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099)
- 2023(7427)
- 2022(6570)
- 2021(6062)
- 2020(5481)
- 2019(12725)
- 2018(12631)
- 2017(24087)
- 2016(13970)
- 2015(15836)
- 2014(16259)
- 2013(16080)
- 2012(15132)
- 2011(13783)
- 2010(14041)
- 2009(12742)
- 2008(13038)
- 2007(11990)
- 2006(10037)
- 2005(8887)
- 学科
- 济(53022)
- 经济(52973)
- 业(35193)
- 管理(34277)
- 方法(28333)
- 企(27656)
- 企业(27656)
- 数学(25368)
- 数学方法(25115)
- 农(15076)
- 财(14455)
- 学(14376)
- 中国(13172)
- 理论(10237)
- 贸(10066)
- 贸易(10066)
- 制(9997)
- 易(9781)
- 农业(9743)
- 业经(9712)
- 地方(9658)
- 务(9412)
- 财务(9395)
- 财务管理(9368)
- 企业财务(8925)
- 银(8376)
- 银行(8319)
- 和(8022)
- 融(7989)
- 金融(7984)
- 机构
- 大学(203742)
- 学院(203609)
- 济(76741)
- 经济(74929)
- 研究(72026)
- 管理(70547)
- 理学(61001)
- 理学院(60234)
- 管理学(58880)
- 管理学院(58517)
- 中国(51034)
- 科学(49165)
- 农(47155)
- 京(43146)
- 所(39658)
- 农业(37975)
- 业大(37959)
- 研究所(36607)
- 财(35327)
- 中心(32560)
- 江(31594)
- 财经(28570)
- 范(26891)
- 北京(26826)
- 师范(26483)
- 经(25906)
- 院(25352)
- 技术(25075)
- 州(24900)
- 农业大学(24875)
- 基金
- 项目(138052)
- 科学(104740)
- 基金(96808)
- 研究(94191)
- 家(88030)
- 国家(87343)
- 科学基金(71359)
- 省(56281)
- 社会(55693)
- 社会科(52642)
- 社会科学(52622)
- 基金项目(51460)
- 自然(48985)
- 划(47879)
- 自然科(47848)
- 自然科学(47821)
- 自然科学基金(46980)
- 教育(45867)
- 资助(41051)
- 编号(38062)
- 重点(32607)
- 成果(31279)
- 部(30290)
- 发(29389)
- 计划(28560)
- 创(28535)
- 课题(27805)
- 科研(27487)
- 创新(26746)
- 科技(26106)
共检索到2916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于永红 斯华敏 胡国成 傅亚萍 孙宗修
目的研究不同来源的5份培矮64S的育性转换光温反应特性。方法利用人工气候箱对5份培矮64S的自交结实率和花粉可育度进行研究,并分析育性转换发生变化的原因。结果在长日高温条件(14.5h/28℃)下,5份材料几乎完全不育,但在14.5h/24℃,除2份材料仍然保持较好的不育性外,其它材料都有一定的结实,其中4号材料的结实率达到9.05%,花粉可育度达到27.83%,与其它4份材料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另外,对历年培矮64S在气候箱内鉴定的自交结实率的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发现不同年度间繁育的培矮64S光温反应特性也存在差异。结论培矮64S表现出明显的地区间和年度间的差异。4号材料的不育起点温度发生变...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伟 陈云 牟同敏
在武汉和海南陵水2个不同的自然生态条件下,于2004~2006年对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M113S、华201S和培矮64S进行分期播种和稻蔸再生试验,连续观察花粉育性和自交结实率变化,研究不育系的育性转换特性。结果表明:华201S在武汉7月初至9月上旬表现稳定不育,稳定不育期为68 d,育性转换敏感期在其抽穗前的14~25 d;在陵水5月20日至10月25日为不育期,可进行制种,11月上旬至4月上旬为可育期,可用于不育系繁殖;培矮64S在武汉7月中旬至9月上旬表现稳定不育,稳定不育期58~65 d,育性转换敏感期在其抽穗前的13~22 d,在陵水没有稳定的不育期,全年均处于育性波动期,但在12月上...
关键词:
水稻 光温敏核不育系 育性转换特性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孙君亮 肖层林 王伟平 向世鹏 陈詹
为提供种子检验和休眠特性调控的依据,同时找到解除休眠的有效途径,对在湖南夏繁和海南春繁的培矮64S种子定期连续进行发芽率测定,并采用多种物理和化学方法处理休眠种子.结果表明培矮64S种子具有深度休眠特性,湖南夏繁和海南春繁的种子,休眠期(发芽率99%)分别约77d和105d.培两优288和培两优500种子的休眠期与培矮64S种子无明显差异.种子的休眠与吸水速率无关.休眠种子的-淀粉酶、+淀粉酶活性均低于解除休眠状态种子相对应的酶活性.高温(40,50℃),GA3,H2O2和强氯精处理种子,均有解除休眠的作用,其中以强氯精250倍液处理24...
关键词:
培矮64S 种子 休眠 强氯精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吕川根 邹江石 胡凝 姚克敏
【目的】在两系法杂交稻制种中,对温敏型不育系育性转换的预测一般根据气象站发布的气温报告(150cm百叶箱温度)进行。本文以低温敏不育系培矮64S为研究材料,提出以直接测量植株育性敏感部位的温度或其周围气温来监测不育系的育性转换的方法,比大气温度预测法更直接和准确。【方法】用不同类型温度及持续时间模拟低温敏不育系培矮64S的育性量化模型。【结果】以20cm高度处连续3d平均植株茎温或气温表示育性转换温度指标效果最好。以20cm连续3d平均茎温作为指标时,培矮64S的育性转换上限温度为22.8℃,最适可育温度为22.5℃,育性转换下限温度为21.7℃。以20cm连续3d平均气温为指标时,培矮64S...
关键词:
温敏不育水稻 育性转换 植株温度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蒋廷杰 易镇邪 屠乃美
以两系杂交稻组合培矮64S/E32为材料,设10,15,20,25,30,35和40cm等7个留桩高度处理,研究了不同留桩高度对其再生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留桩越高,再生苗萌发越快,总再生率越高,产量越高;留桩高度影响各节位腋芽的再生率,但各节位所受影响有差异;留桩高度影响各节位再生稻农艺性状:各节位再生稻株高随留桩高度下降而降低,总叶数随留桩高度下降而增加;留桩高度对各节位再生稻产量性状也有较大影响;同一高度下再生稻株高、叶片数、每穗总粒数一般随节位降低而增加,结实率与千粒重一般以高节位再生稻较高.从再生率与产量来看,培矮64S/E32再生培植宜尽可能留高桩.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靳德明 王维金 蓝盛银 徐珍秀 杨书化
以大穗型杂交稻培矮 6 4s/E32及其亲本以及对照组合汕优 6 3为供试材料 ,对产量构成因素和穗部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该组合二次枝梗数多是形成大穗的基础 ,其二次枝梗数和每穗总粒数的杂种优势分别为 6 2 .74 %和 4 8.16 % ,超亲优势分别为 30 .0 6 %和 32 .18%。千粒重、结实率等性状的杂种优势表现不突出 ,单株穗数等性状的杂种优势则为负值。用着粒密度指数对稻穗及其枝梗的着粒密度进行了分析 ,培矮 6 4s/E32的穗着粒密度指数为 7.4 0 ,枝梗着粒密度指数为 1.2 0~ 1.5 2 ,其稻穗基部二次枝梗的着粒密度偏高。对产量构成因素及穗部性状之...
关键词:
两系杂交稻 超高产 穗部性状 杂种优势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徐小飒 刘喜 赵志刚 周裕军 吴盛阳 周蓉 张俊杰 江玲 万建民
利用光、温敏核不育系培矮64S与常规品种93-11进行杂交,以单粒传方法建立含217个单株的重组自交系(R ILs)群体。选用775对SSR引物进行亲本多态性筛选,共有170对检测到多态性,频率为21.9%。构建的水稻分子遗传图谱共包含141个标记座位,总图距约2 060.4 cM,标记间平均图距为14.6 cM。群体中标记偏分离情况较严重。以该R ILs群体217个株系为材料,对千粒重性状进行了QTL分析。结果表明:在R ILs群体中检测到3个与千粒重相关的QTL,分别在第1、5、8染色体上,命名为qTGW-1、qTGW-5、qTGW-8,其LOD值为5.51、3.31、4.94,贡献率为1...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肖媛 李落叶 徐孟亮 崔延春 夏新界
以水稻两用不育系培矮64S成熟胚为外植体,以不同组合培养基为诱导和继代培养基,建立了适合水稻培矮64S转化的高效再生体系,并通过农杆菌EHA105介导,将大肠杆菌C1基因转入培矮64S,获得再生植株。结果表明,J0N1D3为合适的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诱导率达56.44%;通过潮霉素筛选后,获得的抗性愈伤组织分化率为73.08%,经分化,获得133株再生植株;随机挑选67株再生植株经PCR检测,其中46株检测到目的条带,阳性检出率占68.66%;对PCR阳性植株进行荧光定量实时PCR分析,结果表明C1基因能在转基因植株中表达。通过对T1代PCR分析,得到目的条带,表明C1基因能在转基因后代稳定遗...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恒蔚 周瑞阳 徐俐 王荣堂
为研究光周期敏感雌性不育苎麻(PFSR)雌性育性转换的光温效应,在自然温度条件下进行了人工光周期处理,并对自然光温变化与PFSR雌性育性变化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湖北荆州(30°24′N)6至7月,PFSR雌性育性转换的临界日长为13h20min/d至13h30min/d.曙、暮光对雌性育性的调节起作用;雌性育性主要由日照长度控制,温度没有明显效应.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于亚辉 唐亮 刘郁 阙补超 夏明 王莹 郑英杰 李振宇 陈广红 徐正进
用20℃的低温对GB028S分别处理1,3,5,7d,研究不同低温时长对粳型光温敏核不育系育性转换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使各处理抽穗期滞后2~8d。1d和3d的低温处理下,GB028S花粉不育度大于99.5%,育性没有转换;5d和7d的低温处理下,GB028S的花粉不育度为98.33%和94.33%,自交结实率为2.64%和5.04%,育性恢复。GB028S的临界温度接近20℃,其低温敏感时期的辨别标准为剑叶叶枕距-3~1cm。
关键词:
水稻 粳型光温敏核不育系 低温 育性转换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马国辉 邓启云 万宜珍 王学华
为了研究超高交水稻最大承载能力 ,比较了超级杂交稻苗头组合培矮 6 4S/ E32较三系高产杂交组合汕优6 3在植株钾、硅和纤维素等方面的诸多差异 :超级杂交稻植株钾、硅和纤维素总量表现出明显的优势 ;比较其干重百分率 ,两组合钾差异不显著 ,但超级杂交稻茎节间硅和纤维素含量具有优势 ;超级杂交稻齐穗后节间的钾和硅淀积作用明显 ,叶片的钾撤退相对较少 ;高肥条件下超级杂交稻植株钾、硅和纤维素总量因其干重增加而增多 ,其中叶鞘各要素的增重十分明显 ,高肥条件下干重百分率普遍下降 ,尤以硅为甚
关键词:
超级杂交稻 三系杂交稻 钾 硅 纤维素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万宜珍 马国辉
为了建立超级杂交稻高产抗倒的栽培技术体系,从生物力学的角度比较了两系法超级杂交稻组合培矮64S/E32与三系法高产杂交组合汕优63的叶鞘紧包程度、抗倒伏指数与茎秆物理强度等茎秆抗倒力学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培矮64S/E32具有承载超高产目标产量的生物力学基础,其抗倒伏指数和茎秆物理强度均显著大于汕优63,具有更大的抗倒力.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雷开荣
在籼型水稻渝83-1A-4/IR8F3中发现光(温)敏核不育新材料—CQPGMS,经连续定向选择,选育出101S、3001S、7646S三个核不育两用系。它们的不育临界起点温度低(<24℃),在重庆气候条件下有40天以上的稳定的全不育期,制种安全可靠。3001S、101S有较好的光敏性,9月初转为可育,在9月上、中旬不出现连续阴雨的条件下,三个不育系均易于繁殖。
关键词:
籼稻,核不育两用系,光(温)敏,育性转换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赵孟良 刘明池 钟启文 何洪巨 季延海 李莉
【目的】明确不同来源菊芋种质资源品质性状间的差异,为菊芋专用新品种的选育及菊芋功能产品的研发奠定基础。【方法】以菊芋种质资源圃中来自法国的14份、丹麦的11份和我国的4份菊芋种质资源为材料,测定块茎的干物质及主要品质性状(可溶性糖、果聚糖、蛋白质、粗纤维、黄酮、淀粉含量),并进行了品质性状与颜色及干物质的相关性分析,探讨了不同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结果】不同来源菊芋资源的品质性状存在丰富的变异,变异系数最大的为黄酮含量。通过多变量的主成分分析可知,前4个主成分(果聚糖、可溶性糖、蛋白质、黄酮)代表了菊芋品质
关键词:
菊芋 种质资源 品质性状 遗传多样性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牟同敏 李春海
以温敏核不育水稻安农S 1为母本 ,以常规高产早籼稻品系 92 15 3为父本进行杂交 ,通过低温选择和人工气候箱鉴定 ,育成了育性转换临界温度 2 3~ 2 4℃的早籼型温敏核不育系M 10 3S。光周期长于 12 .5h ,日平均温度高于 2 4℃ ,可以用于制种 ,日平均温度低于 2 3℃ ,可以用于繁殖。光周期长于 13.5h ,日平均温度高于 2 3℃ ,可以用于制种。自然条件下不育起点温度为日均温 2 3~ 2 4℃ ,耐低温期为 3~ 4d。敏感期为抽穗前的 7~ 14d。播始历期为 5 3~ 79d ,主茎叶片数 10 .0~ 12 .6片。从播种到始穗的活动积温和有效积温 ,...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