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887)
- 2023(8573)
- 2022(7376)
- 2021(6865)
- 2020(5909)
- 2019(12872)
- 2018(12651)
- 2017(23750)
- 2016(12990)
- 2015(14084)
- 2014(13563)
- 2013(13099)
- 2012(11679)
- 2011(10706)
- 2010(10528)
- 2009(10014)
- 2008(9529)
- 2007(8404)
- 2006(7195)
- 2005(6383)
- 学科
- 济(44935)
- 经济(44854)
- 管理(34792)
- 业(32881)
- 企(27511)
- 企业(27511)
- 方法(21227)
- 数学(18489)
- 数学方法(18240)
- 学(13802)
- 财(13100)
- 农(12529)
- 中国(11805)
- 制(10966)
- 业经(9594)
- 贸(8700)
- 贸易(8697)
- 易(8443)
- 地方(8355)
- 务(8077)
- 财务(8053)
- 财务管理(8037)
- 农业(8024)
- 银(7896)
- 融(7884)
- 金融(7883)
- 银行(7853)
- 企业财务(7711)
- 理论(7520)
- 行(7520)
- 机构
- 学院(178213)
- 大学(177155)
- 济(65305)
- 经济(63868)
- 研究(63606)
- 管理(62507)
- 理学(54571)
- 理学院(53846)
- 管理学(52529)
- 管理学院(52216)
- 中国(45771)
- 科学(44140)
- 农(38178)
- 京(36831)
- 所(34079)
- 业大(32399)
- 财(31765)
- 研究所(31559)
- 农业(30172)
- 中心(28323)
- 江(26398)
- 财经(25336)
- 院(23827)
- 范(23262)
- 经(23070)
- 师范(22895)
- 北京(22757)
- 省(21819)
- 州(21212)
- 经济学(20241)
- 基金
- 项目(127651)
- 科学(98770)
- 基金(92469)
- 研究(85399)
- 家(85088)
- 国家(84459)
- 科学基金(69962)
- 社会(53589)
- 省(50838)
- 社会科(50695)
- 社会科学(50681)
- 基金项目(49016)
- 自然(48315)
- 自然科(47189)
- 自然科学(47173)
- 自然科学基金(46319)
- 划(43478)
- 教育(39434)
- 资助(37957)
- 编号(32441)
- 重点(29985)
- 部(27058)
- 发(26674)
- 创(26520)
- 计划(26300)
- 科研(25685)
- 成果(25532)
- 创新(24902)
- 课题(23646)
- 科技(23437)
共检索到2543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任引 彭丹 潘俊忠 洪志猛 叶功富
研究武夷山中亚热带甜槠常绿阔叶林9600和400m2样地物种多样性和生物量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随着演替进展,9600m2样地生物量增加,物种丰富度在群落总体、乔木层和下木层均表现为下降趋势,个体数量在群落总体表现为下降趋势,在乔木层表现为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在下木层表现为先下降后增加的趋势,Shannon-Wiener指数在群落总体和乔木层均表现为下降趋势,在下木层表现为先下降后增加的趋势,均匀度指数在群落总体、乔木层和下木层均表现为先下降后增加的趋势;400m2样地物种多样性各指标在不同层次不同时间进程中表现出明显的异质性,2001—2004年,随着活立木生物量的增加,下木层Shannon...
关键词:
中亚热带 甜槠林 物种多样性 生物量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文雅香 钟全林 夏金林 肖海燕 张晓芳
采用对比样方调查法对武夷山旅游区内的武夷宫、大红袍、龙川瀑布和天游峰4个典型景区灌木林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匀度和丰富度指数、植被盖度及根系生物量等指标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并对旅游活动对灌木林的影响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旅游活动对景区灌木林物种多样性指数具有显著影响(Shannon-weiner均匀度指数除外),对林下根系生物量虽有影响,但影响不显著。干扰区的灌木林物种多样性指数、盖度、总根系及细根生物量均小于非干扰区。4景区灌木林的干扰变化率依次为:物种多样性指数为武夷宫>天游峰>龙川瀑布>大红袍,盖度为大红袍>武夷宫>天游峰>龙川瀑布,总根系生物量为天游峰>大红袍>龙川瀑布>武夷宫,细根生物量为天游峰>龙川瀑布>武夷宫>大红袍。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青 丁晖 方炎明 陈晓 徐海根 李蒙 徐鲜钧
通过对武夷山四新常绿阔叶林物种组成、生物多样性以及样方种—面积曲线进行研究,探讨以少叶黄杞为优势种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功能.采用相邻格子样方法进行样方调查,结果表明:样方内维管植物有35科67属139种;以壳斗科、杜鹃花科、杜英科、山茶科为主,栲属、杜鹃花属、杜英属为重要属;优势树种为少叶黄杞、米槠、南岭栲、赤楠.表明四新常绿阔叶林在取样面积大于0.48 hm2时,物种数量趋于稳定,拟合曲线公式为:y=21.836lnx-87.287(R2=0.990 2);样地植物胸径小于6 cm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程松林 郭英荣
在武夷山脉主峰黄岗山的西北坡和东南坡,分别建立有江西和福建2个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了黄岗山及其周边72534hm2范围的原生性森林,这一区域属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和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共有范围,其生态安全直接影响到"两个国家战略经济区"的有效实施。为更好地保护"中国武夷山"这个具有世界意义的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的生态安全,在充分调查研究、广泛收集2个武夷山保护区的社会、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基础上,全面分析了2个武夷山保护区的保护现状和资源优势。研究认为:2个武夷山保护区的自然资源各具特色,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共同维护了"中国武夷山"的生物多样性安全。同时,由于认识上的局限,目前西北坡的江西武夷山保护...
关键词:
武夷山 生物多样性 安全体系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温远光 陈放 刘世荣 梁宏温 元昌安 朱宏光
对广西东门桉树人工林18个试验小区物种多样性、群落总生物量、乔木层生物量和林下植被生物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桉树人工林物种丰富度与乔木层、灌草层和群落总生物量呈极显著正相关(α=0.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6935、0.7028和0.7106;2)叶面积指数与物种丰富度和林下植被生物量均表现为极显著正相关(α=0.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7310和0.6856;3)乔木层生物量与土壤有机质、土壤水解N以及物种丰富度与土壤有机质有较强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6416、0.6203和0.6359,在0.1水平上达到显著;林下植被生物量与9种土壤养分的相关性均较小,相关系数在0.4以...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林元泰
从乔木层区系角度探讨不同人为干扰尺度 (天然栲树林ck、择伐更新A级、天然更新B级、人促更新C级和杉木林D级 )对福建武夷山栲树林恢复的影响。结果表明 :ck、A级和B级乔木层都是以栲树为优势种 ,C级顶极种栲树处于第二优势种 ,阳性树种裂斗锥处于第一优势种 ,D级受人工种植的影响乔木层优势种发生根本性变化而以杉木为优势树种。通过乔木层区系分析 ,随着人为干扰尺度的加大 ,乔木层种类组成、各科含种数和含属数、属的分布类型及与毗邻地区的共有种上升到B级或C级后下降或呈“S”型下降。特别是D级杉木林乔木层由于以人工种植杉木为优势种控制着整个群落的性质和环境 ,导致分析的各方面指标与ck天然栲树林相...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任引 薛建辉
2004年对武夷山甜槠林不同水文分量定位观测,探讨甜槠林森林水文与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1)2004年共发生降水219次,年降水量1767.4mm,穿透水、茎流量和林冠截留量分别为1304.9、245.0和217.5mm;穿透率、茎流率和截留率分别为73.8%、13.9%和12.3%;2)同次降水中,林内不同位置的穿透雨量差异显著,穿透水量与大气降水量之间存在明显的线性关系;3)随着胸径的增加,茎流量减小,形成茎流的时间推迟;4)当降水量<202.1mm时,林冠截留量随着降水量的增加而增加;当降水量超过202.1mm后,林冠截留量趋于定值52.5mm。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张春英 张春玲 林晓侠 胡赛强 何春玲 葛新驰
利用二元列联表和方差比率法,对福建省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植被景观斑块的空间关联性的多尺度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景观要素类型间的空间关联性的强弱是随着取样空间尺度变化而有所变化,不同的要素类型间关联性随空间尺度的变化的幅度也有所不同,对于该区域应在600 m×600 m空间尺度上研究较为合理;景观斑块的全局关联性在一级分类标准下是负相关,但在二级分类和三级分类标准下,呈现正相关性。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邓宏兼 李卫忠 曹铸 王庆 王广儒
物种多样性是描述群落组成结构的重要指标,其空间格局及成因是物种多样性研究的基础和重要内容。利用陕西省黄龙山林区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针阔混交林1 hm2样地数据,对物种多样性随尺度的变化趋势,不同尺度下各功能层物种多样性特征,乔木层结构与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得到以下结论:1丰富度指数、Simpson指数及Shannon-Wiener指数均随尺度增大先快速增大后趋于平缓,丰富度指数空间变异呈现为不规则变化,Simpson指数及Shannon-Wiener指数空间变异则随尺度增大先减小后趋于稳定,Pielou均匀度指数随尺度增大先急剧减小后趋于稳定,其空间变异则...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钱晓鸣 黄耀坚 张艳辉 吴久玲 陈仁华 刘国富 黄长兵 谭荣锋
对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残遗与濒危树种南方铁杉植物群落历经了6年的调查,共采集了123种外生菌根,经显微与超显微技术鉴定了84种,这一结果是迄今为止已发表的,在同一树种中菌根类型最多的记录.它不仅证明了武夷山地区的菌物区系由于处于东西相连,南北贯通的位置上,而且从区系成分上据有温热两带俱全的特点,因而形成生物多样性,并从共生菌的角度再度揭示了物种协同进化的规律.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谢一青 李志真 黄儒珠 肖祥希 黄勇
运用RAPD技术,对现存于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4个不同海拔光皮桦天然种群共91个基因株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18个10碱基随机引物共扩增出199条清晰的条带,种群平均多态位点百分比(PPL)为60.05%,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2242,Shannon信息指数(I)为0.3181;不同种群遗传变异水平随海拔差异呈规律性变化,表现为沿海拔升高而呈由高到低的分布;在物种水平上光皮桦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PPL=87.44%,h=0.3442,I=0.4899),种群间的遗传分化系数Gst=0.3486。利用AMOVA软件对遗传变异的等级剖分结果表明,种群间有显著的遗传分化,约1/...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姚杰 丁易 周超凡 田立新 臧润国
【目的】阐明海南热带天然林木本植物α-多样性和β-多样性对地上生物量的影响、相对重要性及其尺度效应,以期丰富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关系研究的理论框架。【方法】基于海南热带天然林内建立的30个1 hm2动态监测样地,利用植被调查、树木空间分布和环境因子测定等数据,采用空间多尺度设计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探讨热带天然林中木本植物多样性、环境异质性与地上生物量之间的关系及其随不同空间尺度的变化规律。【结果】(1)30个1 hm2样地中α-多样性和β-多样性均值分别为(10.85±3.63)和(0.30±0.16)。α-多样性在不同空间尺度上未表现出显著的变化;β-多样性表现出随空间尺度增大而增加的趋势。(2)α-多样性和β-多样性对地上生物量的影响均为显著的正效应且多样性的影响强度随空间尺度表现出较为一致的变化趋势。(3)木本植物多样性对地上生物量的影响随空间尺度的增加表现为先增加(较小尺度400~3 600 m2)、然后趋于平缓(中尺度3 600~6 400 m2),最后下降(较大尺度6 400~10 000 m2)的趋势。(4)α-多样性对地上生物量的正效应显著强于β-多样性。(5)环境因子对地上生物量的影响均为正效应,且影响强度随空间尺度的增加而增加。【结论】本研究证实了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关系存在明显的尺度依赖性,表明影响BEF关系的主要机制可能会因不同的空间尺度而变化。单一的空间尺度或局域小尺度的研究不足以充分、全面地理解BEF关系的影响机制。尽管在解释地上生物量变异方面,β-多样性的作用低于α-多样性,但本研究通过实证分析,揭示了β-多样性在促进生态系统功能中的重要作用。这为进一步探索跨空间尺度的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关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分析视角。未来的研究应充分考虑β-多样性与多种生态系统功能(生态系统多功能性)之间的关系,以及β-多样性在不同空间尺度(如局域、区域和景观尺度)上对生态系统多功能性的影响机制。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张春英 林从华 洪伟 吴承祯 何春玲 陈莺娇
采用变换矢栅转换过程中像元尺度的方法,对福建省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景观格局指数的尺度效应进行分析,并利用分维数方法选取最佳的像元尺度值。结果表明:蔓延度指数、邻近相似度指数、破碎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都是随着像元尺度的增加而单调递减,递减的速率在10~50m区间上较快,在50~500m区间的减少较慢;连接度、结合度、均匀度和优势度指数随着像元尺度的增加出现了各自不同的变化曲线;对武夷山自然保护区而言,矢栅转换的像元尺度选择30m较为合理。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兰思仁
以植物群落调查样地资料为基础 ,从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及均匀度指数对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群落多样性进行了分析。本区植物群落多样性的变化规律为 :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及均匀度随该区植被演替趋势从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到常绿阔叶林而增加 ,群落间变幅较大 ;植物生长型在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及均匀度等多样性指数上均表现出灌木层 >乔木层的规律。毛竹林作为一种重要的植被类型 ,其灌木层物种多样性高于其它 3种森林类型 ,但由于毛竹是无性繁殖 ,其在林分中占绝对优势 ,故乔木层物种多样性明显低于其它 3种森林类型。
关键词:
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物种多样性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长庭 龙瑞军 刘伟 王启兰 张莉 吴鹏飞
利用2003年-2005年中国科学院海北站不同群落类型草地和土壤的实测资料,研究了高寒草甸不同群落类型土壤有机碳、微生物量碳的分布特征与物种多样性、生物量的关系。结果显示:不同群落类型物种多样性随土壤有机碳、微生物量碳的增加而降低;群落生物量随着土壤有机碳、微生物量碳含量的增加而增加;不同类型草地土壤中,藏嵩草沼泽化草甸不同土层土壤微生物量碳和土壤有机全碳均显著高于其它三个类型草地各层的土壤微生物量碳、土壤有机全碳(P<0.01),4种群落类型土壤剖面上土壤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同一土层、不同群落类型土壤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存在明显差异;相关分析表明,土壤有机碳和土壤微生物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