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853)
- 2023(6874)
- 2022(5882)
- 2021(5374)
- 2020(4586)
- 2019(10358)
- 2018(10329)
- 2017(18945)
- 2016(10886)
- 2015(12289)
- 2014(12256)
- 2013(12197)
- 2012(11574)
- 2011(10568)
- 2010(10508)
- 2009(10000)
- 2008(10007)
- 2007(9177)
- 2006(8149)
- 2005(7667)
- 学科
- 济(41426)
- 经济(41345)
- 管理(36026)
- 业(28756)
- 企(24842)
- 企业(24842)
- 方法(14783)
- 财(13371)
- 制(13274)
- 学(12883)
- 数学(12611)
- 数学方法(12441)
- 中国(9901)
- 农(9738)
- 体(9228)
- 业经(8746)
- 体制(7798)
- 务(7789)
- 财务(7767)
- 财务管理(7741)
- 企业财务(7363)
- 银(7283)
- 银行(7224)
- 融(7006)
- 金融(7004)
- 环境(6976)
- 行(6908)
- 划(6331)
- 税(6221)
- 贸(6159)
- 机构
- 大学(162566)
- 学院(159908)
- 研究(64680)
- 济(60103)
- 经济(58725)
- 管理(52976)
- 中国(47488)
- 理学(44718)
- 科学(44208)
- 理学院(44070)
- 管理学(43059)
- 管理学院(42783)
- 农(39640)
- 所(36418)
- 京(36264)
- 研究所(33342)
- 农业(31993)
- 财(31704)
- 业大(30616)
- 中心(27850)
- 江(26317)
- 财经(24014)
- 省(23911)
- 院(23633)
- 北京(22811)
- 经(21744)
- 农业大学(20355)
- 科学院(20112)
- 室(19985)
- 州(19845)
- 基金
- 项目(110029)
- 科学(83902)
- 基金(79604)
- 家(74846)
- 国家(74309)
- 研究(70507)
- 科学基金(60195)
- 自然(42896)
- 社会(42828)
- 省(42810)
- 自然科(41856)
- 自然科学(41838)
- 基金项目(41487)
- 自然科学基金(41101)
- 社会科(40445)
- 社会科学(40433)
- 划(38199)
- 资助(33521)
- 教育(32063)
- 重点(26652)
- 编号(25588)
- 计划(24627)
- 部(23822)
- 发(23254)
- 制(22965)
- 创(22646)
- 科技(22346)
- 科研(22150)
- 成果(21761)
- 创新(21552)
共检索到2490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史宏志 焦爽 谢子发 陈志华 杨兴有 刘国顺 吴纯奎
采用5种晾房(竹笆涂泥晾房、美式全板晾房、黒膜夹草晾房、全黑膜晾房、黒膜推杆晾棚)和2种采收方式(半整株采收和摘叶采收)研究了白肋烟晾制过程中生物碱、总氮含量及氮碱比的变化。在烟叶晾制过程中,烟碱和总生物碱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降烟碱、假木贼碱和新烟草碱变化相对较小。竹笆涂泥、美式全板、黒膜夹草3种方式烟碱含量的下降幅度相对较大,中部叶和上部叶下降幅度分别为17.6%~27.6%和16.5%~19.7%,晾制后烟叶生物碱含量和氮碱比较为适宜;而黑膜推竿晾制和全黑膜晾房的烟叶烟碱含量降低幅度较小,氮碱比偏小。摘叶采收烟叶烟碱含量较高,氮碱比较小,且在晾制过程中含量下降幅度较小,这与其失水干燥较快,...
关键词:
白肋烟 晾房 生物碱 烟碱 总氮 氮碱比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史宏志 杨兴有 周开绪 李浩 赵永利 张定贵 谢子发
采用气质联用仪对四川省6种白肋烟晾房(竹笆涂泥晾房、全板晾房、黑膜夹草晾房、全黑膜晾房、黑膜推杆晾棚、小青瓦晾房)晾制后烟叶中性香气成分进行了定量分析,并卷制单料烟进行感官评吸以确定最有利于提高白肋烟香气质量的晾房种类。结果表明,不同晾房晾制的中部叶总中性物质含量的排序为竹笆涂泥晾房>黑膜夹草晾房>全黑膜晾房>黑膜推杆晾房>全板晾房>小青瓦晾房,上部叶的排序为竹笆涂泥晾房>黑膜夹草晾房>黑膜推杆晾房>全板晾房>全黑膜晾房>小青瓦晾房,去除新植二烯后以黑膜推杆晾房晾制的烟叶总中性香气物质含量最低。竹笆涂泥晾房和黑膜夹草晾房巨豆三烯酮、大马酮、二氢猕猴桃内酯等主要类胡萝卜素类降解成分、茄酮及上部叶...
关键词:
白肋烟 晾房 中性香气成分 感官评吸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史宏志 李超 谢子发 陈志华 杨兴有 刘国顺 王涛
于2007年设置品种试验并在不同产地取样对我国白肋烟主要品种各叶位烟叶的生物碱和总氮含量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表明,达白1号和TN90生物碱含量相对较为适宜,生物碱组成合理,降烟碱含量较低,烟碱转化率低于6%的国际限制性标准。鄂烟1号烟碱含量相对适宜,但总生物碱含量偏高,降烟碱含量和烟碱转化率较高。宣汉-5和达所24总生物碱水平较高,但烟碱转化导致烟碱含量偏低,降烟碱含量增高,烟碱转化率大幅度超过限量标准,且下部叶和脚叶氮碱比过高。不同叶位烟叶生物碱含量有显著差异,一般表现为随叶位的升高烟碱和总生物碱含量增高,但顶叶和上部叶差别较小。我国白肋烟部位间烟碱含量差异较大,上部叶烟碱含量偏高是突出问题...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史宏志 谢子发 李志 尹文文 杨兴有 刘国顺 鲁喜梅
以白肋烟达白1号非烟碱转化株为材料,在2种留叶数(每株18,24片)条件下研究了不同叶位叶片晾制后生物碱和中性香气成分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烟碱和仲胺类生物碱含量均随叶位增高而增加,少留叶烟株不同部位生物碱含量均高于多留叶烟株,且上下部位间变幅相对较小。中性香气成分含量呈现不同变化趋势,少留叶烟株各叶位巨豆三烯酮含量高于多留叶烟株,且表现为随叶位升高而增加,多留叶烟株巨豆三烯酮含量以中部叶最高,上部叶含量呈显著降低。其他质体色素降解产物,除β-大马酮含量以中部及偏下部位烟叶较高外,一般表现为随叶位升高而增加。西柏烷类降解产物茄酮含量以中部叶含量较高,多留叶烟株各部位叶片,特别是上部叶茄酮含量高...
关键词:
白肋烟 叶位 留叶数 香气物质 生物碱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超 史宏志 谢子发 杨兴有 马琳 刘国顺
对我国白肋烟主栽品种单株调制后烟叶样品的生物碱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品种均表现为烟碱含量变异性较小,其次为新烟草碱和假木贼碱,降烟碱含量株间变异性最大。达白一号和TN90的烟碱和总生物碱含量株间分布集中,烟碱含量变异系数分别为14.51%和19.33%,其次为鄂烟一号。达所24和宣汉-5株间变异性较大,变异系数分别为34.80%和36.57%。达白一号和TN90降烟碱含量正常,株间变异小,烟碱转化率低,分别为3.53%和2.54%;宣汉-5、达所24和鄂烟一号的降烟碱含量异常增高,平均烟碱转化率分别为34.80%;26.46%;11.20%,烟碱转化问题严重。达白一号和TN90生物碱含量和...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高林 李进平 杨春雷 徐芳森
研究了自然条件和人工调控条件下,不同湿度处理的晾房中白肋烟叶片晾制期间总水含量和自由水含量的变化趋势,以探讨人工调控的条件下白肋烟晾制的合适湿度。结果表明:人工调控条件下,3个不同湿度处理的晾房中叶片总水含量在晾制开始的前2周有一个快速下降的过程,然后维持在较低的水平,并维持到晾制结束。晾制前期的湿度对总水含量变化的影响显著,高湿对叶片失水有缓冲作用,在第1周内含水量下降不明显,低湿则加速叶片脱水。晾制开始时,烟株上部叶片含水量最高,中部叶片次之,下部叶片最低,但晾制结束时各部位叶片含水量相近。与人工调控的晾房相比,自然条件下各湿度处理叶片总水含量的变化相对缓慢。对于白肋烟叶片自由水含量,不同...
关键词:
白肋烟 晾制 总水 自由水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孙红恋 赵田 周海燕 孙军伟 字萍 宋莹丽 王瑞云 吴疆 史宏志
以白肋烟TN 86为材料,研究了砍收期对晾制前后上部叶氨基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晾制前总氨基酸含量为124.47~140.78 mg/g,以酪氨酸含量和比例较高,在各个砍收时期天冬氨酸含量为7.78~11.16 mg/g,表现为打顶后4周>6周>5周>3周>2周。晾制前甘氨酸和苏氨酸与砍收时期相关性达显著水平。晾制后总氨基酸含量为73.78~97.77 mg/g,以天冬氨酸比例和含量较高,在各个砍收时期天冬氨酸含量为23.73~31.25 mg/g,以打顶后2周砍收的含量较高,打顶后4周砍收比例较高。天冬氨酸在晾制前含量和比例不高,晾制后却大幅度上升。晾制后甘氨酸、苏氨酸、脯氨酸、异亮氨酸、...
关键词:
白肋烟 上部叶 砍收时期 氨基酸 晾制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焕文 刘彦中 崔明午 LowellP.Bush HaroldR.Burton
深色晾烟品种KY1 71在 2 2℃和 70 %相对湿度下晾制表明 ,晾制后 1~ 6周的叶肉和 2~ 6周的主脉水分迅速下降。晾制后 1~ 4周电导率迅速提高。晾制过程中叶肉和主脉中硝酸盐含量均没有显著变化。晾制 3周后主脉和叶肉中亚硝酸盐含量逐渐增加。打顶后及晾制初期叶肉中各烟草生物碱均增加 ,晾制 2~ 3周稍有下降 ,然后至晾制结束都没有变化 ,整个晾制过程主脉中各烟草生物碱含量均无变化。成熟采收的鲜烟叶及晾制 1周内的烟叶中各种亚硝胺含量为 0 ,晾制 1周后逐渐增加。晾制后 6周 4 (N 甲基 亚硝氨 ) 1 (3 吡啶基 ) 1 丁酮 (NNK)及总烟草特有的...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行 王玉胜 邱妙文 付献忠 张延军 王晓剑 袁建鹏
采用小型密集电烤房,研究了烤前晾置时间(0、24、48、72 h)对粤北烟区烤烟中、上部烟叶淀粉和总糖含量及烤后烟叶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烘烤相比,烟叶淀粉含量随晾置时间延长呈减少趋势,而总糖则呈上升趋势;各晾置处理进入烘烤阶段后,中部烟叶的淀粉降解和总糖积累速度加快,上部烟叶淀粉降解和总糖积累呈减少趋势;初烤烟,中部烟叶淀粉含量有随晾置时间延长分解增多的趋势,但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烟叶晾置时间超过48 h,总糖含量明显增加,烟碱含量下降,糖碱比增高,上部烟叶晾置超过48 h,碳化物的变化呈相反趋势。综合上述结果,在粤北烟区气候条件下,中上部烟叶最好收获当天上烤,烤前晾置时间超过48...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程茂高 乔卿梅 李利红 王新民
以1年生苦参为材料,测定苦参根中生物总碱、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含量,研究添加外源赖氨酸对苦参中生物碱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添加不同质量浓度的赖氨酸后,苦参总碱的含量都有所升高,添加量为600 mg/L时最有利于苦参总碱含量的增加,7、8、9、10月4个采样时间苦参总碱含量分别为对照的159.43%,168.33%,137.97%,144.52%;灌根和叶面喷施2种添加方法间没有显著性差异;添加600 mg/L外源赖氨酸后,7、8、9、10月4个时期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的总量比对照分别提高102.38%,77.79%,48.63%,51.15%。因此,添加适当浓度的外源赖氨酸可提高苦参中...
关键词:
苦参 赖氨酸 生物碱 苦参碱 氧化苦参碱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颐 杨佳玫 王玉平 卢志伟 王忠祥 崔晓闯 杨虹琦
【目的】为了提高烟叶的醇化质量以及实现卷烟原料的可用性。【方法】对贵州中烟6个原料基地上中2个部位片烟的总糖、还原糖、烟碱和糖碱比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1)片烟醇化过程中,3个醇化库不同香型片烟的总糖和还原糖含量表现为下降,变化速度最快的醇化时期是醇化612个月。此时正好处于仓贮环境温度上升的阶段,全年月平均温度和相对湿度较高的醇化库可加速烟叶的总糖和还原糖的降解和转化。(2)不同醇化库不同香型片烟总糖和还原糖下降幅度存在明显差异(P<0.05),其中兴义库的清香型和中间香型片烟总糖和还原糖下降幅
关键词:
片烟 醇化 仓贮环境 可溶性糖 生物碱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莉 钱均祥 萧凤回 查应洪 段承俐 杨生超 肖丹 吴丽华 李智敏 张庭 潘俊 王翰墨 李晚谊
通过取样量、超声时间、浸提剂量、粒径等4个石斛生物碱的超声提取影响因素的正交和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石斛生物碱含量超声提取测定的最佳参数:0.050 g的取样量、60目的粒径、50 min的超声时间、60的浸提试剂用量与取样量比。该方法具有样品前期处理时间短,测定仪器操作简便,测定速度快、样品用量少的特点,能在较短时间内对大量单株个体进行检测鉴定,为石斛的品质育种提供了有效途径和手段。
关键词:
石斛 超声提取 总生物碱含量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富新 李佳
对传统中式香肠自然晾挂成熟过程中的理化特性、生化特性和微生物的变化规律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传统中式香肠自然晾挂成熟过程中的水分活度和水分均在干燥前16 d迅速下降,然后缓慢降低;pH则在干燥前12 d迅速下降,然后缓慢降低;蛋白质、脂肪和滴定酸度均在干燥前12 d迅速升高,然后缓慢上升;N aC l含量在整个干燥过程中一直显著上升;总糖虽然也一直呈上升趋势,但是不明显;色度在干燥前8 d迅速上升,然后快速下降;除非蛋白氮外,酸价、过氧化值、羰基价、硫代巴比妥酸值、氨基酸态氮、挥发性盐基氮均在整个干燥过程中呈上升趋势;好氧菌总数、厌氧菌总数、嗜冷菌总数、酵母和霉菌总数均在干燥前12 d呈...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史宏志 凌爱芬 刘国顺 魏跃伟 李超
采用GC/MS对白肋烟不同烟碱转化程度烟叶的中性和碱性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烟碱转化导致烟叶中性和碱性挥发性成分组成比例发生变化,一些重要香气成分如巨豆三烯酮和β-大马酮含量降低,而一些糖和氨基酸类降解产物糠醛、糠醇含量增加,胺类的吲哚含量增加显著。烟碱转化还导致碱性成分中的麦斯明含量大幅度增加。不同烟碱转化率样品的新植二烯、茄酮等香气成分含量差异较小。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峥 汪代斌 王建安 李常军 王洪峰 杨超 李纳钾 申洪涛
【目的】本文深入研究了烤烟晾制变黄过程中的颜色变化规律。【方法】通过色差仪和叶绿素仪测量云烟87中部叶在不同晾制温度(20、25、30、35和40℃)条件下亮度值L~*、红绿值a~*、黄蓝值b~*和SPAD值的变化,并以亨特Lab值为基础计算总色差ΔE和褐变指数BI等指标,采用零阶和一阶动力学模型对各项颜色指标的试验数据进行拟合。【结果】随晾制温度升高,各项颜色指标的变化速率变快;不同晾制温度下L~*、△E和BI的变化符合零阶反应,而a~*、b~*和SPAD的变化符合一阶反应;颜色变化速率常数符合Arrhenius方程,建立烟叶晾制过程中预测颜色变化的动力学模型,验证试验表明模型拟合度良好(R~(2 )>0.9)。【结论】动力学模型可较为精准的预测烟叶在晾制过程中颜色的变化,为烤烟晾制方法、标准及配套工艺技术的制定和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动力学模型 烤烟 晾制 颜色变化 活化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