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570)
2023(13579)
2022(11999)
2021(11284)
2020(9508)
2019(21559)
2018(21730)
2017(41495)
2016(23141)
2015(26152)
2014(26063)
2013(25908)
2012(23946)
2011(21522)
2010(21620)
2009(19736)
2008(19382)
2007(17285)
2006(15273)
2005(13199)
作者
(70509)
(59110)
(58618)
(55676)
(37176)
(28813)
(26358)
(23516)
(22366)
(20901)
(20339)
(19921)
(18742)
(18582)
(18215)
(18197)
(17874)
(17430)
(16910)
(16717)
(15125)
(14586)
(14494)
(13520)
(13403)
(13369)
(13074)
(12995)
(12086)
(11954)
学科
(90646)
经济(90545)
(66294)
管理(58370)
(48255)
(44980)
企业(44980)
方法(40302)
数学(35043)
数学方法(34592)
农业(32035)
(23478)
业经(23408)
中国(22327)
(19878)
地方(18804)
(16745)
(15365)
贸易(15357)
(14907)
理论(14397)
技术(13943)
环境(13573)
(13264)
(13252)
(12798)
教育(12495)
(12421)
银行(12352)
(12127)
机构
学院(330428)
大学(329375)
管理(127712)
(124115)
经济(121277)
研究(114134)
理学(111502)
理学院(110192)
管理学(108015)
管理学院(107461)
中国(84041)
(82132)
科学(77738)
(70603)
农业(64086)
业大(62873)
(60295)
研究所(55642)
(52927)
中心(52499)
(49344)
(44417)
师范(43893)
北京(43660)
财经(42886)
农业大学(40742)
(40301)
(39408)
(39138)
(38247)
基金
项目(233095)
科学(180706)
基金(167220)
研究(164459)
(149310)
国家(148043)
科学基金(124477)
社会(100308)
社会科(94509)
社会科学(94481)
(93225)
基金项目(90144)
自然(84114)
自然科(82115)
自然科学(82092)
自然科学基金(80607)
(78382)
教育(73990)
资助(68248)
编号(67865)
成果(54284)
重点(52734)
(50454)
(50044)
(47661)
课题(46195)
科研(45372)
计划(45207)
创新(44486)
(42293)
期刊
(139077)
经济(139077)
研究(90370)
(81823)
学报(65115)
中国(63789)
科学(56834)
农业(55818)
大学(48046)
学学(45755)
管理(41759)
(37156)
教育(35182)
业经(27724)
(27085)
技术(26918)
(26515)
金融(26515)
(19537)
财经(19511)
业大(19496)
问题(19230)
经济研究(19007)
科技(17751)
图书(17061)
(16535)
资源(16310)
农业大学(16058)
技术经济(15743)
理论(15425)
共检索到4759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仲召亮  王文杰  张文天  王琼  
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GRSP)是由丛枝菌根真菌产生的一种不易溶于水的糖蛋白,对GRSP化学结构特征认知的匮乏,很大程度上限制了GRSP的生态学地位及其应用前景。本文选取东北林业大学实验林场5种林分及其毗邻农田为研究对象,通过多种技术手段,来揭示GRSP的特征及其在不同林型和农田中的差异。研究发现GRSP含有O—H和N—H伸缩振动带、C—H伸缩振动带、C=O和COO—伸缩振动带、COO—伸缩振动带和C—H弯曲收缩带、C—O和Si—O—Si伸缩振动带5种官能团。紫外吸收峰位置在225~248 Nm之间,OD值在0.9~2.0之间。X射线衍射结果显示GRSP含有石英、蒙脱石、伊利石、斜长石、伊利石...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艳玲  潘根兴  胡秋辉  陈历程  
研究了叶面喷施Na2 SeO3 和自制生物硒肥对低硒土壤中大豆籽粒蛋白组分及其硒含量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 :叶面施用含硒 180mg·L-1(施硒量为 2 0 0 g·hm-2 )的Na2 SeO3 和生物硒肥可使低硒土壤大豆硒含量达到 11~ 12mg·kg-1,而对产量没有显著影响。与对照相比 ,施硒后籽粒中蛋白质含量显著提高 ,而固体残渣降低。施硒不但提高了大豆水溶性蛋白含量 ,而且水溶性蛋白结合态硒上升 ,固体残渣结合态硒下降 ,故大豆对外源补充的硒有较高的生物利用效率 ;7S蛋白是水溶性蛋白中比较活跃的组分 ,施硒后其本身含量及含硒量均大幅度提高 ,显示出容易受外界环境硒浓度变化的特...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许泉  芮雯奕  何航  吴峰  罗鸿  卞新民  张卫建  
目的研究农田土壤有机碳密度特征及区域差异,为区域性土壤生产力培育提供技术参考;为区域性农田土壤碳收集技术选择和配套政策制定提供决策依据。方法采用我国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研究不同用地方式下农田耕层土壤有机碳密度状况。结果农田耕层土壤有机碳密度介于0.81~12.68kg·m-2,平均为3.15kg·m-2,其中西南区最高,平均达3.63kg·m-2;华北区最低,平均为3.00kg·m-2。农田土壤有机碳密度的变异系数为57%,显著比非农业土壤的变异系数低35个百分点。不同用地方式下,水田耕层有机碳密度比旱地的平均高13个百分点,但水田有机碳密度的区域变异显著低于旱地。另外,农田土壤有机碳密度与降...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卢艳丽  白由路  王磊  杨俐苹  
【目的】土壤含水量是土壤属性的关键参数。摸清不同机械组成条件下土壤水分的光谱变化并实现土壤含水量的定量预测,为农田水分的快速监测及土壤其他属性的定量获取提供依据。【方法】通过人为控制获得不同粒级和不同含水量的土壤样品,确定室内土壤光谱测定的几何条件,采集不同土样的光谱特征并进行比较,按粒径等级利用最小二乘法(PLSR)建立农田土壤含水量的光谱定量预测模型。【结果】土壤光谱反射率总体趋势是随含水量增加而降低,其差异随着波长的增加和含水量的降低而增加,在1 400 nm和1 900 nm的水分敏感波段随含水量增加光谱吸收深度也增加。但当含水量大于40%时,通过孔径为0.15 mm筛子的土壤样品(处理D-1),在350—1 240 nm光谱反射率随含水量增加而升高,而1 240 nm以后随含水量增加而降低。相对于将所有样本数据混合建立模型,分粒级建立的模型在细颗粒土壤中预测效果得到了明显改善,并且样品越细模型在预测效果和稳定性也越好:最优模型均方根误差RMSE=4.13%,决定系数R2=0.90。同时,数据归一化处理后所建立的模型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噪声的影响,从而在预测效果和稳定性上也有所改善。【结论】土壤光谱随含水量的变化而变化,但并不都表现随含水量增加光谱反射率降低的特点,当含水量大于40%时,细颗粒土壤样本表现为在350—1 240 nm波段光谱反射率随含水量增加而升高;土壤含水量预测模型的精度和稳定性随着土壤粒径变小、样本量增大以及光谱数据归一化预处理而得到改善。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韩宁  陈蜀江  朱选  黄铁成  陈孟禹  徐世薇  
【目的】通过冗余分析充分挖掘伊犁河谷流域新垦绿洲不同农田的土壤pH、全盐量、可溶性盐离子含量变化以及各要素之间的相关性,为该区合理灌溉、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支撑。【方法】以伊犁河谷流域新垦绿洲不同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运用传统统计学和冗余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结果】①不同农田类型中,除小麦属于轻度盐渍化外,其余农田均属中度盐渍化,碱化程度均为中度碱化;可溶性盐离子中均值含量最高阴离子为SO■,阳离子为K~++Na~+;②从冗余分析结果得知前两轴解释了该区80%以上的土壤盐渍化信息,能清楚的表明土壤盐渍化指标与可溶性盐离子之间的关系,从整体来看不同农田全盐量与SO■相关性比较强,除苜蓿(Clover)外其余农田均与Ca~(2+)相关性强,阴离子与阳离子分别对pH、碱化度在一定程度上有影响。【结论】不同农田类型中可溶性盐离子含量均与盐渍化指标表现出一定的关联性,与传统统计学方法相比,冗余分析能直观表达影响盐渍化指标主要因素,同时为分析盐渍化信息提供新的有效方法。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韩知序   赵志忠   陈红利   余玉莹  
【目的】探讨热带地区不同撂荒年限对农田土壤固碳细菌群落的影响,为农业可持续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和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海南岛中部地区农田、短期撂荒地(2<撂荒年限<5)和长期撂荒地(撂荒年限>5)土壤固碳细菌的基因丰度、群落多样性及其差异进行分析。【结果】区内土壤cbbL基因丰度介于3.11×107~2.84×108 copies/g干土,呈现农田>短期撂荒地>长期撂荒地的规律。与对照农田相比,长期撂荒地降低了土壤固碳细菌Chao1指数、Observed species指数和Shannon指数。不同撂荒年限热带农田土壤固碳细菌的优势菌门为假单胞菌门(Pseudomonadota)和放线菌门(Actinomycetota),优势菌属为慢生根瘤菌属(Bradyrhizobium)、分枝杆菌属(Mycobacterium)、红假单胞菌属(Rhodopseudomonas)、红长命菌属(Rubrivivax)、芽绿菌属(Blastochloris)、诺卡氏菌属(Nocardia)、中慢生根瘤菌属(Mesorhizobium)、独岛菌属(Dokdonella)、固氮螺菌属(Azospirillum),且以兼性自养菌为主。不同撂荒年限的土壤固碳细菌群落结构变化总体呈现出按各撂荒年限聚集,3种不同撂荒年限的土壤共分析出33个差异标志物,其中农田17个,短期撂荒地5个,长期撂荒地11个。RDA结果显示,土壤固碳细菌群落结构受到土壤有机碳(SOC)、土壤水分含量(SWC)、土壤易氧化有机碳(ROC)、全磷(TP)、全氮(TN)、粗砂(Coarse sand)、pH和细砂(Fine sand)的显著影响。【结论】撂荒年限的的增加降低了土壤固碳细菌的基因丰度,群落结构也发生变化,环境因子中SOC、SWC、ROC、TP和TN对土壤固碳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较大。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李冰  王昌全  张隆伟  代天飞  杨娟  
在成都平原农田土壤和作物中Pb含量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土壤Pb形态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以及不同形态Pb对水稻、小麦、油菜籽Pb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成都平原土壤Pb活性形态(可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有机结合态)含量相对较高,占总量的40%以上,其含量主要受土壤pH、有机质的影响。作物Pb含量以小麦籽粒最高,稻谷其次,油菜籽最低,对Pb的富集能力为:水稻>小麦>油菜。稻谷与小麦Pb含量主要受土壤有机结合态Pb含量的影响,而油菜籽Pb含量与土壤可交换态和碳酸盐结合态Pb含量间呈显著正相关。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阿不都沙拉木·加拉力丁  师芸宏  王欣  
本文对鲁番市的4条河流(大河沿河、塔尔朗河、煤窑沟和黑沟)灌区农田土壤进行土样采集,测得吐鲁番市土壤总盐、全盐、电导率、主要离子含量和土壤养分,分析了土壤盐渍化类型、程度;对每条河流不同空间的土壤含盐量进行对比分析;明确土壤盐分与主要离子之间的相关关系及不同灌溉水影响土壤养分的组成。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有部分出现盐渍化趋势,且土壤次生盐渍化趋势较高,吐鲁番市土壤含盐量高低与各离子(即CO-3、HCO-3、SO2-4、Cl-、Ca2+、Mg2+、Na+、K+)含量大小有密切的关系;土壤盐分的空间分布因地势不同而有区别;沿4条河流灌溉区土壤盐渍化类型的主要成分为硫酸盐渍土;以河水灌溉为主土壤质量不...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冬梅  池宝亮  黄学芳  张健  
试验研究了不同农田管理措施下旱地玉米的土壤水分特征。结果表明,秸秆整秆全覆盖、微孔地膜覆盖较秸秆粉碎还田和常规种植能提高土壤水分,增加降水的入渗深度,减少土壤耗水量,其顺序为秸秆整秆全覆盖>微孔地膜覆盖>秸秆粉碎还田>常规种植。受基础土壤水分不同和降雨较少的影响,玉米生育前期不同农田管理措施土壤水分差异不大,8月份充足的降水后,各措施充分显示了其蓄水保墒的作用,其中,9月份秸秆整秆全覆盖0~120 cm土壤贮水量为248.2 mm,较常规种植增加32.1 mm;降水入渗深度为120 cm,较常规种植增加25 cm。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唐国勇  彭佩钦  苏以荣  童成立  吴金水  黄伟生  朱奇宏  
土地利用方式是影响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动态的重要因子之一。其利用方式的改变必将引起土壤有机碳含量发生相应的变化。在洞庭湖腹地选取典型样区,通过调查走访和密集取样,分析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旱地、水旱轮作地、一季稻水田和双季稻水田)下623个农田耕层土样有机碳含量。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土壤有机碳含量高低顺序为双季稻水田(28.12 g/kg)>一季稻水田(27.03 g/kg)>水旱轮作地(24.79 g/kg)>旱地(17.96 g/kg),其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土地生产力、秸秆还田量和土壤水文状态是导致不同利用方式下耕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差异的主要原因。进一步分析表明:加强作物秸秆还田...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传杰  肖婧  蔡岸冬  张文菊  徐明岗  
【目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是土壤生物肥力的重要指标,是土壤养分重要的周转库。探讨不同气候和施肥条件下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生物量碳、氮)的特征及容量,对于深刻认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影响因素及提高土壤生物肥力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本研究从中国知网、万方和web of Science 3个文献数据库,以"土壤微生物生物量"、"中国农田"和"长期施肥"为关键词,共收集目标文献42篇,包括458组含土壤有机碳(SOC)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SMBC)和414组含土壤全氮(TN)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SMBN)的数据集,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翟云霞  臧建成  苏成  
为了解西藏林芝市不同耕作方式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多样性变化,于2014年5-10月对西藏林芝市巴宜区青稞田、玉米田、油菜田及草地采用直径10 cm×10 cm土钻五点取样法,采用改良的Tullgren漏斗分离和收集土壤动物。共捕获土壤动物872只,隶属于4门12纲30目,共计50种,其中节肢动物构成了西藏林芝农田土壤动物的主要类群,占总体个数的85.68%;其次是线虫动物门,占总体个数的9.51%。Simpson优势度指数D(油菜)>D(草地)>D(青稞)>D(玉米);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姜桂英  张玉军  魏喜  张东旭  刘世亮  柳开楼  黄绍敏  申凤敏  
【目的】比较长期施肥定位站点的土壤有机质红外光谱,旨在探究不同碳饱和程度下土壤有机质光谱特征。【方法】基于进贤红壤和原阳潮土长期定位试验站典型施肥处理,利用碳饱和公式计算两个站点不同处理的碳饱和水平,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测定不同处理的土壤有机质官能团特征,分析不同站点不同处理间有机碳饱和特征及光谱特征。【结果】原阳潮土的土壤有机碳年变化率与碳投入之间呈线性关系,但进贤红壤则呈"曲线"关系。进贤红壤的碳饱和亏缺度(saturation deficit,SD)为0.118—0.413,显著小于原阳潮土的0.462—0.616。进贤红壤和原阳潮土的处理中含有相同的官能团:芳香类碳(1 636 cm~(-1),695 cm~(-1)),脂肪族碳(3 000—2 850 cm~(-1),1 455 cm~(-1)),碳水化合物或多糖类(1 080 cm~(-1),1 033 cm~(-1)或1 034 cm~(-1)),有机态硅类(1 100—1 008 cm~(-1),526cm~(-1),795 cm~(-1),778 cm~(-1),470 cm~(-1))。进贤红壤的芳香族、脂肪族和硅类特征峰的吸收强度明显高于原阳潮土的偏施肥处理;而原阳潮土偏施肥和有机肥处理的羧基类、烷烃类和碳水化合物类特征峰的吸收强度明显高于进贤红壤有机肥处理。综合分析两个站点各处理,土壤有机碳含量与透光率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相对于原阳潮土,进贤红壤各处理碳投入、土壤黏粒含量和铁铝氧化物含量均较高,且进贤为水田双季稻轮作制度,水分管理措施更有利于土壤有机碳的累积。【结论】综合两站点的土壤有机碳年变化率与碳投入关系以及碳亏缺度显示进贤红壤有机碳已经趋于饱和,而原阳潮土则还距碳饱和较远。两站点的红外光谱特征表明进贤红壤以芳香族、脂肪族和硅类等难分解惰性官能团为主,而原阳潮土则以羧基类、烷烃类和碳水化合物类易分解官能团为主。红外光谱透光率水平可以半定量土壤有机质官能团。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焦晓光  高崇升  隋跃宇  张兴义  丁光伟  
【目的】土壤微生物在陆地生态系统中对土壤健康有重要的生物指示功能。比较东北不同有机质含量农田黑土间土壤微生物的生态特征,为维持或提高东北农田黑土的生态功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中国科学院海伦农业生态实验站,利用Biolog法与常规分析方法相结合测定空间移位(嫩江、北安、海伦、德惠、梨树)5年后5种不同有机质含量农田黑土在相同的气候条件下微生物生物量、微生物活性、群落结构及其代谢特性。【结果】土壤微生物量碳、基础呼吸、细菌数量随有机质含量的增加而增加,而真菌数量则随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增加而降低;且有机质含量最高的北安土壤与其它土壤之间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平均色度变化表明,有机质含量最高的北安土壤...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莫良玉  范稚莲  陈海凤  
利用淋洗方法研究硝酸铵、磷酸二氢铵和草酸铵3种铵盐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效果。结果表明,随着淋洗次数的增加,淋洗液中Zn浓度下降,草酸铵在低浓度时下降幅度大,而高浓度下降较小;淋洗液中的Pb浓度随淋洗剂浓度及淋洗次数的增加而增加,其中,草酸铵处理的增加较大。草酸铵使土壤保持碱性状态,而硝酸铵和磷酸二氢铵则使土壤保持酸性状态。淋洗液的电导率随着淋洗剂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其中,草酸铵处理的增加明显。玉米能够在经过铵盐修复过的土壤上发芽生长,草酸铵修复的植株生物量最高,且植株Zn含量最低;高浓度磷酸二氢铵修复的植株Pb含量最高,是中、低浓度修复的7.3和9.1倍,而不同浓度硝酸铵和草酸铵修复对植株Pb含...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