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567)
- 2023(6408)
- 2022(5417)
- 2021(4898)
- 2020(4143)
- 2019(9045)
- 2018(8801)
- 2017(15780)
- 2016(9382)
- 2015(10221)
- 2014(9837)
- 2013(9282)
- 2012(8584)
- 2011(7758)
- 2010(7563)
- 2009(6586)
- 2008(6557)
- 2007(5623)
- 2006(4747)
- 2005(4045)
- 学科
- 济(27929)
- 经济(27897)
- 业(23069)
- 管理(22553)
- 企(17066)
- 企业(17066)
- 方法(13178)
- 数学(11871)
- 数学方法(11759)
- 农(10308)
- 中国(8300)
- 财(8075)
- 学(8053)
- 贸(7838)
- 贸易(7838)
- 易(7650)
- 农业(7035)
- 业经(6709)
- 理论(6046)
- 技术(5966)
- 制(5344)
- 教育(5165)
- 环境(5116)
- 务(5078)
- 财务(5076)
- 财务管理(5070)
- 教学(5059)
- 企业财务(4848)
- 地方(4840)
- 银(4437)
- 机构
- 学院(128354)
- 大学(126496)
- 研究(47825)
- 济(45473)
- 经济(44480)
- 管理(43673)
- 理学(38639)
- 农(38184)
- 理学院(38127)
- 管理学(37170)
- 管理学院(36985)
- 科学(34930)
- 中国(32088)
- 农业(30893)
- 业大(29588)
- 所(27197)
- 京(26947)
- 研究所(25620)
- 中心(20810)
- 农业大学(20540)
- 江(19092)
- 财(18506)
- 省(17734)
- 技术(17591)
- 院(17168)
- 业(16519)
- 北京(16501)
- 室(16354)
- 范(16327)
- 师范(15961)
- 基金
- 项目(96415)
- 科学(72726)
- 基金(67435)
- 家(64429)
- 国家(63851)
- 研究(61604)
- 科学基金(51515)
- 省(40397)
- 自然(37017)
- 社会(36832)
- 基金项目(36381)
- 自然科(36188)
- 自然科学(36171)
- 自然科学基金(35558)
- 社会科(34790)
- 社会科学(34780)
- 划(34773)
- 教育(29871)
- 资助(26969)
- 编号(23494)
- 重点(22962)
- 计划(22207)
- 创(21046)
- 科技(20787)
- 发(20690)
- 部(19935)
- 创新(19644)
- 业(19495)
- 科研(19458)
- 农(18346)
共检索到1770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金华 程加省 于亚雄 许云祥
以云南省新育成的大麦新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云南大麦生产中的主要栽培方式,即田、地2种方式对大麦叶片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栽培方式对大麦叶片数量的影响极显著,地麦栽培方式下叶片数明显减少;对旗叶的叶长、叶宽影响不显著,但对叶面积影响极显著;对倒二叶叶长、叶宽、叶面积影响极显著,地麦栽培方式下倒二叶3个性状都极显著的低于田麦栽培方式。叶片叶绿素含量在地麦栽培方式下,在分蘖期、抽穗期、灌浆期3个时期都极显著的高于田麦栽培方式。而不同的品种对栽培方式的反应也存在极显著的差异。因而从叶片性状来看,培育适于旱地栽培的大麦新品种是有可能的。
关键词:
大麦 栽培方式 叶片 叶绿素含量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岳亚鹏 董鲜 周毅 薛林 洪立洲 徐阳春 沈其荣 郭世伟
选用长期定位水稻旱作试验土壤,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水稻旱作方式对后作大麦产量、产量构成及养分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旱作均较水作有利于后作大麦的生长;水稻旱作的后作大麦株高均高于水作后作大麦,产量及其构成也均优于水作后作大麦;在不同水稻旱作方式中,水稻盖草旱作后作大麦的冬前分蘖发生早,每穗粒数和千粒重均略高于其他旱作处理,能够获得相对较高的产量,分别较覆膜旱作和水作高10.84%和17.43%。大麦养分累积则表现为:氮累积量各生育阶段均以前茬盖草旱作处理的为最高,在成熟期达到每盆958.85mg,而磷累积量则是生育前期最高,钾累积量则是生育后期最高。
关键词:
大麦 产量构成 养分累积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邓婷 陈华萍 蒲至恩 陈国跃 苟璐璐
对99份北美主要栽培大麦品种进行了农艺性状考察与评价,并对各性状之间进行了相关分析,以期为这批种质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大部分品种株高为半矮秆或中间型,有效穗数大于10的较多,分蘖性较强,穗长在中等或中等以上长度,小穗数较多,穗粒数不高,千粒重较低,无大粒资源,成穗率主要表现为高或中高型。从中筛选出18份综合性状较好的和一些单一性状优良的材料。相关分析表明,株高与穗粒数、千粒重、穗长,千粒重与穗长和小穗数之间的相关关系显著,可通过增加千粒重来提高大麦产量。
关键词:
大麦 农艺性状 评价 相关分析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泽锦 黄阳 唐丽 李跃建 刘小俊 杨明方
【目的】为探究栽培密度对四川盆地黄瓜光合和产量的影响。【方法】以黄瓜"川绿11号"为材料,设置5个栽培密度,测定分析不同密度下黄瓜上、中、下不同叶位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叶面积、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及产量指标。【结果】栽培密度对黄瓜不同部位叶片光合机构的影响也是不同,黄瓜植株从下至上,叶片净光合速率的降低是分别是非气孔因素、非气孔和气孔因素共同作用、气孔因素作用所导致;不同叶位叶片可能存在一种光合补偿机制;随着黄瓜密度的下降,单株产量逐渐增加,但每667 m~2产量逐渐下降。【结论】揭示不同栽培密度对黄瓜不同叶位叶片的影响,为四川盆地春季黄瓜设施栽培密度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栽培密度 叶绿素荧光 产量 黄瓜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瑾 周立杰 李玉荣 程增书 陈四龙 田立荣 张朋娟
为了明确不同栽培方式下芝麻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差异,为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以冀芝128为材料,进行了单垄先播种后覆膜(T1)、单垄先覆膜后播种(T2)、双垄先播种后覆膜(T3)、双垄先覆膜后播种(T4)、双垄不覆膜(T5)和平地播种种植(CK)6种栽培方式的试验,并采用GGE双标图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芝麻在不同栽培方式下性状和产量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其中以T3和T4处理下,植株茎秆粗壮、始蒴高度最低、绿叶数最多、落叶高度最矮、空梢尖最短、病害最轻,并且在此处理下株蒴数、千粒重和产量最高。GGE双标图法通过图解方式可直观清晰地标识出最有利于芝麻生长发育的处理,为栽培方式的选择提供了有效的分析...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赵玉坤 闫翠萍 杨利艳 宁东贤 杨秀丽 杨丽萍 李楠
为了研究秸秆和地膜2种覆盖方式对黑花生生长发育的影响,在大田条件下,以黑花生品种(系)豫花黑1号和临黑3号为试验材料,分析叶片光合特性和籽粒品质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地膜和秸秆覆盖均可改善耕层土壤的水分环境,促进黑花生植株的主茎高、侧枝长和分枝数,全膜覆盖效应要优于其他方式和对照;全膜覆盖可显著增加叶面积指数、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胞间CO2浓度和气孔导度值,提高叶片光合效率,要好于半膜和秸秆覆盖; 4种方式可不同程度地提高籽粒含油量、粗蛋白、油酸含量等品质性状,对籽粒锌元素含量的促进效应大于对硒含量的影响;豫花黑1号品种稳定性较好,而临黑3号更具环境可塑性。
关键词:
覆盖方式 黑花生 光合 品质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东发 赵玲 徐廷文
以9个栽培大麦品种和按完全双列杂交设计组配的36个F1杂种为材料,于1988~1989年间在四川4个不同生态区同时进行了大麦9个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评估。结果表明,4个点测定出来的一般配合力大小有差异,但表现相同趋势,不存在异质性,按可信度大小排序为千粒重>株高>主穗粒数>结实率>主穗长>单株粒数>单株粒重>抽穗期>单株有效穗;抽穗期、单株有效穗、单株粒数、单株粒重、结实率的特殊配合力表现为异质性;棱型相同者间的主要产量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差异较小,棱型不同者间的差异较大,不同生态区的大麦品种资源的一般配合力亦有差异。结果认为,不同棱型品种间杂交较同棱型品种间杂交在选育高产品种上更有潜力,异地测定...
关键词:
大麦 棱型 配合力分析 稳定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夏清 刘秀清 石华娟
为了探索现有组合在高密度直播条件下,适合机械化收获的可能性及生产潜力,对10个自育三系杂交组合同时进行育苗移栽和高密度直播比较试验。在试验条件和各个管理环节一致的情况下,进行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和品质性状的测定。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同栽培条件下,多数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和品质性状间存在极显著差异。采用高密度(270 000株/hm2)迟直播(10月13日)方式,比育苗移栽(密度90 000株/hm2,播期9月27日)方式,可以缩短生育期8 d,降低植株高度12.6 cm,减少分枝数2.4个、提高分枝部位31.1 cm,从而基本满足机收对油菜株型的要求。因此,在选育机收品种的过程中,应该把重点放在抗病...
关键词:
油菜 育苗移栽 高密度直播 性状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陈晓东 赵斌 季昌好 李金宝 朱斌 王瑞
为了解大麦群体遗传多样性,指导大麦育种亲本组配,对137份栽培与野生大麦籽粒性状差异进行比较,结合皮裸、棱型特征,估算各品种间遗传相似系数(GS),对群体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栽培大麦粒长(8.16 cm)显著短于野生大麦粒长(13.19 cm),但其粒宽与粒厚(3.33 cm与2.62 cm)相对于野生大麦(2.92 cm与1.69 cm)显著增加,粒重在两者间差异不显著。大麦籽粒性状变异可能与品种选育中增加穗粒数及改良品质目标有关。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表明,遗传相似系数(GS)变幅为0~0.5,平均值为0.34,在0.334水平上将参试材料聚为4类。第Ⅰ类为六棱皮大麦(35份),主要为饲用...
关键词:
栽培大麦 野生大麦 籽粒性状 遗传多样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飘 涂美艳 宋海岩 陈栋 孙淑霞 李靖 徐子鸿 刘春阳 林立金 江国良
【目的】研究避雨栽培对猕猴桃果实叶片生理指标及果实品质的影响。【方法】以露地栽培(CK)为对照,比较连栋钢架拱型棚(MS)和夯链复膜屋脊棚(RS)两种栽培条件下猕猴桃果实发育期百叶重、叶片叶绿素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果实内外品质指标等变化规律。【结果】与CK相比,MS和RS栽培均能显著提高猕猴桃果实发育期内百叶重、果实糖酸比、果实发育前期叶片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总量,果实发育后期叶片CAT活性、果实Vc含量和单果重,且MS栽培提升作用更突出;与CK相比,MS和RS栽培均能显著降低果实可滴定酸含量,但对果实发育期叶片叶绿素b含量、SOD和POD活性、果形指数等的影响无明显规律,且多数时期与CK间差异不显著。【结论】避雨栽培有利于猕猴桃叶片生长,并提高猕猴桃果实品质,改善风味。
关键词:
猕猴桃 避雨栽培 生理指标 果实品质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建国 刘登望 李林 张昊 何翔 万书波 郭峰 李雨晴
以大粒花生品种湘花2008为材料,设以下处理:A,地膜覆盖+打孔播种+遮阳;B,地膜覆盖+打孔播种;C,地膜覆盖+遮阳;D,地膜覆盖;E,露地播种+遮阳;以露地播种为对照(CK),研究不同栽培方式对秋花生土壤温度、出苗率、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地膜覆盖+打孔播种+遮阳、露地播种+遮阳、CK的出苗率分别为81.9%,90.4%,85.7%,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播种至出苗期,地膜覆盖处理的温度高于露地处理;结荚期和饱果期地膜覆盖+打孔播种+遮阳处理垄面、土层深5、10 cm处的温度显著高于CK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谷战英 马金山 龙金先 赵西哲 原野 郑斯坤
研究了4种整地方式对核桃叶片营养元素(氮、磷、钾、钙、镁)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整地方式下5种营养元素含量均在标准范围之内;氮、磷和钙元素含量差异不显著,钾和镁元素含量差异显著,其中处理3的钾元素含量最大,处理1的镁元素含量最大,磷元素变异系数最小,幼龄期苗木对氮元素的需求量最大。
关键词:
核桃 整地方式,叶片 营养元素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扈婷 陆准 姚林 贺慧 刘建霞 郑华斌 陈杨 黄璜
选用3个水稻品种Y两优一号、黄华占和汕优63,比较了3种栽培方式(梯式窄垄、梯式宽垄、厢式宽垄)对水稻结实期剑叶生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梯式窄垄和梯式宽垄栽培,水稻剑叶的叶绿素含量高,叶片衰老慢,具有较高的净光合速率,且有利于保护性酶CAT、POD活性的提高;常规栽培(水种)和厢式宽垄栽培(相当于旱种),水稻剑叶叶绿素含量低,衰老快,保护性酶活性变化较大,酶活性下降幅度分别为24%~44%、28%~46%;梯式窄垄栽培产量最高,梯式宽垄产量次之,分别比常规栽培高27.17%和12.12%,厢式宽垄栽培产量稍高于常规栽培,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关键词:
水稻 垄厢栽培 生理性状 产量 结实期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浚 俞炳杲 王万超 宋令荣 李坤阳
在高产栽培条件下.通过切除玉米(掖单6号)雄性花序和果穗以及应用5种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处理去雄的花轴切口等方法,分析比较了这些处理对植物顶叶和穗位叶的叶绿素含量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以穗位叶为界,生殖生长前期,与下部叶片由下而上逐步褪绿的同时.上部叶片叶绿素含量仍继续增加至抽雄后30d才开始大幅度下降.整个生殖生长期间,越近果穗位的叶片叶绿素含量越稳定,雄性花序可促进顶叶叶绿素含量上升,果穗在抽穗后30d内可延缓穗位叶叶绿素含量下降.ABA和乙烯利可抑制顶叶叶绿素含量上升,它们与BA、GA3和NAA的作用相反.作者还从生殖器官与营养器官相互作用的角度对玉米整株叶片衰老顺序作了分析。
关键词:
玉米 生殖器官 叶片 叶绿素 衰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