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565)
2023(2331)
2022(2080)
2021(2050)
2020(1782)
2019(3944)
2018(3958)
2017(6196)
2016(4354)
2015(4951)
2014(4937)
2013(4512)
2012(4364)
2011(3868)
2010(3803)
2009(3299)
2008(3214)
2007(2809)
2006(2439)
2005(2064)
作者
(15753)
(13389)
(13301)
(12575)
(8384)
(6855)
(5825)
(5450)
(5239)
(4816)
(4800)
(4613)
(4586)
(4545)
(4525)
(4345)
(4181)
(4120)
(4067)
(3968)
(3821)
(3545)
(3532)
(3137)
(3123)
(3005)
(2980)
(2941)
(2939)
(2939)
学科
(7631)
(6511)
经济(6503)
(6140)
管理(5053)
(4564)
企业(4564)
教学(4350)
理论(4249)
(3861)
土壤(3848)
教育(3844)
(3210)
学法(3081)
教学法(3081)
方法(2969)
中国(2863)
学理(2823)
学理论(2823)
数学(2575)
数学方法(2509)
(2383)
森林(2383)
(2361)
研究(2340)
农业(2071)
生态(2071)
生物(1931)
水产(1905)
及其(1736)
机构
学院(56355)
大学(54621)
研究(27641)
科学(23721)
(23142)
农业(18848)
(17766)
中国(17593)
研究所(17018)
业大(16448)
(13509)
(12797)
实验(12174)
农业大学(11904)
(11788)
(11732)
实验室(11625)
技术(11546)
经济(11296)
管理(11229)
重点(11035)
中心(10911)
(10596)
(10557)
(10064)
科学院(10010)
理学(9336)
理学院(9086)
资源(9011)
北京(8671)
基金
项目(43855)
科学(30219)
(29400)
国家(29212)
基金(27578)
研究(24728)
科学基金(20771)
(19316)
(17762)
自然(17373)
自然科(16908)
自然科学(16896)
自然科学基金(16540)
基金项目(14521)
科技(13641)
计划(12842)
教育(12835)
重点(12183)
资助(12177)
专项(10336)
社会(10192)
(9909)
(9855)
编号(9814)
科研(9336)
社会科(9323)
社会科学(9319)
(9183)
课题(9006)
(8881)
期刊
学报(23430)
(20602)
科学(16197)
中国(15718)
大学(15309)
学学(14788)
农业(14185)
研究(12862)
教育(12727)
(12106)
经济(12106)
(8659)
业大(7607)
林业(6868)
农业大学(5949)
(4952)
技术(4926)
自然(4779)
职业(4513)
资源(4500)
科技(4307)
中国农业(4186)
(3925)
管理(3744)
自然科(3693)
自然科学(3693)
科技大(3557)
科技大学(3557)
农林(3362)
(3362)
共检索到832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孙棣棣  徐秋芳  田甜  刘卜榕  
全球的竹业已发展成为一个与约25亿人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年产值近50亿美元的产业。竹林是我国南方山区经济价值高、经营面积广、经营强度大的森林类型之一,我国现有竹林520万hm2,其中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超过350万hm2(第六次森林资源清查)。毛竹生长快、竹材利用前景好、经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杨芳  吴家森  钱新标  吴丽君  
雷竹Phyllostachys praecox是笋用竹种。近十几年来,雷竹的早产高效栽培技术在生产上实施后,使竹笋产量大幅度上升,从而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但早产高效栽培技术的连年实施,暴露出了竹林退化、土壤质量下降的现象。为研究不同施肥对雷竹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影响,在雷竹主产区布置了肥料试验,设了6个处理,即猪栏肥+化肥(处理1),菜籽饼+化肥(处理2),1/2猪栏肥+1/2化肥(处理3),纯化肥(处理4),2/3纯化肥(处理5),1/2化肥(处理6)。各处理肥料用量按氮素总投入量设定,6个处理氮素总投入量比例为2.0∶2.0∶1.0∶2.0∶1.5∶1.0。试验从2002年5月开始至2003...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蔺芳  
通过连续6 a定位试验,以沙化裸地为对照,研究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单播、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单播、紫花苜蓿/无芒雀麦混播3种栽培模式对豫北沙化地区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磷以及土壤酶的影响,利用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对二者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与沙化裸地相比, 0~40 cm土层3种栽培模式下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磷质量分数和土壤酶活性均不同程度增加,从大到小依次为紫花苜蓿/无芒雀麦混播、紫花苜蓿单播和无芒雀麦单播,且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磷质量分数和土壤酶活性均随土层的加深而降低,呈现表聚性特征。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磷与土壤7种酶均呈显著(P<0.05)或极显著(P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高远  郭天文  谭雪莲  马得祯  张国宏  陈光荣  
采用平板计数法,以连作为对照研究不同栽培方式下马铃薯根际及非根际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轮作、小倒茬根际及非根际土壤中细菌、放线菌数量显著高于固定套作与连作;固定套作土壤中细菌、放线菌数量高于连作;轮作与小倒茬处理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连作土壤中真菌数量高于其他处理,与轮作和小倒茬差异显著,与固定套作则无显著差异;小倒茬土壤中真菌数量高于轮作,差异显著。轮作与小倒茬土壤中细菌、放线菌数量最大值均出现在苗后25、45d;固定套作根际土壤中细菌、放线菌数量的最大值分别出现在苗后25、45d,而非根际土壤中细菌、放线菌数量最大值出现在苗后25d;连作根际土壤中细菌、放线菌数量均集中在苗后2...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秦华  徐秋芳  曹志洪  
雷竹Phyllostachys praecox是一种优良的笋用竹种,长期强度经营虽然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但是也导致竹林提早退化。在浙江省临安市横畈镇和西天目乡的雷竹样地采样调查,选取栽植时间分别为5,10,15 a的雷竹林地土壤,以及刚由水稻Oryza sativa田改种为雷竹林的土壤(1 a),旨在研究长期集约经营对雷竹林土壤微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横畈镇和西天目乡的雷竹林经过长期集约经营之后,均显著增加了土壤(0~20 cm)中有机碳、全氮、碱解氮、全磷及有效磷的质量分数,而pH值则随着经营年限的延长而降低。长期的集约经营显著降低了土壤微生物量碳、氮质量分数以及微生物量碳/有机碳、微生...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盖霞普  翟丽梅  王洪媛  刘宏斌  任天志  雷秋良  武淑霞  
大量研究表明,生物炭对不同类型土壤中微生物量及群落结构特征影响不同,为探讨这种影响差异是来自生物炭类型还是土壤本身特征,选择红壤和黑土两类典型土壤同时开展了生物炭对不同类型土壤微生物量及其群落结构的影响作用研究,为生物炭在不同类型农田土壤中的应用提供一定借鉴和参考。采用玉米秸秆生物炭(炭化温度500℃)作为供试材料,分别按照炭土质量比0、1%、2%和4%施用于红壤和黑土中,通过41d的好气培养试验,研究生物炭对土壤pH、有机碳(SOC)、全氮(TN)、铵态氮(NH_4+-N)、硝态氮(NO_3--N)、微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波  李琴  朱炜  陈文海  祝虹梁  沈泉  朱安明  赵建诚  
【目的】探讨覆盖经营(稻草+竹叶+砻糠)毛竹林的退化原因,此期为退化毛竹林恢复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选择不同覆盖年限(1,2和3年)毛竹林,以未覆盖毛竹林作对照,分别测定0~40 cm土层的土壤pH值、养分含量、酶活性及微生物生物量。【结果】随着毛竹林覆盖年限增加,土壤pH值降低(即土壤酸化);土壤有机质含量呈升高趋势;土壤全氮、全磷、全钾含量表现为逐渐升高的变化规律,均显著高于未覆盖毛竹林(P<0.05);土壤速效养分(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以覆盖1年的最高,且显著高于未覆盖毛竹林(P<0.05),覆盖3年后显著低于未覆盖毛竹林(P0.05)。【结论】与覆盖1年毛竹林相比,长期连续覆盖经营导致土壤酸化明显,养分比例失衡,酶活性逐渐降低,土壤微生物区系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土壤劣变,竹林退化。生产中建议采用休养式覆盖经营模式,即隔年覆盖(覆盖1年休养1年),同时,在自然出笋时要及时清除覆盖物并减少残留量,还需合理使用化肥。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牛利敏  苗倞婧  彭定聪  徐秋芳  邬奇峰  秦华  
[目的]通过分析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群落结构的演变趋势,筛选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关键环境因子,揭示土壤微生物群落对毛竹林长期粗放经营的响应机理。[方法]选取不同粗放经营年限(5 a、9 a、15 a、18 a)毛竹林,以天然马尾松林(Masson pine,MP)作为对照,采用磷脂脂肪酸(Phospholipid fatty acids,PLFA)分析方法表征土壤微生物量及群落结构。[结果]结果表明,毛竹林土壤微生物总PLFA含量以及细菌、真菌、放线菌等PLFA含量均显著低于马尾松林(P<0.05),但不同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俞姗姗  张平究  梁川  周利  杨艳芳  张金花  陈芳  
土壤微生物对湿地生态系统运行和功能维持均具有重要地位。采用PLFAs分析方法和高通量测序技术获取土壤微生物和古菌群落结构信息,探讨了退耕还湖后湿地生态恢复过程中土壤微生物和古菌群落结构的变化规律及其土壤环境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随着退耕年限增加,湿地表层土壤微生物总量、放线菌、细菌和真菌(除退耕11 aW)生物量不断升高,而亚表层均呈先降后增再降的趋势,但均未达原始湿地水平;相对于油菜地,退耕后湿地表层土壤细菌占比有先降后增再降的趋势,而亚表层则有先升后降趋势;土壤真菌占比和真菌细菌比总体上呈先升后降再升的趋势,而土壤放线菌占比逐渐上升。广古菌门(相对丰度:47.61%~85.29%)是研究区湿地土壤古菌的优势菌门,奇古菌门(相对丰度:14.58%~52.33%)为次优势菌门,泉古菌门(相对丰度:0.01%~0.81%)较小;退耕后表层土壤广古菌门相对丰度有先升后降的趋势,亚表层整体有升高趋势;表层土壤奇古菌门相对丰度存在先降后升的趋势,而亚表层则有降低趋势。利用相关性分析和冗余分析发现有效氮、全氮与有机质是解释退耕后土壤微生物量、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古菌群落结构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其中有效氮是退耕还湖后湿地土壤微生物量和群落结构变化累积解释量最大的环境因子。微生物通过微生物量和群落结构特征响应和指示着退耕后湿地土壤生态恢复过程。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孙翠玲  佟超然  徐兰成  
The poplar increment with different cultivation models and the microbiota and enzyme activity were studied based on 7-years' continuous observation at two stages (1992~1995 and 1996~2000). The poplar stand located in Minquan County of Henan Province with an area of 3.12 hectares. The results showed ...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徐秋芳  姜培坤  王奇赞  陆贻通  
毛竹集约经营是目前普遍采用的获得高经济效益的经营措施,然而长期集约经营导致土壤质量特别是生物学性质下降。为了探索改善集约经营毛竹林土壤生物学性质的途径和措施,2007年开展了不同绿肥对毛竹林土壤微生物特性的影响试验。布置了对照、白三叶、大绿豆、黑麦草及大绿豆黑麦草混播、龙爪稷等6个处理的为期7周的盆栽试验。结果表明:绿肥处理均能改善土壤微生物特性,大绿豆处理的土壤微生物量碳最高而对照最低,二者分别明显高于或低于其他绿肥处理,其余几个处理之间无明显差异。绿肥处理提高土壤微生物利用碳源能力(AWCD),其中最好的是豆、麦混播和白三叶2个处理;大绿豆处理最差;豆、麦混播及白三叶与大绿豆及对照之间差异...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延军  宗良纲  李锐  杨永岗  肖兴基  卢东  刘瑞龙  叶广涛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生态肥与有机肥混合、矿粉与有机肥混合以及单施有机肥对番茄生长及土壤养分、微生物量和酶的影响。结果表明,生态肥与有机肥混合处理可明显促进番茄根系生长发育和提高叶绿素含量,其产量显著高于单施有机肥及矿粉与有机肥混合施用处理,分别增产14.9%和15.8%。同时,生态肥与有机肥混合处理可明显改善土壤速效养分的供给水平,其NH4+-N和NO3--N都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番茄生长中期和后期不同施肥处理的脲酶、酸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均以生态肥与有机肥混合处理最高。在番茄生长期,生态肥与有机肥混合处理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显著高于另外2个处理,表明施用生态肥有利于增加土壤肥力和促进番茄...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漆良华  杜满义  范少辉  艾文胜  刘广路  孟勇  
研究了湘中丘陵区不同经营目标下毛竹笋用林(Ⅰ)、笋材兼用林(Ⅱ)、材用林(Ⅲ)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及其典范相关关系。结果表明:细菌是土壤微生物的主要类群,所占比例为84.51%~91.31%;真菌数量其次,所占比例为8.39%~14.84%;放线菌数量最少,所占比例为0.17%~0.65%。0~60cm土层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总体均以笋用林最高,分别为83.68×106、8.27×106和0.26×106 cfu/g。脲酶、蛋白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分别为0.008~0.027、0.019~0.026、1.23~2.46mg/g、0.28~0.46mL/g和0.35~1.5...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雪艳  刘军  田永强  郭文忠  高丽红  
【目的】评价连作8年黄瓜的温室土壤在采用不同栽培制度后对土壤养分和微生物群落的动态影响。【方法】利用盆栽方式进行连续4年不同栽培制度试验,采取常规的化学分析和选择性培养基方法分析不同栽培制度下各栽培茬口土壤养分和微生物组成动态变化。【结果】采用不同栽培制度连续处理4年后,所有处理EC、pH、全氮和速效养分含量均低于试验开始时本底值并呈缓慢下降的趋势;夏季填闲青蒜处理的EC、pH、全氮、速效氮、速效磷与对照差异显著。夏季填闲青蒜和轮作的栽培制度在第2、3年均显著降低土壤速效养分含量,显著改变了微生物的组成,增加了B/F值,降低了土壤尖孢镰刀菌的数量,显著增加了秋冬茬黄瓜产量。【结论】夏季填闲青蒜...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旺霞  陈彦云  陈科元  马灵敏  马小彦  
关键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