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555)
2023(7900)
2022(6566)
2021(5866)
2020(4622)
2019(10518)
2018(10054)
2017(18097)
2016(10142)
2015(11264)
2014(11247)
2013(11176)
2012(10778)
2011(9920)
2010(10201)
2009(9211)
2008(9280)
2007(8331)
2006(7812)
2005(7265)
作者
(34121)
(28240)
(28187)
(26378)
(18169)
(13749)
(12706)
(11149)
(10833)
(10249)
(9762)
(9467)
(9384)
(9348)
(9219)
(8656)
(8540)
(8363)
(8254)
(8079)
(7435)
(7231)
(7139)
(6547)
(6545)
(6540)
(6459)
(6267)
(6039)
(5722)
学科
(46018)
经济(45976)
(24639)
管理(22943)
地方(17905)
(17718)
企业(17718)
中国(17251)
(14466)
业经(12112)
方法(11570)
(10745)
农业(10204)
地方经济(10172)
(9699)
数学(9405)
数学方法(9243)
(9075)
银行(9049)
(9005)
金融(9004)
(8869)
(8687)
环境(7853)
(7837)
(7419)
贸易(7405)
发展(7306)
(7282)
技术(7198)
机构
学院(149161)
大学(145312)
研究(61959)
(56671)
经济(55314)
管理(48014)
中国(45449)
科学(41475)
理学(39763)
理学院(39182)
管理学(38251)
管理学院(37989)
(35889)
(34533)
(33155)
研究所(31379)
农业(28215)
中心(26760)
业大(26425)
(26270)
(25138)
(23062)
(22373)
(21792)
北京(21540)
师范(21434)
(20607)
技术(19792)
科学院(19787)
财经(19617)
基金
项目(96870)
科学(74003)
研究(67776)
基金(65839)
(60492)
国家(59911)
科学基金(48704)
(41591)
社会(40314)
社会科(38117)
社会科学(38107)
(34640)
基金项目(34145)
自然(31948)
自然科(31153)
自然科学(31148)
自然科学基金(30542)
教育(30436)
(28170)
编号(26993)
资助(26913)
重点(23249)
成果(22451)
发展(21707)
课题(21410)
(21325)
(20251)
计划(20137)
科技(19293)
(19255)
期刊
(73480)
经济(73480)
研究(46672)
中国(38661)
(35076)
学报(31358)
科学(26756)
农业(24029)
大学(22296)
学学(21292)
教育(20117)
管理(19952)
(19313)
(16639)
金融(16639)
业经(13898)
技术(13487)
(12704)
经济研究(11599)
财经(9512)
问题(9341)
业大(8850)
科技(8466)
(8271)
(8095)
林业(7510)
农业大学(7378)
(7074)
商业(7051)
世界(6951)
共检索到2456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曹林  李保平  孟玲  
对同一头混合柄瘤蚜茧蜂雌蜂连续观察5 d,比较其对蚕豆蚜若蚜和成蚜的选择,并观察了子代蜂的发育特性。结果表明:5日龄蜂对不同虫龄蚜虫的寄生率无显著差异,子代蜂羽化率和雌性比亦无显著差异,但寄生2、3龄若蚜的子代雌蜂体型显著大于寄生其他蚜虫的子代雌蜂,寄生3龄若蚜的子代雄蜂显著大于寄生成蚜的子代雄蜂。在其他日龄(1~4)蜂中,1、4日龄蜂对不同龄若蚜的寄生率无显著差异,但均高于对成蚜的寄生,2、3日龄蜂对2龄若蚜的寄生偏好显著高于对更高虫龄的寄生;3日龄蜂的子代蜂羽化率在各虫龄蚜虫之间无显著差异,其他日龄蜂寄生低龄若蚜的子代羽化率高于寄生较高虫龄蚜虫;寄生中间龄期若蚜(3、4龄)的子代蜂雌性比显...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卢毅  李保平  孟玲  
[目的]为揭示寄生蜂发育表现是否与土壤施氮量有关,以及该关系是否依赖于寄生时的寄主龄期,对斑痣悬茧蜂(Meteorus pulchricornis)在该因素处理下的生长发育特征进行了研究。[方法]用不同施氮水平(20、50、100、200、300Mg·l-1)的盆栽大豆饲喂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幼虫,分别以2龄和4龄幼虫为寄主供斑痣悬茧蜂寄生,观察子代蜂发育指标。[结果]施氮量、寄主龄期及其互作均显著影响子代蜂存活、历期、成虫体型大小和寿命,但影响的程度和格局不同:施氮量对子代蜂存活和发育历期的影响明显大于寄主龄期,而对子代蜂成虫体型大小和寿命的影响明显小于寄主龄期。子...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奎武  蒋杰贤  游兰韶  陈永年  蒋祝瑞  
应用均匀设计研究了斜纹夜蛾侧沟茧蜂与斜纹夜蛾 1龄末~ 2龄初幼虫、3龄幼虫和 4龄幼虫共存系统中 ,寄生蜂对不同龄期幼虫的选择寄生作用 ,建立了 3个龄期的幼虫被寄生量模型 .根据模型 ,计算了寄生蜂对 3个龄期幼虫寄生的选择系数 .结果表明 ,斜纹夜蛾侧沟茧蜂能寄生斜纹夜蛾 1~ 4龄幼虫 ,但当 1龄末~ 2龄初幼虫、3龄幼虫和 4龄幼虫同时存在时 ,该蜂偏爱寄生 1龄末~ 2龄初幼虫 ,其次为 3龄幼虫 .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黄居昌  吕增印  陈家骅  季清娥  杨建全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寄主龄期和温度对布氏潜蝇茧蜂和长尾潜蝇茧蜂种间竞争的影响,结果表明,以两种寄生蜂对3,4日龄橘小实蝇幼虫为寄主混合寄生后,长尾潜蝇茧蜂的出蜂率明显高于布氏潜蝇茧蜂,以2日龄做寄主时,结果则相反;混合寄生与单独寄生相比,长尾潜蝇茧蜂的出蜂率没有差异,布氏潜蝇茧蜂出蜂率显著下降.在25,35℃条件下,混合寄生的结果是长尾潜蝇茧蜂出蜂率显著高于布氏潜蝇茧蜂,在15℃条件下,两者的出蜂率差异不显著.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建全  吕增印  陈家骅  黄居昌  季清娥  何榕宾  
结果表明,长尾潜蝇茧蜂对高龄幼虫有明显的竞争优势,以2龄、3龄幼虫作为寄主时,混合接蜂的长尾潜蝇茧蜂的寄生率显著高于切割潜蝇茧蜂;以1龄幼虫作为寄主,切割潜蝇茧蜂的寄生率显著高于长尾潜蝇茧蜂.与其单独接蜂相比,长尾潜蝇茧蜂寄生率没有变化,而切割潜蝇茧蜂寄生率明显下降.温度对2种寄生蜂的寄生有显著影响,在25、30℃下长尾潜蝇茧蜂的寄生率明显高于切割潜蝇茧蜂,在20或35℃条件下这2种蜂的寄生率没有差异.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亚慧  李保平  
在室内采用非选择性和选择性试验,研究了斑痣悬茧蜂(M eteorus pulchricornis)对不同龄期甜菜夜蛾(Spodopteraexigua)幼虫的选择以及后代的生长发育表现。在非选择性试验中,斑痣悬茧蜂虽然寄生所有1~5龄幼虫,但寄生率不同,对2~4龄幼虫的寄生率(>70%)显著高于对1龄(53%)和5龄(20%)幼虫的寄生;寄生不同龄期寄主幼虫的后代寄生蜂生长发育表现亦存在差异,寄生2~4龄寄主幼虫的寄生蜂结茧化蛹率(>95%)和羽化率(>90%)高于寄生1龄和5龄幼虫的,而发育历期短于寄生1龄和5龄幼虫的;但后代寄生蜂成虫的体型(用后足胫节长度表示)随寄主幼虫龄期增长而逐渐增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路虹  石宝才  牛玉志  张芝利  
通过解剖、观察、记录烟蚜茧蜂(AghidiusgifuensisAshmead)与菜蚜茧蜂(Diaeretiellarapae(M’Intosh)各个虫态、接蜂至形成僵蚜和接蜂到出蜂的发育历期,依据有效积温法则,计算出两种蚜茧蜂各上态及世代发育起点和有效积温。由此推算出在北京地区烟蚜茧蜂常年平均发生17代,最多19代;菜蚜茧蜂平均17代,最多18代,最少16代。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珍珍  顾钢  刘长明  
测定了烟蚜及其天敌烟蚜茧蜂不同发育阶段的过冷却点.结果表明:烟蚜及烟蚜茧蜂不同发育阶段的过冷却点存在一定差异.1和5日龄烟蚜的过冷却点分别为-23.90和-23.54℃.低龄烟蚜的过冷却点显著低于高龄烟蚜.被寄生后4 d内,烟蚜过冷却点从-23.70℃上升到-22.57℃,但被寄生后第5天烟蚜的过冷却点(-23.09℃)有所回落.被寄生烟蚜的过冷却点较未被寄生烟蚜高.僵化3 d内僵蚜的过冷却点无显著差异,烟蚜茧蜂雌、雄蜂的过冷却点也不存在显著差异.1日龄僵蚜和烟蚜茧蜂雌成蜂的过冷却点分别为-23.52和-21.05℃.因此,僵蚜的过冷却点较低,是进行冷藏的合适时期.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犀  周祖基  杨春平  周宇爝  胡霞  
在小试管和马尾松木段内,用松褐天牛幼虫分别培育川硬皮肿腿蜂。采用Y型嗅觉仪测定培育后各代川硬皮肿腿蜂对松褐天牛的选择性的变化,结果表明,经过培育,各代川硬皮肿腿蜂对松褐天牛幼虫的选择性有不同程度提高。本研究还利用扫描电镜对培育后各代川硬皮肿腿蜂的触角感觉器超微形态进行了观察,发现肿腿蜂触角上的板状感器和坛状感器的形状和数量在不同代间有明显的变化。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巧丝  高宗仁  王文夕  张馨  王淑华  刘殿选  
在恒温(27℃±1℃)、恒湿(70±5)%RH条件下,研究了棉花、玉米、大豆、花生、芝麻5种寄主对棉铃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寄主及其不同部位上取食的棉铃虫,其发育历期、蛹重、存活率、成虫的繁殖力和寿命均有显著差异;棉铃虫在玉米、大豆等作物上的密度较高,且不同作物上的幼虫发育参差不齐。作者认为,田间多种作物并存的局面是造成棉铃虫世代混杂、防治困难及猖獗危害的原因之一。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屈振刚  王金耀  祝丽英  
为了明确和评价管侧沟茧蜂的利用价值,采用寄生与未寄生对比的方法,研究了管侧沟茧蜂的寄生对甜菜夜蛾幼虫取食量和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被寄生的甜菜夜蛾1,2,3龄幼虫与未被寄生的同龄期幼虫取食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被寄生的1,2,3龄幼虫分别比未被寄生的同龄期幼虫取食量减少75 01%,65 64%和57.45%。被寄生的1,2,3龄幼虫取食量间的差异达显著水平,被寄生的2,3龄幼虫与被寄生的1龄幼虫的取食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即1龄<2龄<3龄。被寄生的3龄幼虫与未被寄生的发育历期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被寄生的2,3龄幼虫与被寄生的1龄发育历期差异达显著水平。被寄生的幼虫随发育历期的延长,其取食量和幼虫...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侯佳丽  李保平  孟玲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取食干旱胁迫下小麦的黏虫及其幼虫寄生性斑痣悬茧蜂的生长发育表现。[方法]采用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干旱条件,设置不同干旱胁迫水平(0、0.05、0.10和0.20 g·mL(-1)PEG6000)处理盆栽小麦造成生理性干旱,然后接黏虫初孵幼虫于叶上取食直至成虫羽化,观察其生活史和形态特征;并以3龄幼虫为寄主供斑痣悬茧蜂寄生,观察寄生蜂生活史和形态特征。[结果]干旱胁迫小麦对黏虫的发育历期、存活率、蛹体鲜质量、成虫体干质量等有显著影响。与对照相比,高水平干旱胁迫(0.20 g·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柴正群  朱建青  夏体渊  陈泽斌  况荣平  
为了弄清温度对蚜虫宽缘金小蜂发育和繁殖的影响,测定了10、15、20、25、30℃5个温度下蚜虫宽缘金小蜂不同虫态的发育历期,计算了其发育起点温度、有效积温,并测定了其在5个不同温度下的产卵量。结果表明:蚜虫宽缘金小蜂各虫态的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即30℃时,卵至成蜂所需历期最短(10.5 d)。卵至成蜂的发育起点温度为3.16℃,有效积温为265.93日度。温度对蚜虫宽缘金小蜂的繁殖力也有明显影响,在10~25℃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产卵量呈现增加的趋势,单雌平均产卵量在51.6~223.7粒,温度在25~30℃时,产卵量呈现减少的趋势,说明高温对蚜虫宽缘金小蜂的产卵量有一定的抑制作...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李兆麟  贾凤友  何忠  侯无危  孙兴  
经分析测定,3、4月份北方的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松针中酚类物质与β-蒎(艹稀)的含量比7、8月份要高出许多倍。用3、4月份的松针喂养油松毛虫(Dendrolimus tabulaef-ormis)不论是越冬幼虫还是初孵幼虫的生活历期和死亡率都显著增加。研究表明,为了渡过这营养上的不利时期和早春的多变气候,油松毛虫用延长滞后发育过渡期的方式适应这一环境,即早春越冬幼虫上树后并不活跃,也不大量取食,直到四月中、下旬仍呈现着越冬状态,直到油松复苏后,才蜕去越冬皮,进入正常的生长发育状态。这就是在北京地区油松毛虫早春上树历期拖至一个月甚至更长的原因。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唐艳龙  杨忠岐  高尚坤  张彦龙  王小艺  路纪芳  王健  
[目的]松材线虫病是我国对森林危害和威胁最严重的病害,控制其传播媒介昆虫松褐天牛是防治松材线虫病的主要手段。作者发现的松褐天牛深沟茧蜂(Iphiaulax monochamusi Yang)是寄生松褐天牛中老龄幼虫的重要天敌。为明确松褐天牛深沟茧蜂的寄生率与寄主树木、寄主和环境因子的关系,开展了本研究。[方法]通过解剖46株松褐天牛危害致死的马尾松,调查了松褐天牛深沟茧蜂寄生率与马尾松、松褐天牛和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调查研究表明:寄主树木的高度、胸径和树龄对松褐天牛深沟茧蜂寄生率没有显著影响,松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