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332)
- 2023(5915)
- 2022(5180)
- 2021(4717)
- 2020(4305)
- 2019(9754)
- 2018(9512)
- 2017(17534)
- 2016(10105)
- 2015(11352)
- 2014(11081)
- 2013(10727)
- 2012(9998)
- 2011(9120)
- 2010(9156)
- 2009(8308)
- 2008(7974)
- 2007(6916)
- 2006(5992)
- 2005(5249)
- 学科
- 济(41020)
- 经济(40982)
- 管理(25000)
- 业(24260)
- 方法(24200)
- 数学(22384)
- 数学方法(21979)
- 企(19737)
- 企业(19737)
- 学(11843)
- 农(9593)
- 中国(8665)
- 财(8211)
- 业经(6973)
- 农业(6601)
- 地方(6491)
- 理论(6350)
- 贸(5910)
- 贸易(5907)
- 环境(5817)
- 易(5734)
- 技术(5548)
- 制(5431)
- 划(5264)
- 务(5084)
- 财务(5067)
- 财务管理(5053)
- 和(4872)
- 企业财务(4854)
- 策(4761)
- 机构
- 大学(146842)
- 学院(144987)
- 研究(56205)
- 济(53160)
- 经济(52143)
- 管理(51087)
- 理学(45420)
- 理学院(44780)
- 管理学(43358)
- 管理学院(43141)
- 农(42541)
- 科学(42025)
- 中国(37979)
- 农业(34876)
- 业大(32947)
- 所(32078)
- 京(31679)
- 研究所(30151)
- 中心(24490)
- 农业大学(22897)
- 江(22060)
- 财(21626)
- 室(20811)
- 省(20567)
- 院(19704)
- 业(19253)
- 实验(19211)
- 北京(19127)
- 科学院(18809)
- 技术(18745)
- 基金
- 项目(109508)
- 科学(84589)
- 基金(80404)
- 家(76371)
- 国家(75852)
- 研究(65941)
- 科学基金(62324)
- 自然(46352)
- 自然科(45379)
- 自然科学(45363)
- 省(45049)
- 自然科学基金(44557)
- 基金项目(42449)
- 社会(40341)
- 划(39144)
- 社会科(38294)
- 社会科学(38283)
- 资助(34337)
- 教育(31798)
- 计划(26401)
- 重点(26145)
- 科技(23951)
- 编号(23284)
- 部(23076)
- 发(23011)
- 创(22946)
- 科研(22741)
- 创新(21551)
- 业(20507)
- 专项(19787)
共检索到2032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耀鸿 吴洁 张亚丽 王东升 沈其荣
以矮秆粳稻4007、武运粳和高秆粳稻豫粳和云粳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株高水稻累积和转运氮素的基因型差异。结果表明,4007和武运粳的产量显著高于豫粳和云粳。矮秆粳稻4007和武运粳在分蘖期累积的氮素量低于豫粳和云粳,开花期后吸收的氮素显著高于豫粳和云粳。矮秆粳稻转运到籽粒中的氮素转运量和转运率以及籽粒氮素产量均显著高于高秆粳稻,而成熟时残留在茎叶中的氮素低于高秆粳稻。上述结果表明,种植矮秆粳稻更有利于水稻高产和提高氮素的利用效率。
关键词:
粳稻 株高 产量 氮素累积 氮素转运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振 石玉 于振文 张永丽
【目的】提高开花后营养器官氮素转运量和开花后氮素积累量,改善籽粒氮素积累特性,有利于提高小麦氮素积累量和产量。为明确不同产量水平麦田植株氮素利用效率差异形成的生理机制,缩小产量差和提高氮素利用率,实现小麦高产高效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20—2022年连续两年在山东省小孟镇史王村进行大田试验,以烟农1212为种植材料,选择常年冬小麦产量水平在10 500 kg·hm-2(S)、9 000 kg·hm-2(H)和7 500 kg·hm-2(M)左右的3个产量水平麦田,比较分析不同产量水平麦田植株氮素积累与转运、籽粒氮素积累特征和籽粒产量的差异。【结果】相较于H和M麦田,S麦田显著提高了单位面积穗数和千粒重,籽粒产量比H、M麦田分别高19.64%—27.91%、51.68%—80.87%,从而获得了最高的氮素吸收效率、氮肥偏生产力和氮素收获指数;S麦田开花期营养器官氮素积累量较H、M麦田分别提高14.22—42.11、53.74—103.16 kg·hm-2,成熟期营养器官氮素积累量表现为S、H>M;与H和M麦田相比,S麦田显著提高了开花前营养器官氮素的转运量和开花后氮素积累量,提高了开花后营养器官氮素积累量对籽粒的贡献率,从而获得最高的成熟期籽粒氮素积累量;S麦田显著提高了开花后旗叶游离氨基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促进了氮素的源库间转运;Logistic方程拟合可知,S麦田显著提高了籽粒氮素最大积累速率和平均积累速率,延长籽粒氮素积累持续时间,是其获得最高籽粒氮素积累量的主要原因。【结论】S麦田适宜的土壤环境显著提高了单位面积穗数和千粒重,有利于促进营养器官贮存氮素向籽粒的转运量,提高籽粒氮素积累速率,延长籽粒氮素积累持续期,是其获得最高籽粒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的主要原因。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殷春渊 张庆 魏海燕 张洪程 戴其根 霍中洋 许轲 马群 杭杰 张胜飞
【目的】明确不同产量基因型水稻氮素营养吸收、利用差异。【方法】采用大田试验,以长江中下游地区5种生育期类型中相对高产和低产的20个粳稻品种为材料,研究施氮量为225kg·hm-2水平下两种产量类型水稻的产量、氮素积累量、氮素吸收速率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差异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随着生育期的延长,高产水稻类型的平均产量分别比低产类型高31.62%、31.94%、39.47%、26.21%和21.82%;氮素生育期累积量和氮素利用率随着生育期的延长呈逐渐增加的趋势,高产类型明显高于低产类型;氮素阶段性积累量和阶段性吸收速率的变化为:移栽至拔节和拔节至抽穗阶段为高产类型高于低产类型;抽穗至成熟阶段...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殷春渊 王书玉 刘贺梅 孙建权 胡秀明 王和乐 田芳慧 马朝阳 张金霞 刘经纬 张瑞平 王蕊 张栩 李习军 王玲燕
【目的】明确稻米食味品质与氮素营养吸收利用的关系,筛选优良食味氮高效水稻基因型。【方法】以近几年沿黄地区培育的优良粳稻品种(品系)为试验材料,通过设置不同氮肥水平,研究其对不同水稻基因型稻米品质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不同水稻基因型稻米食味值在不同氮肥处理下存在较大差异,基本表现为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不施氮肥处理食味值较高平均达83.9;蛋白质和直链淀粉含量则表现为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线性分析表明,食味值与施氮量呈显著的开口向下抛物线关系(r=0.998)。稻米精米率和整精米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垩白粒率和垩白度随施氮量增加而降低。氮肥利用率、氮素籽粒生产效率和氮素收获指数,基因型间存在较大差异。以新稻89、新科稻31为代表的优良氮高效水稻基因型普遍表现为外观品质好,氮素籽粒生产效率相对较高,最高达56.44 kg/kg。相关分析表明,氮素籽粒生产效率与食味值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蛋白质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氮肥利用效率与食味值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垩白粒率、垩白度呈负相关,与精米率、整精米率呈正相关。说明在不施氮肥或少施氮肥水平下,稻米食味品质提高,外观品质下降。【结论】氮素籽粒生产效率可作为优质氮高效食味米育种重要的评价指标,提高氮肥利用效率可能更有利于改善稻米的加工、外观品质及水稻产量水平;优质氮高效(高氮素籽粒生产效率)和高产氮高效(高氮肥利用效率)分别可作为水稻优良食味米育种和高产育种的重要评价标准。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矫娇娇 魏峭嵘 裴佳宁 郭雨鑫 汤立阳 石瑛
评价了东北地区不同马铃薯品种苗期对氮素吸收利用的差异,筛选出对氮素响应度高的马铃薯基因型,为马铃薯氮高效利用基因型的选育和机理研究提供理论基础。采用盆栽试验方法比较了不同基因型马铃薯在3个供氮水平下苗期获取氮素能力的差异及其原因。结果表明,在不同供氮水平下,不同基因型马铃薯积累氮素能力差异显著。随着供氮水平的提高,东农310、延薯4号、克新13号和克新22号4个马铃薯品种的氮素积累量增加幅度显著,对氮素的响应度高;而东农308、东农311、东农312、东农316、延薯9号、延薯7号、克新19号7个马铃薯品种的氮素积累量增加幅度较小,对氮素的响应度低。对氮素响应度高的基因型其硝酸还原酶活性(NRA)、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GSA)和根系活力随着供氮水平的提高增加幅度较高,而叶绿素值(SPAD)的增加幅度较小;其氮素积累量、NRA、GSA、根系活力和SPAD值的增加幅度稍高于对氮素响应度低的基因型。对低氮和高氮条件下马铃薯氮素积累量与NRA、GSA、SPAD、根系活力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NRA和GSA能更好地反映马铃薯苗期积累氮素能力,比SPAD值和根系活力的可靠性更好,NRA和GSA的强弱可以作为评价马铃薯苗期积累氮素能力的重要指标。
关键词:
马铃薯 氮素积累量 响应度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敬锋 刘鹏 赵秉强 董树亭 张吉旺 赵明 杨吉顺 李耕
【目的】比较不同氮素利用效率夏玉米的根系时空分布特性及其氮素吸收利用的差异,探讨玉米氮高效的生理机制。【方法】以氮高效玉米杂交种蠡玉13(LY13)和氮低效玉米杂交种鲁单981(LD981)为试验材料,以大田箱式土柱栽培方式,研究两个氮素水平下(0和4.29 g N/plant)玉米根系时空分布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差异。【结果】LY13开花后具有较高的根系干重,根冠比显著高于LD981(P<0.05),土壤深层根系分布多,根系空间分布合理,后期根系活力高,根系功能期长,导致其库容量大,库调节能力强,氮素积累总量高,氮素转移率、贡献率和氮素利用效率均显著高于LD981(P<0.05),施氮条件下优势...
关键词:
玉米 根系性状 氮素利用效率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玉莹 安蓉 曹兰芹 伍晓明 陈碧云 高亚军
【目的】研究盆栽条件下不同氮素利用效率基因型油菜氮素营养性状的差异,为揭示植物高效利用氮素的机理和氮高效基因型油菜品种的选育提供依据。【方法】在低氮(施N 0.1g/kg)和高氮(施N 0.3g/kg)条件下,采用土培盆栽试验对50份不同基因型甘蓝型油菜的氮利用效率进行分析,从中筛选氮高效基因型和氮低效基因型油菜,研究不同氮利用效率基因型油菜各器官及其不同生长阶段的氮含量、氮素累积量及各器官氮累积量占植株总氮素累积量的比例的差异。【结果】1)油菜氮利用效率与籽粒、果荚皮壳、茎叶氮含量均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无论氮素供应水平高低,氮高效基因型各器官氮含量均低于氮低效基因型。2)高氮条件下,油菜氮...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荆奇 戴廷波 姜东 曹卫星 孙传范
以 4 0个主栽小麦品种 /品系为材料 ,研究了不同基因型小麦籽粒干物质与氮素的来源及累积转运过程 ,分析了氮素累积转运的基因型差异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反应。结果表明 ,不同环境下小麦植株干物质与氮素的积累与转运差异明显 ,籽粒蛋白质含量不同的小麦基因型 ,植株氮素与干物质的积累与分配过程有显著的差异。干物质与氮素的再分配是同步进行的 ,籽粒蛋白质含量与花后合成氮素的再分配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r =0 6 375 ) ,而籽粒产量的提高有赖于花后植株氮素吸收合成能力及光合能力的增强
关键词:
小麦 干物质 氮素 转运 环境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彭建伟 刘强 荣湘民 谢桂先 朱红梅
采用盆栽试验探讨了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不同配方对水稻氮代谢、籽粒和糙米蛋白氮含量、籽粒蛋白质产量的影响 ,并筛选出效果显著的一种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配方 .结果表明 ,水稻籽粒灌浆期间功能叶、茎鞘的全氮、蛋白氮含量随着生育期的延长呈减少趋势 ,其减少量以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不同配方处理高于对照 .水稻糙米的全氮、蛋白氮含量以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不同配方处理高于对照 ,其中 PGRF4处理最高 ,PGRF2处理次之 .籽粒蛋白质产量以 PGRF3处理为最高 ,比对照增产 17.90 % ,其次为 PGRF2处理 ,比对照增产 15 .93% .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宋智勇 吕凯 罗凤 练兴明
以10份干物质生产效率不同的水稻品种为材料,用土培盆栽试验研究4种不同施氮水平对水稻植株干物质积累量、氮素积累量和干物质生产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提高了水稻干物质和氮素的积累,但不同基因型水稻品种对施氮的响应程度不同。随施氮水平的提高,不同基因型水稻植株氮含量、氮素积累量以及干物质积累量显著上升,但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明显下降。植株氮素积累量与植株氮含量、干物质积累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植株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与植株氮含量、氮素积累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种植不同基因型水稻品种的土壤氮素表观平衡间存在显著差异,此差异随施氮水平提高而更加明显。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莉梅
以磷高效基因型水稻屉优418、辽优2005和磷效低基因型培杂茂三为材料,采用水培试验,分别从根系形态学,磷吸收、利用和运转效率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探讨了不同基因型水稻磷素营养差异的机理,结果表明,磷高效基因型水稻是磷吸收效率、运转效率和利用效率高的结果。较大的根体积、根总吸收面积、活跃吸收面积、根系活力,Km、Cmin小,Imax大等是水稻对磷高效吸收的特征。但基因型不同,特征也有区别,本试验中屉优418对磷高的吸收效率主要是由于根系强大,Imax大所致,而辽优1025高的磷吸收效率则主要缘于根总吸收面积、活跃吸收面积大,根系活力强。
关键词:
水稻 基因型 差异 机理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树明 夏小环 赵旭 方晓东 杜娟 曾亚文 普晓英 杨涛 彭潞波
以云南省育成的14个功能型水稻品种(系)为材料,在新平、玉溪和寻甸3个生态点种植,研究不同基因型粳稻的产量和功能成分含量及其生态变异。结果表明:寻甸的水稻平均产量、有效穗数和结实率均显著高于新平和玉溪,以新平最低,玉溪每穗穗粒数显著高于新平和寻甸,不同地区粳稻千粒重差异不显著;通径分析表明,限制新平、玉溪、寻甸水稻产量的主要因素分别为每穗粒数、有效穗数、结实率;基因型、环境及其互作均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和稻米功能成分有显著或极显著的影响,稻谷产量、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和结实率主要受生态环境的影响,而千粒重受基因型控制,γ–氨基丁酸受生态环境的影响,总黄酮、生物碱受基因型及基因型与环境互作的共同调...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熊淑萍 吴克远 王小纯 张捷 杜盼 吴懿鑫 马新明
【目的】通过研究分析不同基因型小麦根系吸收特性与地上部氮素利用的差异,明确不同氮效率基因型小麦氮素吸收利用的生理机制,为氮高效小麦品种的选育和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2—2015年采用大田试验和盆栽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在不同氮效率品种筛选的基础上,以氮高效品种周麦27、郑麦366和氮低效品种周麦28、开麦20为试验材料,在不同氮素水平条件下研究其根冠关系、根系生物量、根系吸收面积、根系活跃吸收面积、根系活力以及地上、地下部氮素转运分配能力的差异。【结果】两类品种小麦拔节期前根系特性无明显差异,拔节期之后氮高效品种周麦27、郑麦366和氮低效品种周麦28根系生物量、根冠比、根系总吸收面...
关键词:
小麦 根系 氮素利用 氮效率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吉志军 尤娟 王龙俊 王绍华 杜永林 张国发 王强盛 丁艳锋
以7个粳稻品种和4个籼稻品种为材料,分析了稻米加工品质和外观品质在江苏省不同生态地区间的差异及其变化特征。结果显示,不同的水稻品种对不同生态环境的适应性存在着差异,并有强弱之分;粳稻的加工品质根据其品种类型的不同,在不同稻区有不同的表现,籼稻的加工品质在江苏中北部地区表现较好;粳稻品种的外观品质在江苏中部里下河稻区较优,籼稻品种的外观品质则以纬度较高的地区较优。
关键词:
稻米 加工品质 外观品质 生态型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蔡瑞国 王振林 李文阳 张敏 周筑南
在池栽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对强筋小麦8901和弱筋小麦1391生育后期旗叶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灌浆速率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两品种表现为随施氮量的增加,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都有增加的趋势,但是过量氮肥又使它们降低。在本试验条件下,两品种均以中氮处理(240kg/hm2)光合速率大,灌浆进程合理,产量水平高。研究发现,强筋和弱筋小麦生育后期叶光合特性和子粒灌浆进程差异显著;旗叶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及子粒产量呈正相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