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446)
- 2023(14033)
- 2022(12412)
- 2021(11957)
- 2020(9826)
- 2019(22778)
- 2018(22523)
- 2017(41927)
- 2016(22828)
- 2015(25813)
- 2014(25237)
- 2013(24869)
- 2012(22713)
- 2011(20688)
- 2010(20243)
- 2009(18756)
- 2008(17925)
- 2007(14887)
- 2006(12805)
- 2005(11266)
- 学科
- 济(88430)
- 经济(88335)
- 管理(59910)
- 业(55581)
- 企(45365)
- 企业(45365)
- 方法(40880)
- 数学(35869)
- 数学方法(35494)
- 中国(26438)
- 农(23371)
- 财(20606)
- 学(20332)
- 贸(18983)
- 贸易(18973)
- 业经(18621)
- 易(18517)
- 地方(16616)
- 农业(15354)
- 制(15167)
- 环境(14443)
- 和(14433)
- 理论(13624)
- 银(13174)
- 银行(13121)
- 融(12846)
- 金融(12844)
- 技术(12724)
- 行(12586)
- 务(12464)
- 机构
- 大学(315142)
- 学院(312657)
- 济(126933)
- 经济(124413)
- 管理(121493)
- 研究(112718)
- 理学(105735)
- 理学院(104486)
- 管理学(102635)
- 管理学院(102098)
- 中国(83820)
- 科学(71155)
- 京(68160)
- 所(57312)
- 财(54771)
- 研究所(52907)
- 农(52104)
- 中心(49788)
- 业大(47752)
- 财经(44501)
- 北京(43529)
- 范(42378)
- 江(42317)
- 师范(41982)
- 农业(41147)
- 院(41147)
- 经(40811)
- 经济学(38256)
- 州(34855)
- 经济学院(34429)
- 基金
- 项目(221074)
- 科学(173203)
- 基金(161132)
- 研究(159595)
- 家(142443)
- 国家(141348)
- 科学基金(119914)
- 社会(99853)
- 社会科(94515)
- 社会科学(94491)
- 基金项目(85728)
- 省(83762)
- 自然(79033)
- 自然科(77210)
- 自然科学(77191)
- 自然科学基金(75798)
- 教育(72670)
- 划(72351)
- 资助(66363)
- 编号(64339)
- 成果(51681)
- 重点(50227)
- 部(49013)
- 发(47317)
- 创(45758)
- 课题(44374)
- 创新(42800)
- 科研(42768)
- 教育部(41634)
- 国家社会(41342)
- 期刊
- 济(134726)
- 经济(134726)
- 研究(92765)
- 中国(58070)
- 学报(52955)
- 科学(48795)
- 农(46893)
- 管理(43449)
- 财(39596)
- 大学(38946)
- 学学(36527)
- 教育(34613)
- 农业(33510)
- 技术(25253)
- 融(24148)
- 金融(24148)
- 经济研究(23097)
- 业经(21068)
- 财经(20948)
- 业(18543)
- 经(17955)
- 图书(17214)
- 问题(17055)
- 贸(15676)
- 科技(15539)
- 资源(15464)
- 理论(15207)
- 世界(14561)
- 技术经济(14213)
- 版(14191)
共检索到4542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孔锋 吕丽莉 方建 张黎黎 王卓妮
采用2 474个站点数据,从年际、月际和周际变化角度,利用线性趋势和反距离权重插值等多种方法,计算了1961年2015年中国霾日数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年际尺度上,1961年2015年中国年均霾日数在波动中呈"先上升(1961年1980年)-后平稳(1981年2000年)-再迅速上升(2001年2015)"的三段式变化特征.在月际尺度上,112月份的年均霾日数呈现出"U"型分布,且所有月份的平均霾日数均呈现增加趋势.在周际尺度上,中国年均霾日数从周一到周日呈现出先减少后增加再减少的特征,但变化幅度不大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吴霞 王培娟 霍治国 白月明
基于中国552个气象站点1961-2015年逐日气象数据,利用Penman-Monteith公式得到各站点逐日ET_0,以全国和各干湿气候区为研究单元,从年、季节和年代际尺度分析ET_0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变化成因。结果表明:全国各站点年平均ET_0为621~1733mm,在年、年代际尺度表现为干旱区ET_0最高、半干旱区和湿润区次之、半湿润区最低;季节尺度上,ET_0的空间分布存在明显差异,且夏季ET_0最高、春秋季次之、冬季最低。全国年平均ET_0以0.52mm/a的速率递减,该下降趋势在1972年存在突变现象;干旱区和湿润区大部分站点ET_0呈减小趋势,且干旱区减小速率较快;而在半干旱区和半湿润区,ET_0呈增加和减小趋势的站点数大致相当。研究表明,1961-2015年中国ET_0呈减少趋势主要是由风速减小、日照时数降低和水汽压微弱增加共同导致的,而20世纪90年代以后ET_0的增加趋势主要受水汽压、日照时数和最低气温的共同影响。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吴霞 王培娟 霍治国 白月明
基于中国552个气象站点1961-2015年逐日气象数据,利用Penman-Monteith公式得到各站点逐日ET_0,以全国和各干湿气候区为研究单元,从年、季节和年代际尺度分析ET_0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变化成因。结果表明:全国各站点年平均ET_0为6211733mm,在年、年代际尺度表现为干旱区ET_0最高、半干旱区和湿润区次之、半湿润区最低;季节尺度上,ET_0的空间分布存在明显差异,且夏季ET_0最高、春秋季次之、冬季最低。全国年平均ET_0以0.52mm/a的速率递减,该下降趋势在1972年存在突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胡盈盈 肖杨 戴声佩 罗红霞 李玉萍 李茂芬
【目的】为深入认识中国热区降水和气温的变化特征,探讨中国热区农业气候资源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方法】按照气候区划方法选取中国热区,利用1961—2015年76个气象站降水、气温资料,结合线性倾向率、距平与累积距平、Mann-Kendall检测、最小二乘法、克里金插值等方法分析了研究区年际、年代气候变化特征。【结果】(1)55年来,中国热区年降水量呈不显著增加趋势,线性倾向率为13.85 mm/10 a, 20世纪60年代为枯水期,20世纪90年代为丰水期,2002—2003年间降水发生了由多到少的突变;(2)降水量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由东南向西北减少趋势,降水量增加明显的地区为海南岛,降水量减少明显的地区为云南。(3)热区年均温、年均最高温、年均最低温都呈上升趋势,增温速率分别为0.09、0.07、0.13℃/10 a, 1996—1997年间发生了由低温向高温的突变,1990—1999年气温呈增温趋势;(4)年均温、年均最高温、年均最低温高值区分布在雷州半岛,气温增加明显的地区为福建,气温减少明显的地区为云南西南部。(5)热区水热资源主要集中在中部和南部广西、广东和海南岛,热区西部云南地区气候较为适宜。【结论】中国热区过去55年整体呈增湿增温趋势,是中国响应全球气温变暖的非显著地区,年均最低温是热区增温的主要贡献者。研究从时间、空间方面把握热区气候资源的现状与趋势,为热区农业资源区划、农业可持续发展及其研究提供基础。
关键词:
降水 气温 气候变化 时空变化 热区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小娟 陈娟 郑小波 韩永翔 赵天良
利用四川省147个气象观测站1961~2010年能见度、相对湿度、降水等观测资料,分析了四川省近50a来干能见度的时空变化特征,以及四川盆地霾日数和干消光系数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四川盆地及盆缘区域干能见度较差(12~20km),而西部高海拔山区较好(40~50km),与青藏高原接壤的地区最好(>50km)。从20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末,四川盆地的干能见度呈现明显减少趋势,而川西高原的干能见度却出现显著增加趋势;21世纪近10a来四川干能见度变化趋势趋于停止。近50a来,有54.4%台站出现干能见度减少趋势,且主要集中在盆地和攀枝花地区;另有45.6%台站干能见度有增加趋势,且多集中在高海拔...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谭清华 刘玉洁 宋献方 潘韬
逐日太阳辐射是作物模型的关键输入变量,被广泛用于计算太阳辐射的?ngstr?m-Prescott模型(A-P公式)校正工作主要建立在月尺度数据上,开展不同区域日尺度及更大时间尺度校正及参数适用性研究有助于提高太阳辐射计算和作物模型模拟准确性,指导区域农业生产。本文基于中国九大农业区划和104个辐射站点的1981—2016年逐日太阳辐射实测资料,分析了中国年太阳辐射时空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分别在日尺度和月尺度校正A-P公式,并对其校正参数(as和bs)的适用性进行检验评价。结果表明:(1)中国年太阳辐射在1990年前后经历了由“变暗”到“变亮”的转变,总体呈增加趋势(7.32±30.31 MJ/m~2/a),空间上呈西高东低的分布特征;(2)日尺度A-P公式校正拟合效果优于月尺度,且月尺度的校正参数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参数as的空间分布存在地带性,呈东南低西北高的特征,而bs与海拔正相关;(3)日尺度和月尺度校正参数可互换,但在年尺度上线性A-P公式不再适用。本文对提高太阳辐射计算精度和指导区域农业生产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倪敏莉 张佳华 申双和
利用南京市1951~2005年的气温资料,研究了南京市不同时间尺度的气温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51~2005年,南京市温度的年变化呈现上升趋势,年平均最高温度的上升幅度较年平均最低温度高,温度日较差(DTR)的年平均值为下降趋势,1992年可作为近55a南京地区冷暖期的转折点。温度的季节变化也多数呈现上升趋势,四季的平均气温增暖幅度最大是春季,最小的是夏季;四季的平均最高气温与平均最低气温多数都表现为上升的趋势,只有夏季的平均最高温度表现为下降的趋势。因此,近55a南京市在温度总体呈现上升趋势的情况下,夏季有变凉的趋势。四季的DTR的变化中,只有春季为上升趋势,其余季节都是下降的趋势。极端年...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商蒙非 赵炯超 韩桐 李硕 王凯澄 高真真 秦雨酥 褚庆全
为明确不同区域玉米需水量的时空变化,根据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FAO)推荐的彭曼公式和作物系数法,利用1961—2020年558个典型气象站点的标准气象数据对我国不同区域玉米的生育期作物需水量进行计算,并结合玉米生育期内的降水量进一步分析不同区域玉米的水分盈亏时空变化。结果表明,全国玉米生育期内需水量在区域间呈现明显的差异,多年平均在285~987mm/年,春玉米的需水量要高于夏玉米,二者的多年平均值分别为468和326mm/年。其中西北农牧区、北部中低高原农牧区和东北农林区为春玉米需水量的高值区,需水量分别为699、566和496mm/年。玉米的水分亏缺量在不同区域间也有明显的差异,各区域的水分亏缺量在3~638mm/年。西北农牧区春玉米的水分亏缺量最高,其均值高达638mm/年,其次为北部中低高原农牧区和东北农林区,水分亏缺量分别为324和145mm/年。从这60年的需水量和水分亏缺量变化趋势来看,不同区域呈现不同变化趋势,其中长江中下游平原农作区、华南农林渔区和西北农牧区的春玉米水分亏缺量呈下降趋势,北部中低高原农牧区、四川盆地农作区和西南中高原农林区呈增加趋势,夏玉米水分亏缺量呈下降趋势。此外,1961—2020年玉米全生育期需水量在年际间存在一定的变化。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利平 文明 宋进喜 窦馨逸
论文采用中国1961—2014年530个气象站数据,运用FAO-56 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潜在蒸散发量,并结合降水量计算中国1961—2014年干燥度指数(Aridity index,Ai),然后采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突变检验和小波分析对其进行时空变化分析。结果表明:1)1961—2014年中国整体、西北地区、青藏地区的干燥度指数均呈显著减小趋势,而南方地区干燥度指数呈微弱减小趋势,北方地区干燥度指数呈不显著增加趋势。中国干燥度指数的突变发生于1986年,而各个分区的突变时间有所差异。2)1961—2014年中国整体、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干燥度指数变化主周期均为...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静 王力 韩雪 张林森
【目的】以黄土高原沟壑区的典型代表长武塬为研究区,通过环境因子估算19年生苹果树耗水速率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可行性,以期为黄土塬区有限水资源条件下苹果发展的科学布局、合理制定果园管理措施、增强其生产能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黄土塬区长武县19年生苹果林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应用热扩散式茎流计(TDP)于2014年5—9月对苹果林内8株标准果树树干液流速率进行连续测定,并通过数据采集器CR1000(CamPbell SCienTifiC,Un)对数据进行采集分析,用位于距样地50 m处的自动气象观测站连续监测获取气象数据;分析不同时间尺度下19年生苹果树干液流速率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建立不同时间尺...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凤秀 姬兴杰
利用1961~2018年河南省111个气象站逐日降水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等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河南省暴雨初终日和暴雨日数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河南省各站平均暴雨初日为5月19~7月16日,最早暴雨初日为1月28日~5月25日,均由南向北明显推迟,由西向东明显提前,由平原向山区明显推迟。(2)河南省各站平均暴雨终日为8月5日~8月30日,最晚暴雨终日为9月9日~11月29日,均由南向北明显日期提前,由西向东明显推迟,由平原向山区最晚暴雨终日明显提前。(3)河南省各站年平均暴雨日数为0.7~4.3天,由南向北明显减少,由西向东明显增多,由平原向山区明显减少。(4)河南省平均暴雨初日和平均暴雨终日均有提前趋势,气候倾向率分别为1.2和0.2 d·(10 a)~(-1);平均暴雨日数呈阶段性变化,特别是2000年以后呈明显减少趋势;各站暴雨初日、暴雨终日和暴雨日数的气候倾向率分别在-9.3~9.3、-2.4~5.4和-3.0~3.2 d·(10 a)~(-1)之间,但仅有少数站点通过显著性水平检验。
关键词:
河南省 暴雨初终日 暴雨日数 时空变化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周挺 马爱霞
时间权衡法是测量健康效用值常见方法之一,其结果被广泛应用于EQ-5D量表积分体系的构建及计算质量调整生命年。传统时间权衡法在测量差于死亡健康状态时具有一定的局限,为此学者们开发出一系列新的时间权衡法来弥补传统方法的不足。文章对不同时间权衡法在健康效用值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阐述和比较,应根据研究目的的不同选择适宜的时间权衡法。对现有方法的完善和新方法的探索还有待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关键词:
时间权衡法 健康效用值 健康相关生命质量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洋 王玉辉 吕晓敏 叶永昌 汲玉河
东北三省是中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本文基于东北三省1961-2013年71个台站逐日气温、降水资料,选取了"欧洲地区极端事件统计和区域动力降尺度"(STARDEX)项目提出的57个极端指数中的8个核心指数,分析和揭示东北三省极端气候事件的空间格局及变化,研究结果可为降低东北三省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以及制定应对气候风险的策略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年和四季的高温阈值、低温阈值与最长热浪天数均随时间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年和春、秋、冬季的霜冻日数随年际表现为下降趋势;2东北三省西南地区易发生极端高温事件,北部易发生极端低温事件。同时北部亦是年和春、秋霜冻日数的高值分布区,且高温热浪的天数相对较长...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柯杭 王小军 尹义星 罗志文
基于河北省衡水市11个气象站点1961~2015年逐日降水数据,采用StarDex极端降水指数和SPEI干旱指数对全市开展极端降水和干旱时空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最大连续无雨日(PXCDD)与平均干旱期长度(PDSAV)随时间呈上升趋势,而最大连续有雨日(PXCWD)和年降水量则下降。(2)从空间分布来看,极端降水指数反映西部和北部的干旱化趋势较明显。(3)SPEI指数变化表明,1990年代后干旱次数增加,夏、冬季和年序列均有向干旱发展的趋向;西部和北部发生干旱的频率较高。(4)极端降水指数和SPEI指数存在较好的相关性;SPI和SPEI在12个月尺度上有较好的一致性,但在对干旱程度的判定上有偏差;不同等级的干旱年份中,极端降水指数和SPI指数也有较好的表现。总的来看,衡水市干旱渐趋严重,且呈夏、冬两季多发,西部和北部受灾严重的特征,应在水资源规划与管理中做好水资源配置。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正 邱士可 曾群 吕言利 王超 张起萍 李双权
南海东北部海区的叶绿素a浓度及相关环境因子受多尺度物理强迫影响,具有非线性非平稳性特征,对该区域的数据进行分解存在一定困难。该文利用一种自适应、非线性、非平稳态的FEEMD方法对研究区8天尺度和月尺度长时序叶绿素a浓度及相关环境因子数据进行分解,结果发现: 1)FEEMD有效避免了EMD和EEMD存在的高频模态混叠问题; 2)FEEMD的运行速度比EMD和EEMD快10倍以上; 3)基于8天和月尺度数据分解出的21年数据总趋势一致; 4)相较于月尺度数据,8天尺度数据能分解出更多具有实际物理意义的高频模态,计算这些高频模态的周期发现基于8天尺度数据能分解出短至约2个月、4个月(季节)、6个月的周期; 5)8天尺度叶绿素a浓度数据能分解出长达5年左右周期,其他相关环境因子可分解出10~14年超长周期,而月尺度数据一般只能分解出年尺度周期。该文研究结果表明,FEEMD方法可在环境复杂、动态度高、因子多变的区域进行长时间序列数据分解,并能取得理想效果,能为类似复杂环境条件下研究区域多因子间驱动关系研究提供借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