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375)
2023(10848)
2022(9752)
2021(9358)
2020(7935)
2019(18712)
2018(18735)
2017(36350)
2016(20021)
2015(22620)
2014(22654)
2013(22321)
2012(20152)
2011(18025)
2010(18033)
2009(16285)
2008(15630)
2007(13381)
2006(11516)
2005(9779)
作者
(59316)
(49137)
(48981)
(46473)
(31277)
(23866)
(22159)
(19658)
(18788)
(17487)
(16960)
(16444)
(15693)
(15626)
(15265)
(15125)
(14966)
(14720)
(14048)
(14033)
(12526)
(12068)
(12057)
(11185)
(11053)
(11013)
(11010)
(10764)
(10005)
(9825)
学科
(75967)
经济(75889)
管理(54845)
(51985)
(44242)
企业(44242)
方法(40318)
数学(35533)
数学方法(34873)
(19134)
(18991)
中国(17872)
(16999)
业经(16197)
地方(14604)
理论(14493)
(12727)
贸易(12720)
农业(12661)
(12639)
(12351)
技术(12297)
环境(11726)
(11497)
(11298)
财务(11225)
财务管理(11205)
(10639)
企业财务(10574)
教育(10082)
机构
学院(278727)
大学(278622)
管理(112073)
(101158)
经济(98801)
理学(98421)
理学院(97357)
管理学(95136)
管理学院(94670)
研究(91485)
中国(64680)
科学(62724)
(59433)
(50443)
业大(47571)
(47369)
研究所(44036)
(43764)
中心(40696)
农业(40063)
(39409)
北京(37210)
财经(36150)
(36089)
师范(35598)
(33715)
(32859)
技术(32512)
(32427)
经济学(28889)
基金
项目(201166)
科学(155712)
基金(143608)
研究(141266)
(127821)
国家(126806)
科学基金(107493)
社会(84575)
(80698)
社会科(80038)
社会科学(80013)
基金项目(76683)
自然(74149)
自然科(72430)
自然科学(72409)
自然科学基金(71050)
(68385)
教育(65745)
资助(60994)
编号(57732)
成果(45685)
重点(45432)
(42906)
(42213)
(41959)
课题(40209)
科研(39381)
计划(39264)
创新(39046)
大学(36832)
期刊
(103825)
经济(103825)
研究(74613)
学报(51139)
中国(48321)
科学(45028)
(44688)
管理(39955)
大学(37109)
学学(35211)
教育(32086)
农业(31647)
(31418)
技术(25480)
(17934)
金融(17934)
业经(17847)
(16879)
经济研究(16458)
财经(16268)
科技(15241)
图书(14997)
业大(13966)
(13692)
(13529)
技术经济(13521)
理论(13364)
问题(13331)
林业(13202)
统计(12722)
共检索到3841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姜鹏  秦召文  王永明  谷建才  王桂真  
旨在研究张家口坝上地区不同无性繁殖造林小黑杨生物量状况,以张家口坝上张北、沽源的无性繁殖造林小黑杨为研究对象,采用树干解析和收割的方法获取插条、断根和埋桩造林的小黑杨的生物量实测数据,利用SPSS18.0拟合3种无性繁殖造林小黑杨的生物量模型,其结果表明:(1)非线性回归模型的判定系数R2都大于0.96,D1.3和D1.32H能够很好解释各器官生物量。(2)分别建立了插条造林小黑杨生物量的Logistic方程模型、断根造林小黑杨生物量的幂函数模型和埋桩造林小黑杨生物量的Logistic方程模型。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宋博  李凤日  董利虎  周翼飞  
【目的】森林生物量和碳储量是研究许多林业问题与生态问题的基础。因此,准确测定生物量和碳储量十分重要。建立生物量模型是生物量和碳储量估测的重要手段。以人工小黑杨为研究对象,进行各分项生物量最优模型的选取,构建3种小黑杨可加性生物量模型系统,即基于胸径变量的一元可加性生物量模型系统、基于胸径和树高变量的二元可加性生物量模型系统以及基于最优变量的多元可加性生物量模型系统,为全国性生物量监测提供可靠的理论与技术支持。【方法】采用聚合型可加性模型来建立生物量模型;模型参数估计采用非线性似乎不相关回归模型方法;采用"刀切法"评价所建立的3种立木可加性生物量模型。【结果】仅含有胸径的异速生长方程是一种最为简单的模型形式,且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包含树高和树冠属性因子(冠幅和冠长)的生物量模型能提高模型的预测能力,尤其能显著提高树枝、树叶和树冠生物量模型的预测能力。所建立的3种小黑杨可加性生物量模型拟合效果较好,其调整后确定系数(R2a)均大于0.81,平均相对误差(ME)为-1.0%~10.0%,平均相对误差绝对值(MAE)均小于25%,所有模型的平均预测精度在85%以上。多元可加性生物量模型优于一元可加性生物量模型和二元可加性生物量模型。【结论】为了使模型参数估计更有效,所建立的生物量模型需要考虑立木总生物量及各分项生物量的可加性。虽然获取树冠属性因子需要花费大量人力和财力,但随着林地环境的变化,多元可加性生物量模型在结合生长模型精确估计小黑杨生物量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总的来看,所建立的立木生物量模型均可对小黑杨生物量进行很好的估算。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杨志玲  谭梓峰  杨旭  左慧  
在红花石蒜不同生长发育期进行八分法切割繁殖,研究无性繁殖系数和子球生物学性状差异性。结果表明:(1)不同生长发育期无性繁殖系数在0.80~6.80之间浮动,休眠期的6、7月和旺盛生长初期的9月繁殖系数较高;(2)不同生长发育期无性繁殖的子球鲜质量、最大直径、子球高度、根系长度、根基粗度及根系数量等生物学性状均呈现1%水平极显著差异。综合分析认为休眠期的6、7月,旺盛生长初期的9月及生长后期的4月是适宜无性繁殖的季节。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谭健晖  王以红  蔡玲  
以巨尾桉不同无性繁殖方法和不同繁殖代数的幼树叶片为材料,应用间接酶联免疫法(En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s,ELISA)测定脱落酸(ABA)、赤霉素(GA3)、吲哚乙酸(IAA)、玉米核苷(ZR)4种内源激素,并结合生长性状分析不同无性繁殖方法和不同繁殖代数的内源激素的动态变化关系,探讨桉树不同繁殖方法和繁殖代数衰退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和差异。结果表明:叶片内源IAA、GA3和ZR的含量、ABA/GA3(k值)、ABA/ZR值和ZR/GA3值等6个指标均具有显著差异,可以较准确、稳定地反映巨尾桉无性繁殖抗衰退能力和预测幼林生长量。叶片内源IAA、GA3和ZR的含...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长庆  张文辉  
【目的】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不同立地条件下,研究刺槐人工林无性繁殖与更新状况,为该地区刺槐人工林的经营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对黄土丘陵沟壑区安塞试验站、纸坊沟和县南沟流域12个阳坡和阴坡刺槐人工林样地的林分特征、土壤含水量、外界干扰、无性繁殖和林下物种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阴坡样地不同深度土层的平均土壤含水率高于阳坡样地;生长在阴坡的刺槐人工林无性繁殖较阳坡旺盛,阴坡无性株萌蘖的数量和扩散范围明显大于阳坡;在相同坡向的刺槐林群落中,坡下部的根系萌苗量大于坡上部;影响刺槐无性繁殖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外界干扰,在立地条件差、人为践踏、砍伐和放牧的样地中,刺槐人工林的根系萌苗扩散程度大于无外界干扰或...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伟  朱松林  李悦  
以油松优树嫁接无性系和自由授粉半同胞家系及随机选择的油松嫁接和种子繁殖植株为材料,研究了油松有性和无性两种繁殖方式在主干生长、树冠结构、木材性质和雌雄球花产量等性状方面的变异,分析了油松有性和无性繁殖植株内性状间的相关程度。结果表明:油松优树嫁接无性系和半同胞家系的树干与木材密度性状指标在无性系间和半同胞家系内差异显著,在无性系不同分株内和半同胞家系间差异不显著,其他观测性状在油松无性系和半同胞家系之间差异不显著,但无性系的主干生长和针叶性状平均指标值高于半同胞家系,无性系幼龄材与成熟材的基本密度相对一致,而半同胞家系幼龄材与成熟材的基本密度差异较大;随机选择的油松嫁接和种子繁殖植株在树冠结构...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谭健晖  王以红  陈学政  蔡玲  朱高浦  
以桉树不同无性繁殖方法及不同繁殖代数的幼树叶片为材料,对其光合代谢、氮代谢、内源保护酶系统以及膜脂反应产物等生理指标进行分析和对比,探讨桉树不同繁殖方法及繁殖代数衰退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和差异.结果表明:①除游离脯氨酸(PRO)含量外,不同无性繁殖方法及不同繁殖代数的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质膜过氧化的产物丙二醛(MDA)含量等6个生理指标均具显著差异.②随着衰老的加剧和时间的延长,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CAT活性呈下降的趋势;SOD活性总体上呈下降的趋势,但不同处理降到最低点的树龄不同;POD活性变化...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林鑫   杨贵云   郭昊澜   董强   李明   马祥庆   吴鹏飞  
【目的】了解繁殖方式对杉木幼苗根系不同序级生物量分配及生长的影响,有利于认识杉木因繁殖方式影响幼苗个体根系发育水平及生长策略的差异。【方法】以种子萌发、组织培养和无性扦插等繁殖方式培育1年的杉木幼苗为研究对象,测定比较杉木根系不同序级生物量、形态性状与组织碳氮含量的差异,分析根系生物量与不同序级测定指标之间的内在关系,探究杉木幼苗因繁殖方式影响根系生长策略的差异性。【结果】1)不同繁殖方式培育的杉木幼苗根冠比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表现为扦插苗>实生苗>组培苗。从同一序级生物量分配情况来看,扦插苗1级根生物量(每株(0.68±0.13) g)分别是实生苗的4.31倍和组培苗的1.09倍;组培苗2~4级根生物量显著大于实生苗与扦插苗,分别为每株(1.19±0.21) g、(1.63±0.19) g和(1.82±0.27) g,组培苗与扦插苗根系不同序级生物量积累量更大。2)实生苗通过4级根生长来促进1~2级根延伸,其4级根生物量、1~2级根比表面积显著大于组培苗与扦插苗(P<0.05);但组培苗与扦插苗1级根平均直径与比根长显著大于实生苗,表现出通过直径增大与长度增加的方式来增强资源吸收效率的策略。3)实生苗、组培苗与扦插苗根系不同序级组织C和N含量存在差异,组培苗与扦插苗1~2级根N含量显著高于实生苗(P<0.05),但3~4级根N含量显著低于实生苗;组培苗1~4级根C含量显著低于实生苗与扦插苗;组培苗与扦插苗1级根C/N显著小于实生苗。4)实生苗根系生物量与1级根上的组织C和N含量、2~3级根上的形态性状、4级根上的形态性状及组织C和N含量均具有显著关系(P<0.05);对于组培苗、扦插苗而言,根系生物量与1~2级根上的形态性状、3~4级根上的形态性状及组织C和N含量具有显著关系,体现了根系不同序级在形态构建与资源获取效率间存在的生态权衡关系。【结论】不同繁殖方式培育的杉木幼苗根系发育水平及生长策略存在明显差异,实生苗根系表现出探索寻觅土壤空间资源的生长策略;与之相比,组培苗与扦插苗根系形态构建特征与生长策略更具相似性,表现出增强对已占据空间资源吸收利用效率的生长策略。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夏春燕  黄慧敏  夏虹  宋海燕  陶建平  
[目的]探究紫耳箭竹种群(Fargesia decurvata J. L. Lu)在不同林型下的生长和繁殖特征,探讨长寿命一次性开花结实的竹类克隆繁殖和有性繁殖的权衡特性。[方法]以金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个典型林型:落叶阔叶林(De)、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De+Ev)和常绿阔叶林(Ev)下的灌木层优势种紫耳箭竹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林型下紫耳箭竹种群在营养生长期和果期的形态可塑性、生物量积累与分配特性以及繁殖特征。[结果]表明:(1)相较于营养生长期,果期紫耳箭竹单株叶片数在De和De+Ev中显著减少,在Ev中没有显著变化;隔离者长度、隔离者节间数、隔离者直径、隔离者节间均长在De和De+Ev中均降低,在Ev中均增加;果期De中的紫耳箭竹单株小穗数高于De+Ev和Ev。(2)从营养生长期向果期过渡过程中,De和De+Ev中的紫耳箭竹分株叶片生物量和分配比例急剧下降,其余构件的生物量和分配比例无明显变化;Ev中各构件生物量除叶片外均显著增加,分配比例则在枝中显著增加,在叶片和根中显著降低;秆和枝作为支撑器官在3个林型中均占据很大的生物量分配。(3)在营养生长期,3个林型中的紫耳箭竹均产生竹笋进行克隆生长,且De+Ev中的竹笋数显著高于Ev,Ev的单位面积竹苗数显著低于其余2种林型,秆组织密度显著低于果期。在果期均不产生竹笋只产生种子,且单株结实率和生殖分配都很低。[结论]紫耳箭竹种群的形态特征、生物量积累与分配特性在不同生活史阶段不同,且在不同林型间也存在差异;克隆生长与有性繁殖间存在明显的权衡,随着有性繁殖的进行,克隆生长能力随之变弱并逐渐消失。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潘滢  朱玲  周春娅  陈四清  庄志猛  
采用RACE技术解析了海蜇(Rhopilema esculentum)Frizzled1基因的cDNA和基因组结构:Re-Fzd1基因的全长cDNA为2387 bp,其中编码区为1761bp,编码586个氨基酸的多肽。SMART分析表明,Re-Fzd1基因具备Fzd家族共同的结构特征,包括:一个由23个氨基酸组成的信号肽,一个位于N-末端富含10个保守半胱氨酸残基的半胱氨酸富集域(CRD),一个含有7个跨膜片段的跨膜结构域,以及一个含有5个重要的磷酸化位点的C端尾巴。多序列比对表明,Re-Fzd1基因与刺胞动物贝螅(Hydra echinata)、水螅(Hydra vulgaris)、半球美螅水母(Clytia hemisphaerica)和海葵(Nematostella vectensis)Fzd1具有高度相似性,与来自脊椎动物人(Homo sapiens)、鼠(Mus musculus)、爪蟾(Xenopus laevis)和斑马鱼(Danio rerio)的Fzd1、Fzd2和Fzd7家族基因也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基于N-J法,将人、鼠、爪蟾、斑马鱼和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所有Fzd家族基因系统进化分析显示,除果蝇外,所有Fzd家族成员聚类成4个类群,11个亚家族,海蜇Re-Fzd1基因首先与刺胞动物门的Fzd1聚类在一起,然后与脊椎动物Fzd1、Fzd2和Fzd7三个家族聚成一个类群,表明脊椎动物Fzd1、Fzd2和Fzd7家族可能与刺胞动物门的Fzd1起源于同一个共同祖先。Re-Fzd1基因组序列中不含有内含子。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Re-Fzd1基因在海蜇无性繁殖的4个发育阶段均有表达,其中,表达量最高的横裂体阶段是表达量最低的稚水母阶段的3.67倍。整体原位杂交显示,在海蜇横裂体时期,Re-Fzd1原位表达在触手、基座及发生横裂的部位。这些结果都表明,Re-Fzd1不但参与了海蜇的早期发育过程,还调控了海蜇无性繁殖的发生。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王钦美  张志宏  崔建国  
植物细胞中端粒长度随年龄的变化远比动物复杂,可分为不变组、延长组、缩短组和循环变化组。尽管如此,端粒长度亦可用于预测植物年龄。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端粒长度也会变化。故无性繁殖植株生理年龄值得思考和研究。本文基于端粒长度探讨了无性繁殖植株生理年龄。认为生理年龄较老供体可能会无性繁殖出"小老头"无性系,端粒长度可能成为预测植物材料无性繁殖能力和愈伤组织再分化能力的有效新指标,老树复幼和端粒长度的关系是一个很好的研究课题。此外,提出了植物愈伤组织需要足够的时间来抹除外植体"痕迹"的新观点。关于植物无性繁殖过程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立军  王绪霞  汪波  彭定祥  
【目的】通过ISSR分子标记研究苎麻自交无性繁殖系资源之间的遗传关系,为育种及科学合理保存和利用现有种质资源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方法】利用ISSR分子标记对40份自交无性繁殖系(8份来自巴西,32份来自中国5个主产省)进行遗传关系分析。【结果】30条ISSR引物对40份材料的DNA模板进行扩增和电泳检测,扩增总条带数为116条,多态性达78.45%,Nei's平均遗传距离为0.2405,平均Shannon指数为0.3679,每条引物扩增2—10条条带。根据材料的地理位置来源,将40份自交无性繁殖系分为6个类群,多态位点百分率(pp)在23.28%—67.24%。Nei's遗传距离在0.0...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贺东北  骆期邦  曾伟生  
根据当今区域性森林生物量资源清查和监测的需要,针对以往生物量模型存在总量与各维量互不兼容和与森林蓄积量清查不兼容等实际问题,并以提高模型的估计精度和适用性为目标,通过引进材积变量、线性联立方程组的建模原理和二段加权最小二乘拟合方法,建立了马尾松超总体立木生物量线性联立方程模型,解决了2个不兼容的实际问题,并使模型的预估精度和适用性相对于以往生物量模型有明显提高。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吕梓晴   段爱国  
【目的】建立适用于不同产区的杉木人工林生物量和碳储量模型,以便准确估算杉木人工林生物量和碳储量。【方法】基于四川、广西、江西和福建共109株杉木的树干、树皮、枝、叶和根实测生物量数据以及四川、广西和福建共40株杉木的树干、枝、叶和根的含碳量实测数据,建立不同产区、不同林龄和综合产区成熟林的可加性生物量、碳储量模型。采用似乎不相关回归(SUR)对可加性模型系统中的参数进行联合估计,并用调整后确定系数R_a~2和总相对误差TRE检验模型拟合精度。【结果】1) 4个产区和不同林龄杉木生物量模型的R_a~2为0.635 0~0.995 8,TRE为-17.88%~21.39%,树干、树皮和全株生物量模型的R_a~2均在0.91以上,适用于建模地的杉木人工林生物量预测。广西分侧根拟合的生物量模型除一级侧根外,R_a~2均在0.80以上,TRE为-5.42%~7.21%,可用于预测广西杉木人工林侧根生物量。枝、叶、根的生物量模型拟合精度较干、树皮低。2)四川、广西和福建3个产区碳储量模型R_a~2为0.805 0~0.994 0,TRE为-19.34%~19.84%,树干、根和全株模型R_a~2在0.93以上,适用于各地区杉木人工林碳储量预测。枝、叶的碳储量模型拟合精度较干和根低。3)不同产区的生物量、碳储量模型通用性存在地域差异,位于中亚热带西区的四川生物量模型通用性最差,位于南亚热带的广西带皮干和全株生物量模型通用性较好,位于中亚热带东区的福建和江西生物量模型可进行相互预测;南亚热带广西的碳储量模型通用性最好,而四川和福建的碳储量模型仅适用于本地碳储量预测。4)综合生物量模型R_a~2为0.733 5~0.966 9,根据交互检验结果,综合模型可准确估算不同产区成熟林和福建幼龄林、中龄林的带皮干和全株生物量,TRE为-10.47%~19.88%;还可对江西和福建成熟林及福建中龄林除枝以外的各器官和全株生物量进行准确预测;综合碳储量模型R_a~2为0.802 9~0.982 6,除对广西杉木人工林枝碳储量的预测误差相对较大以外,其他检验样本TRE为-9.57%~15.70%,说明模型的通用性好,可准确预测不同产区的杉木人工林各器官和全株碳储量。【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模型均适用于建模地生物量和碳储量的预测;模型的通用性受产区差异的影响;综合模型可用于不同地区生物量和碳储量的预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