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317)
- 2023(9152)
- 2022(8367)
- 2021(7940)
- 2020(6735)
- 2019(15557)
- 2018(15615)
- 2017(29932)
- 2016(16649)
- 2015(18636)
- 2014(18531)
- 2013(18325)
- 2012(16676)
- 2011(14994)
- 2010(14602)
- 2009(13208)
- 2008(12653)
- 2007(10717)
- 2006(9157)
- 2005(7615)
- 学科
- 济(59710)
- 经济(59645)
- 管理(44272)
- 业(41826)
- 企(35259)
- 企业(35259)
- 方法(29997)
- 数学(25962)
- 数学方法(25661)
- 学(17338)
- 农(15552)
- 中国(14237)
- 财(14048)
- 业经(13121)
- 地方(12356)
- 理论(10616)
- 和(10481)
- 农业(10463)
- 贸(10087)
- 贸易(10083)
- 环境(9961)
- 技术(9868)
- 易(9776)
- 务(9341)
- 财务(9284)
- 财务管理(9269)
- 制(9158)
- 企业财务(8782)
- 教育(8739)
- 划(8532)
- 机构
- 大学(231098)
- 学院(229217)
- 管理(92052)
- 济(81224)
- 理学(80796)
- 理学院(79878)
- 经济(79274)
- 管理学(78371)
- 管理学院(77991)
- 研究(77884)
- 科学(54577)
- 中国(54019)
- 京(50300)
- 农(45321)
- 业大(42316)
- 所(40699)
- 研究所(38015)
- 农业(35764)
- 财(34876)
- 中心(34303)
- 江(31860)
- 北京(31655)
- 范(29871)
- 师范(29499)
- 财经(28992)
- 院(28852)
- 经(26435)
- 州(26213)
- 技术(26024)
- 省(24271)
- 基金
- 项目(169528)
- 科学(130352)
- 基金(120913)
- 研究(117851)
- 家(108650)
- 国家(107799)
- 科学基金(90329)
- 社会(69987)
- 省(67539)
- 社会科(66131)
- 社会科学(66111)
- 基金项目(65677)
- 自然(62831)
- 自然科(61295)
- 自然科学(61275)
- 自然科学基金(60118)
- 划(57722)
- 教育(53268)
- 资助(49752)
- 编号(47768)
- 重点(38230)
- 成果(37777)
- 部(35778)
- 发(35720)
- 创(35122)
- 计划(33983)
- 科研(33490)
- 课题(33013)
- 创新(32767)
- 科技(31066)
共检索到3141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徐秋芳 姜培坤 俞益武 孙建敏
为了解不同林业用地的生态功能 ,对浙江省湖州市 3种天然林和 5种人工商品林地土壤抗蚀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马尾松林、常绿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 3种天然林土壤抗蚀性能均较理想 ,三者相比 ,以常绿阔叶林地最强 ,针阔混交林其次 ,马尾松林地相对较弱。5种人工商品林地中 ,早竹和毛竹林土壤抗蚀能力最强 ,接近或超过马尾松林地 ;杉木和青梅林地土壤抗蚀能力最弱 ,容易产生水土流失 ,应加强防治措施 ;茶园土壤抗侵蚀能力也不够理想 ,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图 3表 2参 1 2
关键词:
林地 土壤 抗蚀性 水土保持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范川 周义贵 李贤伟 张健 廖洪流 李凤汀 冯茂松
以四川省德阳市旌阳区低效柏木林改造8年后的6种模式(栎竹模式、撑绿杂交竹模式、柏竹桤模式、柏栎模式、柏竹模式和柏木纯林)为对象研究土壤抗蚀性。结果表明:1)不同改造模式对土壤物理性质、有机质、细根含量及水稳性团聚体都有显著性的影响(P柏竹>柏栎>柏木>栎竹>撑绿杂交竹;细根含量则为撑绿杂交竹>柏竹桤>柏竹>柏木>柏栎>栎竹;水稳性团聚体柏竹桤>柏栎>柏竹>柏木>撑绿杂交竹>栎竹。2)对14个指标的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模式下土壤抗蚀性的相对大小与水稳性团聚体一致,各指标中水稳性团聚体对抗蚀性贡献率最大(5...
关键词:
柏木 低效林 改造模式 土壤抗蚀性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军 谢旭姣 韦小茶 李青 王济 张帅
[目的]研究典型喀斯特地区不同龄级马尾松林下土壤抗蚀性,筛选表征喀斯特地区马尾松林土壤的最适抗蚀指标,为喀斯特地区水土保持和生态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在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选择不同龄级(幼龄林(SY)、中龄林(SZ)、成熟林(SC))的马尾松林,测定了不同龄级马尾松林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团聚体组含量、机械组成和土壤抗蚀性指标,最后选取有机质含量、抗蚀指数、团聚体破坏率、团聚状况、团聚度、分散率、分散系数、湿筛平均重量直径、湿筛平均几何直径、体积质量、干筛团聚体含量、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毛管持水量13个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探究各龄级马尾松林土壤的最优抗蚀指标和综合抗蚀指数。[结果](1)不同龄级马尾松林土壤理化性质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土壤平均有机质含量由大到小排序为成熟林(94.49 g/kg)>中龄林(63.78 g/kg)>幼龄林(55.29 g/kg)。(2)马尾松林土壤湿筛平均重量直径、团聚状况和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下降,表现为成熟林>中龄林>幼龄林。(3)主成分分析发现,有机质、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抗蚀指数、团聚度、团聚状况和湿筛平均重量直径为最适抗蚀指标。(4)不同龄级马尾松林综合抗蚀指数表现为成熟林(8.04)>中龄林(-0.29)>幼龄林(-7.75)。[结论]筛选出了表征喀斯特地区马尾松林土壤抗蚀性的最适指标。随着喀斯特地区马尾松林龄的增加,土壤有机质、湿筛平均重量直径和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均增大,团聚状况得到改善,土壤抗蚀性增强。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吴鹏 朱军 崔迎春 丁访军 周玮
为全面评价黔中杠寨小流域主要植被类型的水土保持功能,以小流域主要的5种植被类型下的表层土壤为研究对象,并以无林地为对照,选取了多个与土壤抗蚀性相关的指标,分析其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抗蚀性的差异,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筛选出了评价土壤抗蚀性强弱的最佳指标,计算了土壤抗蚀性综合指数。结果表明:(1)5种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抗蚀性均要优于无林地(少数几个指标除外),麻栎灌木林在各抗蚀性指标上表现最好,马尾松+华山松混交林幼林次之;(2)不同植被类型下评价土壤抗蚀性的最佳五指标分别是:>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结构破坏率、分散系数、团聚状况和团聚度;(3)根据土壤抗蚀性综合指数,5种不同植被类型及无林...
关键词:
杠寨小流域 植被类型 土壤抗蚀性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邓羽松 李双喜 丁树文 蔡崇法 夏栋 刘丹露
崩岗是鄂东南地区极其严重的土壤侵蚀类型,影响范围广,破坏性强。选择鄂东南通城县花岗岩崩岗不同层次土壤进行研究,主要分析崩岗剖面土壤颗粒分形维数、可蚀性、渗透性及水稳性,并通过回归分析等方法建立其与土壤性质之间的拟合关系。结果表明:鄂东南通城县崩岗土层表土层、红土层、斑纹层以及碎屑层的性质存在较大差异,土壤颗粒分形维数D由表土层至碎屑层呈减小的趋势,土壤可蚀性K值由表土层至碎屑层呈增加的趋势,水稳性指数则呈现减小的趋势,渗透性则表现为红土层小而表土层和碎屑层大的规律。同时,相关性分析以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崩岗剖面土壤颗粒分形维数、可蚀性、渗透性以及水稳性之间关系密切,抗蚀性与土体性质之间的相...
关键词:
崩岗 分形维数 可蚀性 渗透性 水稳性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云琦 王玉杰 刘楠
以三峡工程库区典型植被类型(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楠竹林、灌木林、农地对照)为研究对象,从抗蚀性、抗冲性和抗剪性3个角度进行林地土壤抗侵蚀性能研究,并采用判断矩阵获得指标权重,用综合评分法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土壤团聚度为三峡库区林地土壤最佳抗蚀指标;土壤团聚度平均值表现为灌木林(37.2%)和农地(42.4%)最优,楠竹林(10.6%)最差,针阔混交林(26.2%)优于常绿阔叶林(19.4%)。在最易被径流冲刷的土壤A层,抗冲刷系数为:常绿阔叶林(6.933L·min/g)>灌木林(4.205L·min/g)>针阔混交林(3.783L·min/g)>农地(3.046L·min/g)>楠竹林(...
关键词:
三峡库区 林地土壤 抗侵蚀性 评价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杨馥羽 陈奇伯 黎建强 龚顺清 付钇珊
【目的】计划烧除是森林预防火灾的重要措施之一。探究计划烧除对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林地土壤抗蚀性和抗冲性的影响,为森林的可持续经营以及优化林区计划烧除作业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方法】以滇中高原云南松林计划烧除样地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取样与室内实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系统研究了计划烧除对云南松林土壤抗蚀性和抗冲性的影响。【结果】(1)周期性计划烧除后,土壤0~40 cm土层中粒径>2.00 mm的机械稳定性团聚体含量增加,粒径>2.00 mm的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减少,水稳性团聚体平均质量直径和平均几何直径减小,土壤团聚体结构破坏率增大,抗蚀指数减小,40~60 cm土层中土壤抗蚀性指标无明显变化。(2)计划烧除后地表凋落物蓄积量减小,凋落物持水性能与拦蓄能力减弱,植物根系被烧毁。周期性计划烧除后凋落物和根系减少是林地内土壤抗冲系数减小的主要原因。【结论】计划烧除使土壤表层抗水蚀能力下降。随着土层深度增加,计划烧除对土壤抗蚀性的影响逐渐减小,火烧后地表凋落物和植被根系减少,抗冲性能减弱。图1表6参37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珊珊 毕华兴 崔艳红 云慧雅 马晓至 赵丹阳 侯贵荣
【目的】研究晋西黄土区16年生刺槐林土壤抗蚀性的关键评价指标,探讨林分密度对土壤抗蚀性的影响,为实现功能导向型林分结构定向调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5个密度梯度(1 025、1 300、1 575、1 800、2 150株/hm_2)刺槐林为研究对象,基于野外采样和室内试验,选取5大类、12个土壤抗蚀性指标进行单独分析与综合评价。【结果】(1)应用主成分分析对12个土壤抗蚀性指标进行筛选,可知土壤密度(因子载荷量为-0.776)、有机质含量(0.864)、>0.25 mm水稳性团聚体质量分数(0.747)、平均质量直径(0.960)、几何平均直径(0.779)、土壤分形维数(-0.736)和分散系数(-0.873)是评价晋西黄土区刺槐林(16年生)土壤抗蚀性强弱的关键指标;(2)同一林分密度下,刺槐林表层土壤抗蚀性优于深层土壤,土壤抗蚀性综合指数为0~10 cm(0.548)>10~20 cm(-0.070)>20~30 cm(-0.477);同一土层内,刺槐林土壤抗蚀性随林分密度的增大(1 025~1 575株/hm_2)逐渐增强,在密度大于1 575株/hm_2后逐渐减弱;(3)以刺槐林分密度为x轴,以土壤抗蚀性综合指数为y轴建立了开口向下的抛物线函数关系:y=-2.683×10_(-6)x_2+0.009x-6.375(R_2=0.77),据此预测刺槐林分密度为1 590株/hm_2时,土壤抗蚀性最强,综合指数为0.403。【结论】研究区中密度刺槐林分的土壤抗蚀性较强,从土壤抗蚀性角度,建议刺槐林(16年生)的经营密度以1 590株/hm_2为宜,对于密度过低或过高的林分,在满足林业生产的同时及时进行科学补植或间伐,还应注意保护表层土壤,以充分发挥林地的水土保持功能,有效控制土壤侵蚀。
关键词:
晋西黄土区 土壤抗蚀性 刺槐 林分密度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曾昭霞
针对喀斯特地区植被退化、水土流失、石漠化日趋严重、生态功能衰退等关键问题,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区域生态研究团队基于中国科学院环江喀斯特生态系统研究站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径流场、动态监测样地、辅助性样方等,开展了喀斯特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抗蚀能力、喀斯特山区土壤侵蚀过程及石漠化发展过程中土壤质量变化特征等方面的研究工作,近日取得新进展。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马西军 程金花 张洪江 陆晓宇 张君玉 孙龙 王彬偐
【目的】分析晋西黄土丘陵区主要人工林地土壤的抗蚀性及其影响因素,为该地人工林建设过程中树种的搭配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山西中阳县车鸣峪林场神疙瘩管护站的5种人工林地为研究对象,取样测定其土壤的基本理化性质及土壤抗蚀性指数,并分析了5种人工林地土壤抗蚀性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结果】1)不同种类人工林的土壤抗蚀性有差异,土壤抗蚀性指数表现为刺槐油松榆树混交林>油松林>侧柏林>刺槐林>灌木林,不同土层的土壤抗蚀性指数也有区别,表现为0~20cm土层大于20~40cm土层。2)土壤抗蚀性指数随着时间的增加而降低,且二者间呈三次函数关系,其中20~40cm土层土壤抗蚀性指数下降幅度更大。3)土壤抗...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张笑培 杨改河 王和洲 杨慎骄 宗洁
以农地为对照,对黄土高原西部地区陕西千阳天然次生林侧柏(B),20年(C20)和5年(C5)生刺槐林,撂荒5年(H5)、苜蓿草地(M)5种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土壤结构特性及抗蚀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土壤结构系数、土壤有机质含量、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提高。以模糊隶属度函数模型对研究区域抗蚀性定量评价,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抗蚀性指数分别为:侧柏0.92,20年刺槐0.82,5年刺槐0.62,5年撂荒地0.49,苜蓿0.46,农地0.20。土壤抗蚀性大小顺序为:侧柏>刺槐20>刺槐5>荒5>苜蓿>农地。通过不同的植被恢复,土壤抗蚀性比对照有了明显提高,土壤生态功能得到改善。
关键词:
土壤侵蚀 抗蚀性 植被恢复 评价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旦旦 张鹏辉 王健 肖庆利
采用静水崩解法研究黄土坡面同一土类背景下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侧柏林、刺槐林、油松林、黑杨林、荒草地、农耕地)土壤抗蚀性的差异及产生原因,并分析土壤抗蚀性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性。结果表明:0~10 cm土层,侧柏林地崩解量最少,农耕地崩解量远远大于林地与荒草地,而10~20 cm土层,黑杨林地崩解量最小,其次为油松、侧柏、刺槐林地,荒草地与农耕地崩解量差别不大,这与植被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有关;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的崩解速率均随着时间增加而逐渐减小,初始速率最大;土壤团聚体含量与土壤抗蚀性极显著相关,林地土壤由于其理化性质得到改善因而增强了抗蚀性。
关键词:
黄土坡面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 土壤抗蚀性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爱民 严思维 林勇明 邓浩俊 杜锟 孙凡 王道杰 吴承祯 洪伟
土壤抗蚀性是评价土壤抵抗侵蚀能力的重要参数之一,植被恢复过程可引起土壤抗蚀性变化。本文通过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不同林龄新银合欢人工林土壤抗蚀性进行综合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林龄的增长,新银合欢人工林土壤的通透性和结构稳定性变差,土壤细颗粒含量增加,土壤的养分含量有所降低;2)不同林龄新银合欢人工林土壤抗蚀性综合指数大小表现为:10年生>16年生>27年生,这说明随着林龄的增长,蒋家沟泥石流频发区新银合欢人工林土壤抗蚀性呈下降的趋势;3)表征土壤抗蚀性的13个指标可简化为:土壤密度、最大持水量、>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黏粒含量、粉粒含量5个指标,以此为自变量,以土壤...
关键词:
泥石流 植被恢复 土壤抗蚀性 主成分分析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姜喜山 兰再平 张博 马可 胡海姿
对世界银行贷款"贫困地区林业发展项目"8个项目省(区)新建经济林和垦复竹林地中设置的11个土壤侵蚀定位观测点,连续5年(2001—2005年)观测得到的数据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各经济林地和竹林地在造林或垦复后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土壤侵蚀,在11个观测点中,6个观测点发生了微度土壤侵蚀或轻度土壤侵蚀,位于黄土地貌区的3个观测点土壤侵蚀强度较大,个别年份受高强度侵蚀性降雨的影响,发生了强度土壤侵蚀。梯田类整地方式的经济林地观测点土壤侵蚀量较小,水平带及穴状整地方式观测点的土壤侵蚀较为严重;造林后连续间作的经济林每年均发生土壤侵蚀,侵蚀模数随年度无明显变化,对于前4年进行间作,然后停止间作的经济...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王春晓 谢世友 王灿
土壤物理性质是评价土壤抗蚀性能的重要标准,本文对岩溶山区三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主要物理性质及其各指标之间相互关系进行分析,确定了土壤物理性质优劣程度和变化趋向;用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得出了有机质含量对土壤抗蚀性能表现为显著的正相关性,确定了土壤抗蚀性最佳5指标,通过抗蚀性综合指数建立了该研究区土壤抗蚀性预测模型。
关键词:
岩溶山区 土壤抗蚀性 物理性质 预测模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