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149)
2023(7519)
2022(6549)
2021(5967)
2020(4900)
2019(10426)
2018(10660)
2017(19020)
2016(10566)
2015(11532)
2014(11041)
2013(10089)
2012(8950)
2011(8143)
2010(8177)
2009(7658)
2008(7030)
2007(6181)
2006(5401)
2005(4729)
作者
(30701)
(25592)
(25445)
(24150)
(15991)
(12467)
(11486)
(10055)
(9626)
(8977)
(8650)
(8632)
(8111)
(8028)
(7971)
(7822)
(7813)
(7644)
(7633)
(7061)
(6622)
(6318)
(6193)
(5874)
(5834)
(5747)
(5671)
(5500)
(5185)
(5176)
学科
(30324)
经济(30280)
管理(29015)
(22310)
(18319)
企业(18319)
(11344)
环境(11267)
(10933)
方法(10443)
中国(9619)
(9160)
数学(8439)
(8295)
数学方法(8288)
(7471)
业经(7458)
(7147)
理论(6991)
地方(6946)
农业(6510)
(6099)
(5989)
贸易(5986)
(5895)
银行(5863)
(5788)
(5681)
(5558)
金融(5550)
机构
学院(137708)
大学(133354)
研究(50298)
(46315)
管理(46205)
经济(45060)
理学(39434)
理学院(38941)
管理学(37904)
管理学院(37684)
中国(36592)
科学(34925)
(29713)
(28676)
(26782)
研究所(24786)
业大(23984)
农业(23728)
中心(23078)
(22660)
(21907)
(19385)
师范(19060)
(18991)
技术(18793)
财经(17543)
(17488)
北京(17443)
(17349)
(15839)
基金
项目(98472)
科学(75388)
研究(69446)
基金(68308)
(62491)
国家(61991)
科学基金(51101)
社会(41640)
(40941)
社会科(39215)
社会科学(39206)
基金项目(36053)
(34676)
自然(34195)
自然科(33333)
自然科学(33320)
自然科学基金(32655)
教育(31946)
编号(29034)
资助(27128)
重点(23470)
成果(23149)
(21889)
课题(21209)
(20630)
计划(20163)
(20042)
科研(19542)
创新(19342)
科技(18165)
期刊
(54163)
经济(54163)
研究(36487)
中国(30046)
学报(28754)
(27642)
科学(23739)
大学(20190)
学学(19358)
农业(18799)
教育(18670)
(17814)
管理(16429)
技术(11252)
业经(10913)
(9868)
(9735)
金融(9735)
经济研究(9155)
(8238)
财经(7868)
业大(7813)
科技(7589)
资源(7279)
(6805)
职业(6679)
农业大学(6411)
图书(6385)
问题(6342)
林业(6282)
共检索到2036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林大雪   赵厚本   黄春华   许伟华   李兆佳   周志平  
[目的]研究苦竹新鲜残体的分解过程及影响因素可以预测苦竹林在受到极端气候事件导致的机械损伤后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变化过程,评估灾害对森林碳汇功能的影响,为灾后森林科学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以广东南岭地区皆伐后苦竹大量扩张的次生林为对象,设置对照(CK)和移除林下竹子(RB)两种林内环境,采用分解袋法研究了苦竹各器官新鲜残体的分解特征。[结果]苦竹各器官新鲜残体的分解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即前期阶段(前2个月)质量快速损失,后期阶段(后24个月)缓慢分解。前期阶段各器官平均质量损失率依次为竹叶(51.2%)>竹枝(31.7%)>竹根(24.4%)>竹秆(16.6%),各器官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RB环境下竹叶的质量损失率显著低于CK。后期阶段各器官平均质量损失率依次为竹枝(40.3%)>竹叶(29.1%)>竹秆(28.1%)>竹根(19.6%),各器官间除竹叶与竹秆外均存在显著差异,RB环境下竹枝的质量损失率显著高于CK,竹根的质量损失率显著低于CK。Olson分解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各器官的分解过程,平均分解系数(k)依次为竹叶(0.891)>竹枝(0.554)>竹秆(0.249)>竹根(0.242),各器官间除竹秆和竹根外均存在显著差异,RB环境下竹叶的k显著低于CK。各器官分解50%的周期(T_(0.5))依次为竹秆(2.48 a)>竹根(2.44 a)>竹枝(0.97 a)>竹叶(0.51 a),其中竹根和竹秆显著高于竹枝和竹叶,RB环境下竹根的T_(0.5)显著高于CK。各器官分解周期(T_(0.95))依次为竹根(12.81a)>竹秆(12.12 a)>竹枝(5.22 a)>竹叶(3.22 a),其中竹根和竹秆显著高于竹枝和竹叶,RB环境下竹秆的T_(0.95)显著低于CK,竹根的T_(0.95)显著高于CK。各器官基质质量与分解指标间的相关系数总体上表现为前期阶段高于后期阶段,CK环境下高于RB环境下,其中碳(C)、钾(K)、C/氮(N)、C/磷(P)与分解指标间相关系数较小,N、P、N/P与分解速率呈正相关,木质素/N与分解速率呈负相关。[结论]苦竹新鲜残体的分解过程表现为前期快速失重后期缓慢分解;竹叶分解速率最快,其次为竹枝,竹秆和竹根最慢;各器官基质质量中,N、P、N/P、木质素/N对分解速率影响较大,且主要影响分解前期阶段;清除林下竹子能减缓竹叶和竹根的分解,加快竹秆和竹枝的分解,减弱基质质量对分解速率的影响。
[期刊] 求索  [作者] 贺培育  周海燕  
我国建筑室内空气质量标准及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有害物质限量标准,对室内环境相关主体没有产生足够的制度压力,产生相关主体行为失范、室内环境管理绩效目标不理想等问题。室内环境主体行为失范,有深刻制度原因:室内公共环境公共属性不明导致政府监管缺位;违法违规处罚风险低导致相关制度对企业压力弱;制度压力差异化导致公众自觉度不一。需要多管齐下,构建室内环境的有效监管体系。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宋曰钦  谢宗强  翟明普  贾黎明  
采用网袋法研究三倍体毛白杨落叶、小枝(直径小于0.5 cm)、细根(直径小于2mm)和皮的分解速率以及N,P动态。结果表明:4种有机残体在357天中分解速率存在显著性差异,到试验结束时(2008年11月)细根的分解率最大(42.5%),其次是落叶(30.5%)和皮(26.0%),小枝的分解率最低(20.9%);Olson指数方程对4种有机残体的分解拟合效果较好,相关系数R2为0.96~0.98,由此计算得到4种有机残体的年分解率分别为42.88%,31.74%,26.25%和20.54%;不同有机残体分解初期存在N,P元素富集现象,但富集程度与富集持续的时间存在差异,细根、叶、皮、小枝中N的富...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许小波  
针对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国内通货紧缩、增长乏力的经济发展趋势,今年初国务院提出确保今年经济增长8%的宏观目标,并采取了一系列应对的金融政策,包括降低存贷款利率、降低准备金、改善金融服务等措施,下半年又出台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进行反经济周期调节,目前已取得某些初步成效,国有企业投资增长,消费需求增幅回升,经济增长已现出某些回升的特征,全年经济发展格局已初现轮廓。但1999年的国内经济运行环境又将如何变化?这是发展经济所必须认真考虑的重要问题。本文试图根据目前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情况,就1999年我国宏观政策环境、总供需和市场环境、资金条件以及体制和社会环境几个主要方面做些粗...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邵国富  
“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是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当前我国各项工作的总方针。这不仅是在新形势下为推进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所作出的重大决策,也是我们卫生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在卫生经济领域,同样存在着治理、整顿、深化改革的问题,这既是经济规律的要求,也是我们实际工作的需要。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景润   左珂怡   郭子武   凡莉莉   林华   胡瑞财   陈双林  
[目的]探究地理分异对苦竹叶片养分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及其主要环境驱动因子。[方法]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LSD差异分析和结构方程建模的方法,分析了不同地区(安徽省潜山县、浙江省龙游县、福建省沙县区)1~3年生苦竹叶片C、N、P含量和化学计量比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随着纬度的升高,1~3年生苦竹立竹叶片C、N、P含量均呈下降的趋势,而C:N、C:P、N:P总体呈上升的趋势。潜山县立竹叶片C、N、P含量显著低于龙游县和沙县区,而C:N、C:P、N:P龙游县和沙县区明显小于潜山县;随着立竹年龄的增大,立竹叶片C、N、P含量均呈下降的趋势,C:N、C:P呈上升趋势,而N:P不同年龄立竹间无显著变化;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年平均温度和土壤化学性质(土壤全氮、全磷、全钾、水解性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机质等)对立竹叶片养分化学计量特征具有重要影响,而年平均降水量等气候因子和土壤物理性质影响不大。结构方程模型结果显示,气候因子、土壤因子与叶片养分化学计量特征均呈显著正相关,并且其总影响效应水平接近。[结论]地理分异导致的苦竹叶片养分化学计量特征变异是气候和土壤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年平均温度和土壤水解性氮、全磷、速效钾含量是影响苦竹叶片养分化学计量变异的主要驱动因子。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曹旭东  刘亚龙  唐燕  杜光源  景晨娟  张继澍  
【目的】用非破坏性手段提取新鲜鸭蛋与咸蛋的特征介电参数,为实现咸蛋腌制进度的动态、无损检测提供参考。【方法】以新鲜鸭蛋和市售咸蛋为材料,用电子天平、游标卡尺测定对比二者在质量、蛋形指数、蛋黄指数等方面的差异;用日置智能3532-50型LCR数字测试仪在测试频段(500~5 000 000Hz)内以对数形式取41个频率点,测定并绘制新鲜鸭蛋和咸蛋的介电参数与测试频率的关系曲线,通过介电参数与频率的相关分析,筛选可以区分二者的特征介电参数。【结果】新鲜鸭蛋和市售咸蛋的介电参数均与测试频率显著相关(P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吕杰  
本文在回顾中国环境外交和国内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上 ,分析、揭示了中国环境外交同国内环境保护工作之间的互动模式 ,指出了这种互动模式与西方发达国家互动模式的不同 ,以及随着国内环境保护工作的推动而发生的演变。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 ,运用定量工具进行定量分析 ,并通过经验数据验证了中国环境外交和国内环境保护工作互动模式的合理性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朱璇  
环境解说和游客教育一直是西方旅游实践和理论研究的热点问题,该领域现有的综述类文献也多以国外研究为重点。随着我国该领域研究文献的大量涌现,有必要对其最新进展进行梳理。本文综述了近十年来大陆学者在环境解说和游客教育领域的研究脉络和内容,主要包括概念体系、规划和设计、问题和对策、解说受众四个方面,并指出了研究的薄弱环节,期望为提升这一领域的理论与实践水平提供借鉴和参考。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刘晓红  周定国  
介绍了我国室内环境污染问题的现状,分析了室内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和社会生产力的危害,归纳了室内环境中的主要污染物及其来源,同时列举了国家最新颁布的《室内空气质量标准》的监测指标和浓度限制,为评价室内空气质量提供了依据。根据以上所述,认为预防和改善室内环境污染,必须从控制源头入手,大力开发和使用绿色建材,倡导和建造"健康建筑",从根本上解决室内环境污染,为人们创造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表2参13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吴迪  寇庆民  崔国游  付孟泽  
调查河南1129位居民对自然采光、人工照明、自然通风、温度、湿度、声环境、空气质量等七个室内环境要素的重视程度与满意度现状。经排序和IPA分析,结果表明:冬季空气质量和夏季温度高重视、低满意,需以功能提高为目标、总成本最低为约束,优先对要素功能进行改善;冬夏季湿度、冬夏季声环境和夏季人工照明低重视、低满意,应进行功能提高和总成本最低的双目标优化改善;冬季人工照明低重视、高满意,可以不明显降低要素功能为约束,以总成本最低为目标进行成本优化;自然通风、自然采光和冬季室内温度高重视、高满意,宜以总成本降低为目标、功能不变为约束,进行优化改善。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郭秀锐  毛显强  冉圣宏  
本文从环境承载力、区域环境承载力、环境要素承载力(特别是土地承载力 )三个方面阐述了环境承载力的概念、理论及定量化方法的研究现状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环境承载力研究的展望。
[期刊] 中央文献出版社  [作者] 周祖光  
人的一生至少有一半的时间是在室内度过的,室内环境空气污染与某些疾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有密切关系。室内环境空气污染物主要有4个方面的来源:外界环境、人体自身、室内装修和不合理生活习惯;室内环境空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是慢性的、长期的,在生活中应警觉与室内空气污染有直接联系的症状;采取有效的防治室内环境空气污染对策,营造良好的室内环境,推动绿色人居环境建设。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靓  
<正>~~
关键词: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徐子连  
高校和谐德育是一种新的育人理念,高校和谐德育内环境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温床。包含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在内的校园内环境通过融洽的师生关系、生动的教学过程、优美的教学环境、科学的制度保障、净化的网络环境,确保高校内德育培育体系的各个子系统及其诸要素之间协同共振,形成教育的最大功效,有效保证大学生全面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