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325)
2023(9004)
2022(7848)
2021(7070)
2020(6275)
2019(14221)
2018(13987)
2017(26824)
2016(15159)
2015(16814)
2014(17169)
2013(17189)
2012(16302)
2011(14700)
2010(14821)
2009(13681)
2008(13761)
2007(12674)
2006(10647)
2005(9668)
作者
(48665)
(40823)
(40687)
(38839)
(25535)
(19939)
(18560)
(16014)
(15174)
(14628)
(13935)
(13617)
(13141)
(13076)
(12935)
(12907)
(12709)
(12092)
(11826)
(11692)
(10388)
(10008)
(9957)
(9351)
(9212)
(9166)
(9079)
(9069)
(8435)
(8315)
学科
(61074)
经济(61011)
(40121)
管理(38976)
方法(31532)
(31438)
企业(31438)
数学(28285)
数学方法(28013)
(17186)
(16327)
(16227)
中国(15140)
业经(11899)
(11678)
贸易(11677)
(11437)
农业(11368)
地方(11366)
(11336)
(10276)
财务(10259)
财务管理(10230)
企业财务(9748)
(9542)
银行(9489)
(9047)
金融(9045)
(9018)
理论(8969)
机构
大学(225328)
学院(223344)
(87839)
经济(85905)
管理(80350)
研究(79805)
理学(69746)
理学院(68837)
管理学(67466)
管理学院(67054)
中国(57571)
科学(53916)
(51127)
(47721)
(43499)
业大(41351)
农业(41053)
(40297)
研究所(40175)
中心(36166)
(34205)
财经(32453)
北京(29592)
(29509)
(28871)
师范(28464)
(28033)
经济学(27565)
农业大学(27037)
(26624)
基金
项目(153942)
科学(118725)
基金(111172)
研究(103785)
(101299)
国家(100524)
科学基金(82861)
社会(64324)
社会科(60939)
社会科学(60914)
(60732)
基金项目(59132)
自然(56590)
自然科(55290)
自然科学(55268)
自然科学基金(54320)
(52536)
教育(48253)
资助(45791)
编号(40256)
重点(36112)
(33868)
成果(33107)
(33045)
计划(31917)
(31665)
科研(30806)
创新(29752)
课题(28639)
科技(28609)
期刊
(90575)
经济(90575)
研究(60186)
学报(47934)
(45315)
中国(42434)
科学(39308)
大学(34193)
学学(32718)
(32126)
农业(30295)
管理(26521)
教育(21583)
(18296)
金融(18296)
技术(17364)
(16982)
财经(16390)
经济研究(15036)
业经(14495)
(14079)
(13259)
业大(12898)
问题(12609)
科技(11330)
技术经济(10966)
农业大学(10741)
统计(10469)
(10090)
理论(10040)
共检索到3194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林开淼  郭剑芬  杨智杰  纪淑蓉  杨玉盛  
采用Hedley磷素分级改进方法对福建省顺昌县不同林龄(21年生、31年生、49年生)米槠人促更新林Castanopsis carlesii表层土壤(0~10 cm)磷素有效性和磷素形态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1年生、31年生、49年生米槠人促更新林土壤总无机磷含量分别为237.53、238.75和251.89 mg/kg;各形态无机磷中,树脂-P、氢氧化钠无机P最大值均出现在49年生米槠林土壤,而碳酸氢钠无机磷、稀盐酸无机磷、浓盐酸无机磷、残留磷变化不大;表层土壤有机磷形态中NaCHO3-Po和NaOH-Po及总有机磷的含量均随着林龄增加而增大,但C.HCl-Po没有变化;土壤有效磷含...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陈竣  李贻铨  陈道东  张瑛  巫流民  纪建书  
对几种主要杉木人工林土壤P素形态及其有效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无机P是赤红壤、红壤、黄红壤P素的主要形态,其中O-P含量最高,Ca-P和Fe-P次之,Al-P含量最低。Al-P、Fe-P、O-P和Ca-P在赤红壤中分别占无机P的2.74%、4.70%、84.74%和7.81%;在红壤中分别占2.46%、11.90%、77.24%和7.80%;在黄红壤中分别占2.74%、10.63%、78.04%和8.59%。山地黄壤P素以有机P为主,无机P占全P的30.56%,Al-P、Fe-P、O-P和Ca-P分别占无机P的1.54%、15.67%、78.85%和3.94%。(2)在供试土壤区内Al-...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程传敏  曹翠玉  
盆栽和培养试验结果表明:潮土、黄棕壤和红壤淹水后磷的有效性均提高,回旱后则降低,其中红壤最显著,这与土壤中Fe氧化物含量不同有关;淹水使3类土壤的磷肥肥效均降低,其顺序为红壤>黄棕壤>潮土;外加磷肥在潮土中主要转化为CaP,OP和AlP,红壤中则主要转化为FeP,AlP和OP。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谢修鸿  张大庚  依艳丽  栗杰  梁运江  
采用不同磁场强度,对磁处理施肥棕壤和保护地土壤磷释放量进行了初步研究,同时测定了磁处理施肥棕壤有效磷及其无机磷各组分含量变化。结果表明:磁场处理能够提高施肥棕壤、保护地土壤水溶性磷含量。磁处理施肥棕壤的有效磷含量高于对照,其中Ca8-P、Al-P、Ca2-P含量比未经磁处理高,而其O-P含量、无机磷总量却是磁处理的较低;磁处理的和未经磁处理的棕壤对Ca10-P含量几乎没有影响。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雷丽群  卢立华  农友  明安刚  刘士玲  何远  
[目的]研究了马尾松从幼龄林至成熟林生长序列中的土壤有机C、全N、全P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以丰富该区域马尾松生态系统生态化学计量学领域的基础研究。[方法]以广西凭祥4个林龄(6、16、23、35 a)马尾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每个林龄选取3块林分,每个林分内设置一个400 m2的调查样地,按照0 20、20 40、4060 cm三层土层取样,采用不同林分土壤化学计量的对比实验测定土壤CNP,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的LSD法进行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4个林龄马尾松人工林0 20 cm土壤有机C、全N、全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罗桂生  马履一  贾忠奎  吴丹妮  迟明峰  张淑敏  赵贵娟  
【目的】油松为我国北方地区主要造林树种。通过探讨环境因子与油松更新苗生长的相关关系,阐明了油松人工林抚育间伐形成的林隙对其天然更新影响的内在机制。【方法】在油松人工纯林设置4种林隙等级,即林隙直径和冠层平均树高之比分别为L-I(0.75 H)、L-II(1.00 H)、L-III(1.25 H)(H为冠层均高)和对照(CK,林冠下),每种林隙等级设置3个重复,并根据边界木的平均冠幅将每个林隙分为林隙中心区域(B),林隙边缘区域(C)和林隙周边区域(D)。调查了油松更新状况,同时测量生长旺季的光合有效辐射、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土壤温度和土壤湿度等环境因子,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不同林隙等级下物种组成和生长状况的差异性,以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结果表明:①所有林隙等级中油松更新苗数量均占绝大部分(> 82.6%),油松更新苗数量所占比例并没有显著差异(P> 0.05)。②林隙等级对总的更新苗平均密度、平均高度和平均当年高生长都有显著影响(P <0.05),空气湿度和土壤含水量只在特定等级林隙中与部分更新特征显著相关。【结论】初步结论:油松人工林内,间伐产生的林隙对天然更新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对植物物种组成影响不大;林隙的大小主要通过影响光合有效辐射对油松更新状况产生影响;所研究的5个环境因子中,林隙光合有效辐射和土壤温度是影响更新苗更新状况的主要因子。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彭辉  周红敏  张弓乔  王宏翔  
【目的】研究不同林龄红豆树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为红豆树人工林土壤质量动态变化和土壤微生物生态学机制的理解提供基础数据,为红豆树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提供依据。【方法】以红豆树幼龄林、中龄林和成熟林为研究对象,采用Illumina Miseq测序平台,分析了土壤真菌群落的Alpha多样性、真菌群落结构组成,群落多样性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并对土壤理化性质与真菌群落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1)α多样性指数表明,幼龄林和中龄林、成熟林土壤真菌多样性差异显著,红豆树幼龄林土壤中真菌多样性高且分布均匀;成熟林土壤真菌的数量和丰度最大;2)3个林龄的土壤样品中共检测到真菌26个门,67个纲,101个目,127个科,145个属。子囊菌门和担子菌门丰度占真菌总量的74.2%~90.2%。中龄林和成熟林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相似度较高。3个林龄土壤中前3位优势菌纲为:银耳纲、粪壳菌纲和散囊菌纲。RDA分析表明土壤速效钾、有效磷、全钾和pH是影响真菌群落的主要因子。【结论】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指数在不同林龄间有一定差异,幼龄林和中龄林、成熟林的群落结构差异显著,中龄林和成熟林的真菌群落结构多样性差异较小。随着林龄的增大真菌多样性增加,本研究结果为不同林龄红豆树土壤肥力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穆晓慧  李世清  党蕊娟  
【目的】研究黄土高原主要农田土壤重金属Cd的形态与生物有效性的关系,为评价本区土壤重金属Cd污染程度及其生物有效性提供一定的理论与数据依据。【方法】以黄土高原自北向南采集的12个0~20 cm耕层土壤为供试土样,通过室内分析和盆栽试验,研究了黄土高原石灰性土壤中不同形态Cd的分布特征及其生物有效性。【结果】黄土高原农田土壤Cd各形态总体分布特征为:有机结合态Cd、铁锰氧化物结合态Cd>碳酸盐结合态Cd>交换态Cd>残渣态Cd,自北向南各形态Cd含量均呈不同程度的增加趋势。各土壤类型间铁锰氧化物结合态Cd及碳酸盐结合态Cd平均含量均表现为:干润砂质新成土<黄土正常新成土<简育干润均腐土<土垫旱耕...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玲利  卫迎  刘洋  洪坚平  
为培肥复垦土壤、提高土壤潜在的磷素有效性,采用盆栽试验研究施用不同浓度单一及混合解磷菌群对复垦土壤磷形态以及油菜产量、吸磷量、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解磷菌群处理相比,施入不同浓度的解磷菌群能够提高土壤有效磷含量、碱性磷酸酶活性及土壤全磷的含量,其中,效果最好的是解磷细菌群,较不施解磷菌群处理,土壤有效磷含量、碱性磷酸酶活性及土壤全磷含量分别提高21.69%50.42%,7.17%25.45%,2.38%9.52%,且在中浓度4 m L/盆处理下含量达到最大;施入解磷菌群能够提高油菜的产量和叶绿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徐凯健  林伟盛  杨智杰  任婕  刘小飞  熊德成  谢锦升  杨玉盛  
[目的]为科学评价皆伐、火烧对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不同深度土壤有机碳吸存的影响,[方法]以福建省中亚热带36年生米槠人促更新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非散射红外CO2浓度探测仪和LiCOr-8100土壤碳通量系统,并结合FiCk扩散法计算并分析0 80 Cm不同深度土层CO2通量的日动态特征。[结果]表明:(1)火烧地(rB)和皆伐地(rr)不同土层CO2浓度均出现明显下降,其中,对照(Ck)地土壤CO2浓度值(0 80 Cm)分别是rB和rr的1.9、1.3倍;(2)各试验地土壤CO2通量(0 80 Cm)表现为rB(1.99μmOL·m2·s-1)>rr(0.99μmOL·m2·s-1)>Ck(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昆昆  廖世鹏  任涛  李小坤  丛日环  鲁剑巍  
【目的】探究长江流域水旱轮作制度下,化学磷肥和秸秆还田配施磷肥对作物生产力的贡献,以及对土壤磷有效性和磷素效率的影响,为农田土壤磷素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试验于2014—2018年在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农业大学进行,选取定位试验中的3个处理,分别为:(1)不施磷(NK);(2)施磷(NPK);(3)施磷配合秸秆还田(NPK+S)。通过测定作物产量、磷含量及土壤有效磷,分析作物磷素利用效率,探讨土壤有效磷变化与磷累积盈亏的响应关系。【结果】与NK处理相比,NPK处理的油菜和水稻平均产量分别提高530.3%和35.9%,磷积累量分别提高495.3%和98.5%;与NPK处理相比,NPK+S处理的油菜和水稻平均产量分别提高19.1%和11.0%,磷积累量分别提高20.6%和11.7%;油菜产量和磷积累量对磷肥和秸秆的响应优于水稻。秸秆还田条件下,油菜和水稻的平均磷素农学效率分别提高6.8%和33.9%,油菜、水稻和周年的磷素累积利用率分别提高8.6%、17.0%和19.8%。秸秆还田对水稻磷素利用率和农学效率的影响更为显著。4年油菜水稻轮作后,不施磷处理土壤磷素累积亏缺110.2 kg P_2O_5·hm~(-2),有效磷浓为1.9 mg·kg-1;施磷处理土壤磷素累积盈余210.9 kg P_2O_5·hm~(-2),有效磷浓度(4.3 mg·kg-1)较不施磷处理提高126.3%;施磷配合秸秆还田处理土壤磷素累积盈余(222.1 kg P_2O_5·hm~(-2))较NPK处理增加5.3%,有效磷浓度(5.1 mg·kg-1)较NPK处理提高18.6%。秸秆还田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效磷浓度,但土壤磷盈余量没有明显增加。连续秸秆还田和施用化学磷肥条件下,水稻土每盈余100 kg·hm~(-2)的磷,NPK和NPKS处理土壤有效磷分别提高1.8和2.0 mg·kg-1。秸秆还田促进了土壤磷素有效化。【结论】施磷显著增加了油菜、水稻的产量和磷积累量,提升了土壤磷盈余量和有效磷浓度;秸秆还田在施磷肥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了油菜、水稻的产量和磷积累量,提高了作物特别是水稻对磷素的利用率和农学效率,同时能够在避免土壤磷素过量积累的情况下提高土壤有效磷浓度。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张沛健  徐建民  卢万鸿  潘松海  陈马兴  李孔生  尚秀华  
【目的】探讨雷州半岛地区不同林龄尾细桉人工林植物多样性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特征及相关性,为尾细桉人工林科学种植和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选取1~9年生9个林龄的尾细桉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设置50个标准样地调查林下植被,采集土壤样品并测定土壤理化性质,对植物多样性指数和土壤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尾细桉人工林林下共出现植物种类30科59属63种,大青、白楸和银柴是灌木层最常见的树种,飞机草为草本层的优势种。除草本层Simpson指数外,不同林龄尾细桉林下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均具有显著差异,物种丰富度随着林龄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草本层的Simpson指数、Shannon指数和均匀度指数随着林龄的增加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整体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灌木层的Simpson指数、Shannon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随着林龄的增加出现明显的波动性,林龄大于4 a时都呈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不同林龄尾细桉人工林的土壤容重差异不显著(P> 0.05),但对土壤养分含量影响均显著(P <0.05)。土壤理化性质与植物多样性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土壤容重、有机质、全磷含量与植物多样性的相关性最为密切。【结论】雷州半岛尾细桉人工林的植物多样性和土壤理化性质随林龄变化差异显著,土壤环境能显著影响植物多样性的变化,在生产经营中要做好整地、补充磷肥及抚育间伐等管理,保持良好的土壤性能,从而维持生态群落的稳定性,促进桉树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茜  赵秋  向春阳  史昕倩  杜锦  
为促进冬绿肥在华北地区进一步推广种植,采用田间长期定位试验,以冬季闲田为对照,设置了二月兰、毛叶苕子、黑麦草和冬油菜4个冬绿肥处理,研究不同冬绿肥对土壤有机磷磷素含量的变化及玉米磷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冬绿肥处理在7 a间,土壤全磷、有效磷含量变化趋势相同,毛叶苕子相对其他处理增加土壤全磷最多,年均增长率达8.07%;冬油菜相对其他处理增加土壤有效磷含量最多,年均增长率达48.34%。不同冬绿肥与春玉米轮作对土壤中各形态有机磷含量影响不同,2019年,活性有机磷含量最高的是黑麦草处理和冬油菜处理,均为12.64 mg/kg;中等活性有机磷含量最高的是冬油菜处理,为41.64 mg/kg;中稳性有机磷含量最高的是黑麦草处理,为18.73 mg/kg;对于高稳性有机磷来说,冬油菜处理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二月兰、毛叶苕子和黑麦草处理显著低于冬闲和冬油菜处理;冬油菜与春玉米轮作可促进土壤中有机磷向活性及中等活性有机磷转化。冬绿肥翻压7 a后,冬油菜处理的玉米籽粒含磷量0.39 mg/kg为各处理中最高。玉米籽粒含磷量与各形态有机磷的相关系数大小依次为MLOP(0.952~(**))>LOP(0.816~(**))>MROP(0.122)>HROP(-0.064)。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徐志霞  李小容  蔡莲子  李颖  刘胜欢  刘武才  李蕾  
【目的】研究海南滨海木麻黄林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和酶活性随林龄的变化规律,探讨木麻黄成熟林林地地力衰退的原因。【方法】在位于海南省海口市海滨的木麻黄幼龄林(5年生)、中龄林(15年生)和成熟林(30年生)中各设置3个10m×10m的样方,采用"S"形5点混合取样法取5~20cm土层土样,提取土壤宏基因组DNA对土壤细菌、真菌的菌属组成、相对丰度和多样性进行分析,测定土壤酶活性并对酶活性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进行通径分析,同时对土壤微生物与土壤酶活性和理化性质的关系进行典范对应分析(CCA)。【结果】(1)中龄林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的物种组成最丰富且均匀程度高。各林龄林地土壤细菌均以酸杆菌_Gp1占优势,中龄林土壤中特有菌属鞘氨醇杆菌属也为优势菌属。各林龄土壤真菌以发菌科中一种尚未分类的菌属占优势,其在成熟林中相对丰度最高。(2)随林龄增加,土壤蔗糖酶和脲酶活性逐渐升高,而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活性逐渐降低,多酚氧化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通径分析表明,土壤呼吸作用、pH值及全钾、全磷、有机质含量是影响土壤酶活性的直接因素。(3)CCA分析表明,铵态氮对细菌群落的影响程度最大,而土壤体积质量对真菌群落的影响程度最大。多酚氧化酶活性与分枝杆菌属相关性最大,而酸性磷酸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活性与土壤真菌相关菌属相关性最大。土壤优势菌属中鞘氨醇杆菌属与有机质、硝态氮含量最相关,发菌科中一种尚未分类的真菌与过氧化氢酶活性、pH最相关。【结论】成熟林中微生物群落丰富度和均匀程度降低以及氧化还原酶类活性随林龄增长而逐渐降低,是木麻黄成熟林林地地力衰退的一个重要原因。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赵伟红  康峰峰  韩海荣  程小琴  胡景东  韩树文  池桂杰  
为了探讨不同林龄山杨天然次生林土壤理化性质的差异,以辽河源地区山杨PoPulus davidiana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林龄的林分土壤理化特征及其垂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随着林龄的增加,山杨在0~100 cm各土层土壤容重(1.07~1.69 g·cm-3)和土壤全K含量(4.32~4.72 g·Kg-1)均表现出成熟林>近熟林>中龄林,而土壤含水量(7.35%~24.39%)从高到低为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土壤全n含量(0.28~2.76 g·Kg-1)、土壤全P含量(0.46~1.37 g·Kg-1)先增加后降低,即近熟林>成熟林>中龄林,而土壤P H值(5.03~5.98)变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