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829)
- 2023(7065)
- 2022(6263)
- 2021(5688)
- 2020(5212)
- 2019(11986)
- 2018(11860)
- 2017(22538)
- 2016(12963)
- 2015(14739)
- 2014(14942)
- 2013(14920)
- 2012(14239)
- 2011(12818)
- 2010(12840)
- 2009(11945)
- 2008(12224)
- 2007(11188)
- 2006(9488)
- 2005(8465)
- 学科
- 济(52878)
- 经济(52823)
- 管理(32027)
- 业(32001)
- 方法(27615)
- 企(24859)
- 企业(24859)
- 数学(24825)
- 数学方法(24594)
- 学(15195)
- 农(14654)
- 财(13327)
- 中国(12828)
- 地方(10161)
- 贸(9748)
- 贸易(9745)
- 农业(9652)
- 易(9469)
- 业经(9310)
- 制(8919)
- 务(8264)
- 财务(8241)
- 财务管理(8215)
- 和(7912)
- 企业财务(7760)
- 银(7753)
- 银行(7709)
- 环境(7433)
- 融(7405)
- 金融(7403)
- 机构
- 大学(192461)
- 学院(190830)
- 济(74686)
- 经济(73095)
- 研究(69531)
- 管理(66639)
- 理学(57641)
- 理学院(56926)
- 管理学(55671)
- 管理学院(55345)
- 中国(50334)
- 科学(48506)
- 农(46712)
- 京(42164)
- 所(38704)
- 农业(37927)
- 业大(37128)
- 研究所(35794)
- 财(33460)
- 中心(31831)
- 江(30723)
- 财经(26994)
- 北京(25326)
- 农业大学(25097)
- 范(24601)
- 经(24496)
- 师范(24156)
- 院(24124)
- 经济学(23779)
- 省(23455)
- 基金
- 项目(130996)
- 科学(99858)
- 基金(93831)
- 研究(86920)
- 家(85664)
- 国家(85011)
- 科学基金(69590)
- 社会(53056)
- 省(52821)
- 社会科(50156)
- 社会科学(50136)
- 基金项目(49761)
- 自然(47893)
- 自然科(46760)
- 自然科学(46736)
- 自然科学基金(45862)
- 划(44999)
- 教育(40423)
- 资助(39512)
- 编号(34203)
- 重点(30943)
- 部(28652)
- 发(28469)
- 计划(28104)
- 成果(27838)
- 创(26571)
- 科研(26517)
- 科技(25652)
- 创新(25103)
- 课题(24320)
共检索到2735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杜陶然 牛清 蒲广 李开军 刘根盛 牛培培 张总平 李强 李平华 黄瑞华
[目的]本试验旨在探究不同月龄苏淮育肥猪耐粗饲特征(以纤维表观消化率为评定表型)、肠道发育及肠道微生物的差异,并分析肠道发育及微生物与纤维表观消化率的相关性。[方法]试验选取82头出生条件相近的苏淮猪,在相同饲养环境下饲养,在7、8月龄时分别进行屠宰,采集结肠后端内容物样品测定不同月龄结肠后段各营养成分的表观消化率,并测定肠道长度、周长,分析不同月龄苏淮育肥猪肠道营养成分表观消化率和肠道发育差异,并进行消化率与肠道长度、周长的相关性分析。同时,分别在7、8月龄猪中选取高纤维消化率组和低纤维消化率组各5头进行盲肠、结肠内容物常见纤维分解菌的丰度分析。[结果] 8月龄的苏淮猪的粗纤维、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粗蛋白和粗脂肪的表观消化率均显著高于7月龄(P<0.05),但8月龄大肠、小肠及整个肠道长度、盲肠、结肠周长与7月龄间无显著差异。盲肠周长与粗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和粗脂肪的表观消化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7月龄和8月龄苏淮猪的盲肠、结肠白化瘤胃球菌和柔嫩梭菌的丰度在高、低纤维消化率组间均无显著差异。7月龄苏淮猪的结肠柔嫩梭菌丰度在高、低纤维消化组均显著高于盲肠(P<0.05)。8月龄苏淮猪结肠柔嫩梭菌丰度在低纤维消化率组显著低于7月龄(P<0.05)。[结论]不同月龄苏淮猪耐粗饲特征不同,随月龄的增长,苏淮猪的消化性能逐渐完善,8月龄苏淮猪各营养成分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7月龄,且其纤维消化率与盲肠周长呈显著正相关,但肠道内容物中白化瘤胃球菌和柔嫩梭菌可能不是影响其纤维消化的关键微生物。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怡丹 车立涛 姚丽媛 李美荃 郭荣富
【目的】旨在研究不同饲粮纤维水平对DLY(Duroc×Landrace×Yorkshire)生长育肥猪生长性能、养分消化率和血清理化指标的影响。【方法】试验选用54头体重为30 kg(±2.0 kg)的DLY猪,随机分为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各组分别饲喂饲粮纤维为3.5%、5.5%和7.5%的试验饲粮。【结果】3.5%纤维水平日粮组的DLY生长猪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5.5%与7.5%日粮组(P<0.05)。生长阶段,3.5%日粮组DLY生长猪的日采食量极显著高于5.5%和7.5%组(P<0.01),5.5%与7.5%组间料重比差异显著(P<0.05)。育肥阶段,7.5%纤维水平DLY育肥猪的平均日增重显著低于3.5%和5.5%日粮组(P<0.05),5.5%纤维水平日粮组采食量和料重比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其余2组(P<0.05,P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邓富丽 申丹 钟儒清 张顺芬 李滔 孙曙东 陈亮 张宏福
【目的】利用体外模拟法优化玉米—杂粕型饲粮的非淀粉多糖(NSP)酶谱,并分析优化的非淀粉多糖酶谱对饲粮养分消化率和育肥猪肠道微生物组成和结构的影响,为饲粮高效利用和精准饲养提供数据支撑和理论参考。【方法】试验一在育肥猪玉米—杂粕型饲粮中分别添加不同水平的木聚糖酶、β-葡聚糖酶、纤维素酶、α-半乳糖苷酶、β-甘露聚糖酶和果胶酶6种NSP酶,采用胃—小肠体外模拟法测定体外回肠干物质消化率(IVIDMD);取IVIDMD达到最大值时各NSP酶的添加水平为该NSP酶0编码水平,按照六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进行体外消化试验,建立IVIDMD与NSP酶添加量的六元二次回归方程,筛选出玉米—杂粕型饲粮最优NSP酶谱(OEC);利用胃—小肠—大肠体外模拟消化法分析测定添加OEC前后饲粮的体外干物质消化率(IVDMD)、体外能量消化率(IVGED)和体外消化能(IVDE),以验证OEC的效果。试验二按照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选用16头健康、体重相近去势公猪(117.8±1.66 kg),随机分为2个处理组,每个处理8头猪,对照组饲喂玉米—杂粕型基础饲粮,加酶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OEC;在试验开展第18天采用直肠擦拭法采集猪新鲜粪便,利用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对粪便微生物菌群的多样性及相对丰度进行分析,并进行功能预测。【结果】(1)在本试验条件下,玉米—杂粕型饲粮OEC为:纤维素酶1 003 U·kg~(-1)、木聚糖酶18 076 U·kg~(-1)、β-葡聚糖酶1 377 U·kg~(-1)、β-甘露聚糖酶14 765 U·kg~(-1)、α-半乳糖苷酶337 U·kg~(-1)和果胶酶138 U·kg~(-1);(2)在玉米—杂粕型饲粮中添加OEC使IVDMD由73.44%显著提高到76.26%(P<0.01);(3)在门水平上,共筛选出了12个相对丰度大于0.1%的菌门,其中Bacteroidota(拟杆菌门)、Firmicutes(厚壁菌门)和Spirochaetota(螺旋体门)为优势菌门,三者之和在组内占比达96%以上;(4)在属水平上,饲粮中添加OEC显著增加norank_f_F082,norank_f_Bacteroidales_RF16_group,Bacteroides(拟杆菌属)和Roseburia(氏菌属)的相对丰度(P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宝维 王巧莉 范永存 张倩 荆丽珍 姜晓霞 王娜 孙鹏 史雪萍
选取健康五龙鹅3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6个重复。各试验组日粮青贮玉米秸秆的比例分别为24.3%、34.6%、42.6%、49.1%、53.6%。采用全收粪法进行代谢试验,检测饲料与粪便中的各种营养成分。试验结果表明:青贮玉米秸秆的比例在24.3%~53.6%(CF%为5.2%~9.0%)时,CF的消化率为18.16%~48.28%,中性洗涤纤维(NDF)42.68%~58.51%,酸性洗涤纤维(ADF)28.56%~49.32%;Ca表观消化率在青贮玉米秸秆添加49.1%~53.6%时显著低于其它各组(P<0.05);P表观消化率在青贮玉米秸秆添加53.6%时显著低于其它各组(P<0.05)...
关键词:
青贮玉米秸秆 鹅 纤维 钙 磷 消化率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韩庆炜 梁萌青 姚宏波 常青 吴立新
试验以Cr2O3为指示物,以70%基础饲料和30%的待测饲料原料组成试验饲料,在室内流水养殖系统中,采用虹吸法收集粪便,测定了初始体重为30±2.3 g的鲈鱼Lateolabrax japonicus对白鱼粉、血粉、虾糠、羽毛粉、双低菜粕、高筋粉和米糠中干物质、粗蛋白和能量的表观消化率。试验结果表明,鲈鱼对不同饲料原料的干物质表观消化率为98.71%~41.84%。其中白鱼粉为98.71%,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鲈鱼对白鱼粉和米糠的蛋白表观消化率很高,均在98%以上,双低菜粕也较高,为86.86%,血粉、羽毛粉和高筋粉在62.94%~71.08%之间,虾糠仅为45.01%,显著低于...
关键词:
鲈鱼 饲料原料 消化率 肝脏 肠道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计成 蔡青和 岳洪源
选择 2 8日龄断奶的二元杂交 (长白×大约克 ,平均体重 7.5± 0 .5kg)的仔猪 4 0头 ,研究断奶仔猪日粮添加植酸酶对生长和营养物质回肠表观消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玉米豆粕型日粮中添加植酸酶降低了断奶仔猪的采食量 (下降 9.8% ,P 0 0 5 ) ;提高了日粮中干物质、能量、蛋白质的消化率分别为 3.4 %、2 .6 %和 2 .8% (P >0 0 5 ) ;提高了钙和磷的回肠表观消化率分别为 14 .5 % (P
关键词:
仔猪 植酸酶 生长性能 回肠表观消化率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王进 刘恒见 黄峰 韩金林
为观察不同铁源对吉富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生长及表观消化率的影响,试验以初重6.79 g左右的吉富罗非鱼为饲养对象,采用酪蛋白、糊精为主要原料制成半精制日粮,分别添加铁含量相等(100 mg/kg饲料)的硫酸亚铁、氯化铁、氯化亚铁、柠檬酸亚铁、卟啉铁,饲喂吉富罗非鱼70 d。结果显示,在铁含量相等(100 mg/kg饲料)的半精制日粮中添加氯化亚铁,吉富罗非鱼的增重率显著(P<0.05)高于其它四种铁源。以增重率为指标,吉富罗非鱼日粮中适宜以氯化亚铁作为添加铁源。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叶秋 郝帅帅 高硕 吴艳 李强 李平华 黄瑞华
[目的]本试验旨在研究米糠替代部分玉米形成的高纤维日粮对我国培育新品种苏淮猪生长性能、小肠形态、肠道发育及微生物区系的影响。[方法]试验选取160日龄左右、体质量相近的纯种苏淮猪24头,随机分为2组,分别饲喂粗纤维含量为4.7%的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和粗纤维含量为7.5%的米糠替代部分玉米的高纤维日粮,试验期75 d。分别于试验第0、14、28和75天采集粪样,用于测定羧甲基纤维素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试验结束屠宰全部试验猪,测量胃肠道相对质量和相对长度,并采集小肠组织样,用于形态学观察。[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米糠组平均上午采食量和日均采食量极显著下降(P<0.01),平均日增重与料重比无显著变...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郑菲菲 单宇峰 祝东梅 杨禧文 陈菲 叶可 马帅 王玉军
为探究不同养殖模式下黄鳝(Monopterus albus)胃肠道微生物的群落结构,本实验采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虾塘散养、蟹塘散养、网箱投喂鱼浆和网箱投喂水蚯蚓4种养殖模式下黄鳝胃肠道微生物的组成和群落结构。Alpha多样性分析和Venn图结果显示,网箱投喂水蚯蚓组黄鳝胃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和丰度均较高,而蟹塘散养组最低。除蟹塘散养组黄鳝肠道的优势菌为变形菌门,其余3种养殖模式黄鳝胃肠道优势菌群均为厚壁菌门,推测黄鳝胃肠道微生物的核心菌群为厚壁菌门。在属水平上,网箱投喂水蚯蚓养殖模式中黄鳝胃的优势菌群为粪杆菌属(Faecalibacterium)与嗜黏蛋白阿克曼菌属(Akkermansia),其余3种养殖模式中黄鳝胃的优势菌群都为韦荣球菌属(Veillonella);而虾塘散养组黄鳝肠道的优势菌群为瘤胃球菌属(Ruminococcus),其余3种养殖模式的优势菌群中都有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结果表明:网箱投喂水蚯蚓组黄鳝胃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和丰度均较高,且益生菌群占比高,潜在致病菌较少,是比较健康的养殖模式。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荣华 谢雨晴 赵涛 殷红 袁莉芸 刘襄河 杨子寒 石宇 李修峰 张雷
本研究旨在探讨食性对鱼类肠道菌群组成和多样性的影响,并预测特定菌群对不同营养素的潜在功能。实验采用高通量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提取获得滇池高背鲫(Carassius auratus)、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鳜鱼(Siniperca chuatsi)、昆明裂腹鱼(Shizothorax grahami) 4种不同食性鱼类的肠道内容物,12个样品的16S rRNA,构建文库并测序,分析这4种鱼类肠道微生物的菌落组成和多样性。结果显示,鱼类肠道菌群多样性受到食性的显著影响(P<0.05),综合表现为杂食性(滇池高倍鲫) > 草食性(草鱼) > 滤食性(昆明裂腹鱼) > 肉食性(鳜鱼)。4种鱼类具有一些相同的优势菌群: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然而,优势菌群在属水平上存在一定差异,如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为鳜鱼的优势菌群,拟杆菌属(Bacteroides)为草鱼的优势菌群等。功能预测发现,鳜鱼肠道中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草鱼抗病潜力略高于其他3种鱼类;约氏不动杆菌(A._ johnsonii)、鲁氏不动杆菌(A. lwoffii)和施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tutzeri)可能有助于宿主对蛋白质的消化,而拟杆菌属中的某些菌群可能有助于宿主消化纤维素。综上所述,食性是影响鱼类肠道菌群组成和多样性差异化的主要因素之一,分析食性与肠道优势菌群之间的关联,探讨特异菌群的功能,可为研究鱼类营养代谢的微生物效应奠定理论基础。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高巍 孟庆翔
采用厌氧微生物学方法 ,对 2头育肥猪的胃、小肠、盲肠、结肠和直肠的固相、液相和粘膜中的总厌氧菌、淀粉分解菌、纤维分解菌和蛋白分解菌的数量分布和比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上述总厌氧菌和 3种功能菌群的数量在胃和小肠区段固相内容物中占绝对优势 ,而在盲肠、结肠和直肠内容物中以液相菌群占绝对优势。在胃和小肠区段 ,固相、液相内容物中 3种功能菌群的数量间无明显差异 ,但在盲肠、结肠和直肠段 ,固、液相内容物中淀粉分解菌和蛋白分解菌为优势菌群。在各区段胃肠道粘膜中 ,胃和小肠的 3种菌群的数量相对较低。盲肠粘膜中主要菌群数量分布为蛋白分解菌 >淀粉分解菌 >纤维分解菌 (P
关键词:
胃肠道微生物 微生物分区 育肥猪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添晔 许晨远 敖蕊 朱崇淼 姚文 郑卫江
[目的]本试验研究发酵豆粕对蛋雏鸡生长性能、养分表观代谢率、血清生化指标、抗氧化性能和盲肠微生物的影响。[方法]选取320只33日龄海兰褐蛋雏鸡,随机分成5组(每组8个重复,每重复8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饲喂2.5%、5.0%、7.5%和10%发酵豆粕等能等蛋白替代基础饲粮中普通豆粕的试验饲粮,试验为期28天。[结果]1)不同比例发酵豆粕对蛋雏鸡各阶段生长性能均无显著影响(P>0.05)。2)不同比例发酵豆粕对总能、干物质和钙的表观代谢率无影响(P>0.05);但2.5%发酵豆粕组粗蛋白、粗灰分和总磷的表观代谢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2.5%和7.5%发酵豆粕组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显著低于10%发酵豆粕组(P<0.05);5%发酵豆粕组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和10%发酵豆粕组(P<0.05)。4)2.5%发酵豆粕组血清总抗氧化能力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5)与对照组相比,2.5%发酵豆粕组盲肠食糜中普氏菌属9(Prevotella_9)和Mucispirillum相对丰度显著升高(P<0.05);螺杆菌属(Helicobacter)和副萨特氏菌属(Parasutterella)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结论]2.5%发酵豆粕对部分养分表观代谢率和血清抗氧化指标具有积极作用;但随着发酵豆粕水平的增加,蛋雏鸡养分表观代谢率和血清抗氧化性能呈线性或二次曲线降低。此外,与对照组相比,2.5%发酵豆粕提高了盲肠食糜有益菌(普氏菌属9、布劳特氏菌和颤螺菌科UCG-005属)的相对丰度,抑制了病原菌(螺杆菌属和副萨特氏菌属)的定殖。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颜桂花 邢恒涛 刘强 孙文恺 刘洋 庄苏
[目的]本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可溶性玉米纤维(Fibersol-2,Fib2)对仔猪盲肠微生物多样性、有机酸及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选用28日龄、初始体质量为(9.65±0.44)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仔猪448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4头,分别饲喂4种日粮:基础日粮分别加0(对照组)、1、2和4 g·kg~(-1) Fib2。预试期7 d,正试期28 d。[结果]在门水平上,日粮中添加Fib2显著降低软壁菌门和放线菌门的相对丰度(P<0.05,线性),提高拟杆菌门而降低厚壁菌门和变形菌门的相对丰度(P<0.05,二次),提高乳杆菌科而降低消化链球菌科的相对丰度(P<0.05,线性和二次)。Fib2显著提高乳酸、乙酸、丙酸、戊酸、总挥发性脂肪酸(P<0.05,线性)、异丁酸和异戊酸含量(P<0.05,线性)和二胺氧化酶活性(P<0.05,线性和二次)。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盲肠微生物与有机酸及肠道渗透性之间存在相关关系。[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日粮中添加Fib2改变仔猪盲肠微生物菌群结构,提高有机酸浓度,降低肠道渗透性,最终改善仔猪肠道健康。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志祥 乔家运 王自恒 戚鑫
将72头28日龄三元杂交(杜×大×长)断奶仔猪随机分为3组,每组4个重复,每重复6头,分别饲喂基础日粮、基础日粮+质量分数0.25%乳酸杆菌和基础日粮+质量分数0.25%乳酸杆菌+10 m g/kg黄霉素,以研究乳酸杆菌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乳酸杆菌组均能显著提高断奶仔猪平均日采食量(P<0.05),极显著提高平均日增重,降低料重比(P<0.01);显著提高仔猪饲粮粗脂肪表观消化率(P<0.05),极显著提高胰脏、十二指肠食糜脂肪酶和淀粉酶活性(P<0.01);与单独添加乳酸杆菌相比,乳酸杆菌与黄霉素配伍极显著降低了仔猪的日增重和十二指肠食糜脂肪酶...
关键词:
断奶仔猪 乳酸杆菌 消化率 消化酶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肖培新 李同树 胥保华 王倩 苏鹏程
将120只1日龄AA肉仔鸡随机分为1个对照组和3个处理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对照组Ⅰ喂给基础日粮,试验组Ⅱ、Ⅲ、Ⅳ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1 mg/kg的硒和0.05%的壳聚糖、0.2 mg/kg的硒和0.1%的壳聚糖和0.3 mg/kg的硒和0.15%的壳聚糖,进行42 d的生长试验。试验表明:添加硒复合壳聚糖各组在42 d时都能提高回肠食糜干物质表观消化率,并能显著提高回肠能量表观消化率,差异极显著(P0.05);42 d时各试验组与对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