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604)
2023(6799)
2022(5456)
2021(5308)
2020(4689)
2019(10481)
2018(10585)
2017(19855)
2016(11057)
2015(12569)
2014(12655)
2013(12204)
2012(11154)
2011(10046)
2010(10502)
2009(9543)
2008(9609)
2007(8685)
2006(7684)
2005(6627)
作者
(33885)
(28022)
(27903)
(26759)
(18001)
(13683)
(12531)
(10969)
(10816)
(10147)
(9753)
(9676)
(9333)
(9153)
(9000)
(8755)
(8321)
(8316)
(8256)
(8180)
(7326)
(7204)
(7144)
(6621)
(6477)
(6358)
(6353)
(6153)
(5865)
(5686)
学科
(42595)
经济(42562)
管理(25717)
(22650)
方法(20655)
(18931)
企业(18931)
数学(18221)
数学方法(17685)
(15650)
中国(11387)
(10706)
理论(9268)
业经(8531)
(8282)
地方(8261)
(7100)
(6844)
农业(6762)
(6570)
贸易(6561)
教育(6357)
(6335)
(6161)
银行(6136)
教学(5993)
(5954)
金融(5953)
(5869)
技术(5795)
机构
大学(153913)
学院(153194)
研究(54760)
管理(54415)
(53628)
经济(52225)
理学(46094)
理学院(45504)
管理学(44088)
管理学院(43825)
中国(40445)
科学(37983)
(34014)
(30093)
(29254)
研究所(26957)
业大(26276)
中心(25236)
(24907)
(24688)
农业(23812)
(21819)
北京(21715)
师范(21496)
(20456)
技术(19900)
(19757)
财经(19409)
(18848)
(17589)
基金
项目(104916)
科学(79720)
基金(72565)
研究(72421)
(66314)
国家(65832)
科学基金(54134)
(42552)
社会(42014)
社会科(39558)
社会科学(39547)
基金项目(37499)
自然(37472)
自然科(36588)
自然科学(36576)
(36447)
自然科学基金(35872)
教育(35045)
资助(31459)
编号(29829)
重点(25176)
成果(24899)
(22374)
课题(22105)
(21916)
计划(21382)
(21372)
科研(20713)
创新(20084)
科技(19634)
期刊
(59607)
经济(59607)
研究(42516)
中国(33600)
学报(30733)
(26645)
科学(25679)
教育(23090)
大学(22241)
学学(20613)
管理(20287)
(18683)
农业(18312)
技术(15509)
(11678)
金融(11678)
(10760)
图书(10615)
经济研究(9525)
业经(9467)
统计(9136)
财经(9121)
(8214)
业大(8179)
(8137)
林业(8135)
科技(8077)
(7855)
书馆(7558)
图书馆(7558)
共检索到2315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黄志伟  余树全  胡庭兴  应尚蛟  
对分布于浙江永康、建德的木荷生物防火林带几种建设模式的群落外貌、群落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等特征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木荷生物防火林带生活型谱和叶的性质与原生木荷常绿阔叶林差异不大,但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不高,木荷呈单优势群落;群落垂直结构较差,乔、灌、草分层不明显,不能充分利用空间。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漆荣  张家来  曾祥福  熊艳萍  王少元  刘彦  
通过武汉九峰山、咸宁潜山林场等地的生物防火林带建设实践 ,研究了湖北省生物防火带建设的模式 ,研究表明 ,建立复合防火林带网络 ,把森林分割切块 ,形成闭合防火系统 ,是一种易推广、多效益的防火生物工程。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振问  
进行了木荷防火林带的模拟火烧试验,并对木荷针叶树混交林燃烧性作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木荷防火林带能够有效地阻隔地表火和树冠火蔓延;通过合理规划与布局,可从宏观上控制林火蔓延,防止大面积森林火灾发生;木荷在混交林中可成为间歇式的限制性林火蔓延带,降低林分燃烧性,形成微观密集型的防火网络体系,控制森林火灾发生。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舒立福  田晓瑞  李惠凯  
综述了当前生物防火的研究成果,指出防火树种的研究现状及其选择和应用,讨论了防火林带的技术特点和混交造林在森林防火上的应用。防火林带在我国南方林区已发挥了良好的防火效益,并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对防火机理的研究应当由定性到定量地分析,改变目前树种单一、结构简单的防火林带状况,向多树种、复层结构发展,同时应当提倡多元化造林和林业多种经营。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赵明水  周忠辉  程晓渊  杨逢春  
对浙江省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 996年营造的木荷防火林保持水分和改良土壤的作用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木荷防火林地地上部分截留的水分比对照地多 5 2 37t·hm-2 ;0~ 30cm土层贮存的水量比对照地多 68 98t·hm-2 。 3a来木荷林地地表枯落物混草层营养元素N ,P ,K ,Ca ,Mg ,Mn ,Cu和Zn分别比对照地多积累了 1 4 0 8,2 5 5 ,1 4 0 5 ,1 8 41 ,1 0 1 ,0 5 0 5 ,0 0 0 65和 0 0 1 93kg·hm-2 。木荷林地土壤有机质、全氮、水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是对照地土壤的 ...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月  魏振宏  高国平  
对辽东桤木(Alnus tinctoria Sarg.)防火林带下草本可燃物的动态变化情况进行研究,分析辽东桤木林带的防火性能,为林业生产中防火林带的营造提供了理论依据。采取林下设立标准地定期抽样调查草本植物种类,天平称量法测定可燃物负荷量。结果表明:随着林龄的增长,辽东桤木防火林带下草本植物种类和个体种群数量总体均呈减少趋势;坡向对草本植物种类分布有影响,东坡的种类和种群数量少于西坡,上腹坡位少于中腹、下腹;随林龄增长,林下的草本植物负荷量是逐渐下降,15年生辽东桤木林下载荷量最小(54g·m-2)。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洪长福  
利用山沟、小山脊呈"鸡爪型"分布的特点,在沟边和小山脊采取不同措施营建高阻火效能、低维护成本的免修、半免修复层防火林带,并研究其阻火机理。对火环境主要因子调查分析表明:免修复层防火林带衰减光照能力强,降温保湿效果好,挡风能力强,乔木、灌木、草本层和枯枝落叶层以及土壤的含水率高,阻火效果最好;半免修复层防火林带阻火效果次之,山脊单层防火林带阻火效果最差。因此,应充分利用沟边残存阔叶林和沟边小山脊特有的湿润环境,营建免修、半免修复层新型防火林带,并对现有单层防火林带进行改造。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文益君  张河远  
防火林带的现状综合评价对生物防火林带的规划建设具有指导意义.根据国家标准和广州市地方标准,确定了生物防火林带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调查广州市生物防火林带现状数据,从防火功效、密度、布局、网络体系等方面对生物防火林带进行了综合评价,提出广州市在生物防火林带建设资金、建设标准、网络规划和规划管理方面有待加强的建议.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王海晖  
生物防火林带技术是将特定常绿阔叶树种呈带状密植到易燃的植物群落中,用以预防和阻隔地表火及树冠火蔓延。研究表明,生物防火林带的防隔火功能不只是来自于植物叶片间可燃性的差异,更多源于常绿阔叶树的树冠结构以及相对密植构成的独特林分。通过抑制带内地表可燃物的生长,实现对地表火的阻隔;在遭受树冠火袭击时,以其树冠较弱的可燃性和分层特性消减火势(强度),降低火蔓延过程中热量输运的效率,使火蔓延自动终止。与传统的防火隔离带(生土带)相比,该项技术在阻挡火焰辐射、飞火以及保持水土和生态维护等方面拥有绝对优势。由于缺乏对其抵抗树冠火规模的量化认识,也没有建立起量化的技术性能指标以及细化的实施规范,生物防火林带技...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王明玉  任云卯  赵凤君  舒立福  王奇峰  李涛  田晓瑞  
以北京市西山试验林场分场魏家村林场为研究区域,系统地研究了火发生历史、可燃物分布、主风向、坡度、山脊、防火公路、居民区分布等,确定了网络适宜的最小控制面积,通过面向对象的分类方法对林中空地和防火公路进行分类,筛选适宜建山脊防火林带的坡度和山脊线,进而确定防火林带的空间格局。共规划三类防火林带:山脊防火林带、防火公路防火林带和林缘防火林带,整个防火林带网络将整个区域分割成不等大小的独立单元,平均面积为41.24 hm2,防火公路总长36 816 m,防火网络总面积占研究区域面积的7.35%。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邓湘雯  文定元  申初联  何介南  刘豪健  唐刚  
采用风洞模拟方法,对通风结构、疏透结构和紧密结构3种防火林带迎风面的风速进行测定,绘制了3种结构防火林带迎风面的相对风速等值线图;根据风速的分布特征,采用多模型选优的方法,确定了山脊防火林带迎风面的相对风速预测模型。结果表明:紧密结构与疏透结构的防火林带迎风面的阻风性能比较好,最小相对风速达到70%以下,而通风结构的阻风性能最小,迎风面的最小相对风速在80%左右。如考虑其综合防火效能则以疏透结构的防火林带阻火性能最佳。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王振师  周宇飞  李小川  李兴伟  吴泽鹏  
通过对白云山风景区生物防火林带建设的调查,结果表明:在景区内共营造生物防火林带52条,总长95 240 m,平均宽为20.07 m;以木荷为主的乔木总平均高1.51 m,灌木九节平均高1.19 m,苗木保存率91.45%,种植密度符合设计要求,并按设计要求全部进行了抚育,抚育率达100%,白云山风景名胜区生物防火林带建设工程达到设计要求。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王春芳  郭风平  
科学防火与人文防火其实质是森林防火现代化理论,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区别在于,二者的出发点不同,科学防火着眼于森林火灾防治的自然规律探索,人文防火着眼于森林火灾防治的人文和理性关怀;两者都是服务于森林的现代防火理论,其目的都是为了减少森林火灾的发生和降低森林火灾的危害,保护人民生命财产。从哲学上讲,科学防火本质上包含人文防火,人文防火本质上也包含科学防火,二者密切联系,不可分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两个法宝,缺一不可,共同运用,以保障林区长治久安。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徐明  王伟伟  李沛峰  张扬  
[目的]为森林防火和枯枝落叶的循环利用,筛选和优化菌株,并应用于防火林带景观树种枯枝落叶的降解。[方法]采用树种枯枝落叶叶片条降解法、降解失重法筛选出强降解菌株,再比较强降解菌株混合联用的降解失重效果,选出强降解菌株的混合联用组合,并分析其对枯枝落叶的降解效果和作用。[结果]通过比较11菌株对12种防火林带景观树种枯枝落叶的降解效果,筛选出绵皮卧孔菌(Pp)、康宁木霉(Tk_1)和云芝(Pv)等3株强降解菌株;3菌株单用及联用对檫树、红叶石楠和木荷枯枝落叶降解失重率分别为54.3%±2.3%和62.1%±3.3%。[结论]筛选出的3菌株单用及联用组合,Pp+Pv、Pv+Tk_1和Pp+Tk_1对防火林带景观树种枯枝落叶有明显的降解效果,可用于苏南丘陵山区的防火和枯枝落叶处理工作。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袁硕  李超  陈昊  Muhammad Amir  刘晓东  
【目的】福建省三明地区为森林火灾多发地区,为了阻隔森林火灾的蔓延、切断火源,降低火灾造成的亏损,以福建省三明市将乐县为研究区域,整体规划生物防火林带阻隔网。【方法】通过分析森林火灾时空分布规律,计算得出阻隔网密度和最小控制面积,然后利用空间分析、水文分析以及面向对象的空间特征提取等方法确定生物防火林带阻隔网的位置,再结合阻隔网现状,优化选取防火树种与阻隔网宽度,最终计算得出生物防火林带阻隔网密度,对将乐县生物防火林带阻隔网进行综合规划。【结果】最终确定生物防火林带阻隔网的密度为19.04 m/hm~2,最小控制面积为10 hm~2,共需营建生物防火林带阻隔网3 591.67 km,山脊防火林带阻隔网1 846.64 km,沟谷防火林带阻隔网384.21 km,林缘防火林带阻隔网1 360.82 km。山脊防火林带阻隔网宽度取均值12 m进行计算,沟谷及林缘防火林带阻隔网宽度取均值9 m,得出规划生物防火林带阻隔网总面积为3 786.49 hm~2,通过对比将乐县主要树种的抗火能力,选取以木荷为主,油茶、毛竹等为辅的防火树种,既能发挥较好的抗火性能又兼具经济效益。【结论】依据因地制宜、因害设防、适地适树、重在实效的原则,在总结福建省生物防火林带阻隔网营建技术经验的基础上,综合考虑阻隔网密度、最小控制面积、林带的位置、林带的有效宽度、树种的选择等重要参数之后,对将乐县的生物防火林带阻隔网进行了优化,不仅达到相关规定的生物防火林带阻隔网标准,并且建设成本可控,利用有限的资金发挥较好的防火效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