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560)
2023(6305)
2022(5353)
2021(4841)
2020(4019)
2019(8782)
2018(8460)
2017(15110)
2016(8929)
2015(9567)
2014(9282)
2013(8782)
2012(7971)
2011(7283)
2010(7005)
2009(6158)
2008(6061)
2007(5078)
2006(4289)
2005(3578)
作者
(29428)
(24653)
(24530)
(22957)
(15526)
(12221)
(10775)
(9762)
(9297)
(8629)
(8566)
(8144)
(8094)
(8043)
(7891)
(7730)
(7371)
(7358)
(7089)
(7072)
(6674)
(6159)
(6026)
(5737)
(5610)
(5483)
(5390)
(5379)
(5189)
(5160)
学科
(26865)
经济(26832)
(21823)
管理(21580)
(16429)
企业(16429)
方法(13259)
数学(11924)
数学方法(11783)
(9475)
(9189)
(7594)
中国(7422)
(7118)
贸易(7117)
(6956)
农业(6551)
业经(6336)
理论(6323)
技术(5745)
环境(5015)
教学(4833)
(4801)
财务(4799)
财务管理(4793)
(4729)
教育(4692)
企业财务(4581)
(4248)
地方(4187)
机构
学院(123034)
大学(121714)
研究(46127)
(42840)
经济(41974)
管理(41513)
理学(36965)
(36862)
理学院(36478)
管理学(35527)
管理学院(35353)
科学(34561)
中国(30808)
农业(29789)
业大(28964)
(26278)
(25735)
研究所(24900)
农业大学(20069)
中心(19621)
(18335)
(17527)
(16905)
(16846)
(16581)
技术(16523)
(15710)
北京(15697)
实验(15481)
科学院(15417)
基金
项目(94434)
科学(71327)
基金(66773)
(64255)
国家(63742)
研究(58687)
科学基金(51514)
(38978)
自然(37540)
自然科(36702)
自然科学(36686)
基金项目(36112)
自然科学基金(36038)
社会(35327)
(33759)
社会科(33416)
社会科学(33406)
教育(28154)
资助(26701)
重点(22728)
计划(22057)
编号(21657)
科技(20924)
(20378)
(19873)
(19367)
科研(19299)
创新(19056)
(18738)
(17637)
期刊
(39905)
经济(39905)
学报(35388)
(32541)
研究(28402)
科学(26827)
中国(24924)
大学(24508)
学学(23832)
农业(22275)
教育(15402)
管理(13329)
(12780)
(12583)
业大(11308)
农业大学(9435)
技术(9273)
(8674)
林业(8345)
科技(7843)
业经(7501)
经济研究(7401)
财经(6966)
(6883)
金融(6883)
自然(6511)
中国农业(6379)
资源(6218)
(5950)
问题(5526)
共检索到1670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丽淑  樊吴静  杨鑫  谭冠宁  唐洲萍  何虎翼  
【目的】研究不同栽培方式下不同播种深度对马铃薯土壤水热及产量的影响,为冬种马铃薯栽培技术提供重要参考。【方法】以费乌瑞它、丽薯6号为试验材料,设置黑膜覆盖、稻草覆盖和常规种植3种栽培方式下的5、10、15和20 cm 4种不同播种深度处理,测定马铃薯土壤含水量、温度、物候期及产量等农艺性状。【结果】与常规种植相比,丽薯6号黑膜覆盖和稻草覆盖2种栽培方式下的土壤温度均提高1.9℃,在苗期、发棵期、结薯期,黑膜覆盖5~1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均最大;在黑膜覆盖播种深度5和10 cm处理下,2个马铃薯品种的生育期最短;丽薯6号和费乌瑞它分别在黑膜覆盖播种深度为10和15 cm时,各农艺性状、产量(57.20、36.30 t/hm2)和经济效益表现最优。【结论】广西冬种马铃薯丽薯6号、费乌瑞它2个品种的最佳栽培方式分别为黑膜覆盖播种深度10和15 cm,研究结果可为广西冬种马铃薯生产合理选择和应用栽培方式提供科学参考。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林叶春  卜洪震  胡跃高  曾昭海  肖小平  唐海明  杨光立  
土壤水热状况是影响南方稻区冬种马铃薯生长和产量的重要环境因素。本文研究了露地无覆盖(对照)、稻草、渗水膜、普通膜和黑色膜覆盖处理对土壤水热、马铃薯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马铃薯全生育期内各处理0cm-20 cm土壤温度依次为普通膜>渗水膜>黑色膜>稻草>对照,表明覆盖可提高表层(0cm-20 cm)土壤温度。稻草覆盖处理比对照提高0cm-5 cm土壤含水量5.9%,达显著性差异水平(p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樊吴静   杨鑫   李丽淑   李兰青   唐海   唐秀桦   何虎翼   唐洲萍  
【目的】探究不同灌溉方式对冬种马铃薯土壤理化性状、水分利用效率和块茎产量的影响,为完善广西冬种马铃薯灌溉技术及促进广西冬种马铃薯产业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马铃薯品种丽薯6号为试验材料,设置膜下滴灌(A)、露地滴灌(B)、露地微喷灌(C)和不灌溉(对照,CK)4种灌溉方式(即4个处理),在苗期、块茎形成期和块茎膨大期测定各处理马铃薯地的土壤理化性状,在盛花期调查植株的主要农艺性状,在收获期测定块茎的产量和质量,并计算水分利用效率,筛选适宜广西冬种马铃薯高产高效生产的节水灌溉方式。【结果】与CK相比,处理A、处理B和处理C的土壤平均温度分别增加1.57、0.37和0.17 ℃;除苗期25.00 cm土层外,处理A在苗期和块茎形成期的土壤平均温度均极显著大于其他处理(P<0.01,下同);在马铃薯整个生长发育时期,处理A、处理B和处理C的土壤含水量分别较CK提高18.68%、11.43%和11.43%,除苗期和块茎膨大期0~10.00 cm土层外,处理A的土壤含水量均极显著大于其他处理;土壤孔隙度及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含量均表现为处理A>处理B>处理C>CK;处理A、处理B和处理C马铃薯的株高、主茎数、单株块茎数、单株块茎重和商品薯率均显著(P<0.05)或极显著大于CK,且除主茎数外均以处理A最大;处理A的块茎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为40.40 t/hm~(2)和7.16 kg/m~(3),均极显著大于其他处理。【结论】冬种马铃薯采用膜下滴灌、露地滴灌和露地微喷灌均可有效提高土壤的水热及养分含量,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促进马铃薯植株生长和块茎产量提高,其中以膜下滴灌效果最佳,适宜在广西冬种马铃薯生产中推广应用。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普雪可  吴春花  勉有明  苗芳芳  侯贤清  李荣  
【目的】探讨不同覆盖方式对西北旱作区农田土壤水热和马铃薯生长的影响。【方法】2015—2016年连续2年设置沟垄地膜全覆盖(DD)、沟垄地膜半覆盖(DB)和沟垄二元覆盖(DJ)3种覆盖方式大田试验,以平作不覆盖为对照(CK),研究不同覆盖方式下土壤水温变异特征及对马铃薯生长及块茎形成的影响。【结果】覆盖处理全生育期0—20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均高于CK,DJ处理在播后70—90 d土壤保水效果最佳。覆盖能降低0—200 cm土层土壤水分变异系数,以DJ处理的土壤水分垂直稳定性最强。与CK相比,DD处理在播后30—50 d的0—15 cm土层土壤增温效果显著,而DJ处理在全生育期0—25 cm土层土壤温度表现"降温和增温双重效应"。各覆盖处理能降低0—25 cm土层土壤温度变异系数,以DJ处理最小,其土壤温度垂直稳定性最强。覆盖能提高马铃薯出苗率和影响出苗天数,其中DD处理平均出苗天数较CK提前4.5 d,而DJ处理推迟3.5 d。马铃薯生育期生物量累积动态变化符合Logistic生长模型,以DJ处理生物量理论值和生长速率最大,快速生长持续期最长。通过主成分分析发现,除马铃薯生物量、单株薯数及亩株数等因素外,土壤水分对马铃薯生长的影响高于土壤温度,是限制马铃薯高产的重要因子。【结论】沟垄二元覆盖(DJ)能改善土壤水温状况,维持相对稳定的土壤水热环境,利于马铃薯生长和块茎产量的提高。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浩然  曹君迈  苏红玉  
【目的】为了给宁夏南部雨养农业区马铃薯田合理使用地膜栽培方式提供依据。【方法】进行了不同覆膜栽培方式对马铃薯田土壤酶活性、土壤微生物数量及马铃薯产量影响的试验。【结果】各处理中微生物数量均表现为细菌>放线菌>真菌;土壤酶活性表现为蔗糖酶>磷酸酶>脲酶>过氧化氢酶。马铃薯产量以单垄双行全覆膜栽培最高,马铃薯产量与不同的土壤酶、土壤微生物相关性不同,且各处理间土壤微生物数量与土壤酶活性均表现为单垄双行全覆膜垄上种植明显高于对照。【结论】综合分析各项指标,单垄双行全覆膜栽培方式最有利于增加雨养农业区马铃薯土壤微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马忠明  白玉龙  薛亮  杜少平  
【目的】西瓜是黄土高原旱地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近年来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但该区域降水总量不足且时空分布不均,西瓜生产中常遭受前期干旱和后期涝害而导致减产。本研究针对黄土高原旱作区水资源缺乏的现状,采用垄沟种植,改变栽培方式和覆膜方式,探索适宜西瓜生长的集雨高产栽培模式,实现有效汇集天然降水,以改善土壤水热效应,提高西瓜产量。【方法】2011—2013在甘肃省庆阳市宁县太昌乡开展试验,研究不同覆膜栽培方式对旱地土壤水分、土壤温度和西瓜产量的影响。试验设全覆膜垄上播种(RM)、全覆膜垄上沟播(GM)、全覆膜沟播(TG)、半覆膜垄上沟播(GH)和半覆膜垄上播种(RH)5个处理,采用随机区组排列,以RH...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高远  郭天文  谭雪莲  马得祯  张国宏  陈光荣  
采用平板计数法,以连作为对照研究不同栽培方式下马铃薯根际及非根际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轮作、小倒茬根际及非根际土壤中细菌、放线菌数量显著高于固定套作与连作;固定套作土壤中细菌、放线菌数量高于连作;轮作与小倒茬处理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连作土壤中真菌数量高于其他处理,与轮作和小倒茬差异显著,与固定套作则无显著差异;小倒茬土壤中真菌数量高于轮作,差异显著。轮作与小倒茬土壤中细菌、放线菌数量最大值均出现在苗后25、45d;固定套作根际土壤中细菌、放线菌数量的最大值分别出现在苗后25、45d,而非根际土壤中细菌、放线菌数量最大值出现在苗后25d;连作根际土壤中细菌、放线菌数量均集中在苗后2...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胡新喜  刘明月  何长征  宋勇  蒋凌红  熊兴耀  
以‘费乌瑞它’马铃薯为试验材料,在冬闲稻田进行地膜覆盖、小拱棚覆盖、双膜覆盖(膜覆盖+小拱棚覆盖)和裸地等栽培田间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双膜覆盖的增温效果最好,出苗期内其平均土壤温度分别比小拱棚覆盖、地膜覆盖和裸地栽培高0.33、1.93、2.89℃;双膜覆盖栽培的马铃薯出苗最早,分别比小拱棚覆盖、地膜覆盖、裸地栽培的提早4、21、31 d;覆膜处理的马铃薯植株株高均显著高于裸地栽培,但茎粗和主茎数均显著低于裸地栽培;双膜覆盖栽培马铃薯的总产量和商品薯产量最高,分别为31.18、28.54t/hm2,小拱棚覆盖和地膜覆盖栽培次之,覆盖处理的总产量和商品薯产量均显著高于裸地栽培;双膜覆盖栽培的效益...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白金达  何卫  李天  王克秀  胡建军  陈萍萍  高燕  
试验采用L16(2×43)正交设计安排试验,研究三因素四水平和一因素两水平(即:定植密度4种、不同KH2PO4用量4水平、不同多效唑浓度4水平、不同品种2个)对秋季马铃薯原原种(小薯)生长和产量及个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多效唑有显著降低株高的作用,除CK外,不同浓度对植株的矮化效果差异不显著。产量通径分析表明,基质栽培中的株高对产量、主茎粗对产量的正效应均较小;不同密度之间的产量有极显著性差异;不同KH2PO4用量存在不同水平的显著性差异;不同多效唑浓度之间的产量没有显著性差异。E4F3G2无论是平均产量和结薯个数来说都是较好的处理组合,平均薯重最低的为2.92 g,最高的达4.39 g,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毛妍婷  雷宝坤  陈安强  刘自成  王应学  杨华  任齐燕  范仕荣  
关键词: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相昆  田海燕  魏建军  战勇  
本研究以"陇薯3号"原种为试验材料,选择重30g左右的健康小薯作为种薯,将小整薯分别按4个密度进行种植(行距均为90cm,株距分别为14.3、12.5、11.1和10cm),并在常规大田生产条件下,选择大种薯切块播种和小整薯播种,探讨二者在产量及发病率方面的差异。试验结果表明,在昭苏垦区的自然条件下,马铃薯块茎产量和单位面积块茎数目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而增加,单个块茎重量则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减少。多重比较表明,无论是产量、单薯重量、单株块茎数、单位面积主茎数、株高、商品薯率,还是病株率、病指,利用小整薯播种均优于传统的切块播种,但通过方差分析发现,二者之间差异不显著。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孙茂林  李树莲  周晓罡  丁玉梅  田志敏  董禄凤  计加富  谢维云  
芽生长过长和细弱的种薯,需要抹芽播种,块茎表现出生理年龄老化,干瘪皱缩。抹芽种薯出苗晚,苗期的抗逆性差,植株生长势较弱,早衰。植株主茎细,匍匐茎多,形成块茎小而多,单株产量低、单薯重量低,商品率不高。最终产量降低15.56%~49.97%。单薯重量减少0.008~0.044 kg,单株重量减少0.01~0.22 kg,商品薯率减少12.49%~45.08%。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旺霞  陈彦云  陈科元  马灵敏  马小彦  
关键词: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岳俊芹  邵运辉  陈远凯  秦峰  李巍  金先春  
研究了播种方式对不同耕层水分及小麦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沟播土壤踏实,水分下渗后不易散失,保水能力强;直播麦田的土壤疏松,表层水分容易散失,而且下渗也快,水分不易保存;2种播种方式都能使小麦旗叶保持较高的绿色持续期,有利于提高光合作用,增加干物质积累;沟播小麦的根系下层分布比例较大,单位重量的根不仅能支撑较重的地上部,也能承担较多穗数和粒重;沟播产量大于直播,增产约8.4%。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秦鱼生  涂仕华  冯文强  廖鸣兰  
氮、钾是马铃薯吸收最多的两种营养元素。本文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的氮、钾肥配比对川芋56和白花洋芋2个马铃薯品种产量、养分吸收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氮、钾肥配比对马铃薯的养分吸收、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影响显著。2个马铃薯品种的产量都随钾肥用量增加而升高,高钾用量处理的产量最高,川芋56最佳施钾量比白花洋芋高;随氮肥用量的增加,呈抛物线变化,中氮用量处理的产量最高。钾肥的施用显著增加2个马铃薯品种的淀粉含量,降低硝酸盐含量;氮、钾营养对马铃薯维生素C的影响不显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