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665)
- 2023(2467)
- 2022(2086)
- 2021(1849)
- 2020(1613)
- 2019(3471)
- 2018(3410)
- 2017(5961)
- 2016(3496)
- 2015(3956)
- 2014(3789)
- 2013(3839)
- 2012(3536)
- 2011(3111)
- 2010(3109)
- 2009(2771)
- 2008(2803)
- 2007(2354)
- 2006(2104)
- 2005(1837)
- 学科
- 济(9532)
- 经济(9514)
- 管理(7176)
- 业(7056)
- 企(5739)
- 企业(5739)
- 学(5688)
- 财(4688)
- 方法(4259)
- 数学(3755)
- 数学方法(3658)
- 税(3183)
- 农(3072)
- 税收(2989)
- 中国(2985)
- 收(2956)
- 制(2799)
- 收入(2670)
- 农业(1944)
- 务(1924)
- 业经(1923)
- 财务(1922)
- 财务管理(1919)
- 壤(1897)
- 土壤(1892)
- 国民(1866)
- 企业财务(1860)
- 森(1859)
- 森林(1859)
- 林(1829)
- 机构
- 大学(49194)
- 学院(48469)
- 研究(22628)
- 科学(17786)
- 中国(16384)
- 农(15336)
- 济(14964)
- 管理(14579)
- 经济(14529)
- 所(13601)
- 研究所(12895)
- 理学(12390)
- 农业(12307)
- 理学院(12177)
- 管理学(11745)
- 业大(11733)
- 管理学院(11666)
- 京(11303)
- 中心(10265)
- 省(9520)
- 室(8982)
- 院(8842)
- 实验(8612)
- 江(8412)
- 实验室(8236)
- 财(8090)
- 重点(7871)
- 农业大学(7836)
- 科学院(7372)
- 研究院(7365)
共检索到727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周玉泉 康文星 陈日升 田大伦 项文化
为弄清不同林龄杉木人工林的养分积累分配特征,为人工林丰产的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利用会同杉木林7、11、16、20和25年生时测定的林分乔木层生物量和杉木体内养分含量数据,对7、11、16、20和25年生不同林龄杉木林乔木层的养分积累分配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N、P、K、Ca、Mg在同一林龄杉木各器官中的含量均为:树叶>枝>皮>根>干。不同林龄时,同一营养元素在相同器官的含量不一样。林分11年生以前,各器官养分含量随林龄增加而增加,11年生以后则随林龄增加而下降。积累在乔木层的各元素量多少排序是:N> Ca> K> Mg> P,各养分元素积累量随着林龄增加而增加。养分积累量在不同器官分配上:叶>枝>皮>干>根。各器官养分积累量随着林龄的增加而增加,其养分积累增加的速率,皮>干>根>枝>叶。各器官的养分积累量分配比例随林龄变化而变化。研究显示:不同林龄的林分乔木层养分积累和分配主要受不同林龄时生产量、不同器官的生产量和杉木体内养分含量控制,而且杉木生长规律和不同生育阶段对养分的需求也影响养分积累和分配过程。
关键词:
养分 养分含量 养分积累与分配 杉木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佟志龙 陈奇伯 王艳霞 熊好琴 吴晋霞
【目的】对云南省玉溪市磨盘山云南松天然次生林5种营养元素(N、P、K、Ca、Mg)的含量、积累、分配及其随林龄变化的趋势进行研究,为云南松林养分利用及森林生态服务功能价值核算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选取15,30和45年生云南松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在各林龄林地中各设置3个20m×20m的标准样地,对样地内的乔木层按照叶、枝、干、根取样,灌木分叶、枝、根取样,草本分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取样,凋落物全部取样,同种植物的相同器官取混合样品,所有样品取回后在实验室进行生物量和营养元素含量的测定与分析。【结果】云南松不同器官营养元素含量大小次序为树叶>树枝>树根>树干;各器官营养元素含量均以N最高,其次是...
关键词:
云南松 天然次生林 营养元素 积累与分配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康文星 田大伦 闫文德 方晰
The solar energy fixation, storage and distribution of the Chinese Fir plantation in Huitong Located Ecology Station of Hunan Province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bility of fixing solar energy in center area for Chinese Fir plantation was 12 474×10\+8~31 943×10\+8 J·hm\+\{-2\}, and th...
关键词:
杉木林 生物量 积累与分布 能量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高李文 张秋霞 彭紫薇 吴晓生 严强 王玉哲 胡亚林 刘先
为揭示丛枝菌根真菌(AMF)群落组成和多样性随林木生长发育的变化特征,以中亚热带不同林龄(8、16、25和35 a)杉木为研究对象,利用醋酸墨水法测定AMF侵染率,采用高通量Illumina MiSeq测序技术分析杉木根内AMF群落组成和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杉木AMF侵染率均>60%,随林龄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25 a杉木AMF侵染率显著高于8 a杉木(P0.05).AMF多样性指数包括Chao1、Shannon、Simpson和PD-whole-tree指数,均随林龄增加而逐渐降低,35 a杉木Chao1和PD-whole-tree指数极显著低于其他林龄(P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郭文 焦鹏宇 唐楚珺 杜大俊 刘先 胡亚林 王玉哲
以中亚热带不同林龄(7、15、24和34 a)杉木林为研究对象,测定了根际和非根际土壤可浸提态矿质养分含量,并分析了不同林龄杉木林对各矿质养分的根际效应.结果表明:随林龄增大,根际和非根际土壤pH均呈下降趋势,而土壤含水率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根际和非根际土壤P含量随林龄增大呈下降趋势,K、Ca和Mg含量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在中龄林到近熟林阶段均显著降低,在近熟林到成熟林阶段均没有显著变化;微量元素Fe和Zn含量在不同林龄间没有显著变化,Mn和Cu含量呈先增后减的趋势;非根际土壤pH与K、Ca、Mn和Cu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而根际土壤pH与P和Ca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根际土壤含水率与Mg和Al含量呈显著正相关,非根际土壤含水率与Na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幼龄林和中龄林对土壤矿质养分的根际效应均为正效应,而近熟林和成熟林对K、Na、Cu和Fe的根际效应显著降低.综上,在杉木近熟林阶段土壤有效养分含量显著降低,应注意该阶段的养分供给;同时,为实现杉木人工林可持续性经营,应注意杉木生长期土壤pH的调节.
关键词:
杉木 林龄 矿质养分 根际效应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彭紫薇 焦鹏宇 高李文 郭文 刘先 胡亚林 王玉哲
[目的]探讨土壤氮转化酶活性及根际效应随杉木生长发育的变化特征,为杉木人工林的施肥管理和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不同发育阶段杉木人工林(7、15、24、34 a)为研究对象,测定根际与非根际土壤氮转化酶活性(β-葡萄糖苷酶(BG)、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蛋白水解酶(PRO)、脲酶(URE)、亮氨酸氨基肽酶(LAP)、硝酸还原酶(NR)),探讨不同发育阶段杉木人工林土壤氮转化酶活性、根际效应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结果]林龄和根际对6种土壤氮转化酶活性影响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杉木林根际和非根际土壤氮转化酶活性均随林龄增加先下降后上升,不同林龄杉木根际土壤BG、NAG、PRO、URE和LAP活性均显著高于非根际土壤(p0.05)。15 a杉木林土壤NR活性的根际效应显著高于7 a和34 a杉木林(p<0.05)。杉木根际与非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关键因素是碳氮比与铵态氮含量。[结论]中亚热带杉木人工林在中龄林阶段土壤氮转化酶活性最低,说明在受氮沉降影响严重的中亚热带地区,氮仍可能是杉木速生期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在今后的营林施肥措施上,应把重点放在中龄林阶段,以满足杉木对氮的需求,达到可持续经营管理的目的。
关键词:
杉木 林龄 氮 土壤酶 根际效应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匡冬姣 雷丕锋
为了研究杉木人工林地下细根的碳分配及其随年龄变化规律,于2014年4月用土壤钻法对湖南省会同县杉木人工林三个不同林龄(7年生、17年生和25年生)细根生物量变化、垂直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杉木人工林0~60 cm土层内杉木细根生物量随着年龄的增加表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7、17、25年生杉木林细根生物量分别为239.79 g·m-2、271.90 g·m-2和191.60 g·m-2,占杉木细根总生物量的68.45%、56.39%和68.64%。而林下植被层地下细根生物量随杉木林年龄的增大而减少,7年、17年和25年生杉木人工林林下植被层细根生物量为别为207.20 g·m-2,54.8...
关键词:
杉木人工林 细根 生物量 垂直分布 林龄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伍汉斌 段爱国 张建国
【目的】通过对33年生杉木种源试验林生长性状的调查研究,了解杉木种源主要生长性状的遗传变异及地理变异模式,对早期选择的效果进行检验,确定杉木种源早期选择的适宜年龄,并为试验区选择适生的优良种源。【方法】以1981年在广西柳州营造的杉木全分布区种源试验林为研究对象,参试种源为199个,在5、6、8、12和33年生时测定每木胸径和树高,分析不同种源主要生长性状在不同林龄的遗传变异规律,采用趋势面技术分析杉木地理变异规律,采用早晚相关确定早期选择的林龄范围,利用聚类分析对优良种源长期选择效果进行评价。【结果】不同生长时期杉木种源的胸径、树高和材积在种源间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赵林峰 高建亮
[目的]研究杉木不同林龄无性系生长性状(胸径、树高、材积)的遗传变异规律,探讨早期选择的适宜年龄,为杉木无性系良种再选育提供依据。[方法]从131个杉木无性系每木调查数据中随机选择56个无性系样本,以其5,10,15,20和30年生时测算的胸径、树高、材积数据为依据,进行各性状的变异分析、方差分析、重复力估算,分析各无性系在不同林龄的遗传变异规律;采用早晚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确定早期选择的适宜林龄;利用聚类分析和布雷金多性状综合评定法选择出杉木速生无性系,并通过计算遗传增益和现实增益对选择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杉木无性系的胸径、树高、材积性状具有丰富的变异,变异幅度分别为11.82%~24.41%,10.56%~21.28%和30.83%~66.73%,表现为材积>胸径>树高;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杉木胸径、树高、材积在无性系间差异极显著,且重复力达0.919~0.947。相关分析认为,杉木无性系生长性状早晚相关性呈极显著正相关,表型相关系数为0.432~0.999;各生长性状间的相关性与林龄间隔期有关,间隔期越短其相关性就越紧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与30年生时入选的速生无性系比较,在林龄15年生时进行选择的正选率达85.71%,而错选率为14.29%,漏选率为0%。30年生时6个速生无性系胸径、树高、材积的总体遗传增益分别为21.86%,18.32%和61.19%,现实增益分别为29.86%,24.93%和92.92%。布雷金多性状综合评价以无性系79172(1.705)最大,然后依次是7911 (1.698)、8213(1.688)、8237(1.672)、79173(1.666)、8219(1.664)。[结论]杉木无性系间的生长性状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且受到较高的遗传控制,有较好的遗传改良潜力。15年生是杉木速生无性系进行适宜选择的最早年龄,此时进行优良无性系选择更有利于提高杉木遗传改良的效率。30年生按照<5%的入选率,无性系79172和7911被选择出来,适宜在湖南永州林区进行推广种植。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陈玉萍 何斌 蒙跃环 曹明 韦家国 荣薏
对第2代杉木人工林N、P、K、Ca和Mg等5种营养元素含量、积累量、年净积累量与分配及其随林分年龄的变化趋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8年生、11年生和14年生林分营养元素积累量依次为325.18、343.55和482.61 kg/hm2,其中乔木层分别占78.31%、89.15%和85.64%,灌草层分别占10.90%、2.77%和5.28%,地表现存凋落物层分别占10.79%、12.13%和9.08%;乔木层均以N或Ca积累量最多,其次是K和P,Mg最小;不同组分营养元素积累量的分配随林分年龄的增长发生变化,由8年生和11年生以树叶和树枝为主,逐渐转移到14年生以干材、树根和树皮为主;林分营养...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何斌 黄恒川 黄承标 黄海仲 吴庆标
对广西南丹山口林场秃杉人工林的N、P、K、Ca和Mg等5种营养元素含量、积累和分配及其随林分年龄的变化趋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组分营养元素含量大小次序为树叶>干皮>树枝>树根>干材;林木各组分营养元素含量以N,Ca或K最高,其次是P,Mg最低。8、14和28年生林分营养元素积累总量分别为574.79、833.21和1 214.11kg.hm-2,其中乔木层营养元素积累量依次占92.87%、86.74%和85.88%,林下植被层依次占2.02%、2.99%和4.62%,地表现存凋落物层依次占5.11%、10.27%和9.50%;乔木层均以N或Ca积累量最多,Mg最少;秃杉人工林不同组分营养...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贵 康文星 何介南 王东 姚利辉
连续定位测定杉木林生物量和热值,研究不同年龄阶段杉木林的热值、林分能量现存量、能量生产力及能量现存量在林分各组分的分配。结果表明:同一个林龄,林分各组分热值表现为乔木>灌木>草本>枯死物,杉木热值表现为叶>皮>枝>干>根,杉木器官热值随林龄增加而增大;林分能量现存量为8 340.1×108~33 318.3×108J·hm-2,乔木层、林下植被层和凋落物分别占99.35%~99.62%,0.26%~0.53%和0.12%~0.19%;乔木层能量在器官分配上表现为树干>树根>树叶>树皮>树枝;树干能量分配比随着林龄增长而增大,枝、叶随林龄增长而减少,树根和树皮年变化较平稳;树枝、树叶、树干、树皮...
关键词:
热值 能量 能量生产力 杉木人工林 会同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胡文诗 李银水 赵曼利 张珊珊 顾炽明 代晶 李小勇 杨璐 秦璐 廖星
【目的】比较不同含油量油菜品种养分吸收累积动态变化,明确高含油量油菜对氮磷钾养分的需求及利用特征,为发挥油菜高产油潜能、提高养分利用效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9—2021年通过田间和盆栽试验,分析高含油量油菜品种(中油杂19,简称Z19)和普通含油量对照品种(华油杂12,简称H12和华油杂62,简称H62)不同生育时期生物量、氮磷钾积累量的动态变化以及成熟期产油量、养分利用率的差异,探讨高含油量油菜品种养分需求特征。【结果】两年试验结果均表明Z19的籽粒产量显著低于H62(8.5%—20.4%),但与H12差异不大,而含油量显著高于H12和H62(10.1%—26.7%)。监测2020—2021生长季田间试验和盆栽试验中植株生物量和养分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时期Z19生物量均低于H62,在角果期前与H12没有显著差异,角果期和成熟期Z19生物量不同程度地高于H12。田间试验花期后和盆栽试验整个生育期Z19植株氮含量均低于H12和H62,钾含量在整个生育期内均不同程度高于H12和H62,磷含量没有一致性差异。不同生育时期Z19的氮积累量比H62低19.2%—29.0%,盆栽试验的Z19比H12低9.8%—13.1%;Z19的钾积累量与H62无显著差异,但除花期外比H12高7.4%—39.2%。Z19磷素积累量介于H62与H12之间,田间试验中显著高于H12,盆栽试验中显著低于H62。Z19的氮素生理利用效率及产油效率高于H12和H62,钾素生理利用效率低于H12和H62,但钾素产油效率没有显著差异,3个品种的磷素生理利用效率没有显著差异,而Z19的磷素产油效率显著高于H12。15N标记表明,花期前3个品种氮肥利用效率没有显著差异,花期开始Z19氮肥利用率低于H12和H62。【结论】高含油量油菜品种Z19的钾需求量较高,氮素生理利用效率较高且需求量相对较少,磷需求量及利用率无明显差异。在农业生产中,相对普遍油菜品种,高含油量油菜品种更要重视钾肥的施用,但可以适当调减氮肥用量。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施文涛 谢昕云 刘西军 张驰 柯立 徐小牛
根据杉木人工林年龄(10、22、45、48和50年生)梯度,在安徽大别山海拔较高山地调查了23块20m×20m的样地,采集18株不同径阶和树高的标准木,进行了生物量测定。利用7种常用的分别以D、D2、DH和D2 H为自变量的生物量模型对其进行拟合,得到35个生物量估算模型。结果显示,幂函数模型的拟合效果较好,多项式模型效果较差,从中优选出5个最优模型,枝、干、根和全株的最优模型是W=aDb形式的幂函数模型,叶的最优模型是W=a+bD2+cD4形式的多项式模型。杉木不同器官的碳含量变化范围在46.64%~53.13%,过熟林(45~50年生)杉木不同器官的碳含量按高低排列均为树皮>树根>树叶>树...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马文俊 李际平 李建军 郑柳
运用Shannon-Wiener物种多样性指数、Simpson生态优势度指数和边缘效应强度指数,对桃源县的10组不同龄级杉木林与阔叶林间的边缘效应进行研究,并对杉木林生长情况和蓄积量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杉木幼龄林、中龄林及成熟林与阔叶林间的边缘效应均有增大物种多样性的趋势;随着杉木林龄的增大,灌木层、草本层边缘效应强度ED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边缘效应对杉木幼龄林和中龄林的平均胸径、平均树高以及蓄积量均有增大的趋势,而杉木成熟林的变化却不明显。
关键词:
边缘效应 物种多样性 生态优势度 蓄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