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194)
2023(4776)
2022(4293)
2021(3985)
2020(3320)
2019(7136)
2018(7205)
2017(12414)
2016(7310)
2015(8086)
2014(7440)
2013(6955)
2012(6082)
2011(5614)
2010(5601)
2009(5048)
2008(4572)
2007(3841)
2006(3267)
2005(2682)
作者
(21841)
(18439)
(18000)
(17346)
(11642)
(9039)
(8143)
(7250)
(7004)
(6565)
(6271)
(6180)
(6025)
(5962)
(5798)
(5710)
(5700)
(5608)
(5556)
(5157)
(5017)
(4627)
(4623)
(4310)
(4224)
(4107)
(4103)
(4039)
(3956)
(3924)
学科
(15713)
经济(15699)
管理(14834)
(13395)
(10593)
企业(10593)
(7682)
(7095)
理论(5829)
方法(5729)
教学(5656)
中国(5593)
教育(5198)
数学(4677)
数学方法(4540)
农业(4514)
(4406)
业经(4383)
(4109)
贸易(4107)
(3993)
学法(3849)
教学法(3849)
(3709)
环境(3506)
学理(3441)
学理论(3441)
技术(3130)
地方(3083)
(3074)
机构
学院(91415)
大学(86265)
研究(35422)
科学(27428)
管理(25901)
(25325)
(25307)
经济(24477)
中国(23780)
理学(22096)
理学院(21746)
管理学(20940)
管理学院(20800)
(20684)
农业(20611)
业大(19461)
研究所(19366)
(18914)
技术(16082)
(15182)
中心(15084)
(13927)
(13701)
(13262)
农业大学(13215)
(13122)
师范(12810)
实验(12028)
(11989)
实验室(11474)
基金
项目(66635)
科学(48376)
研究(44934)
基金(42832)
(41320)
国家(40974)
科学基金(31852)
(29736)
(25402)
社会(23184)
自然(23092)
自然科(22521)
自然科学(22509)
教育(22441)
基金项目(22409)
自然科学基金(22047)
社会科(21679)
社会科学(21674)
编号(19529)
资助(17782)
重点(17043)
计划(15787)
科技(15417)
课题(15337)
(15247)
成果(15026)
(14633)
创新(13674)
科研(13579)
(13031)
期刊
(30162)
经济(30162)
学报(24296)
(23440)
中国(22351)
研究(22006)
科学(18398)
教育(18013)
农业(16465)
大学(16101)
学学(15493)
管理(9450)
(9184)
(9020)
技术(8416)
业大(7300)
职业(6864)
业经(6775)
林业(6097)
(5968)
农业大学(5936)
科技(5722)
经济研究(5204)
资源(4897)
(4825)
金融(4825)
自然(4382)
中国农业(4119)
技术教育(4077)
职业技术(4077)
共检索到1331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贾清华  刘爱青  刘燕  
以芍药品种‘桃花飞雪’、‘紫凤羽’为试验材料,以地栽为对照,研究其在槽、盆、袋3种栽培方式下的生长开花及生物量分配情况。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槽栽能显著提高芍药叶片数量,增加花枝长,提高开花率,增大着花量,利于提高切花品质。槽栽能提高芍药植株总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对地上部分生物量的提高也有一定促进作用。不同栽培方式下芍药2个品种根冠比表现不同,‘桃花飞雪’根冠比差异显著,表明该品种在不同栽培方式下植株地上、地下竞争力差异较大,而‘紫凤羽’根冠比在不同栽培方式中没有明显的差异。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韩婧  吴益  赵琳  艾云苾  刘燕  高荣孚  
为探讨光周期对促成栽培芍药生长开花和光合机制的影响,给予冬季促成栽培芍药‘大富贵’(DFG)和‘桃花飞雪’(THFX)14 h/d和18 h/d光周期处理,以自然光周期9 h/d为对照(CK)。结果表明:与CK相比,14 h/d光周期对芍药2个品种的生长、叶绿素积累和开花均有利,并促进PSⅡ最大量子效率(Fv/Fm)上升和增强PSⅡ向下游供应电子的能力,使PSⅡ-PSⅠ-碳同化快速达到动态平衡;与CK相比,18 h/d光周期不利于芍药DFG茎伸长,并对其开花有显著抑制作用;18 h/d光周期处理,芍药2个品种电子传递链均在PSⅠ处受阻,同时PSⅠ-碳同化间电子传递平衡被打破;芍药不同品种光合电...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高洁  高政  吴疆翀  张燕平  
通过对4种栽培密度条件下迷迭香生长指标及生物量的定期测量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的栽培密度对迷迭香单株和单位面积生物量均有显著影响。在单株水平上,迷迭香生长的形态指标和生物量指标均与栽培密度明显负相关性且差异显著。株行距1.2 m×1.2 m的迷迭香单株形态指标和生物量指标均最高,适合作为园艺观赏用植株的栽培密度。在群体水平,单位面积内迷迭香的各项生物量指标在不同密度间均极显著差异。株行距0.4 m×0.4 m的迷迭香单位面积内生物量产出最大,适合作为工业原料用植株的栽培密度。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孙棣棣  徐秋芳  田甜  刘卜榕  
全球的竹业已发展成为一个与约25亿人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年产值近50亿美元的产业。竹林是我国南方山区经济价值高、经营面积广、经营强度大的森林类型之一,我国现有竹林520万hm2,其中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超过350万hm2(第六次森林资源清查)。毛竹生长快、竹材利用前景好、经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高远  郭天文  谭雪莲  马得祯  张国宏  陈光荣  
采用平板计数法,以连作为对照研究不同栽培方式下马铃薯根际及非根际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轮作、小倒茬根际及非根际土壤中细菌、放线菌数量显著高于固定套作与连作;固定套作土壤中细菌、放线菌数量高于连作;轮作与小倒茬处理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连作土壤中真菌数量高于其他处理,与轮作和小倒茬差异显著,与固定套作则无显著差异;小倒茬土壤中真菌数量高于轮作,差异显著。轮作与小倒茬土壤中细菌、放线菌数量最大值均出现在苗后25、45d;固定套作根际土壤中细菌、放线菌数量的最大值分别出现在苗后25、45d,而非根际土壤中细菌、放线菌数量最大值出现在苗后25d;连作根际土壤中细菌、放线菌数量均集中在苗后2...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延军  宗良纲  李锐  杨永岗  肖兴基  卢东  刘瑞龙  叶广涛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生态肥与有机肥混合、矿粉与有机肥混合以及单施有机肥对番茄生长及土壤养分、微生物量和酶的影响。结果表明,生态肥与有机肥混合处理可明显促进番茄根系生长发育和提高叶绿素含量,其产量显著高于单施有机肥及矿粉与有机肥混合施用处理,分别增产14.9%和15.8%。同时,生态肥与有机肥混合处理可明显改善土壤速效养分的供给水平,其NH4+-N和NO3--N都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番茄生长中期和后期不同施肥处理的脲酶、酸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均以生态肥与有机肥混合处理最高。在番茄生长期,生态肥与有机肥混合处理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显著高于另外2个处理,表明施用生态肥有利于增加土壤肥力和促进番茄...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胡宗好  杨允菲  李海燕  
采用大样本取样方法,在柳枝稷(Panicum virgatum)的乳熟期和蜡熟期分别对栽培于沙壤土和盐碱土的分株构件生物量分配的可塑性及规律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栽培条件下的柳枝稷分株高和各构件生物量在乳熟期和蜡熟期差异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 <0.01)。其中,各构件生物量均值在乳熟期沙壤土是盐碱土的2.08~3.32倍,在蜡熟期为1.60~1.97倍。随着株高以及分株生物量增长,在两个生育期不同土壤类型栽培的柳枝稷分株高和总生物量与各构件生物量均表现为极显著的线性同速生长或幂函数与指数异速生长规律。在不同的土壤类型和不同生长期,柳枝稷分株的高生长和物质分配既具有较大的生态可塑性,也具有较强的可调节性。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蔺芳  
通过连续6 a定位试验,以沙化裸地为对照,研究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单播、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单播、紫花苜蓿/无芒雀麦混播3种栽培模式对豫北沙化地区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磷以及土壤酶的影响,利用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对二者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与沙化裸地相比, 0~40 cm土层3种栽培模式下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磷质量分数和土壤酶活性均不同程度增加,从大到小依次为紫花苜蓿/无芒雀麦混播、紫花苜蓿单播和无芒雀麦单播,且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磷质量分数和土壤酶活性均随土层的加深而降低,呈现表聚性特征。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磷与土壤7种酶均呈显著(P<0.05)或极显著(P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迪  杨秀珍  戴思兰  王敬丽  
为精准把握独本菊轻型基质栽培氮施肥水平,以品种‘紫如意’为研究对象,以V草炭∶V珍珠岩∶V蛭石=1∶1∶1为栽培基质,氮营养处理质量浓度为100、150、180、210、240 mgL 5水平进行了栽培试验。结果表明:5个处理条件下,‘紫如意’生长开花均属正常,未有显著养分缺乏或过剩现象出现。当氮元素质量浓度从100 mgL增加到210 mgL时,株高、展叶数、花径、茎粗、叶面积呈升高趋势,当氮元素质量浓度高达240 mgL时,各项指标又有所下降。综合考虑认为,氮元素质量浓度为210 mgL时‘紫如意’生长开花指标最佳,花型丰满,脚叶饱满,茎梗挺直,故认为该质量浓度为本试验条件下最理...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钰  瞿显友  罗维早  
以3~5年生黄连(味连)样品为实验材料,测定不同时期黄连植株各部位生物量及其药根碱、非洲防己碱、表小檗碱、黄连碱、巴马汀和小檗碱的含量,分析了黄连植株不同部位生物量和有效成分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黄连根茎、须根和叶生物量的变化遵循一定的规律。随着生长年限的增加,根茎生物量不断积累,所占整个植株比重不断增大,五年生黄连根茎生物量达到总生物量的54.06%~65.28%。黄连须根与叶生物量变化规律一致,占总生物量比例均在逐年减少。黄连叶片和叶柄中6种生物碱要比根茎和须根中的生物碱含量低。叶片与叶柄中的总碱含量在1.71%~2.47%间,须根在4.18%~5.51%,根茎在10.17%~14.35...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杜笑林  刘攀峰  朱高浦  朱景乐  
为探索果园化栽培杜仲幼林的生产力水平,创新平原沙区困难立地条件杜仲人工林培育模式,基于4 a连续实测数据测算出平原沙区杜仲果园的生物量及相关计量参数。研究结果表明:果园化栽培模式下建园第1年、第2年、第3年、第4年杜仲林生物量迅速增加,分别达0.762±0.117 t·hm-2、2.576±0.291 t·hm-2、8.717±0.762 t·hm-2和13.003±1.555 t·hm-2;枝叶比以建园第3年的杜仲林最高,达1.457,枝叶指数以建园第4年杜仲林最高,达0.719;建园1~4 a杜仲果园冠根比差异较大,在1.866~3.985之间波动;非光合部分生物量与光合部分生物量比值在1...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单芹丽  李绅崇  汪国鲜  吴丽芳  阮继伟  余蓉培  曹桦  杨春梅  蒋海玉  
【目的】研究施肥过量对无土栽培非洲菊生长和开花的影响。【方法】通过对不同非洲菊品种施用不同浓度过量营养液,记录和测量非洲菊生长和开花的情况。【结果】过量施肥造成非洲菊叶片数和叶面积的增加速度显著降低;除根冠比外,所有非洲菊品种冠幅、干物质积累率、地上部分鲜重和干重、地下部分鲜重和干重均降低,非洲菊的长势变弱;开花时间延迟,花质变差,产花量显著降低。【结论】施肥过量对非洲菊生长和开花均会产生不良影响,不同品种对肥害的耐受力不同。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先淑  谢朝怀  胡相云  余学川  朱嗣华  李进  文颖  
以茎瘤芥主栽品种永安小叶为试材,分析了不同栽培条件下茎瘤芥瘤茎产量和空心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播期、采收期对瘤茎产量和空心有极显著影响;播期推迟,瘤茎产量、空心率和空心指数明显下降;采收期推迟,瘤茎产量、空心率和空心指数则明显增加。分析提出在重庆海拔500 m以下地区9月中旬播种,翌年2月中旬采收能较好地实现瘤茎低空心与丰产的协调统一。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孙翠玲  佟超然  徐兰成  
The poplar increment with different cultivation models and the microbiota and enzyme activity were studied based on 7-years' continuous observation at two stages (1992~1995 and 1996~2000). The poplar stand located in Minquan County of Henan Province with an area of 3.12 hectares. The results showed ...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永锋  刘健  裴桂英  马赛飞  
通过对大豆进行一次中耕与免中耕的研究,结果表明,中耕可以协调大豆植株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关系,降低株高、结荚高度,减少主茎节数,增加分枝、单株荚数、粒数、单荚粒数,降低结实性、百粒重.产量降低,但不显著.而免中耕有增产的趋势,并且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经济效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