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930)
2023(5543)
2022(4669)
2021(4330)
2020(3629)
2019(7869)
2018(7882)
2017(14484)
2016(8407)
2015(9113)
2014(9468)
2013(8962)
2012(8408)
2011(7561)
2010(7525)
2009(6781)
2008(6725)
2007(6089)
2006(5185)
2005(4702)
作者
(28203)
(23558)
(23165)
(22104)
(14870)
(11509)
(10542)
(9347)
(8915)
(8563)
(8201)
(7886)
(7877)
(7874)
(7604)
(7189)
(7101)
(7023)
(6985)
(6562)
(6219)
(5935)
(5906)
(5492)
(5330)
(5307)
(5246)
(5088)
(5078)
(4997)
学科
(24805)
经济(24761)
管理(20563)
(18861)
(15191)
企业(15191)
方法(10608)
(10104)
数学(8977)
数学方法(8833)
(8233)
(8108)
中国(7664)
(7346)
(6832)
(5937)
银行(5906)
理论(5836)
(5718)
金融(5711)
(5696)
业经(5180)
(5123)
财务(5079)
财务管理(5066)
企业财务(4894)
地方(4732)
技术(4652)
农业(4545)
体制(4440)
机构
学院(115756)
大学(115686)
研究(46909)
(38572)
经济(37440)
管理(36506)
科学(33683)
中国(32981)
(31962)
理学(31110)
理学院(30657)
管理学(29721)
管理学院(29515)
(26823)
(26188)
农业(25566)
业大(24978)
研究所(24925)
中心(20470)
(19751)
(18797)
(18114)
(17576)
技术(16394)
农业大学(16383)
北京(16236)
(15872)
财经(15386)
(14844)
(14801)
基金
项目(83324)
科学(62414)
基金(58284)
(55854)
国家(55438)
研究(53520)
科学基金(43983)
(33879)
自然(31264)
社会(31054)
自然科(30569)
自然科学(30550)
基金项目(30410)
自然科学基金(30013)
(29404)
社会科(29274)
社会科学(29265)
教育(25007)
资助(24427)
编号(20141)
重点(19937)
计划(19032)
科技(18072)
(17454)
(17176)
成果(17152)
(16996)
科研(16840)
课题(16072)
创新(16044)
期刊
(42509)
经济(42509)
学报(32673)
研究(31237)
(29217)
中国(26758)
科学(24613)
大学(22917)
学学(22149)
农业(19464)
(16284)
教育(14707)
管理(13642)
(10401)
业大(10236)
(10224)
金融(10224)
林业(9211)
技术(9048)
农业大学(8135)
(8129)
财经(7900)
经济研究(7202)
业经(7088)
科技(7070)
(6812)
问题(5441)
中国农业(5383)
自然(5047)
职业(4775)
共检索到1747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治宇  张克云  林茂松  罗宏伟  徐福元  
测定了中国、日本、加拿大的松材线虫 (Bursaphelenchusxylophilus) 群体对 3~ 4年生黑松的致病性 ,发现它们的致病力有明显分化。松材线虫不同群体致黑松的死亡率为 0~ 87 5 % ,RHS系数为 0~ 110不等。中国松材线虫群体致病力高于日本和加拿大群体 ,其中以中国的BxCN1、BxCN3、BxCSC和BxCZD 4个群体致病力最强 ,致枯率均为 87 5 % ,RHS系数均大于 90。在致枯率为 87 5 %的 6个群体中 ,南京的群体BxCN3平均死亡天数最短 (38d)。在全部测试群体中 ,Bx CZD的死亡历期最短 (14d)。试验发现接种松材线虫的松...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治宇  林茂松  余本渊  
测定来源于中国、日本、韩国、加拿大、挪威和法国的 2 0个拟松材线虫种群对 2年生黑松苗的致病力。根据其致病力大小分为 3类 :第Ⅰ类致病力很强 ,致死率大于 85 % ,RHS (相关寄主适生性 )系数大于 1 0 0 ,包括法国的 1个种群和中国的 3个种群 ;第Ⅱ类有较强的致病潜能 ,在环境适宜的情况下可能造成严重危害 ,这一类数量最多 ,包括中国的1 1个种群和加拿大的 1个种群 ;第Ⅲ类几乎没有致病力 ,其致死率和RHS系数都是 0 ,包括韩国的 2个种群及日本和挪威各 1个种群。试验证明法国BmFr种群致死速度最快 ,致病力最强。黑松苗在感染拟松材线虫后 ,用自然界水分胁迫和PEG...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陈凤毛  史延梅  王姝颖  汤坚  孙翠云  叶建仁  
采用23个不同来源的拟松材线虫株系对2年生黄山松和2年生黑松进行人工接种试验。结果表明:1)对黄山松苗具有致病作用的拟松材线虫有4个株系,分别为CFS4,SLD3,ZJ1和KOR1。其中接种ZJ1,SLD3 2个株系的黄山松苗的死亡率均为16.7%。2)对黑松具有致病作用的拟松材线虫有9个株系,分别是CFL1,SFS1,SFS4,SLD9,SDZ1,ANL5,ANL7,AHS9和HYC1。感病指数最高的ANL5达到83.3。其次是AL7,感病指数为54.2。发病率最高的拟松材线虫株系同样是ANL5,发病率达100%。死亡率最高的拟松材线虫系是ANL5和ANL7,达50%。3)根据拟松材线虫对2...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池树友  韩正敏  何月秋  
2001年9月,用无菌的松材线虫对10年生黑松进行接种。2002年8月,检查黑松发病情况,并对接种的松树进行线虫和细菌的再分离。试验发现接种的8株黑松11个月后仍有5株表现正常,没有出现任何症状,而从其木质部却能分离到数量较多的无菌松材线虫。结果说明无菌的松材线虫虽然能侵入松树木质部,但在不携带细菌的情况下对松树是没有致病力的。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胡凯基  王秋丽  杨宝君  
1990~1993年,从国内外收集的松材线虫9个株系和拟松材线虫5个株系,用皮接法接种3~6年生的松苗,测定线虫的致病性。结果表明,松材线虫的致病力明显高于拟松材线虫,其中国内的5个株系致病力最高。拟松材线虫通常不致病或致病力极低。在同一线虫种内,株系间致病力随寄主不同而不同。在寄主死亡速度上,寄主相同并死亡率相同或相近时,采自南京、广东马尾松病树上的线虫株系接种后,寄主平均死亡时间略短于其它株系。供试的8种松树,依死亡率及感病率,马尾松最为抗病,黑松、华山松最为感病。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贲爱玲  过晔  韩正敏  
收集松材线虫5虫株与拟松材线虫1虫株进行生物学杂交,结果显示:松材线虫各虫株均能与拟松材线虫杂交且杂交率均较高,但杂交后代中普遍存在线虫死亡率较高的现象。用杂交后代线虫与未杂交亲本线虫分别接种2年生马尾松苗,结果表明杂交后代线虫对接种松苗的致病性小于其未杂交亲本线虫,从接种后萎蔫的松苗中再分离线虫,杂交后代线虫再分离数远少于亲本线虫数。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贲爱玲  曾腓力  乔雪娟  郑敬荣  韩正敏  
松材线虫体表的细菌存在演替现象,美国松萎蔫病危害不严重的原因可能是松材线虫体表细菌演替的结果。利用美国线虫体表的细菌来替代中国线虫体表的细菌,从而降低中国松萎蔫病的流行,为松萎蔫病的生物防治提供了可能。为此,本研究从3株美国松材线虫体表分离得到15株细菌菌株,并确定MG3、MG4、MG5、MG8、MG9、MG11、MG12为优势菌株。用中国松材线虫体表的4个致病细菌菌株YG1、YG2、YG3、YG4分别和15株美国菌株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对峙,发现美国MG4、MG5、MG8、MG9等菌株在松材线虫体表具有很强的竞争能力。用竞争能力最强的3个美国菌株MG5、MG8、MG9,混同无菌松材线虫分别对黑...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曾腓力  贲爱玲  郑敬荣  韩正敏  
为证实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虫株携带弱毒细菌替代强毒株系防治松树萎蔫病这一思路的可行性,从2个美国松材线虫虫株体表分离并确定了优势细菌,测定了各优势细菌的毒性和致病性,并对这些菌株进行了初步鉴定。细菌分离结果显示:MG4,MG5,MG8和MG9等4菌株为美国线虫体表的优势菌株。毒力测试表明,与中国松材线虫携带的强致病菌相比,美国松材线虫携带的4个菌株的产毒能力和致病性均较低,可以作为生防细菌的候选菌株使用。经细菌的常规染色、形态学观察及16S rDNA序列分析,MG4,MG5,MG8和MG9菌株分别被鉴定为代夫特菌Delftia tsuruhatensis...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林丽  周蕾  潘珺  康李鹏  叶建仁  朱丽华  
【目的】探讨无菌和带菌松材线虫对赤松的致病性,明确松材线虫在松树萎蔫病中的地位,为致病机制研究及病害防控提供依据。【方法】以赤松胚性愈伤组织为材料,每块组织接种无菌松材线虫250条,培养12天后,利用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TTC)染色法对愈伤组织进行染色,分析无菌松材线虫对赤松愈伤组织细胞活性的影响。以赤松组培苗和4年生盆栽实生苗为对象,每株接种无菌松材线虫和带菌松材线虫(组培苗250条,4年生苗3 000条),分别于18天和35天后统计2种类型线虫接种所致松苗萎蔫率,并对植株体内线虫进行再分离,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博光  郭道森  
从患松材线虫病致死的黑松和马尾松病树组织及松褐天牛虫体中分离的松材线虫虫体上均分离到同一细菌菌株 .经致病性、革兰氏染色、菌体形态、培养性状和生理生化反应等测定 ,将致病菌株鉴定为洋葱伯克霍尔德氏菌 .ATBExpression自动鉴定仪的鉴定结果与上述结果相同 .在分离过程中该菌出现频率较高 ,说明是松材线虫携带的主要细菌 .人工接种试验结果显示 ,用无菌线虫或洋葱伯克霍尔德氏菌菌株分别接种的黑松无菌苗不发病 ,而用二者混合接种则使无菌苗迅速发生褐变和萎蔫 .林间利用 6年生黑松进行的接种试验结果证明 ,用无菌松材线虫和洋葱伯克霍尔德氏菌菌株混合接种的黑松与使用野生松材线虫接种的黑松都 1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徐建华  李红梅  沈培垠  付鹏  
对源自中国 10 省(市)不同寄主作物的 20 个南方根结线虫群体进行致病性变异的生物测定。按北卡罗来纳小种鉴别法鉴定,16 个群体在鉴别寄主上的反应属1 号小种,4 个群体为 2 号小种。针对番茄抗性基因 Mi进行毒性测试,19 个群体在含 Mi基因的抗病番茄品种上不能繁殖或繁殖力极低,说明其为无毒群体;而 1 个源于广州的群体( M I G D11)则可在不同的抗病番茄品种上大量繁殖,且繁殖力与其在感病番茄品种上的相当,表明其构成了一克服 Mi抗性的毒性致病型。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慧利  韩素芬  赵博光  
作者在江苏、上海、广东、安徽、湖北、浙江等疫区 ,采集了呈现松材线虫病典型症状的黑松、马尾松的病样 ,采用病木组织分离法 ,分离获得松材线虫所携带的细菌菌株 2 4株 ,经鉴定 ,2 4株细菌中 ,假单胞菌属有 11株 ,泛菌属有 6株 ,其余有不解糖消化链球菌、河生肠杆菌、乡间步丘菌和粘质沙雷菌 .由此可知 ,假单胞菌和泛菌分布较广 ,在所有采样疫区感染松材线虫病的马尾松和黑松病死木中都能分离到 ,是普遍存在病木组织中松材线虫携带的主要细菌 .致萎活性测定结果表明 :所有假单胞菌属和泛菌属的菌株对无菌黑松切根苗均有致萎活性 .用假单胞菌和泛菌分别与无菌松材线虫混合接种室内无菌黑松苗和野外多年...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汪来发  朴春根  李永  田国忠  贺长洋  
用多毛孢(Pestalotia sp.)培养松材线虫,经过表面消毒后,在Tris-HCl缓冲液中振荡培养,培养液经硫酸铵沉淀、透析、冷冻真空干燥,制成的干样,用于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松材线虫能向体外分泌多种可溶性蛋白,发现有纤维素酶、过氧化物酶、蛋白酶、淀粉酶。用松材线虫产生的分泌物、纤维素酶、过氧化物酶、蛋白酶、淀粉酶接种3年生黑松(Pinus thunbergii),发现松材线虫产生的分泌物和纤维素酶能够导致松针枯死。这暗示松材线虫的分泌物可能是松材线虫病因之一。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廖琳琳  章淑玲  肖顺  张绍升  
在福建省福清市渔溪镇花生根部发现根腐线虫的侵害,通过形态特征观察和r DNA-ITS区测序及序列比对,将其鉴定为咖啡根腐线虫.盆栽接种试验证明,该线虫可以侵染花生的根系和荚果,影响植株生长并降低结荚率,对花生具有显著的致病性.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谈家金  叶建仁  
从病理生理学和与病害相关的微生物2个方面论述了松材线虫病致病机理的研究进展;从6个方面对病理生理学进行了阐述,包括水分代谢、活性氧代谢、苯丙烷类代谢、酶、毒素和激素,并指出了该领域今后的研究方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