属度即抗盐性综合评价值,最终确定6个油橄榄品种抗盐能力依次为:莱星(0.683)>鄂植8号(0.556)>配多灵(0.514)>阿斯(0.487)>佛奥(0.362)>皮肖利(0.276).
关键词:
油橄榄 NaCl胁迫 生理响应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黄挺
世界油橄榄生产福建省政府农业办公室黄挺油橄榄是世界闻名的亚热带常绿木本油料树种。果实含油率高达34.6%。栽培油橄榄的主要目的是利用果实中的油脂,称橄榄油。另外,油橄榄树四季常青,树形美观,是良好的庭园绿化树种。本材纹理致密,可作雕刻和家具用料。树叶...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郭海霞 黄雯澜 王谢 李谨宵 王锐 杨育林 向成华 张建华
【目的】掌握油橄榄果实感染炭疽病后真菌群落结构特征变化,为油橄榄炭疽病病原学研究和生物防治研究提供基础和科学依据。【方法】以健康油橄榄果实、患炭疽病初期和后期油橄榄果实为研究对象,利用高通量测序对比分析果皮和果肉真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差异。【结果】①在97%的相似度水平上平,从所有样品中获得1596个真菌非重复可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OTU),分属于2门9纲17目21科25属,其中,果皮上有真菌939个OTU,果肉中有真菌921个OTU;②Chao指数和ACE指数对发病程度均无显著响应;③无论是果皮还是果肉,患病果实的真菌多样性皆显著少于健康果实;④在门、纲、目、科、属、种水平上,排名前5的真菌类群均对发病程度均有显著响应;⑤染病后,炭疽病病原菌取代原优势菌群(黑孢霉属和短梗霉属),成为优势菌群,发病初期和后期,病原菌刺盘孢属(Colletotrichum)在果皮上的相对丰度分别为86.97%和70.02%,而果肉中的相对丰度分别为72.31%和91.38%;⑥果皮中的假尾孢属(Pseudocercospora)和核盘菌属(Sclerotinia),果肉中的黑孢霉属(Nigrospora)和短梗霉属(Aureobasidium)为炭疽病病原菌敏感菌,在染病后数量下降明显,也是健康油橄榄果的标志物种;⑦油橄榄果感染炭疽病后期,果皮中其它病原菌菌属,如Bisifusarium属、汉纳酵母属(Hannaella)、镰刀菌属(Fusarium)明显增加;⑧共生营养型真菌数量在发病后期显著回升,且显著高于健康果实(P<0.05)。【结论】炭疽病感染显著改变了油橄榄果真菌群落结构,炭疽病病原菌个体数量急剧增长,改变了菌群间相对丰富度,显著降低了群落多样性;同时,染病后期多种病原菌数量的增长,为炭疽病防治提出了综合防治的要求和方向;另外,炭疽病感染后期数量出现明显回升的共生营养型真菌,可作为炭疽病生防菌筛选的潜在对象。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占明明 杨毅 程子彰 苏光灿 胡伟 陈华萍 黄乾明
【目的】油橄榄作为重要的油料经济作物,其健康价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相关产业在我国已初具规模。引种品种混乱和遗传关系不明确影响了我国油橄榄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我国油橄榄品种的遗传变异有待评估。【方法】采用SRAP技术对32个来自四川西昌市的油橄榄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其中5个油橄榄品种为国内育种品种,27个油橄榄品种为国外引种品种。利用改良的CTAB法提取得到32个油橄榄品种的基因组DNA。【结果】25对SRAP引物共扩增出293条多态性条带,平均每对引物扩增出11.72条多态性条带,平均多态性比率为90.75%;引物组合M5E5扩增出的多态性条带最多(37条);期望杂合度(He)为0....
关键词:
油橄榄 SRAP 遗传多样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朱振家 姜成英 史艳虎 吴文俊 陈年来
【目的】研究油橄榄库源关系改变后源叶气体交换、叶绿素荧光特性和光合产物积累的长期响应特征及各项参数间的相互关系,以深化对果树库源关系改变中源叶光合作用调控机制的认识。【方法】以‘鄂植8号’油橄榄(Olea europaea L.)为试材,在初花期通过减源(摘叶)和缩库(疏花)措施处理,研究库源比改变对其产量和源叶气体交换、叶绿素荧光特性及光合产物积累的长期影响。【结果】摘叶处理显著降低了油橄榄果实重量及坐果率;疏花处理明显提高了果实重量,但对坐果率的影响不大。库源比降低后,短期内(处理后7 d)叶片中可溶性糖、淀粉和非结构性糖含量(NSC)显著增加;源叶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韩华柏 罗洪平 廖明安 吴佐英
通过收集相关文献,从光合生理、叶面营养吸收、果实生长状况和产量等方面的影响综述了国外对油橄榄水分的研究成果,对油橄榄的灌溉研究作一个比较系统的介绍和评价,以期为在节约水资源条件下实现对油橄榄的丰产栽培提供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