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121)
- 2023(7639)
- 2022(6917)
- 2021(6716)
- 2020(5559)
- 2019(12604)
- 2018(12147)
- 2017(21365)
- 2016(11782)
- 2015(13166)
- 2014(12763)
- 2013(12349)
- 2012(11278)
- 2011(10521)
- 2010(10448)
- 2009(10208)
- 2008(9690)
- 2007(8092)
- 2006(7224)
- 2005(6611)
- 学科
- 济(41655)
- 经济(41585)
- 管理(32889)
- 业(26842)
- 企(22367)
- 企业(22367)
- 方法(16779)
- 数学(14394)
- 数学方法(14170)
- 中国(12262)
- 农(12225)
- 学(12078)
- 环境(11910)
- 制(11098)
- 财(11066)
- 地方(10270)
- 贸(9211)
- 贸易(9204)
- 易(8916)
- 业经(8542)
- 划(8339)
- 教育(7929)
- 农业(7600)
- 和(7222)
- 理论(6911)
- 融(6779)
- 金融(6778)
- 体(6706)
- 银(6391)
- 银行(6358)
- 机构
- 大学(162008)
- 学院(161298)
- 研究(62770)
- 济(59751)
- 经济(58206)
- 管理(55643)
- 理学(47674)
- 理学院(46988)
- 管理学(45814)
- 管理学院(45534)
- 中国(44487)
- 科学(40905)
- 京(35005)
- 所(32880)
- 农(32818)
- 研究所(30072)
- 财(28314)
- 业大(27494)
- 中心(27414)
- 农业(25564)
- 江(24551)
- 院(23788)
- 范(22959)
- 师范(22705)
- 北京(22248)
- 财经(21902)
- 省(20145)
- 州(19949)
- 经(19768)
- 科学院(18428)
- 基金
- 项目(112702)
- 科学(86443)
- 基金(79823)
- 研究(78315)
- 家(72932)
- 国家(72350)
- 科学基金(59534)
- 社会(48207)
- 社会科(45358)
- 社会科学(45349)
- 省(44734)
- 基金项目(42197)
- 自然(40176)
- 自然科(39102)
- 自然科学(39084)
- 划(38656)
- 自然科学基金(38344)
- 教育(36391)
- 资助(32300)
- 编号(31374)
- 重点(26699)
- 成果(25070)
- 发(24447)
- 部(23761)
- 创(23288)
- 课题(23086)
- 计划(22421)
- 科研(22278)
- 创新(21868)
- 大学(20598)
共检索到2485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静 王力 韩雪 张林森
【目的】以黄土高原沟壑区的典型代表长武塬为研究区,通过环境因子估算19年生苹果树耗水速率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可行性,以期为黄土塬区有限水资源条件下苹果发展的科学布局、合理制定果园管理措施、增强其生产能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黄土塬区长武县19年生苹果林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应用热扩散式茎流计(TDP)于2014年5—9月对苹果林内8株标准果树树干液流速率进行连续测定,并通过数据采集器CR1000(CamPbell SCienTifiC,Un)对数据进行采集分析,用位于距样地50 m处的自动气象观测站连续监测获取气象数据;分析不同时间尺度下19年生苹果树干液流速率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建立不同时间尺...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文杰 孙伟 邱岭 祖元刚 刘伟
基于连续1年的兴安落叶松树干液流密度和环境因子(光照、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土壤温度和土壤湿度)的测定结果,探讨不同时间尺度下树干液流密度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差异。在月时间尺度上,土壤温度和土壤湿度显著影响树干液流密度变化,土壤温度单位增加引起树干液流上升0.084~0.123L·cm-2month-1;在天时间尺度上,显著影响因子有土壤温度、光照和空气温度,其中土壤温度为最主要的影响因子,单位增加会导致树干液流上升1.9~2.7mL·cm-2d-1;在小时时间尺度上,主要影响因子在不同季节不同,但最主要因子多是直接影响地上叶片生理指标如光照和空气湿度,二者单位上升平均分别引起树干液流上升1.239...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任启文 张岩 李联地 尤海舟 毕君
依据组织热平衡原理,运用热扩散探针法,于2016年4月1日—2017年4月1日对冀北山地小五台自然保护区华北落叶松的树干液流速率进行连续监测,并同步观测样地内森林梯度塔的分层环境因子,研究其树干液流特征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小时尺度上,在空气温湿度、水汽压亏缺及风速的分层因子中,落叶松树干液流速率与T_(a8.2 m)、RH_(8.2 m)、VPD_(8.2 m)相关性最好,与S_(14 m)相关关系最为密切。在土壤温度分层因子中,与浅层土壤温度(T_(s5 cm)~T_(s10 cm))显著正相关,与中层以下土壤温度(T_(s20 cm)~T_(s80 cm))相关关系不显著;在土壤含水量分层因子中,与浅中层土壤含水量(SWC_(5 cm)~SWC_(40 cm))相关关系不显著,与深层土壤含水量(SWC_(80 cm))显著正相关。在3种辐射中与紫外辐射UVR的相关系数最大,UVR中与UVA的相关系数明显大于UVB。在所有因子中与SD相关系数最大,呈极显著正相关。(2)随着时间尺度的扩大,温度对落叶松树干液流速率的影响有从地上逐渐转移到地下的趋势;空气相对湿度对落叶松树干液流速率的影响表现出先降后升的趋势;NR、TR、UVR、UVA、UVB、VPD、SD与落叶松液流速率的相关关系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3)考虑各环境因子对落叶松树干液流速率的综合影响,在小时尺度下影响最大的为SD和VPD_(8.2 m);在日尺度下影响最大的为UVR和SWC_(80 cm);在月尺度下影响最大的为T_(s20 cm),土壤因子的影响显著增加。3种尺度下的逐步回归方程,以月尺度下的决定系数最大,所需因子最少。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党宏忠 冯金超 却晓娥 王檬檬 张金鑫
[目的]通过对苹果树不同方位边材液流速率的测定与比较,明确苹果树液流速率的方位特征,为通过液流测定来估算单株蒸腾提供依据。[方法]利用热扩散技术(TDP)对黄土区苹果树主要生长季4个方位边材液流速率及土壤水分、气象因子进行同步、连续监测。[结果]苹果树树干边材液流速率(J_s)具有显著的方位差异(P<0.01),其中北、南方位液流速率较高,东、西方位液流速率较低。不同方位液流传输受大气环境影响的过程具有一致性。为提高果树液流通量估算的精度,在实际测定中应考虑方位差异。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连春 翟明普 刘道平 周志峰
选择华北地区典型灌木酸枣为研究对象,用TDP传感器测定树干液流速率,并对不同气象条件下的液流速率与环境因子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及模型模拟。结果表明:不同气象条件下,各环境因子都对树干液流速率有影响,但程度不同。晴天、阴天、雨天影响树干液流速率最重要的环境因子分别是空气温度、太阳辐射和降雨量。在不同气象条件下,酸枣树干液流速率与环境因子间回归模型的自变量构成有很大差异,且晴天和阴天模拟效果较好,雨天模拟效果不佳。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倪敏莉 张佳华 申双和
利用南京市1951~2005年的气温资料,研究了南京市不同时间尺度的气温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51~2005年,南京市温度的年变化呈现上升趋势,年平均最高温度的上升幅度较年平均最低温度高,温度日较差(DTR)的年平均值为下降趋势,1992年可作为近55a南京地区冷暖期的转折点。温度的季节变化也多数呈现上升趋势,四季的平均气温增暖幅度最大是春季,最小的是夏季;四季的平均最高气温与平均最低气温多数都表现为上升的趋势,只有夏季的平均最高温度表现为下降的趋势。因此,近55a南京市在温度总体呈现上升趋势的情况下,夏季有变凉的趋势。四季的DTR的变化中,只有春季为上升趋势,其余季节都是下降的趋势。极端年...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彪 陈立欣 吴应明 胡旭 付照琦 高雅洁 葛艳灵 田沁瑞 林峰
【目的】探究干旱胁迫对晋西黄土区刺槐人工林蒸腾耗水的影响,揭示干旱胁迫下环境和生理对刺槐蒸腾耗水的调控机制,为晋西黄土区刺槐人工林的经营和水分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晋西黄土区刺槐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降雨拦截试验(整个生长季减雨50%),连续监测刺槐的树干液流变化,并同步监测环境因子和水分生理变化,分析环境和水分生理对树干液流的影响。【结果】(1)干旱处理显著降低了刺槐的液流速率(J_s),干旱处理下平均J_s(0.92 g/(cm_2·h))显著低于对照处理下的平均J_s (1.87 g/(cm_2·h)),但其变化规律相似。(2)干旱处理影响了刺槐的枝、叶相对含水量,且随着干旱处理时间的延长,枝、叶相对含水量降低。不同处理条件下,刺槐枝、叶水势和水容均呈“V”字型变化,干旱处理下的枝、叶片水势(-1.22 MPa、-0.72 MPa)低于对照处理(-1.15 MPa、-0.60 MPa)。干旱处理下枝、叶水容降低,分别为0.52 g/(cm_3·MPa)和1.05×10_-~2 g/(cm_2·MPa)。(3)刺槐树干液流的变化受气象因子、土壤水分条件和水分生理因子的共同影响,不同处理条件下蒸散的主控因子均为太阳总辐射,干旱处理下枝、叶水容对刺槐树干液流速率的影响减弱,表明相较于干旱处理,对照条件下刺槐更依赖于组织水容储水来满足蒸腾耗水。【结论】研究揭示了干旱胁迫显著降低了刺槐液流速率,但未改变其液流活动规律。刺槐人工林树干液流变化受多种因子的共同影响,主导因子依次为气象因子、土壤水分和水分生理因子。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入理解干旱条件下人工林的蒸腾耗水过程的变化特征,对评估气候变化条件下黄土区人工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态水文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正 邱士可 曾群 吕言利 王超 张起萍 李双权
南海东北部海区的叶绿素a浓度及相关环境因子受多尺度物理强迫影响,具有非线性非平稳性特征,对该区域的数据进行分解存在一定困难。该文利用一种自适应、非线性、非平稳态的FEEMD方法对研究区8天尺度和月尺度长时序叶绿素a浓度及相关环境因子数据进行分解,结果发现: 1)FEEMD有效避免了EMD和EEMD存在的高频模态混叠问题; 2)FEEMD的运行速度比EMD和EEMD快10倍以上; 3)基于8天和月尺度数据分解出的21年数据总趋势一致; 4)相较于月尺度数据,8天尺度数据能分解出更多具有实际物理意义的高频模态,计算这些高频模态的周期发现基于8天尺度数据能分解出短至约2个月、4个月(季节)、6个月的周期; 5)8天尺度叶绿素a浓度数据能分解出长达5年左右周期,其他相关环境因子可分解出10~14年超长周期,而月尺度数据一般只能分解出年尺度周期。该文研究结果表明,FEEMD方法可在环境复杂、动态度高、因子多变的区域进行长时间序列数据分解,并能取得理想效果,能为类似复杂环境条件下研究区域多因子间驱动关系研究提供借鉴。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张鑫浩 高华晨 陈芃
海洋渔业资源其资源量在时间上存在波动,了解资源量波动的不同时间尺度特征可为探索资源变动的相关因素提供依据。为此,根据1985—2021年间秘鲁鳀(Engraulis ringens)资源量时间序列,利用自适应噪声的完全集合经验模态分解(complet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with adaptive noise, CEEMDAN)的方法,提取资源量波动的不同时间尺度特征,并评价各时间尺度波动对总体资源波动的贡献程度;此外使用交相关分析的方法探究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事件对不同时间尺度下秘鲁鳀资源量波动的影响。研究发现,CEEMDAN可将秘鲁鳀资源量时间序列分解成5个本征模态函数(intrinsic mode function, IMF_i,其中i为分量级数)分量和1个残差项(residual, RES);根据各IMF_i分量的周期特征及其对总体资源波动贡献分析结果可知:秘鲁鳀的资源量波动主要受到季节或年间为表征的IMF_1波动和代表其年代际变动趋势的RES所控制,其中资源量年代际变动的趋势与东南太平洋洪堡洋流生态系统周期性变动有关;交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事件主要影响秘鲁鳀资源量年间和年际的波动,其中Ni1o1+2区的海表面温度距平(sea surface temperature anomaly, SSTA)与海洋尼诺指数(oceanic ni1o index, ONI)相比对秘鲁鳀资源量波动的表征作用更为明显,在滞前1.0~1.5年内,其值的偏高可能会对秘鲁鳀资源量产生负影响。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艳兵 王彦辉 熊伟 姚依强 张桐 李振华
【目的】在土壤水分条件坡位差异明显的半干旱地区,深入了解树干液流速率的坡位差异及其主导环境因子,探讨从样地到坡面尺度的上推方法,以准确估算坡面和流域尺度的森林蒸腾耗水。【方法】2015年6—9月,在宁夏六盘山叠叠沟小流域选择1个西北坡向的典型坡面,设立上、中、下3个坡位的华北落叶松林样地,利用热扩散探针法监测树干液流速率,并同步监测气象因子及土壤水势的变化。【结果】研究期间,060 cm土壤水势(Ψ0-60)和日均液流速率均存在显著的坡位差异,土壤水势(MPa)为下坡(-0.210)>中坡(-0.410)
关键词:
华北落叶松 树干液流 坡位 半干旱区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蒋文伟 郭运雪 杨淑贞 赵明水
应用热扩散式边材液流计,研究了天目山柳杉Cryptomeria fortunei树干液流速率时空变化、蒸腾耗水量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揭示了柳杉水分生理的内在机制。结果表明:柳杉树干液流速率的日变化呈单峰曲线,春季于6:20左右启动,12:30左右达到峰值,18:50左右开始迅速下降。夏季于7:00左右启动,13:20左右达到峰值,19:40左右开始迅速下降。春季液流启动比夏季早,达到高峰和迅速下降时间均比夏季提前。春季液流峰值、日均液流速率和液流量均显著大于夏季,且胸径越大的柳杉液流速率越大;在柳杉不同方位上,春季柳杉南向液流速率最大,为平均值的187.3%,西向最小仅为平均值的15.4%。...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韩辉 张学利 党宏忠 宋晓东 孟鹏 张日升
[目的]确定优良固沙树种沙地赤松(Pinus densiflora)树干边材液流速率(J_s)方位变化规律,探讨环境因素对方位差异的影响。[方法]采用热扩散式树干液流计(TDP)连续监测树干液流并同步监测环境因素,比较分析不同方位树干液流速率的差异、季节动态及与降水、土壤体积含水率(θ)、太阳辐射强度(R_s)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在赤松树干东、南、西、北4个方位上,J_s的日变化与季节变化均呈现出基本一致的格局,且均与R_s间表现出紧密的协同变化关系;(2)在中等强度干旱和极端干旱情况下,各方位边材J_s均同步受到明显抑制,在土壤水分得到充分补充后又快速回升;(3)在典型晴日里,树干各方位边材J_s其午间峰值出现的时刻有差异,呈从早到晚分别是东侧、南侧、西侧、北侧这种顺时针的方位规律;(4)在整个生长季,J_s的日平均值大小一般为南侧>西侧>北侧>东侧,但方位间差异并不显著(P=0.35),北侧J_s的平均值最接近4个方位的平均值(约为平均值的1.01倍)。[结论]为降低观测成本,通过北侧一个方位的测定来估算赤松单株的液流通量具有较好的可靠性;影响赤松各方位液流过程明显变化的θ的阈值为7.5%。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马剑芳 马钦彦 康峰峰 冯仲科 王治中 盖强 郭伟 尚红喜 刘萍
2005年6—8月在山西太岳山32年生油松林内,用TDP探针,采用热平衡技术,测定油松林木树干液流速度.研究结果表明:晴天液流速度曲线略呈现双峰形状,为11:00和13:00时(0.002 97,0.002 94 cm/s),12:00流速略有下降(0.002 73 cm/s),反映出林木蒸腾轻度午休现象.树干液流速度晴天大于阴天,雨天液流速度很低.相同天气条件下树干液流速度存在随林木胸径增大而上升的趋势,树干液流速度主要受太阳辐射强度、气温和空气相对湿度影响.夏季林木日平均液流量与树干胸高横断面积呈正比.试验林夏季日平均单株液流量为白天8.666 3 dm3/d,日总量10.373 3 dm...
关键词:
油松 树干液流速度 林分蒸腾速率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郭映 董阳 党慧慧 董军 魏国孝
运用涡度相关仪、包裹式茎流计对半干旱区玉米蒸散和蒸腾进行连续观测,并对田间土壤水势及其周围气象因子进行同步监测,分析了玉米蒸散和蒸腾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变化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涡度相关仪测定的日蒸散量和茎流计测定的日腾量变化规律一致,相关性较好,但日内蒸散速率和蒸腾速率的变化受环境因子的影响而呈现不同的变化特征;②不同深度土壤水分状况对玉米蒸散和蒸腾存在不同影响。对玉米蒸散起较大作用的是地表以下10~15cm深处的土壤水势,而对玉米蒸腾起较大作用的是15~20cm深处的土壤水势;③在不同时间尺度上,太阳辐射始终是影响玉米蒸散和蒸腾的最主要气象因子;但在日内变化上,玉米蒸散速率和蒸腾速率...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彭小平 樊军 米美霞 薛智德
应用热扩散式树干茎流计(TDP)对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区六道沟小流域内分布在坡地与坝地的旱柳树干液流进行连续监测,探讨2种立地条件下旱柳树干液流量与环境因子关系的差异。结果表明:2种条件下的旱柳树干液流速率变化趋势基本相同,但坝地旱柳的液流速率和树干液流量均显著高于坡地旱柳,坝地旱柳平均液流速率和树干液流量分别是坡地的1.4和3倍。2样地旱柳树干液流量的变化规律与气象因子基本一致,气象因子对旱柳树干液流量影响显著,旱柳树干液流量由气象因子与0~50 cm土壤含水量综合作用决定,并且在气象因子增加到某一程度时旱柳树干液流量主要受到土壤含水量的影响。2样地土壤质地不同,土壤蒸发和渗漏强度存在较大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