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002)
2023(8331)
2022(7031)
2021(6163)
2020(5187)
2019(11540)
2018(11003)
2017(19775)
2016(11363)
2015(12319)
2014(11762)
2013(11634)
2012(10707)
2011(9720)
2010(9590)
2009(8608)
2008(8441)
2007(7539)
2006(6592)
2005(5657)
作者
(40084)
(33436)
(33333)
(31113)
(21012)
(16343)
(14741)
(13128)
(12826)
(11744)
(11561)
(11237)
(11086)
(10879)
(10774)
(10511)
(10226)
(10020)
(9764)
(9687)
(8922)
(8316)
(8161)
(7712)
(7591)
(7486)
(7437)
(7275)
(6956)
(6947)
学科
(39771)
经济(39721)
管理(29460)
(28297)
(21916)
企业(21916)
方法(18732)
数学(16731)
数学方法(16557)
(14408)
(12187)
(10536)
中国(10348)
业经(9546)
(9426)
贸易(9425)
(9187)
农业(8543)
(7174)
环境(7140)
技术(6934)
地方(6467)
(6322)
财务(6318)
财务管理(6301)
企业财务(5989)
(5811)
(5797)
产业(5791)
银行(5725)
机构
大学(165610)
学院(163564)
研究(65007)
(60448)
经济(59233)
管理(55444)
(50582)
理学(48889)
科学(48770)
理学院(48182)
管理学(46958)
管理学院(46728)
中国(45086)
农业(40996)
业大(38700)
(37247)
(35993)
研究所(34990)
中心(27955)
农业大学(27225)
(24999)
(24880)
(23815)
(23741)
(23708)
实验(22102)
北京(22016)
(21984)
科学院(21801)
实验室(21190)
基金
项目(124125)
科学(94641)
基金(90494)
(86968)
国家(86326)
研究(73888)
科学基金(70202)
自然(51885)
自然科(50699)
自然科学(50668)
自然科学基金(49810)
(49365)
基金项目(48044)
社会(45865)
(43544)
社会科(43453)
社会科学(43438)
资助(36892)
教育(33474)
计划(29803)
重点(29586)
科技(27749)
(26306)
(25926)
科研(25715)
(25675)
编号(25442)
创新(24455)
(24358)
专项(22695)
期刊
(60109)
经济(60109)
学报(48756)
(44884)
研究(39806)
科学(37504)
大学(34199)
学学(33241)
中国(32476)
农业(30492)
管理(19287)
(18458)
(16751)
业大(15740)
农业大学(13261)
教育(12357)
(12104)
(11040)
金融(11040)
技术(10864)
经济研究(10775)
林业(10575)
科技(10558)
财经(10016)
业经(9762)
中国农业(9110)
自然(9010)
(8678)
问题(8092)
自然科(7705)
共检索到2317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焦金铖   安晓虎   王妍茏   孟会生   张杰   郝鲜俊   王帅兵  
[目的]为了探究不同有机腐熟物与荧光假单胞菌配施在矿区复垦土壤的合理有效施用。[方法]以玉米作为供试作物,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有机腐熟物(羊粪、牛粪、猪粪、鸡粪)与荧光假单胞菌配施对复垦土壤氮素形态和酶活性影响。[结果]有机腐熟物配施荧光假单胞菌可以在单施有机腐熟物的基础上有效提高复垦土壤各氮素含量、微生物量碳、氮和酶活性,以鸡粪配施荧光假单胞菌对各氮素量、微生物量碳、氮以及4种土壤酶活性的提升效果最为显著,其中与单施鸡粪处理相比,铵态氮含量显著提高13.12%、微生物量碳显著提高20.21%、蛋白酶活性显著提高16.11%。[结论]腐熟鸡粪与荧光假单胞菌配施效果最好,可作为该菌在复垦土壤中较为合理的施用方式。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魏俊杰  洪坚平  
为探究采煤塌陷复垦区贫瘠土壤的培肥措施,利用长治市襄垣县采煤塌陷区复垦5 a的石灰性生土进行试验,对土壤的酶活性和磷形态的变化规律进行探究。结果表明,在试验周期内,与CK处理相比,生物炭促进了土壤中脲酶活性、碱性磷酸酶活性、蔗糖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脱氢酶活性,分别最高提升了647.0%,223.0%,68.6%,93.7%,331.0%;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中脲酶活性的促进有机肥与化肥的混施强于单施有机肥或化肥,而单施有机肥却对碱性磷酸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和脱氢酶的促进效应,强于单施化肥和有机肥与化肥混施。随着生物炭的添加,不同施肥处理间各种磷形态含量差异明显,其中,Ca_2-P、Ca_(10)-P均相对丰富,分别最高提升了17.09%,4.58%;Ca_8-P、Al-P、Fe-P、O-P含量则相对明显在逐渐耗竭,分别最高减少了3.39%,5.40%,7.20%,3.96%;有效磷、全磷含量最高增加了11.0%和4.34%,而无机磷总量却变得相当丰富,与空白CK相比提高了53.5%~63.3%。通过相关性分析结果可知,复垦土壤中有效磷与Ca_2-P、Ca_8-P、O-P的含量间密切相关;另外,在复垦土壤中,Ca-P、铁铝结合态磷和闭蓄态磷之间保持着一定的比例,一定条件下可通过Ca_8-P和O-P这2种形态来相互转化。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巨晓棠  刘学军  张福锁  
用盆栽试验研究了尿素配施有机物料时土壤不同氮素形态的动态和利用特征。结果表明 :尿素与 C/N比高的小麦秸秆配施时 ,降低了作物吸氮量 ;与 C/ N比低的鸡粪配施时 ,增加了作物的吸氮量。但尿素单施 ,尿素与小麦秸秆配施 ,与鸡粪配施的生物量并没有显著的差异。尿素的水解和硝化在 1 4 d以前完成。与单施尿素相比 ,尿素配施秸秆降低了土壤中 NH4- N和 NO3 - N的含量 ,而配施鸡粪增加了它们的含量 ,这与作物吸氮量的变化是一致的。土壤中微生物氮也参与了对作物的供氮过程。作物对“老固定态铵”的利用能力很弱 ,施肥会显著的增加土壤固定态铵的含量 ,这些“新固定铵”在作物生长期能被吸收利...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崇峻  李凤巧  李明静  杨丽娟  
土壤酶活性可以表征土壤生态系统的功能,而不同施肥方式影响着土壤酶的时空特性。通过设施内田间栽培黄瓜试验,研究有机肥和化肥不同施用方式对土壤中性磷酸酶、脲酶、过氧化氢酶和转化酶动态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设施内菜田土壤酶活性随土层的加深而减弱,0~10cm土层酶活性明显高于10~20cm。对照(CK)处理、单施有机肥(M)处理和有机肥配施氮磷钾(MNPK)处理10~20cm土壤4种酶活性平均分别为0~10cm土层酶活性的86.09%、78.25%和84.13%。菜田耕层土壤酶活性随作物生育时期变化明显,作物旺盛生长期土壤酶活性高,而作物生长初期和末期,土壤酶活性较低。施用有机肥、化肥可以调节土壤酶...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栗海鹏   杜武焰   吴涵茜   张杰   孟会生   洪坚平   徐明岗   郝鲜俊   高文俊  
【目的】探明在煤矿复垦区施用不同有机肥下土壤养分及细菌群落与功能的变化特征,为复垦区土壤的培肥改良和健康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依托定位培肥试验基地(山西省孝义市偏城村采煤塌陷区),分析连续3年施用不同有机肥(鸡粪、猪粪、牛粪)和化肥处理对煤矿复垦区土壤养分、细菌群落结构与功能以及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1)连续3年定位培肥后,施用有机肥较化肥显著降低土壤pH(降低0.03—0.08单位),而显著增加了土壤有机碳(11.0%—15.5%)、全氮(14.9%—19.1%)、碱解氮(20.3%—43.4%)和速效钾(12.3%—13.6%)含量,其中鸡粪处理对土壤有机碳和碱解氮含量提升最大;施用化肥和有机肥均显著增加作物产量(16.7%—21.1%),其中猪粪对作物产量的提升最大。(2)施用有机肥显著提高复垦区土壤细菌丰富度,并影响细菌群落结构组成。在门水平上,施用有机肥显著增加变形菌门和厚壁菌门的相对丰度,其中猪粪和鸡粪处理下厚壁菌门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牛粪处理。在属水平上,不同有机肥处理均显著增加了列契瓦尼尔氏菌属、鞘氨醇单胞菌属和芽孢杆菌属等有益菌属相对丰度。(3)复垦区土壤细菌生态功能以化能异养、好氧化能异养为主。施用有机肥显著提高化能异养和发酵作用种群的相对丰度,其中猪粪处理下发酵作用种群丰度显著高于鸡粪和牛粪处理。(4)Mantel检验分析结果表明,土壤细菌多样性和功能均与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结论】施用不同有机肥均可以提高复垦区土壤养分含量,改善土壤细菌群落结构与功能,进而增加玉米产量。但不同有机肥对土壤养分、细菌功能菌群及玉米产量的影响存在差异,其中鸡粪对土壤养分的提升幅度最大,猪粪对有关碳素功能菌群和玉米产量提升幅度最大,而牛粪对土壤养分和产量的提升幅度较低。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飞  王俊鹏  梁斌  李俊良  
为明确施用不同有机物料对降低设施菜地氮素淋溶的效果及机理,采用室内培养试验和土柱淋溶模拟试验分别研究了玉米秸秆(M)和稻壳(R)降解过程中对于土壤氮素含量和淋溶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室内培养期间(35 d),玉米秸秆和稻壳的降解率分别为18. 8%,3. 3%;与CK相比,施用玉米秸秆和稻壳使矿质态氮降低23. 9~173. 1 mg/kg,6. 4~126. 1 mg/kg,降幅分别为24. 4%和10. 7%,施用稻壳和玉米秸秆分别使可溶性有机氮含量平均增加6. 4%和41. 1%。培养结束时,矿质态氮的固持量分别为173. 1,126. 1 mg/kg,占土壤矿质态氮含量的35. 0%和25. 5%;添加玉米和稻壳处理分别使淋溶液矿质态氮浓度降低14. 5~207. 3 mg/L,5. 9~202. 5 mg/L,使矿质态氮淋溶损失降低26. 7%~41. 1%,12. 1%~25. 3%。综上可见,施加有机物料显著增加对土壤矿质态氮素的固持,从而降低氮素的淋溶损失量,玉米秸秆降解率较高,对于矿质态氮的固持与降低氮素淋溶损失效果更好。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郝近羽  刘瑾  陈源泉  代红翠  李超  徐洁  隋鹏  
为探究有机物料还田后土壤理化性质对细菌群落变化的影响,在华北平原砂质土壤玉米成熟期分别以秸秆还田(ST)和单施化肥(CF)为主、副对照,设置猪粪(PM)、沼渣(BR)和秸秆生物炭(BC)3种有机物料还田处理,利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结果表明:1)玉米成熟期根际土壤细菌群落丰富度的2个指标(Chao 1和ACE)由高到低均为:PM>BR>ST>BC>CF,但沼渣和生物炭处理的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Shannon)均显著高于猪粪处理。2)沼渣、生物炭和对照组(秸秆和化肥处理)的土壤细菌优势菌门均为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和绿弯菌门(Chloroflexi),优势菌门的累计丰度为71.53%~80.31%;而猪粪处理的土壤细菌优势菌门以厚壁菌门(Firmicutes)为首,其余依次为放线菌门、变形菌门、酸杆菌门和绿弯菌门,优势菌门的累计丰度为85.61%。3)土壤有效磷是影响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变化的主效环境因子(P<0.05),与厚壁菌门的梭菌属(Clostridium)和土孢杆菌属(Terrisporobacter)的相对丰度均呈显著正相关,其中猪粪处理的土壤有效磷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生物炭处理显著增加土壤pH和有机质含量,沼渣处理增加土壤水分含量但不显著,生物炭和沼渣处理显著上调放线菌门相关菌属的相对丰度。综上,猪粪处理虽然显著提高土壤细菌群落的丰富度,但是导致菌落的多样性显著下降,生物炭处理则与之相反;沼渣处理也显著提高土壤细菌群落的丰富度和多样性。综上,合理施用沼渣还田可作为改良华北平原砂质瘠薄型农田的首选方式。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胡冬平   唐江华   徐文修   房彦飞   罗晓颖   王怀港   王晨  
[目的]为探究施肥对半干旱区旱地冬小麦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及产量的影响,明确不同施肥对土壤活性及产量的影响规律。[方法]于2021年采用田间试验与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设置不施肥(0 kg尿素hm~(-2),F1)、单施氮肥(150 kg尿素·hm~(-2),F2)、单施有机肥(30 t有机肥·hm~(-2),F3)、氮肥配施有机肥(150 kg尿素·hm~(-2)+30 t有机肥·hm~(-2),F4)四个施肥处理的田间试验,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不同处理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产量及其相关性的变化规律。[结果]各施肥处理较不施肥处理可明显增加土壤细菌(26.24%~85.82%)和放线菌数量(13.94%~47.60%),减少真菌数量(26.39%~52.78%),并提高脲酶、蔗糖酶、磷酸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3.92%~30.49%、42.06%~133.71%、12.38%~26.34%、173.6%~284.21%)。氮肥配施有机肥处理的产量最高达2516.43 kg/hm~(2),分别比未施肥处理增产55.51%、比单施氮肥和单施有机肥平均增产16.20%。[结论]氮肥配施有机肥更有利于增加半干旱旱作区麦田土壤微生物数量和相关酶的活性,改善土壤环境,提高土壤肥力,进而提高小麦产量。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辉  吴小芹  任嘉红  陈丹  
【目的】探究荧光假单胞菌与红绒盖牛肝菌共接种条件下NL-895杨根际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变化,从微生态水平揭示溶磷细菌与外生菌根真菌互作对NL-895杨的促生机制。【方法】采用盆栽试验考察荧光假单胞菌JW-JS1与红绒盖牛肝菌(Xc)共接种后NL-895杨根际土壤酶(酸性磷酸酶、脱氢酶和转化酶)的活性变化,并通过BIOLOG微孔板法分析共接种对NL-895杨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和功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从整体趋势来看,不同接种处理后NL-895杨根际土壤酶活性均有所增强,土壤酸性磷酸酶、脱氢酶和转化酶活性均大于对照,其中,共接种JW-JS1+Xc处理对土壤酸性磷酸酶和转化酶活性的促进最为明显;接种150天后,不同接种处理土壤微生物的AWCD值均高于CK(培养24~48 h除外),且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呈先上升后稳定的趋势;培养96 h后,共接种JW-JS1+Xc处理土壤微生物McIntosh优势度指数和碳源利用丰富度指数显著高于单接种Xc或JW-JS1和CK(P<0.05),而Shannon丰富度指数和Simpson优势度指数显著低于单接种Xc或JW-JS1和CK(P<0.05);不同接种处理NL-895杨根际土壤微生物对BIOLOG微孔板中6大类碳源的利用能力差异显著(P<0.05)。【结论】荧光假单胞菌JW-JS1与外生菌根真菌Xc共接种对NL-895杨根际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提高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有利于其土壤肥力的改善,进而促进NL-895杨的生长。与单接种相比,溶磷细菌与外生菌根真菌共接种可更有效地提高杨树根际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微生物多样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赵征宇  孙永红  赵明  蔡葵  王文娇  陈建美  
通过大田番茄试验,进行了有机肥与无机肥不同配比施用对土壤NO3--N和NH4+-N含量以及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施氮量相同的条件下,番茄各生育期土壤NO3--N和NH4+-N含量随无机N配施比例的增加而增加,变化动态相似。番茄拉秧期不同施肥处理土壤全N和有机C含量有明显变化,且均为高量有机肥配施处理>低量有机肥配施处理>化肥处理。有机氮与无机氮配施比例为3∶2,对土壤N素矿化与固持、土壤全N与有机C的提升以及增加番茄产量较为有利。番茄果实中可溶性糖、酸和维生素C含量的变化规律与肥料施用无相关性,可能是受番茄产量高低的影响。各处理的番茄果实硝酸盐含量随有机肥配施比例的增加而下降,...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玲利  卫迎  刘洋  洪坚平  
为培肥复垦土壤、提高土壤潜在的磷素有效性,采用盆栽试验研究施用不同浓度单一及混合解磷菌群对复垦土壤磷形态以及油菜产量、吸磷量、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解磷菌群处理相比,施入不同浓度的解磷菌群能够提高土壤有效磷含量、碱性磷酸酶活性及土壤全磷的含量,其中,效果最好的是解磷细菌群,较不施解磷菌群处理,土壤有效磷含量、碱性磷酸酶活性及土壤全磷含量分别提高21.69%50.42%,7.17%25.45%,2.38%9.52%,且在中浓度4 m L/盆处理下含量达到最大;施入解磷菌群能够提高油菜的产量和叶绿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晓光  李洪民  张爱君  唐忠厚  魏猛  
研究氮素形态对土壤微生物特性的影响对于土壤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试验在大田条件下,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硝态氮、铵态氮和酰胺态氮对甘薯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活跃微生物生物量、土壤呼吸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活跃微生物量、呼吸速率和土壤酶活性对不同氮素形态的响应不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在块根膨大前中期以铵态氮处理最大,而在收获期以硝态氮处理最大。土壤活跃微生物量以铵态氮处理最大。土壤呼吸速率、呼吸熵、脲酶和蔗糖酶活性均以酰胺态氮处理最大。甘薯施用铵态氮肥有利于提高土壤活跃微生物量和微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方可   张世文   梁玉伟   王维瑞   张蕾  
【目的】探究施用不同腐熟度有机肥对麦玉轮作系统土壤的影响及有机肥对土壤肥力的调控作用。【方法】将堆肥过程与施肥过程相结合,通过2年连续田间定位试验,设置单施化肥(CK-H,对照)。腐熟度70%有机肥(GI70)、腐熟度100%有机肥(GI100)共3个处理,测定堆肥完成后不同腐熟度有机肥的养分差异,对施用有机肥后麦玉两季轮作土壤的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及小麦、玉米产量进行测定,通过结构方程模型明确施肥对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堆肥结束时,与有机肥GI70处理相比,有机肥GI100处理的有机质、全氮、全钾、含水率显著高于前者(P<0.05),GI100有机质含量为GI70的2.90倍,GI100全氮含量为GI70处理的1.37倍,GI100全钾含量为GI70的1.77倍,GI100处理含水率为GI70处理的1.68倍,且有机肥GI00处理比有机肥GI70处理的清洁度更好。小麦第1季有机肥处理土壤有机质、有效磷含量均高于CK-H处理,玉米第1季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均高于CK-H处理;土壤速效钾含量在第1季小麦、玉米收获期呈下降趋势;小麦、玉米第2季收获期类似,有机肥处理组均高于CK-H处理,土壤速效钾含量则低于CK-H处理。小麦-玉米轮作第1年,GI100、GI70处理小麦分别增产17.00%、9.90%,玉米分别增产11.97%、1.41%。小麦-玉米轮作第2年,小麦季GI100、GI70处理产量分别增产12.89%、9.59%,玉米季GI100、GI70处理产量分别增产19.44%、17.17%。结构方程模型显示,有机肥的肥力指标、技术指标、重金属含量对麦玉轮作系统土壤、作物产量的路径系数分别为0.75(0.94)、0.13(0.40)、-0.32(-0.61)。【结论】施用较高腐熟度的有机肥对土壤肥力和小麦、玉米产量具有正向调控作用,有机肥的肥力指标、技术指标、重金属含量是影响土壤肥力、作物产量的关键因素。研究可为土壤培肥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参考。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龚臣  王旭东  倪幸  乐天天  曾诗媛  叶正钱  
设置3个菌渣(F)施用量(0,50%,100%)和3个化肥(C)施用量(0,50%,100%)共9个处理,采用长期定位试验方法(2010-2016年),研究长期菌渣化肥配施对稻田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和土壤基本肥力要素变化的影响以及两者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相比单施化肥,菌渣化肥配施显著提高土壤碳库管理指数(CPMI),3种土壤活性有机碳(LOC1,LOC2,LOC3,指分别以33,167,333 mmol·L-1高锰酸钾氧化有机碳)及其有效度,增幅分别为45.09%,41.77%53.55%和11.69%33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马建华   杨波   刘畅   王彦   马琨  
研究不同有机肥施用量下土壤真菌群落构成、多样性及功能特性,旨在为合理增施有机肥和保障玉米田土壤生态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大田施肥试验,共设置4个处理,使用高通量测序和FUNGuild对不同施肥量下土壤真菌多样性、结构及功能群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增施有机肥能够提高土壤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脲酶、过氧化氢酶等的含量,且与有机肥的施用量呈正相关;施用有机肥能够提高土壤真菌群落的多样性,降低真菌群落丰富度;从真菌门水平看,不同施肥量下土壤中真菌群落占主导地位的为子囊菌门、毛霉菌门、担子菌门和卵菌门,与不施有机肥的对照相比增施中量牛粪处理下子囊菌门和担子菌门的相对丰度明显较高;从真菌属水平看,优势属包括镰刀菌属、腐质霉属、油壶菌属和小粉孢属。增施有机肥提高了共生营养型和腐生营养型的相对丰度,且随着增施有机肥量的增加,病理营养型的丰度呈现递减的趋势;增施有机肥的处理木质腐生真菌数量明显高于不施有机肥的处理,而植物病原菌和动物病原菌的数量均低于对照,因此,认为增施一定量的有机肥能够优化土壤微生物环境,利于玉米植株产量的提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