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529)
- 2023(3816)
- 2022(3388)
- 2021(3068)
- 2020(2527)
- 2019(5266)
- 2018(5342)
- 2017(9429)
- 2016(5117)
- 2015(5351)
- 2014(4707)
- 2013(4349)
- 2012(3541)
- 2011(3247)
- 2010(3148)
- 2009(3165)
- 2008(2709)
- 2007(2212)
- 2006(1847)
- 2005(1501)
- 学科
- 济(12528)
- 经济(12514)
- 管理(12038)
- 业(10626)
- 企(8829)
- 企业(8829)
- 农(5138)
- 学(4893)
- 方法(4675)
- 中国(3926)
- 数学(3766)
- 业经(3760)
- 数学方法(3676)
- 财(3618)
- 贸(3522)
- 贸易(3520)
- 易(3423)
- 农业(3301)
- 理论(2964)
- 制(2720)
- 环境(2668)
- 地方(2387)
- 和(2384)
- 务(2375)
- 财务(2365)
- 财务管理(2362)
- 教学(2158)
- 企业财务(2157)
- 技术(2149)
- 银(2144)
- 机构
- 学院(63381)
- 大学(59370)
- 研究(21754)
- 管理(20242)
- 济(19348)
- 经济(18835)
- 理学(17556)
- 理学院(17369)
- 管理学(16837)
- 管理学院(16744)
- 科学(16566)
- 农(15637)
- 中国(14936)
- 农业(12721)
- 业大(12596)
- 所(11930)
- 京(11874)
- 研究所(11158)
- 中心(9728)
- 技术(9702)
- 江(9525)
- 财(8837)
- 农业大学(8342)
- 省(8186)
- 院(8115)
- 范(8002)
- 州(7911)
- 师范(7812)
- 室(7595)
- 科学院(7123)
- 基金
- 项目(46477)
- 科学(34788)
- 研究(31784)
- 基金(31363)
- 家(29349)
- 国家(29119)
- 科学基金(23578)
- 省(20336)
- 社会(18239)
- 社会科(17200)
- 社会科学(17195)
- 划(17001)
- 基金项目(16377)
- 自然(16374)
- 自然科(15996)
- 自然科学(15988)
- 自然科学基金(15666)
- 教育(14777)
- 编号(13639)
- 资助(12547)
- 重点(11215)
- 发(10692)
- 计划(10419)
- 创(10278)
- 成果(10273)
- 课题(9770)
- 科技(9699)
- 创新(9594)
- 科研(9468)
- 业(8740)
共检索到875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录强
本文依据现代综合进化论的观点分析认为,由于选择因素的不同,在自然条件下、人工条件下以及污染条件下, 生物进化的方向、性质及其稳定性也各不相同。在自然条件下,生物朝着更加适应环境的方向进化;长期的人工选择可能导 致选择的极限,甚至物种的崩溃;而环境污染对生物进化的影响具有全球性,它可能会降低整个生物界进化的潜力,危及地 球上所有生物的生存与安全。
关键词:
生物进化 自然条件 人工条件 污染条件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杨召营 李晓静
纵观生物进化史,从最微小的生物到高智商的人,无不是经过时空的考验,优胜劣汰,进化演变而成。由此可见,企业发展史和生物进化史之间具有超强的相似性。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企业组织必须顺应所面临的变化,使其变成发展快速、充满想象力并具备创新精神的现代企业。纵观世界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尹德洪
商业集群并不是僵化的"中间性组织",而是生命有机体,商业集群的形成是商业企业之间不断竞争的结果,商业集群的发展与生物进化之间必然存在很多相似性。文章基于商业集群的特点,应用生物进化理论及种群生态学相关理论对商业集群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合作与竞争机制在商业集群保持生态均衡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集群内商业企业之间存在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一方面,商业集群内的商业企业之间通过共享资源,实现集群内商业企业之间的互利共生与优势互补,进而提高整个商业集群系统循环的效率与质量,降低交易费用,相互合作的商业企业之间也可通过相互学习获得技术溢出效应,在共同利益与各自利益基础上,实现运营效率的提高;另一方面...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王顺利 金铭 张学龙 李小燕 朱红 王旭春
以祁连山北坡天然草地为研究对象,对多年封育区(封育20 a)、一年封育区、封育对比区(自然放牧区)的草地地上生物量与地下生物量进行调查及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封育样地的盖度与高度显著高于自然放牧区(P一年封育区(299.07 g/m2)>多年封育对比区(254.39 g/m2)>一年封育对比区(187.37 g/m2);地下生物量大小依次为多年封育区(2 906.90 g/m2)>一年封育区(2 587.26 g/m2)>多年封育对比区(2 378.93 g/m2)>一年封育对比区(2 029.17 g/m2)...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王忠玉
在演化经济学中,对于如何建立严谨的经济演化选择理论,目前存在两种不同的达尔文主义观点。借助于新达尔文主义进化思想和模式如何发展已有的因果结构关系仍是一个重要的课题。以新达尔文主义进化思想为基础的生物进化观点是探索经济演化结构性分析方法的重要途径,Alchian及Nelson与Winter演化选择理论具有启发性指导意义。
关键词:
经济演化 经济自然选择 惯例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周洁红 曹家树 柴彭颐
在论述农业可持续发展理论及其争论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以生物适应进化理论为依据,对生态和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与生物进化有关的理论问题进行了论述,并对实现其可持续发展应遵循的原则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农业生产,生态,可持续发展,生物进化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楠 姚远
厘清生物进化论经由《新青年》期刊在近代中国的传播轨迹,为探索生物进化论在中国的传播提供新证据。采用原始期刊文献分析和考证法。对创刊于1915年的《新青年》1-9卷涉及进化论者的16篇(自然科学角度传播进化论的文章共7篇,人文社会科学角度的共9篇)文章进行分析,发现五四时期以《新青年》期刊为传播媒介,进化论成为贯穿新文化运动初期各个思想领域的主线。《新青年》传播的生物进化论,最初尚且接近其科学本质,但不久即在陈独秀等人的笔下异化为社会进化论,并成为试图变革中国社会的利器。于是,在1919年前后,掀起了进化论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郑晖
虚假会计信息严重制约了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在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过程中,注册会计师扮演了一个至关重要的角色。本文运用有限理性和进化博弈均衡的观点,分析注册会计师在面临压力和利益诱惑时的策略调整过程、趋势和稳定性,以期能给相关的政策制定和市场监管部门一些启示。
关键词:
注册会计师 有限理性 进化博弈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芳 饶德坤 游静 何晓敏
结合"创新3.0",基于技术、市场和社会生态位构造产业创新生态系统框架;采用生物进化理论描述各生态位影响变量之间的关系,构建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演化模型,并通过8家新材料上市公司的演化来验证模型的适用性。演化仿真结果表明:技术生态位与企业发展并非线性相关,企业应根据政策和市场情况确定合适的研发费用率;市场生态位与企业发展正向相关,但对以研发费用率为代表的技术生态位影响不大;社会生态位与企业发展正向相关,但受限于市场和技术生态位,在其到达一定程度后对企业发展影响较小。
关键词:
产业创新生态系统 生物进化 演化分析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董飞 闫秋艳 段增强 李峰 鲁晋秀 杨峰 李汛 王苗 贾亚琴
为了探讨生物炭施用量在不同浇水条件下对冬小麦的增产效果,2015-2017年通过大田试验设置0(B0,CK),20(B20),40(B40),60(B60) t/hm~2共4个生物炭施用量和不浇水(W0)、浇越冬水(W1)2个浇水处理,研究了生物炭施用量在不同浇水条件下对土壤含水量、土壤温度、土壤容重、冬小麦产量及构成因素以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浇水条件下,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随生物炭施用量增加先增加后减少,当生物炭施用量为40 t/hm~2时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最高,比B0(CK)处理分别增加8.0%和8.2%;浇水条件下,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随生物炭施用量增加而增加,B40和B60处理比B0(CK)分别增加7.4%,12.2%和8.0%,16.3%。不浇水条件下,当土壤含水量低于15%时,B60和B40处理下土壤水分含量低于其他处理;浇水条件下,施用生物炭可增加土壤水分含量,施用生物炭增加土壤贮水量、减少小麦生育期耗水量、降低土壤容重,浇水比不浇水增加容重降低幅度。不浇水条件下,生物炭明显提高返青期前土壤日平均温度,浇水使生物炭对土壤温度的作用相反。返青期后,不浇水条件下土壤日平均地温在各处理间差异不大,浇水条件下表现为日均地温较低时高,较高时低的现象。综合而言,适宜生物炭添加量可以增加旱区土壤水分含量,提高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
关键词:
生物炭 土壤水分 土壤温度 冬小麦 产量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程积民 程杰 高阳
根据黄土区刺槐人工林群落生物量实测资料,比较了不同立地条件下各个径级的林分密度变化状况,分析了生物量在刺槐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枯落物层的分配特征。结果表明:30年撂荒地、35年坡耕地和30年荒坡地林分密度分别为1 050、950和1 410株/hm2,在不同的径级分配上各样地均以<坡耕地(79.57%)<荒坡地(83.47%);林下灌草和枯落物生物...
关键词:
生物量 密度效应 黄土区 人工林 刺槐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付娇娇 王旭 刘海泉 孙晓红 谢晶 潘迎捷 赵勇
本研究比较分析了不同温度(4、15、25和37℃)、pH(4、5、6和7)及NaCl浓度(0.5%、2.5%、4.5%和6.5%)对单增李斯特菌野生型菌株(WaX12)及sigB缺失突变型菌株(WaX12-ΔsigB)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于WaX12菌株,WaX12-ΔsigB菌株生物被膜的形成量显著降低(p<0.05)。变异系数分析显示,不同培养条件对WaX12菌株及WaX12-ΔsigB菌株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均有影响,其中温度的影响最大,NaCl浓度次之,pH最弱;且WaX12-ΔsigB菌株生物被膜形成能力更易受到培养条件的影响。其次,分别选取了WaX12菌株与WaX12...
关键词:
单增李斯特菌 生物被膜 sigB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陈屹 程卡
从生物进化理论出发,通过对学科生态系统的讨论,力求从应用层面分析新兴交叉学科的培育机理,探讨新兴交叉学科的培育机制。提出了促进高校新兴交叉学科生长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生物进化理论 新兴交叉学科 机制 实践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传杰 肖婧 蔡岸冬 张文菊 徐明岗
【目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是土壤生物肥力的重要指标,是土壤养分重要的周转库。探讨不同气候和施肥条件下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生物量碳、氮)的特征及容量,对于深刻认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影响因素及提高土壤生物肥力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本研究从中国知网、万方和web of Science 3个文献数据库,以"土壤微生物生物量"、"中国农田"和"长期施肥"为关键词,共收集目标文献42篇,包括458组含土壤有机碳(SOC)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SMBC)和414组含土壤全氮(TN)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SMBN)的数据集,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周媛媛 李帮义
本文基于有限理性和信息不对称的框架,通过引入进化博弈模型,建立了一个存在并购破裂风险的无限期企业并购定价模型,并以并购方为例,对影响并购谈判的主要因素及应采取的策略进行分析。模型表明,并购方策略稳定性主要受被并购方对谈判破裂风险的态度影响,并与其报价以及真实价值紧密相关。因此,并购方可以采用先试探后改变出价的谈判方式,试探出被并购方的真实价值,进而操纵被并购方策略调整速度,以维护自身利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