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192)
- 2023(11780)
- 2022(10251)
- 2021(9753)
- 2020(8066)
- 2019(18959)
- 2018(19041)
- 2017(36887)
- 2016(20273)
- 2015(22795)
- 2014(22866)
- 2013(22458)
- 2012(20305)
- 2011(18310)
- 2010(18282)
- 2009(16493)
- 2008(15812)
- 2007(13595)
- 2006(11725)
- 2005(10084)
- 学科
- 济(78041)
- 经济(77963)
- 管理(56501)
- 业(52758)
- 企(44715)
- 企业(44715)
- 方法(40551)
- 数学(35684)
- 数学方法(34998)
- 农(20190)
- 学(19354)
- 中国(18790)
- 财(17297)
- 业经(16922)
- 地方(15012)
- 理论(14528)
- 环境(13869)
- 农业(13352)
- 和(13217)
- 贸(12938)
- 贸易(12931)
- 技术(12770)
- 易(12546)
- 制(11963)
- 划(11832)
- 务(11231)
- 财务(11157)
- 财务管理(11136)
- 企业财务(10501)
- 教育(10402)
- 机构
- 大学(284142)
- 学院(283806)
- 管理(114051)
- 济(103947)
- 经济(101555)
- 理学(100081)
- 理学院(99006)
- 管理学(96811)
- 管理学院(96336)
- 研究(93231)
- 中国(65983)
- 科学(63306)
- 京(60467)
- 农(51274)
- 业大(48257)
- 所(48118)
- 财(45166)
- 研究所(44630)
- 中心(41625)
- 农业(40733)
- 江(39893)
- 北京(38038)
- 财经(37242)
- 范(37047)
- 师范(36642)
- 院(33980)
- 经(33844)
- 州(33108)
- 技术(32421)
- 经济学(29817)
- 基金
- 项目(204135)
- 科学(158336)
- 基金(146185)
- 研究(143482)
- 家(129821)
- 国家(128795)
- 科学基金(109524)
- 社会(86963)
- 社会科(82350)
- 社会科学(82323)
- 省(81474)
- 基金项目(77894)
- 自然(74917)
- 自然科(73204)
- 自然科学(73184)
- 自然科学基金(71817)
- 划(68986)
- 教育(66247)
- 资助(61642)
- 编号(58290)
- 成果(46278)
- 重点(45770)
- 部(43425)
- 发(42808)
- 创(42500)
- 课题(40349)
- 科研(39797)
- 创新(39639)
- 计划(39462)
- 大学(37241)
- 期刊
- 济(107638)
- 经济(107638)
- 研究(77137)
- 学报(52077)
- 中国(49844)
- 农(46088)
- 科学(45745)
- 管理(40891)
- 大学(38145)
- 学学(36130)
- 农业(32601)
- 财(32420)
- 教育(31944)
- 技术(25710)
- 融(18699)
- 金融(18699)
- 业经(18415)
- 业(17364)
- 经济研究(17130)
- 财经(16790)
- 图书(15652)
- 科技(15532)
- 业大(14402)
- 版(14127)
- 经(14124)
- 技术经济(13835)
- 理论(13619)
- 问题(13564)
- 林业(13214)
- 统计(13085)
共检索到3929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苏利荣 何铁光 苏天明 秦芳 李琴 李杨瑞
【目的】通过探讨甘蔗/绿豆套种模式及绿豆秸秆还田的肥力效应,寻求最佳绿豆播种、秸秆还田期。【方法】开展大田试验,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研究不同处理对甘蔗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套种(甘蔗播种期播种绿豆+绿豆结荚期还田)处理的绿豆干物质、氮磷钾养分累积量最高;绿豆秸秆还田后,初期秸秆表面覆盖处理和深埋处理的氮、磷、钾养分降解率基本相同,后期表面覆盖处理的降解率高于深埋处理;套种绿豆对甘蔗出苗、分蘖有一定负面影响,且套种时间越早影响越大;套种绿豆各处理的绿豆秸秆在任何时期还田都可提高甘蔗株高、茎径、
关键词:
绿豆 甘蔗 套种 秸秆还田 肥力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谢金兰 王维赞 李长宁 李毅杰 梁强 刘晓燕 朱秋珍
以甘蔗品种新台糖22号(ROC22)和绿豆品种郑绿8号、品绿04108为试验材料,设计不同甘蔗行距和绿豆间种方式,研究甘蔗间种绿豆对甘蔗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甘蔗间种绿豆,甘蔗前期生长相对较慢,但不影响甘蔗的分蘖和成茎;绿豆压青可以促进甘蔗伸长前期的蔗茎伸长;甘蔗合理间种绿豆,可以促进甘蔗增产3.30%~7.66%;绿豆压青对提高甘蔗品质有一定促进作用,蔗汁重力纯度比对照提高0.80%~2.54%;甘蔗间种绿豆可以收获绿豆约434.85~470.55 kg/hm2,产值增加约4500元/hm2;综合效益最好的是甘蔗行距1.2 m间种1行绿豆、收豆后进行压青处理方式。
关键词:
甘蔗 绿豆 间种 产量 品质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聂沁苑
一、资料来源与评价 每一时期的生育水平都是特定历史条件的产物。研究不同时期生育水平的变化是很有意义的。为此,西安交通大学人口研究所与美国人口理事会于1987年上半年在陕西咸阳市秦都区沣西乡进行了调查。该区位于陕西省中部关中平原渭河南岸,距西安市区约30公里。这里交通便利,经济发展水平与计划生育工作处于咸阳市中等水平,具有一定购代表性。这个调查从该乡选取了安谷、田家堡、李家庄三个村和段家堡的一部分,以1987年末为参考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宗南 陈仲新 王利民 姜志伟
通过冬小麦4个生育期不同长势冠层光谱观测数据,模拟HJ小卫星多光谱等效反射率;然后使用双层冠层反射率模型(ACRM)反演各生育期冬小麦LAI和叶绿素含量,分析HJ小卫星多光谱数据定量反演LAI和叶绿素含量的应用潜力以及ACRM模型在不同冬小麦生育期的LAI和叶绿素含量反演误差。将模型反演值与实测值对比分析发现:(1)LAI和叶绿素含量反演值与地面实测值有很高的相关性,应用HJ小卫星多光谱数据定量反演LAI和叶绿素有很大的应用潜力;(2)ACRM模型在不同生育期的冬小麦LAI和叶绿素含量反演误差存在差异。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纪元 肖青 李辛雷 李锦明 鲁仪增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interplantation models on the soil and water losses of young tea oil plantations(Camellia oleifera),the soil and water losses of pure tea oil plantation;tea oil + big green bean(Phaseolus aureua);tea oil + peanut(Arachis hypogaea)were investigated for a...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吕德国 陈军 高文胜 蔡明 于翠 秦嗣军
为了探讨套袋微域环境下,不同时期苹果果皮真菌种群结构变化,以红富士苹果为试材,利用选择性培养基,对套袋苹果袋内真菌进行了分离、鉴定和分类,分析了不同纸袋、苹果表面不同部位真菌种群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套袋的微域环境下,链格孢霉(Alternaria)在套袋后的整个生长季一直存在,随套袋处理时间延长,分别分离出青霉(Penicillium)、木霉(Trichoderma)和曲霉(Aspergillus);在内袋为黑色未涂蜡的前卫袋中,真菌种群结构为链格孢霉和青霉,未套袋果实上的真菌种群结构与前卫袋基本一致,小林袋中分离出链格孢霉、青霉、木霉和曲霉,而彤乐袋中没有分离出曲霉。可见,不同时期和不同...
关键词:
套袋 苹果 不同时期 真菌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文娟 刘勇 黄小琴 周西全 宋君 尹全 王东 陶李 张富丽 常丽娟 张蕾 雷绍荣
【目的】通过分析不同生长期喷施草甘膦后,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生长和产量构成的变化,阐明一定浓度的草甘膦对转基因大豆生长繁育的影响,并对转基因大豆田间实际除草过程中草甘膦喷施时间及浓度的合理选择提供数据支持及理论研究依据。【方法】选择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GTS-40-3-2,采用田间随机区组的设计方法,在大豆生长的V1—V5期茎叶喷施一定浓度梯度的41%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研究草甘膦对不同时期转基因大豆生长及产量构成的影响,并同期监测该浓度梯度草甘膦的实际除草效果。【结果】1.23—12.30 kg.ai.hm-2的草甘膦均能有效控制杂草,但喷施草甘膦超过推荐剂量1.23—2.46 kg.ai.hm...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张向达
不同时期我国收入政策误区研究张向达[关键词]收入分配政策,个人收入,隐形收入,补贴对不同时期收入分配政策进行研究和比较,对搞好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有着重要的经济意义和现实意义。(一)再分配隐形化误区通过再分配所得到的个人收入虽然总数...
关键词:
收入分配政策,个人收入,隐形收入,补贴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周灵芝 黄渝岚 周佳 申章佑 李艳英 王锋 李素平 张宪 劳承英 韦本辉
【目的】探讨粉垄耕作和间作绿肥还田后对甘蔗不同生长时期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为甘蔗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方法】设常规单作(CT)、常规间作绿肥还田(CTJ)、粉垄单作(FL)和粉垄间作绿肥还田(FLJ)4个处理,利用Biolog微平板法研究不同处理对甘蔗分蘖期、伸长期和成熟期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培养期内,不同处理的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而增大;培养至168 h时,甘蔗3个生长时期0~20 cm土层中各处理的AWCD值均为分蘖期>伸长期>成熟期,每个时期各处理在0~20 cm土层的AWCD值大于20~40 cm土层。在0~20 cm土层,分蘖期、伸长期和成熟期FLJ处理的AWCD值分别比其他处理增加24.6%~55.2%、114.8%~205.3%和25.9%~47.8%。在甘蔗整个生育期,0~20 和20~40 cm土层中FLJ处理的Shannon-wiener多性样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和Mclntosh丰富度指数最大(成熟期Mclntosh丰富度指数除外),但与其他处理总体差异不显著(P>0.05)。碳水类、氨基酸类和羧酸类为微生物代谢利用最主要的碳源,0~20 cm土层中FLJ处理对碳水类、氨基酸类、羧酸类、多聚物类、胺类、酚酸类6类碳源的利用强度总体上大于其他处理。在分蘖期,土壤微生物对多聚物类和氨基酸类的利用程度最高;在伸长期和成熟期均为对碳水类和氨基酸类的利用程度最高。主成分分析表明,粉垄耕作和间作绿肥还田影响着土壤微生物群落碳代谢能力,各处理的微生物群落代谢功能存在显著差异(P<0.05),导致微生物群落功能差异的特征碳源为碳水类、氨基酸类和羧酸类。【结论】粉垄耕作结合间作绿肥还田可以增加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并提高其对碳源的利用程度,可作为一种耕作与栽培模式在广西蔗区推广应用。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郑灏 杨志坚 冯金玲 陈世品 林文俊 白玉娜 郑国华 陈辉
采用磷脂脂肪酸方法评估套种圆叶决明(YY1)、羽叶决明(YY2)、花生(HS)、黄豆(HD)、豇豆(JD)、绿豆(LD)和对照(CK)7种不同措施对油茶幼林根区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套种模式间土壤养分和微生物群落结构存在差异.各模式中真菌(18∶1ω9c)和细菌(16∶0、i16∶0和18∶0)均为优势种群.与CK相比,套种圆叶决明和羽叶决明模式显著提高了土壤总PLFA、细菌和真菌的含量;细菌/真菌的比例在套种圆叶决明、套种羽叶决明模式中提高,其余均低于CK.相关分析表明,土壤PLFA总量、细菌和革兰氏阳性菌等与土壤有机质、有效磷、有效氮和全氮显著相关.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丰光 刘志芳 李妍妍 景希强 邢锦丰 黄长玲
【目的】分析中国不同时期玉米品种产量、杂种优势及主要农艺性状发展变化规律,为今后玉米育种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意见。【方法】利用中国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的20个玉米单交种及其32份亲本自交系为材料,采用3点裂区试验设计,分析产量、杂种优势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化规律,产量与各性状间的相关性。【结果】品种产量和中亲产量随年代推进逐渐提高;早期品种高密条件下产量下降,当前品种随密度增加产量逐渐提高;不同时期品种随年代变化杂种优势在低密条件下逐渐增加,而高密条件下逐渐下降,中密和平均杂种优势没有变化;随年代变化,雄穗分枝和穗上叶与主茎夹角逐渐减少,行数、籽粒长和百粒重逐渐增加,行粒数、出籽率和容重没有变...
关键词:
玉米 产量 杂种优势 农艺性状 相关分析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昆 蔡青 刘家勇 毛钧 范源洪
作物生长模型在农业生态研究、作物管理、产量预测以及农业技术推广等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甘蔗作物生长模型的研究与发展进行综述和回顾,对应用最广泛的2个主要模型(澳大利亚APSIM–Sugarcane和南非CANEGRO)的优势及差异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对AUSCANE和QCANE等其他甘蔗模型作了介绍。对甘蔗模型在生产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海燕 解备涛 汪宝卿 董顺旭 段文学 张立明
【目的】研究不同时期干旱胁迫导致甘薯减产的机理,为旱作地区甘薯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在人工控水条件下,以抗旱品种济薯21和不抗旱品种济紫薯1号为试验材料,每个品种设4个水分处理,分别为WW(全生育期正常灌水,对照)、DS1(发根分枝期干旱胁迫)、DS2(蔓薯并长期干旱胁迫)和DS3(快速膨大期干旱胁迫),研究不同时期干旱胁迫对甘薯生长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干旱胁迫导致甘薯薯干产量显著下降,早期干旱胁迫薯干产量下降幅度最大,济薯21(抗旱品种)的DS1、DS2和DS3处理产量分别比对照减产32.24%、30.68%和13.76%,济紫薯1号(不抗旱品种)分别比对照减产44.02%、39.54%和17.87%。功能叶、纤维根和块根抗氧化酶活性均在干旱胁迫后升高,且干旱胁迫时间越早,抗氧化酶活性升高的幅度越大;各生育时期纤维根的酶活性均高于块根和功能叶,说明甘薯纤维根对干旱胁迫的敏感性最强。干旱胁迫可导致甘薯功能叶相对电导率升高,功能叶、纤维根和块根的MDA含量升高,且胁迫时间越早,升高的幅度越大。【结论】干旱胁迫时间越早,功能叶、纤维根和块根的抗氧化酶系统受破坏程度越大,从而抑制了甘薯叶片和根系的正常生长,限制了块根的形成和膨大,发根分枝期是甘薯块根产量对水分最敏感的时期。
关键词:
甘薯 干旱胁迫 产量 抗氧化能力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叶厚元 尚永伟
企业风险既存在资金风险、技术风险、人才风险,也存在环境风险、市场、政策等多种形态的风险。本文在区分可传导风险与非传导风险的基础上,依照风险传导在发生时间上的不同,提出了连续性风险传导、间歇性风险传导、时滞性风险传导、周期性风险传导、突发性风险传导的概念,分析了其各自的特征,进而引入了连续性和离散性概率分布类型,为企业风险传导的度量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平台,有利于提高对风险传导一般规律的认识。
关键词:
企业风险 风险传导 传导分类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赵景华 胡乃武 任荣
本文对跨国公司在华子公司不同时期的战略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结论表明,2001~2006年之间,跨国公司在华子公司的总体战略和职能战略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独资化倾向和利润导向增强;并购和联盟活动增加;研发当地化;注重品牌、形象等无形资产的管理;协调当地化和一体化匹配程度;大量启用当地人员等。跨国公司在华子公司战略的演变过程中,不同国家的跨国公司在华子公司既存在战略趋同性,又存在显著的战略差异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