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155)
2023(3089)
2022(2592)
2021(2560)
2020(2254)
2019(4910)
2018(4824)
2017(8637)
2016(5126)
2015(5567)
2014(5389)
2013(5178)
2012(5001)
2011(4566)
2010(4417)
2009(3903)
2008(3870)
2007(3594)
2006(3164)
2005(2779)
作者
(18748)
(16004)
(15911)
(14955)
(10088)
(8042)
(6928)
(6417)
(6154)
(5781)
(5708)
(5487)
(5388)
(5317)
(5286)
(4991)
(4893)
(4774)
(4719)
(4536)
(4487)
(4054)
(3924)
(3672)
(3633)
(3563)
(3561)
(3548)
(3490)
(3489)
学科
(16169)
经济(16153)
管理(9991)
(9140)
(8545)
(6498)
企业(6498)
方法(6428)
地方(5817)
数学(5616)
数学方法(5504)
(5029)
中国(4248)
(3927)
土壤(3914)
(3822)
森林(3822)
(3794)
农业(3695)
(3564)
环境(3283)
(3180)
贸易(3175)
业经(3133)
生态(3091)
(3061)
地方经济(2952)
技术(2733)
(2654)
及其(2654)
机构
大学(70398)
学院(69929)
研究(32910)
科学(26835)
(25221)
中国(22388)
(22083)
经济(21537)
管理(20786)
(20104)
业大(19963)
农业(19728)
研究所(19054)
理学(17662)
理学院(17325)
(17262)
管理学(16683)
管理学院(16570)
(14447)
中心(13283)
(13125)
(12992)
农业大学(12870)
实验(12235)
科学院(11731)
实验室(11630)
林业(11570)
(11517)
北京(11407)
重点(11104)
基金
项目(55662)
科学(40510)
(39822)
国家(39616)
基金(38525)
研究(31018)
科学基金(29891)
自然(23456)
自然科(22809)
自然科学(22792)
(22451)
自然科学基金(22349)
基金项目(20817)
(20289)
社会(16934)
资助(16016)
社会科(15903)
社会科学(15896)
科技(15613)
计划(14895)
重点(14098)
教育(13090)
(12626)
科研(11729)
专项(11405)
(11033)
创新(10526)
(10518)
编号(10246)
(10229)
期刊
学报(25997)
(25382)
经济(25382)
(22153)
科学(19942)
大学(17964)
学学(17532)
研究(17071)
中国(15281)
农业(14614)
林业(11728)
(8716)
业大(8478)
管理(7334)
(6545)
科技(6082)
农业大学(5868)
(5517)
教育(5310)
自然(4994)
业经(4990)
资源(4986)
科技大(4435)
科技大学(4435)
中国农业(4390)
技术(4134)
(3996)
金融(3996)
(3949)
问题(3930)
共检索到1062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桂兰   卜庆雨   王秀伟   谷会岩  
【目的】探究黑土区不同树种水土保持林对坡面土壤氮的保持作用,为黑土坡面养分流失防控措施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在黑龙江省西北部的克山农场内,选择坡度、坡向、坡长和林龄基本一致的杨树水土保持林、樟子松水土保持林和耕地坡面为试验区,在3个试验区内沿顺坡向从坡顶至坡底分别布设1条距离为315、319和323 m的样线,每条样线上以坡顶为起点,距离为30 m等间距设置10个样点。每个样点分别采集0~15 cm和15~30 cm土壤样品,用于土壤物理特征、全氮、铵态氮、硝态氮和颗粒态有机氮的测定,以耕地为对照,分析不同树种水土保持林对黑土坡面土壤氮的保持作用。【结果】(1)水土保持林的土壤物理特征指标优于耕地。(2)杨树水土保持林土壤全氮含量(1.28~2.54 g/kg)高于樟子松水土保持林和耕地的全氮含量,樟子松水土保持林土壤全氮含量(1.04~1.92 g/kg)高于耕地含量(0.62~1.63 g/kg);铵态氮、颗粒态有机氮在3个试验区土壤内分布情况和全氮一致,皆表现为杨树水土保持林含量最高,耕地含量最低。【结论】两种水土保持林0~15 cm土层土壤氮含量高于15~30 cm土层土壤氮含量,两种水土保持林的土壤氮含量高于耕地的氮含量,杨树水土保持林土壤氮含量高于樟子松水土保持林土壤氮含量,且杨树水土保持林对黑土区坡面土壤氮的保持作用优于樟子松水土保持林。从土壤氮保持角度来讲,在杨树和樟子松两种水土保持树种上应优先考虑杨树。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邹青勤  王奕淞  蒋治岩  陈祥伟  王秀伟  
【目的】探究典型黑土区主要水土保持树种的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在器官水平的分配规律及其种间差异,以期为水土保持植物的科学选择与培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典型黑土区5种水土保持树种(小叶锦鸡儿、榆叶梅、白桦、糖槭和红皮云杉)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植物叶片、枝条、干材、树皮及树根,测定并比较各器官可溶性糖、淀粉及总NSC的含量。【结果】(1)NSC含量在树种和器官之间均差异显著(P <0.05)。5种树种中叶和根的NSC含量较高,树干中可溶性糖含量最低,根中淀粉含量最高,叶片中含量最低。红皮云杉叶和枝的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树种,糖槭干和根淀粉含量和NSC显著高于其他树种。(2)不同生活型树种的NSC及其组分的含量和分配也有明显差异,乔木叶片的可溶性糖和NSC含量高于灌木,乔木淀粉含量均表现为落叶树种大于常绿树种。(3)红皮云杉将更多的NSC分配到地上部分,榆叶梅将更多的NSC分配到地下部分。(4)落叶灌木将大多数的NSC分配到细根和中根上,乔木(红皮云杉)选择将细根作为根系储存NSC的主要组织。【结论】可溶性糖和淀粉在各器官中分配不同,叶和根分别是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合成与储存结构,乔木树的NSC分配利于叶片碳同化和光合作用。在5种树种中,红皮云杉、榆叶梅和糖槭均具有抗旱性,此外,红皮云杉还具有良好的耐寒性,可以更好地适应低温干旱的生长环境,因此红皮云杉、榆叶梅和糖槭是研究区域适应能力相对较强的水土保持树种。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范瑞英  杨小燕  王恩姮  邹莉  陈祥伟  
采用Biolog-ECO微平板检测法,以典型黑土区美青杨林、水曲柳林、落叶松林和樟子松林土壤为对象,研究了不同类型水土保持林表层土壤(0~10 cm)微生物群落碳代谢多样性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培养144 h时,4种林地土壤碳源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的变化范围为0.11~0.62,且表现为美青杨林最高,依次分别为水曲柳林和落叶松林,樟子松林最低;2)土壤微生物群落碳代谢多样性丰富度指数、Shannon-Win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McIntosh指数的变化范围分别为4~22、1.37~3.00、0.62~0.94和1.46~5.21,同样表现为美青杨林最高、其他依次分别为水曲...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纪杰  张友育  俞元春  崔晓晓  陈瑜  舒洪岚  
对福建省漳州市不同林龄的巨尾桉(Eucalyptus urophylla×E. grandis)人工林土壤的持水性、渗透性、抗蚀性等水土保持功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桉树人工林最大持水量随着林龄的增加而增加(0.3 a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杰  刘文兆  张勋昌  张北赢  王兵  杨玉玲  
【目的】研究黄土高原沟壑区不同树种幼林的水土保持效益及其适应性。【方法】以草地为对照,对黄土高原沟壑区刺槐、油松、沙棘、侧柏纯林及其混交林径流小区的产流产沙情况、土壤水分状况及各树种的生理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造林初期,各树种及其不同造林方式的水土保持效益均比较差,处于水土保持功能低下阶段,土壤侵蚀的差异主要是由植被的不同覆盖度引起的,二者呈二次多项式关系;回归分析表明,当覆盖度达53%时土壤侵蚀较为轻微。草地和各树种林下0~250 cm土层土壤水分变化较大,其中以刺槐消耗土壤水分最多,其次是侧柏,油松、沙棘和草地之间差异不明显;刺槐纯林与其混交林下土壤水分的差异比较明显,而其他树种不同造林...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海燕  张洪江  杨平  王伟  
研究了重庆四面山低山丘陵区不同水土保持林地0~20、20~40和40~60 cm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及不同深度的土壤有机碳密度。结果表明:0~20、20~40和40~60 cm土层中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33.09、7.51和3.21 g/kg;0~20 cm的土壤有机碳密度介于4.97~14.31 kg/m2,而0~60 cm的土壤有机碳密度介于7.84~17.94 kg/m2,均值为12.78 kg/m2;土壤有机碳含量和有机碳密度随土壤深度增加而显著减少,但其减少程度随水土保持林树种组成不同而异;不同水土保持林地60 cm深度的土壤有机碳密度存在显著差异,表现为:天然次生林>人工林>农...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建军  张岩  张波  
2008年5月12日—10月12日间采用EnviroSMART土壤水分定位监测系统,以每30min监测1次的频度对晋西黄土区刺槐人工林地、油松人工林地、次生林地的土壤水分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0~150cm土层中次生林地蓄水量是刺槐人工林地的1.4倍,有整地措施的油松林地蓄水量与次生林地相近。人工林较次生林多消耗的土壤水分主要是深层的土壤水分,次生林主要依靠天然降水和消耗浅层土壤水分维持其生长。从表层到深层次生林地蓄水量逐渐增加,而有整地措施的油松人工林地蓄水量逐渐减少。随深度的增加各林地蓄水量的变幅逐渐减弱。0~150cm土层的平均蓄水量8月最低。层次越深,蓄水量的最低值出现时间越晚。9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余新晓  张建军  陈丽华  张宝颖  王冬云  
以晋西黄土地区防护林体系主要树种──刺槐人工林的生长情况与水土保持作用的关系为基础,综合利用判别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及数量化模型Ⅰ,Ⅱ等方法进行了统计分析,并与基准变量逐步拟合,提出了水土保持林在郁闭度、盖度、冠高、枯落物重及林地破坏情况下的最低标准,并得出数学模型与计算方法,评价其它样地的等级;同时根据上述各项指标对防护林体系进行了等级划分,其中Ⅰ,Ⅱ级林可起到水土保持作用,Ⅰ级林水土保持作用微小.最后根据调查提出了对不同水土保持作用林分的抚育管理初步意见。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建军  毕华兴  魏天兴  
利用小型人工降雨器 ,以渗透量、稳渗速率、初损雨量、初损历时、产流量、产沙量等为指标 ,对不同密度林地的水土保持作用进行了对比分析 .研究得出 ,刺槐林地、油松林地的稳渗速率随林分密度的增加而增大 ,产流量和产沙量随密度的增加大幅度减少 .在该地区利用刺槐和油松营造水土保持林时密度应该以 30 0 0株 hm2 为宜 .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贺康宁  张建军  朱金兆  
该文以坡面径流泥沙观测场为基本观测手段,对晋西黄土残塬沟壑区不同地类的坡面进行了为期3年的现场观测.结果表明:在黄土地区降雨量与径流量的关系不明显,径流的发生决定于雨强和土壤性质;现有的人工林和天然灌木林具有良好的拦蓄径流、固持土壤的防护功能.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陈家林  郭二辉  杨果果  孔玉华  杨喜田  
为了探讨太行山低山丘陵区不同水土保持林地土壤渗透性能及其影响因素,本文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该区域3种30年生的侧柏、刺槐和栓皮栎水土保持林地土壤的入渗特征并进行综合评价,同时进行入渗过程模拟及土壤入渗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3种水土保持林地土壤初渗速率、平均入渗速率、稳渗速率、前30min入渗量均大于相同土层裸地土壤入渗数值,同时也表现为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不同样地0~20 cm土层土壤渗透速率均呈现侧柏>刺槐>栓皮栎>裸地的趋势。(2)不同样地土壤渗透性能综合评价结果为侧柏(2.414)>刺槐(-0.817)>栓皮栎(-1.169)>裸地(-1.180)。(3...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沈慧  姜凤岐  杜晓军  
Based on amount of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laboratory analysis, this paper emphasized on the establishment of soil improvement benefit evaluation models. 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benefit evaluation models can be simulated by taking litter biomass, mean diameter of breast high (D), mean height (H)...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沈慧  姜凤岐  
土壤改良效益是水土保持林最直接、最基本的一项效益 ,评价的首要步骤是建立指标体系和确定指标权重 .该文依据水土保持林土壤改良效益评价目的 ,在听取和参考专家意见的基础上 ,确定指标体系的总目标层为效益评价综合指数 ;准则层为土壤肥力、抗蚀性能和抗冲性能 ;指标层为土壤酶活性、有机质含量、水稳性团粒含量和平均重量、直径、pH值、硬度、渗透系数、分散率和团聚度 .并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 ,得到层次单排序和层次总排序两种结果 ,二者均可用于效益的评价计算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建军  朱金兆  魏天兴  
以径流小区的观测资料为依据,对晋西黄土区坡面水土保持林地降雨、径流、泥沙进行了分析,该地区产生地表径流的基本降雨条件为最大雨强在10mm/h以上,降雨量在10mm以上;该地区能够造成土壤侵蚀的主要降雨形式为降雨量在30mm以上的降雨。该文还建立了计算地表径流量的回归模型。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建军  贺康宁  佐藤俊  
本文对晋西黄土残塬沟壑区主要水土保持林种刺槐、油松,以及灌木林种沙棘、虎榛子林地的土壤水分动态进行了调查.根据实测资料林地土壤水分的年内变化可分为土壤水分消耗期、土壤水分积累期、土壤水分消退期、冬季土壤水分稳定期四个时期,本文对各时期不同深度的土壤水分状况、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土壤水分的垂直变化可分为活跃层与次活跃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