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295)
2023(10512)
2022(8827)
2021(7818)
2020(6448)
2019(14381)
2018(13855)
2017(26192)
2016(14800)
2015(15729)
2014(15565)
2013(15418)
2012(14617)
2011(13259)
2010(13047)
2009(11396)
2008(11321)
2007(9908)
2006(8589)
2005(7623)
作者
(48859)
(40752)
(40733)
(38470)
(26197)
(20045)
(18098)
(16109)
(15620)
(14511)
(14464)
(13843)
(13473)
(13216)
(12979)
(12682)
(12585)
(12199)
(11908)
(11899)
(10724)
(10153)
(9925)
(9468)
(9362)
(9245)
(9023)
(8794)
(8414)
(8386)
学科
(56160)
经济(56082)
管理(41737)
(38568)
(30766)
企业(30766)
方法(27076)
数学(23965)
数学方法(23658)
(18992)
(15323)
(14944)
中国(14197)
环境(13965)
业经(11688)
(11506)
贸易(11505)
(11216)
(10310)
农业(10281)
(9707)
财务(9698)
财务管理(9677)
(9455)
企业财务(9336)
(9252)
金融(9250)
技术(9220)
(9069)
地方(8997)
机构
大学(218184)
学院(213939)
研究(83228)
(83095)
经济(81506)
管理(76043)
理学(67101)
理学院(66175)
管理学(64591)
管理学院(64253)
科学(59146)
中国(58991)
(54048)
(47050)
(46215)
农业(43604)
业大(43313)
研究所(43306)
(36457)
中心(35740)
(31468)
(30545)
财经(30027)
北京(29026)
农业大学(28568)
(27626)
(27112)
(26891)
科学院(26771)
师范(26553)
基金
项目(159090)
科学(123614)
基金(118447)
(111641)
国家(110839)
研究(99694)
科学基金(91118)
自然(65320)
自然科(63850)
自然科学(63823)
社会(63754)
基金项目(63000)
自然科学基金(62711)
(61073)
社会科(60489)
社会科学(60469)
(54402)
资助(48419)
教育(44851)
重点(37713)
计划(35562)
编号(34701)
(34472)
(33653)
(32855)
科研(32577)
科技(31953)
创新(30983)
(28960)
教育部(27801)
期刊
(81767)
经济(81767)
研究(55728)
学报(53843)
(47015)
科学(44933)
中国(38983)
大学(37993)
学学(36630)
农业(31824)
(26902)
管理(26234)
(17816)
(17136)
金融(17136)
教育(16196)
业大(15832)
财经(14710)
经济研究(14459)
(13751)
技术(13511)
农业大学(12922)
业经(12659)
(12608)
林业(12600)
科技(12169)
资源(11442)
问题(10975)
自然(9564)
中国农业(9415)
共检索到3011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蔡梅  黄兴召  温正宇  马锐豪  王斐  徐小牛  
【目的】为揭示树干茎流养分动态变化特征及其与降水量、种间差异之间的关系,以期为解析不同树种树干茎流养分通量和输入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安徽仙寓山常绿阔叶树(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a、薄叶山矾Symplocos anomala、甜槠Castanopsis eyrei)和针叶树(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为研究对象,测定树干茎流pH值、可溶性有机碳(DOC)和氮组分(TN、NH_4~+-N、NO_3~--N)含量,利用方差分析、统计模型方法分析种间差异、降水量与树干茎流养分浓度之间的关系。【结果】1)树干茎流pH值随降水量减少而降低,DOC与氮组分呈雨季低旱季高的规律。与大气降雨养分浓度相比,树干茎流养分富集效应显著。2)树干茎流各养分浓度种间差异显著(P <0.05)。3)针叶树树干茎流养分含量与降水量的拟合结果优于与树干茎流量的拟合结果,而常绿阔叶树树干茎流养分含量与树干茎流量之间的拟合结果优于降水量。【结论】降水量、种间差异对树干茎流各养分元素质量浓度影响明显,针叶树茎流养分明显高于常绿阔叶树。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段鹏鹏  丛耀辉  徐文静  张玉玲  虞娜  张玉龙  
【目的】在氮肥与有机肥配施条件下,研究设施番茄生长期内土壤可溶性氮(矿质氮和可溶性有机氮)的动态变化,评估可溶性氮在设施土壤中的作用,为设施土壤的合理施肥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连续两年不施肥(CK)、不同施氮量(N0、N1、N2、N3)、单施有机肥(M)以及不同氮量配施有机肥(MN0、MN1、MN2、MN3)的设施番茄栽培的田间小区试验的方法,研究氮肥与有机肥配施以及不同施氮量对番茄生长期、休耕期土壤可溶性氮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在番茄生长期,与施用氮肥处理相比,氮肥与有机肥配施处理均能够显著增加0—30 cm土层土壤矿质氮和土壤可溶性有机氮的含量(P<0.01),特别是提高了矿质氮的含量...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阿斯姑力·托合提  阿不来提·买买提  艾克来木·艾合买提  巴特尔·巴克  吴燕锋  阿丽腾·吐尔孙哈力  
以库尔勒香梨树干形成层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越冬期间香梨树干形成层、树枝及花芽组织的生理生化指标变化,为减轻香梨越冬伤害及伤后补救措施提供理论依据。选取树龄、长势、树形较一致的8棵库尔勒香梨树干阳阴面形成层、树枝及花芽为供试材料。测定不同越冬期树干形成层温度,树干形成层、树枝及花芽组织可溶性蛋白质和脯氨酸含量生理生化指标的含量。结果表明:树干形成层温度变化与气温高低关系密切。在越冬期间香梨阴面形成层与阳面形成层、树芽和枝条的可溶性蛋白质和脯氨酸含量有显著差异。在1至2月份枝条中的脯氨酸含量最高,而树干阴面形成层中脯氨酸的含量最低。但到3月份,树干阴面形成层中的脯氨酸含量最高,枝条中脯氨酸的含量最...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璇  张会兰  王玉杰  王云琦  刘春霞  杨坪坪  潘声雷  
运用Granier热扩散探针方法,于2012—2015年8—9月对重庆缙云山自然保护区内3个典型优势木(杉木、马尾松、四川山矾)的树干液流进行测定,并运用微型气象站同步监测太阳辐射(eS)、大气温度(T)、大气相对湿度(rH)、风速(W)、饱和水汽压差(VPD)等气象因子及土壤含水量(SWC),分析3个树种的树干液流在日尺度及典型天气条件(晴、阴、雨)下的差异和特征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树种间导水能力差异表现为四川山矾>马尾松>杉木,阔叶树种蒸腾速率高于针叶树种;3个树种树干液流日变化规律均呈现"昼高夜低"的单峰走势;液流启动时间和达到峰值时间均为山矾最早,杉木最晚;典型天气条件下3...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影  李斌  柳东阳  姜桂英  申凤敏  刘世亮  
在生物炭与有机菌肥配施条件下,研究植烟土壤在生长期内土壤基础养分和可溶性碳(DOC)、氮(DON)含量的变化,为植烟土壤的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在施相同化学肥料的基础上,设置CK(不施有机肥)、T1(生物炭)、T2(有机菌肥)、T3(生物炭菌肥)、T4(50%有机菌肥+50%生物炭)、T5(60%有机菌肥+40%生物炭)、T6(40%有机菌肥+60%生物炭) 7个处理。结果显示,各有机肥处理与对照相比对提高土壤养分含量作用明显,与其他处理相比,T2处理显著提高了移栽后60 d的土壤铵态氮含量; T5处理则显著提高了整个生育期的硝态氮含量;与其他处理相比T5处理显著提高了60 d速效磷含量,T2处理显著提高了60 d时土壤速效钾含量。T1和T3处理与其他处理相比显著提高了旺长期(移栽后60 d)土壤DOC含量,T3处理的DOC/SOC比值达到最高(8. 31 mg/g)。T2处理土壤DON含量在90 d达到最高(57. 09 mg/kg),T5处理的土壤DON含量则在60 d最高(97. 98 mg/kg);与其他处理相比,T3、T4、T5和T6处理降低了移裁后90 d植烟土壤成熟期的芳香化指数(AI),提高了E2/E3值。综上所述,在豫中烟区,有机菌肥及60%有机菌肥配施40%生物炭施肥措施,最有利于提高土壤氮素含量,生物炭和生物炭菌肥施肥措施有利于提高土壤可溶性碳含量。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徐胜林  何潇  曹磊  李海奎  徐期瑚  刘晓彤  
【目的】分析不同因子对树干密度和木材密度的影响,为林木选育、碳汇计量提供数据支撑。【方法】基于广东省樟树、木荷、枫香3个乡土阔叶树种树干密度和木材密度的实测数据,利用含协变量和无交互作用的多因子方差分析法,从5大类30个因子(11个定性因子、19个定量因子)中,筛选出与树干密度和木材密度相关的因子,进而用增强回归树(BRT)来分析不同因子对3个树种树干密度和木材密度影响程度的大小。【结果】(1)植被类型、枝下高、胸径、植被总覆盖度、冠幅东西向宽度是影响樟树树干密度的主要因子,地市、植被类型是影响木荷树干密度的主要因子,坡向、海拔、平均高度为影响枫香树干密度的主要因子;3个树种树干密度的主要影响因子不同,无共同主要影响因子。(2)影响樟树木材密度的主要因子有枝下高、植被类型、海拔、植被总覆盖度、平均高度、灌木盖度、年龄、胸径、林种、土层厚度,影响木荷木材密度的主要因子有年龄、草本盖度、枝下高、平均胸径、土层厚度、植被类型,影响枫香木材密度的主要因子为坡向、海拔、平均高度、枝下高;3个树种木材密度具有共同主要影响因子枝下高,其相对贡献率相近,均在10%左右。(3)林分因子和单木因子同为影响樟树树干密度和木材密度的主导因子,其相对贡献率之和分别为87.04%和76.92%。林分因子、单木因子和地域因子是影响木荷树干密度的主导因子,其相对贡献率之和为79.96%;影响木荷木材密度的主导因子为林分因子、单木因子和土壤因子,其相对贡献率之和为83.04%。地形因子、林分因子和单木因子同是影响枫香树干密度和木材密度的主导因子,其相对贡献率之和分别为83.98%和92.70%。【结论】本文通过多因子方差分析和增强回归树对不同因子进行分析,得出林分因子和单木因子同是影响樟树、木荷、枫香树干密度和木材密度的主导因子。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孙慧珍  孙龙  王传宽  周晓峰  
选择相同年龄(1 2年生)、起源(实生)和立地条件下的东北东部山区主要树种水曲柳、紫椴、蒙古栎、核桃楸、黄菠萝和红松幼树,采用ICT - 2 0 0 0TE自动监测系统同步测定其树干液流密度、耗水量及其主要环境因子。在生长季晴天,各树种的树干液流密度日变化基本呈单峰曲线(但黄菠萝有3次为双峰曲线) ,日峰值主要出现在1 0 :0 0—1 4 :0 0。黄菠萝、红松、紫椴、水曲柳、蒙古栎和核桃楸最大树干液流密度分别为2 34 0 0、2 86 2 1、5 0 7 93、5 1 6 36、6 2 5 93、94 5 83cm3·cm- 2 h- 1 。除黄菠萝之外,树干液流密度...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杨馨逸  刘小虎  韩晓日  段鹏鹏  朱玉翠  齐文  
【目的】辽春10号和辽春18号小麦是常见的两个小麦品种,但是关于这两个小麦品种在不同施氮量下对维持土壤肥力的差异性方面还未知,因此探讨土壤中活性有机库(微生物量碳氮和土壤可溶性有机碳氮)在各生育期的动态变化,以此来评价土壤活性有机库对不同施氮量的响应以及转化。【方法】以不同品种盆栽小麦为研究对象,在不同施氮量(N0:0 kg·hm~(-2)、N1:45 kg·hm~(-2)、N2:90 kg·hm~(-2)、N3:135 kg·hm~(-2)、N4:180 kg·hm~(-2)、N5:225kg·hm~(-2))的设定下,探究土壤活性有机库在小麦生育期内的动态变化及相互关系。【结果】小麦生育期...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著  王传宽  
融雪期是北方地区可溶性有机碳(DOC)通过融雪径流从陆地生态系统向河流输出的关键时期,因此观测融雪径流DOC动态对分析流域碳流失至关重要。在帽儿山生态站选取东北东部典型天然次生林建立25 m×25 m的水量平衡场,测定分析2014年融雪期不同土层(5、35、65和95 Cm)融雪径流DOC含量和通量的时间动态和垂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1)该融雪期土壤水量输入和输出分别为74.2和15.6 mm,径流率高达21%;融雪期DOC输出量与冬季大气输入量基本持平,分别为0.25和0.22 g/m2。2)高峰期DOC含量与其瞬时流量的相关性随土层而变。5和35 Cm土层DOC含量与瞬时流量之间均无显著关...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周碧青  张黎明  毛艳玲  张金彪  邢世和  
以相似地形条件、相同成土母质和土壤类型的两个品种(黄旦和福云6号)茶园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H2O(室温)、H2O(70℃)和KCl(2 mol.L-1)3种提取方法研究两个品种茶园土壤可溶性有机氮(SON)含量差异.结果表明,茶园不同土层3种提取方法的土壤SON含量间呈显著或极显著差异,SON含量大小均表现为:KCl(2 mol.L-1)>H2O(70℃)>H2O(室温);H2O(室温)、H2O(70℃)、KCl(2 mol.L-1)提取测定的黄旦和福云6号茶园上层(0-15 cm)土壤SON含量分别比下层(15-30 cm)高9.62%、17.93%、11.64%和36.57%、46.2...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陈书军  闫文德  项文化  雷丕峰  
对湖南株洲22~25年生的樟树、火炬松、槲栎、醉香含笑4个树种树干茎流及林外大气降水中N、P、SiO2、K、Ca、Mg、Cu、Zn、和Mn 9种养分元素含量进行了为期一年的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月份大气降水养分元素含量不同,各元素各月平均含量按大小排序为Ca>NH4-N>SiO2>Zn>K>NO3-N>Mg>Fe>Mn>P>Cu;大气降水经过林冠层后,树干茎流中各养分元素含量变化基本一致,均表现季节动态变化,相对于大气降水,大多数元素含量增加;不同树种间树干茎流养分特征表现不同,按总含量值排序依次为火炬松、槲栎、樟树、醉香含笑;不同养分元素之间的相对含量也表现出较大的差别,NH4-N、Ca、K、...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吕学军  刘庆  陈印平  李玲  
以黄河三角洲垦利县轻度盐渍化土壤为研究对象,选取菜地、果园、粮田和未利用地四种土地利用类型,通过实地采样分析,对土壤中可溶性有机碳(DOC)和可溶性有机氮(DON)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可溶性有机碳与可溶性有机氮含量呈现一定的差异,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和可溶性有机氮含量均值分别以粮田和菜地土壤最高,其含量分别为128.2 mg/kg与86.6 mg/kg,以未利用地土壤最低,分别为52.2 mg/kg和20.1mg/kg。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占总有机碳的比例(DOC/TOC)和可溶性有机氮占总氮的比例(DON/TN)均以菜地土壤最大,分别为1.45%和9.62%,远高于其他三种...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卢红玲  李世清  金发会  邵明安  
【目的】淹水培养法提取态可溶性有机氮在评价土壤供氮能力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通过研究黄土高原物理化学性质差异较大的10种农田土样起始可溶性有机氮(SON)、矿质氮(Nmin)及间歇浸提长期淹水培养期间可溶性有机氮、铵态氮累积量、易矿化和难矿化氮素矿化势(分别ND和NR表示)及其与作物吸氮量的关系,分析SON在评价土壤供氮能力中的作用与效果。【结果】供试土样起始SON平均为23.9mg·kg-1,是起始可溶性总氮的28.8%、全氮的2.4%。淹水培养提取态可溶性氮(TSN)中,SON所占比例更高,几乎与铵态氮相当。经过217d淹水培养,浸提出的SON平均为118.1mg·kg-1,占TSN累...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林启训  邱蕊  毛延妮  
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方法探讨了提取温度和时间及超声波输入功率对茶树菇可溶性糖提取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一原料粒度、相同料水比的条件下,温度和时间对提取量的影响较大,提取量随超声波输入功率的增大而提高.超声提取茶树菇可溶性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65℃,提取时间35 m in,超声波输入功率100 W.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潘冬  张玉磊  同拉嘎  李明月  李丹  韩云飞  王海微  张忠臣  金正勋  
【目的】分析不同"库"容量对水稻灌浆后期叶、茎、鞘中可溶性总糖含量及剑叶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Rubisco和谷氨酰胺合成酶同工型基因转录表达量的影响。【方法】选用寒地粳稻穗重型超级稻品种‘松粳9号’和穗数型高产品种‘龙稻11号’作为供试材料进行盆栽试验。在灌浆期分别进行不同剪穗处理,分别是无穗、半穗和全穗处理。【结果】表明,在同等的"源"条件下减小"库"容量有利于提高籽粒的粒重和成熟度,随着"库"容量的增加所需的灌浆时间就越长;没有"库"容时光合产物主要贮藏在叶、茎、鞘等营养器官中,但有"库"容时主要转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