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908)
2023(5476)
2022(4636)
2021(4175)
2020(3411)
2019(7339)
2018(6938)
2017(12889)
2016(7269)
2015(7540)
2014(7108)
2013(6872)
2012(6256)
2011(5654)
2010(5328)
2009(4732)
2008(4555)
2007(3727)
2006(3192)
2005(2563)
作者
(24109)
(20289)
(20111)
(18791)
(12638)
(10056)
(8796)
(8162)
(7690)
(6988)
(6868)
(6607)
(6561)
(6551)
(6295)
(6191)
(6114)
(6048)
(5821)
(5720)
(5468)
(5014)
(4720)
(4686)
(4583)
(4492)
(4464)
(4415)
(4342)
(4150)
学科
(24784)
经济(24753)
管理(19733)
(19613)
(14679)
企业(14679)
方法(12316)
数学(11270)
数学方法(11200)
(8154)
(7111)
(7064)
(6881)
贸易(6879)
(6735)
中国(6297)
农业(5876)
业经(5833)
技术(4847)
环境(4620)
(4434)
财务(4433)
财务管理(4428)
企业财务(4229)
(4206)
(3940)
产业(3905)
地方(3817)
(3746)
(3656)
机构
大学(101327)
学院(101229)
(39229)
经济(38635)
研究(37625)
管理(36865)
理学(33338)
理学院(32928)
管理学(32260)
管理学院(32103)
(30998)
科学(27952)
中国(25490)
农业(25182)
业大(24125)
(21093)
(20493)
研究所(20073)
农业大学(17069)
中心(16371)
(15392)
(13882)
(13493)
(13430)
(13408)
(13272)
财经(13209)
科学院(12901)
实验(12889)
实验室(12349)
基金
项目(80003)
科学(61262)
基金(59159)
(56843)
国家(56405)
研究(47694)
科学基金(46085)
自然(33402)
自然科(32674)
自然科学(32658)
基金项目(32213)
自然科学基金(32118)
(31703)
社会(31297)
社会科(29758)
社会科学(29748)
(27810)
资助(23116)
教育(21030)
计划(19005)
重点(18749)
科技(17645)
(17154)
(16947)
(16672)
科研(16625)
(16498)
编号(16183)
创新(16130)
(15121)
期刊
(35162)
经济(35162)
学报(29106)
(26975)
研究(22662)
科学(22652)
大学(20055)
学学(19681)
农业(18187)
中国(16495)
管理(11286)
(11012)
(10238)
业大(9061)
农业大学(7792)
(7293)
经济研究(6827)
科技(6658)
业经(6650)
财经(6252)
(6228)
金融(6228)
林业(6053)
中国农业(5646)
技术(5528)
(5312)
自然(5287)
商业(5073)
问题(5064)
资源(4696)
共检索到1312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卫双玲  高桐梅  张海洋  孙梅英  刘焱  张仙美  郑永战  苗红梅  王永宏  李香芝  
2008年在河南进行了夏芝麻四点联合打顶试验,研究不同时期不同地点打顶对芝麻产量、品质及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打顶(CK)相比,出苗后50,70,80d进行打顶,增产达极显著或显著水平,增产幅度为5.38%~10.61%;出苗后20,30,40d打顶,减产均达极显著水平,减产幅度为39.05%~49.70%,表明后期打顶可有效增加产量,早期打顶使产量显著下降;在河南生态区域范围内,随着地理纬度升高,适期提早打顶对芝麻有显著增产效果。品质测试结果表明,早期打顶有利于蛋白质形成和积累,后期打顶有利于粗脂肪形成和积累。在灌浆后期,早期打顶芝麻光合速率、光能利用率和水分利用率分别比不打顶(CK...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赵海祯  梁哲军  齐宏立  王玉香  邵新胜  聂安全  
以旱地小麦晋麦 4 7号为试验材料 ,研究了不同时期水肥藕合方式对旱地小麦光合速率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不同时期水肥藕合对旱地小麦灌浆期光合性能和产量具有明显差异。其中拔节期水肥藕合方式 (补水 2 0m3+N2 0 P2 0 K16 )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CO2 浓度分别比对照 (不补水 +N2 0 P2 0 K16 )高出 4 1 4 6 % ,31 79% ,10 5 2 8%和 97 8%。产量比对照高出 30 5 %。小麦增产影响因素通径分析为 :单位面积成穗数 >穗粒数 >千粒重。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姜楠  马殿荣  高虹  吕国依  程效义  唐亮  陈温福  
以粳稻品种秋光为材料,在分蘖期、拔节期、抽穗期和抽穗后10d进行遮光处理,研究了不同遮光强度和遮光天数对秋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时期遮光导致产量降低的程度不同,分蘖期和拔节期遮光后产量分别下降至8t·hm~(-2)和7t·hm~(-2),与对照相比最大降幅达10%以上;抽穗后遮光产量显著降低至6t·hm~(-2),最大降幅达40%以上。遮光对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和产量的影响均达到了显著水平,而对有效穗数影响不大,未达到显著水平。分蘖期和拔节期遮光主要导致了每穗粒数的减少,而抽穗后主要导致了结实率和千粒重的显著降低。抽穗前遮光对品质的影响不大,仅糙米率、垩白度及垩白粒率有所增加,...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卫双玲  高桐梅  吴寅  李丰  芦海灵  王龙  张海洋  
关键词: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喜英  由懋正  王新元  
用盆栽对冬小麦在不同生长时期进行不同程度的调亏试验的结果表明,冬小麦从拔节至开花期间的轻度水分亏缺对其产量有明显影响,而灌浆和返青时间的轻度水分亏缺对产量无影响。各生育时期在不同调亏水平下的产量敏感指数(或敏感系数)不同。冬小麦经过一定的亏缺处理,复水后出现生长方面的补偿效应,因而产量降低幅度与耗水量减少幅度相比要小得多。气孔阻力和叶水势对土壤水分的变动有一阈值反应,只有当土壤含水量降至田间持水量的60%以下时,气孔阻力和叶水势才发生显著变化。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瑾  周立杰  李玉荣  程增书  陈四龙  田立荣  张朋娟  
为了明确不同栽培方式下芝麻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差异,为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以冀芝128为材料,进行了单垄先播种后覆膜(T1)、单垄先覆膜后播种(T2)、双垄先播种后覆膜(T3)、双垄先覆膜后播种(T4)、双垄不覆膜(T5)和平地播种种植(CK)6种栽培方式的试验,并采用GGE双标图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芝麻在不同栽培方式下性状和产量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其中以T3和T4处理下,植株茎秆粗壮、始蒴高度最低、绿叶数最多、落叶高度最矮、空梢尖最短、病害最轻,并且在此处理下株蒴数、千粒重和产量最高。GGE双标图法通过图解方式可直观清晰地标识出最有利于芝麻生长发育的处理,为栽培方式的选择提供了有效的分析...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红  唐明凤  喻凤  罗培高  
旗叶是影响小麦产量的重要光合器官,探明旗叶与产量之间的关系对小麦新品种选育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以2008-2009年参加四川省小麦区试的35个品系为研究材料,通过在抽穗后不同时期去除旗叶,旨在探明各时期旗叶对小麦穗长、千粒重、穗粒数和小穗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抽穗期去除旗叶对小麦千粒重影响最大,其千粒重减少14.7%,抽穗后7 d和抽穗后21 d去除旗叶对小麦千粒重影响较大,分别降低13.9%,14.1%;而对穗长、穗粒数和小穗数影响较小;不同时期去除旗叶对小麦产量影响不同,且不同品系间存在差异。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树明  曾亚文  张浩  和忠  普晓英  杜娟  
培育高γ-氨基丁酸(GABA)和抗性淀粉(RS)的水稻品种,并配之相应的栽培措施是功能稻生产的重要环节之一。本文以云南和浙江近期育成的4个水稻新品系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时期养分管理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基肥和分蘖肥对水稻的产量、每穗有效穗、一次枝梗数、二次枝梗数和总粒数的提高作用最为显著。穗肥能增加水稻成穗率、穗长、结实率、千粒重和剑叶、倒二叶长宽。②不同时期养分管理对杂交稻的影响比常规稻更显著。加强水稻生长发育后期的养分管理能显著提高杂交水稻的产量。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魏文学  王运华  薛银娟  
经两年的土培试验初步确定芝麻生长的土壤有效硼诊断指标为:小于0.2 mg/kg为严重缺乏,0.2—0.4 mg/kg为轻度缺乏,0.4—0.8 mg/kg为适宜浓度范围,超过1.0—1.5mg/kg为硼过量。缺硼使芝麻茎顶端生长点的生长分化缓慢或停止,严重时生长点坏死,而侧芽增生形成多头状。叶片小并呈齿状的新月形,同时叶片变薄变脆,茎基易腐烂倒伏。缺硼和硼过量均降低芝麻的产量。田间试验结果,单施硼肥增产不显著,而在适量氮肥和磷肥的基础上配合施用硼肥能显著地增加芝麻的产量。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树明  杨慧  赵旭  曾亚文  杜娟  普晓英  杨涛  
在施纯N 120 kg/hm2条件下,研究不同时期施氮对水稻云资粳82号产量及糙米γ-氨基丁酸、总黄酮、生物碱和抗性淀粉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氮肥按基肥∶分蘖肥∶穗肥∶促花肥=4∶2∶1∶1施用,诸多农艺性状表现良好,能显著提高有效穗数、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产量为10367.55 kg/hm2,比其它处理增产3.24%~26.21%,且有利于总黄酮和抗性淀粉含量积累。②氮肥按基肥∶分蘖肥=1∶1施用,能显著提高γ-氨基丁酸和生物碱含量。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龚金龙  胡雅杰  龙厚元  常勇  葛梦婕  高辉  刘艳阳  张洪程  戴其根  霍中洋  许轲  魏海燕  李德剑  沙安勤  周有炎  罗学超  
【目的】明确硅肥施用最佳时期并揭示超级稻硅素高效吸收、利用机理。【方法】采用大田试验,以江苏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的粳型超级稻品种武运粳24号和淮稻9号为材料,研究不同时期施硅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主要生育期硅素积累量、硅素阶段积累量、硅素阶段吸收速率、硅素利用效率等的影响,并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与硅素吸收、利用效率相关性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施硅显著提高产量及其构成因素、主要生育期硅素积累量、硅素阶段积累量、硅素阶段吸收速率和硅肥偏生产力,降低硅素稻谷生产效率,不仅增加了硅素供应量,还能改善土壤的供硅能力,提高土壤有效硅水平,促进水稻对硅素的吸收。随着硅肥施用时期的推迟,产量、穗数、每穗粒数、...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穆婷婷  张福耀  李志华  刘璋  田岗  
探索不同生育期叶面喷施外源硒对谷子品质指标、籽粒硒含量的影响,明确谷子外源硒的最佳施用期,为富硒谷子的栽培种植提供科学依据。以3个不同生态型谷子,春谷长农35、夏谷冀谷20、抗除草剂杂交谷晋谷50为试验材料,田间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喷施清水为对照(CK),在苗期、抽穗期、灌浆期叶面喷施Na2Se O367. 84 g/hm2,研究各关键生育期在喷硒条件下,谷子不同生态型品种的品质性状、籽粒硒含量以及硒的累积、转运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生育期叶面喷硒处理均可以改善谷子品质,参试品种尤以灌浆期喷施硒对谷子品质性状改善最佳,晋谷50、冀谷20、长农35的赖氨酸含量分别增加0. 03,0. 05,0. 02百分点,叶酸含量增幅分别为2. 4%,7. 5%,5. 5%,灌浆期喷硒处理粗蛋白与对照间差异达到极显著(P 抽穗期>苗期>对照(CK),灌浆期喷硒处理谷子籽粒硒含量平均增加0. 250 mg/kg,是对照的8. 0~9. 9倍;灌浆期为提高谷子有机硒转化率和籽粒硒利用率的关键时期。晋谷50、冀谷20和长农35灌浆期喷硒处理后的有机硒转化率分别比对照提高13,13,10百分点,且与对照间差异显著(P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郭丽琢  张福锁  
钾肥分次施用特别是成熟期也有充足的钾素供应,对提高烟叶含钾量至关重要。生育中、后期充足的钾素供应对中、上部烟叶含钾量非常有益。这表明我国烟草生产中钾肥的施用偏重于基肥及前期追肥而几乎无后期追肥的习惯应改变,即不仅要注意前、中期的钾素营养,而且也应该保证烤烟生育后期有充足的钾素供应。此外,烟叶含钾量的提高不仅使可溶性糖的含量提高,而且缩烛了可溶性糖的差值。本试验中中后期加大供钾量时两糖的差值均在5%以内,说明中后期供钾有利于烟叶内在品质的改善。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孟桂元  贺再新  孙焕良  周清明  周静  
研究了首次打顶时间为现蕾当天、现蕾后第5天、第10天、第15天、第20天(第2次打顶时间在首次打顶后7 d,共打顶2次)5个处理对亚麻抗倒及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从现蕾当天到现蕾后20 d,随打顶时间推移,田间倒伏率相应增加,从4.5%上升到26.5%,麻株直立株率从90.5%减少到65.5%;株高和工艺长度从70.5 cm增加到80.5 cm,而茎粗从0.262 cm减少到0.240 cm;原茎产量除现蕾后5和10 d打顶处理减幅(4.45%~5.64%)不明显外,其他处理较对照均显著减少;打顶处理后亚麻纤维品质都有所改善,单纤维强力增强19.72%~34.25%,纤维分裂度增长2.24...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丰光  刘志芳  李妍妍  景希强  邢锦丰  黄长玲  
【目的】分析中国不同时期玉米品种产量、杂种优势及主要农艺性状发展变化规律,为今后玉米育种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意见。【方法】利用中国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的20个玉米单交种及其32份亲本自交系为材料,采用3点裂区试验设计,分析产量、杂种优势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化规律,产量与各性状间的相关性。【结果】品种产量和中亲产量随年代推进逐渐提高;早期品种高密条件下产量下降,当前品种随密度增加产量逐渐提高;不同时期品种随年代变化杂种优势在低密条件下逐渐增加,而高密条件下逐渐下降,中密和平均杂种优势没有变化;随年代变化,雄穗分枝和穗上叶与主茎夹角逐渐减少,行数、籽粒长和百粒重逐渐增加,行粒数、出籽率和容重没有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