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61)
- 2023(1604)
- 2022(1503)
- 2021(1510)
- 2020(1259)
- 2019(2724)
- 2018(2561)
- 2017(4464)
- 2016(2794)
- 2015(2993)
- 2014(2876)
- 2013(2911)
- 2012(2876)
- 2011(2869)
- 2010(2935)
- 2009(2688)
- 2008(2752)
- 2007(2350)
- 2006(2158)
- 2005(2029)
- 学科
- 济(9651)
- 经济(9629)
- 学(8961)
- 管理(6185)
- 业(5445)
- 企(5117)
- 企业(5117)
- 方法(3214)
- 理论(2868)
- 农(2673)
- 经济学(2518)
- 业经(2383)
- 中国(2115)
- 教育(2090)
- 和(2086)
- 数学(1868)
- 体(1849)
- 数学方法(1847)
- 农业(1731)
- 制(1640)
- 水产(1630)
- 组织(1619)
- 策(1522)
- 人事(1515)
- 人事管理(1514)
- 动物(1514)
- 财(1469)
- 图书(1392)
- 划(1390)
- 书馆(1357)
- 机构
- 大学(44477)
- 学院(42110)
- 研究(18125)
- 科学(13850)
- 农(13795)
- 济(12996)
- 经济(12722)
- 管理(12639)
- 中国(11771)
- 农业(11304)
- 所(10820)
- 理学(10651)
- 理学院(10492)
- 管理学(10243)
- 研究所(10165)
- 管理学院(10157)
- 京(9722)
- 业大(9583)
- 农业大学(7322)
- 中心(7189)
- 江(6956)
- 省(6676)
- 室(6515)
- 范(6505)
- 师范(6321)
- 业(6207)
- 院(6147)
- 科学院(6033)
- 实验(5948)
- 北京(5880)
共检索到635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水莲 刘进辉 孙志良 刘自逵
为了有效地从分子水平上掌握法氏囊和脾脏的各组织结构、发育过程和协助作好中草药制剂对鸡感染IBDV防治效果的研究,取21,28,35日龄鸡脾和法氏囊,制作石蜡切片,在光学显微镜下逐一观察其组织结构,用摄像软件对脾小结和动脉周围淋巴鞘进行了系统测量和分析,比较了不同时期法氏囊和脾组织形态的区别.结果表明,随着鸡的日龄增大,脾脏的各组织结构更加完善,细胞排列更加紧密;法氏囊淋巴滤泡面积逐渐增大,皮质部和髓质部的面积也增大,淋巴细胞增多,免疫能力加强.
关键词:
鸡 法氏囊 脾脏 组织结构 免疫效果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曹守花 李加儿 区又君 刘汝建 吴水清
通过光镜技术对野生鲻(Mugil cephalus)的脾脏和头肾进行研究发现:脾脏外有薄层结缔组织纤维被膜覆盖,被膜向内延伸将脾脏分成不规则小叶,无明显小梁,含大量淋巴细胞、血细胞、粒细胞,黑色素巨噬细胞中心较多,脾脏中可见较多并行排列的动脉、静脉和神经束,有椭圆体;头肾与肾脏分离,分左右2叶。头肾为网状淋巴样组织,外被膜极薄,无明显的小梁,无肾单位,分为红血细胞聚集区和白细胞聚集区,有黑色素巨噬细胞中心,相对于脾脏,头肾中的动脉和静脉的数量较少。研究结果表明:头肾和脾脏组织是鲻的重要造血器官和免疫器官。
关键词:
鲻 脾脏 头肾 形态学 组织学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栾新红 王越 曹中赞 刘明春 尹荣焕
试验旨在探讨阿特拉津对雄性大鼠骨髓微核率及肾脏和脾脏组织学变化的影响。选取60只4周龄雄性大鼠,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和低、中、高3个剂量组),每组15只。剂量组大鼠分别按每千克体重1/32LD50(55.625mg)、1/16LD50(111.5mg)、1/8LD50(225.5mg)于试验的0,30,60d腹腔注射阿特拉津,并于试验的30,60,90d处死大鼠,分别采集骨髓、肾脏和脾脏等组织,检测骨髓微核率、肾脏和脾脏的组织学变化等指标。结果表明:长时间应用阿特拉津,骨髓微核率升高,低、中、高剂量组分别比对照组高出17.14%、133.33%和119.52%;而高剂量组以60d时最高,分别比...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俞英昉 王安如 张爽 宋路莎 韩德平 马海燕 张涛 滕可导
为建立传染性法氏囊病的动物模型,将法氏囊病病毒(IBDV)BC6/85毒株人工感染5周龄的SPF鸡,采用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用打分的形式研究攻毒后2~432h,感染鸡法氏囊中病毒的定位以及法氏囊组织病变和IBDV免疫反应阳性细胞的变化过程。结果显示感染鸡的法氏囊与法氏囊腔中都能检测出病毒和有病理损伤的现象,且IBDV检出的时间迟于损伤出现的时间。法氏囊小结中IBDV免疫反应阳性细胞密度和损伤程度的变化趋势有一定的规律性,表现出先协同增长后有所不同的变化趋势。并在感染后期发现感染鸡法氏囊中仍能检测出病毒且有少量新生的淋巴小结。通过详细记录鸡感染IBDV BC6/85后的整个病程,初步...
关键词:
鸡 法氏囊病病毒 HE染色 免疫组织化学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夏兆刚 呙于明
选用 6 0只 4 0周龄的产蛋鸡研究在日粮中添加多不饱和脂肪酸 (PUFA)比例对产蛋鸡脾脏组织白细胞介素 2 (IL 2 )水平、单核细胞膜脂质脂肪酸组成以及γ 干扰素 (IFN γ)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脾脏IL 2水平随着日粮中n 3/n 6比值的下降显著增加 (P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郑世兰 姜北宇 刘福致 张淑平 景小冬 李林 姚颖
采用UF1型工业平板式超滤机对鸡新城疫病毒(NDV)及法氏囊病毒(IBDV)进行了初步的浓缩试验。该设备浓缩工艺简单、效率高,浓缩液HA效价与未浓缩液比较按浓缩比率相应上升。用浓缩液与未浓缩液制成灭活疫苗免疫鸡,均可获得100%抵抗ND及IBD的保护力,以浓缩苗免疫的NDHI抗体及IBD中和抗体滴度明显高于未浓缩苗。试验表明,浓缩苗安全有效,并优于未浓缩苗。
关键词:
鸡新城疫病毒,法氏囊病毒,浓缩,灭活疫苗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玲 胡庭俊 陈炳全
马尾藻具有很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分离提取马尾藻多糖(Sargassum polysaccharides,SP),对其理化性质进行分析;研究马尾藻多糖对氧化应激态鸡脾脏淋巴细胞内谷胱甘肽(GSH)和一氧化氮(NO)分泌水平及淋巴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马尾藻多糖提取率为152.8 g/L;马尾藻多糖浓度为100、200、400 mg/L时,能显著促进体外培养的鸡脾脏淋巴细胞增殖;H2O2浓度为50μmol/L时,能诱导体外培养的鸡脾脏淋巴细胞处于氧化应激状态。马尾藻多糖浓度为400 mg/L,与细胞共孵育4 h或12 h,能显著增加氧化应激态细胞内GSH含量;共孵育培养8 h,能显著降低氧...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曲秋芝 华育平 曾朝辉 齐艳萍 王永林 王兵
通过对史氏鲟的活体解剖和对消化系统各组织的观察,结果表明史氏鲟具有胃、幽门盲囊和瓣肠,胰脏形成独立的器官,在肝门部有部分弥散于肝脏组织中。与同属的中华鲟比较,口腔粘膜褶数量和形态不同;食道分段数量不同(史氏鲟分3段、中华鲟分2段);史氏鲟瓣肠有7个螺旋瓣,比中华鲟少;中华鲟的幽门盲囊有17个小盲囊,而史氏鲟只有10~12个小盲囊。
关键词:
形态学 组织学 消化系统 史氏鲟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谢电 陈耀星 王子旭 李俊英 曹静 贾六军
本试验研究了以单色光为光源,对饲养在不同单色光下的肉鸡注射脂多糖(LPS)后,肉鸡脾脏组织结构及脾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结果表明:蓝光组的脾小节直径和脾动脉周围淋巴鞘面积比红光组分别显著增加62.4%和49.1%P<0.05);蓝光可以抑制免疫应激造成的细胞因子IL-1β水平升高,与白光组相比显著降低178.4%(P<0.05);并可显著提高脾淋巴细胞对ConA和LPS的增殖反应,与红光组相比分别高出96.6%和76.3%(P<0.05)。结果显示蓝光可以明显改善肉鸡的免疫功能,并对免疫应激反应具有缓解作用。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曲秋芝 孙大江 王丙乾 马建
对人工养殖施氏鲟卵巢发育的不同时期(1~8龄)进行了组织学观察,结果表明:1龄施氏鲟处于性分化早期,卵巢中卵原细胞形成增殖团;2~3龄鱼卵巢为I期,第1时相的初级卵母细胞直径10~60μm,核大,位于细胞中央,染色质均匀分布;4~5龄卵巢为Ⅱ期,第2时相小生长期的初级卵母细胞直径60~200μm,核内含有7~26个核仁;6~7龄卵巢Ⅲ期,第3时相大生长期的初级卵母细胞直径200~1600μm,卵母细胞内出现脂肪滴、卵黄颗粒和色素颗粒。细胞膜有完整的3层结构。8龄卵巢Ⅳ期,第4时相晚期初级卵母细胞直径1600~3300μm,细胞核膜消失,核仁溶解,核由中心向动物极受精孔移动;Ⅴ期卵巢的第5时相生...
关键词:
施氏鲟 卵巢发育 组织学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钰 吴桂贤 刘丽英 齐玉凯 李显耀
为研究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后不同时间鸡盲肠和脾脏组织TLR4、TLR5、TLR15和TLR21 mRNA的表达规律,选用沙门氏菌阴性济宁百日鸡36只,随机分为2组,饲喂于隔离器中,2日龄分别接种1.23×108cfu鼠伤寒沙门氏菌和PBS溶液,接种后第1、3和7天采集盲肠和脾脏组织样品,应用荧光定量PCR检测感染后各时间、各组织中TLR4、TLR5、TLR15和TLR21的表达量。结果显示,1)济宁百日鸡感染鼠伤寒沙门氏菌后盲肠中TLR4、TLR5、TLR15和TLR21表达量均发生显著变化(P<0.05);2)脾脏中TLR21和TLR4的表达量分别在接种后第1天和第3天显著上调(P<0.05)...
关键词:
鸡 TLR 鼠伤寒沙门氏菌 基因表达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刘亚秋 王志坚 李新辉 常藕琴
为了解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肾脏发育的一般规律,利用组织学的方法,对0~50日龄大鳞副泥鳅肾脏的胚后发育进行显微观察和研究。结果显示:大鳞副泥鳅初孵仔鱼体内有一条贯穿身体的原始肾管。2日龄仔鱼前肾小管管壁细胞排列疏松;5日龄前肾小管上皮为单层立方上皮,细胞间界限不清;7日龄前肾小管之间出现散在的未分化的造血干细胞;12日龄前肾小管继续分化,可见分化雏形的肾小体,中肾近曲小管开始分化形成;15日龄后,出现肾单位,肾小球形成由间充质细胞构成网状结构,肾脏腹侧可见大血管;20日龄中肾结构致密,腹侧血管(静脉)充满血液,远曲小管分化形成;30日龄中肾小管管壁多为单层柱状上皮细胞组成,排列十分紧密;50日龄后,中肾肾小体散在分布,远曲小管、近曲小管以及集合管等肾小管结构趋于完善。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郑忠明 李明云
根据哈氏仿对虾卵巢的组织学和外部形态特征 ,卵巢发育可分为六个时期 :形成期、小生长期、大生长期前期、大生长期后期、成熟期和恢复期。卵巢发育在浙江海区一年一个周期 ,产卵期为 5月至 9月 ,产卵高峰期在 6月至 7月 ,为多次产卵类型。
关键词:
哈氏仿对虾 卵巢发育 产卵类型与时间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沈曼曼 曲亮 窦套存 马猛 郭军 卢建 胡玉萍 李永峰 王克华
【目的】利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技术解析产蛋后期母鸡脾脏重的分子机制和遗传特征,为改善产蛋后期母鸡的健康状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东乡绿壳蛋鸡和白来航蛋鸡构建资源群体,以72周龄F2代501只母鸡脾脏重为研究材料。首先利用高密度600 K基因芯片对试验群体基因组进行SNPs检测。其次利用APT软件进行质控、BEAGLE软件进行基因型填充、PLINK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GEMMA软件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最终获得脾脏重的显著和潜在显著关
关键词:
鸡 脾脏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资源群体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敖露露 赵丽萍 王淑红 钟照威 洪文霆 龙文彬 姜永华
本研究通过人工配对方式对福氏刺尻鱼的性逆转进行了诱导,并从形态学和组织学层面对其性逆转过程和性腺发育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福氏刺尻鱼的性腺分为纯雌鱼卵巢、纯雄鱼精巢和雌雄(♀/♂)兼性期性腺3种类型。性腺均先分化为卵巢;性逆转发生于第Ⅱ期卵巢阶段,通过1大1小配对诱导1~2周时,大个体雌鱼第Ⅱ期卵巢停止发育并逐渐萎缩,在卵巢壁和产卵板上逐渐分化出雄性生殖细胞,性腺内雌雄生殖细胞共存,形成兼性期性腺,即为雌雄同体阶段;配对诱导3周后,兼性期性腺完全分化为早期精巢,完成性逆转,个体成为功能性雄鱼;配对诱导4周后,性逆转的雄鱼精巢和小个体雌鱼的卵巢发育成熟,开始排精产卵。本文还分析了福氏刺尻体长、体重与性逆转的关系,并对性逆转过程、特点及可能的诱导机制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可为开展福氏刺尻鱼人工繁育和性别控制技术研究提供理论指导,也为揭示其性腺发育及性逆转机制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福氏刺尻鱼 配对诱导 组织学 性逆转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