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980)
2023(5774)
2022(5251)
2021(4842)
2020(4541)
2019(10510)
2018(10613)
2017(20250)
2016(11851)
2015(13664)
2014(14082)
2013(14010)
2012(13434)
2011(12211)
2010(12362)
2009(11656)
2008(11819)
2007(11047)
2006(9371)
2005(8375)
作者
(37572)
(31620)
(31460)
(30047)
(19929)
(15247)
(14613)
(12727)
(11743)
(11332)
(10684)
(10565)
(10305)
(10149)
(10110)
(9963)
(9930)
(9298)
(9148)
(9068)
(8266)
(7818)
(7786)
(7328)
(7266)
(7193)
(7075)
(7017)
(6588)
(6575)
学科
(46814)
经济(46770)
管理(29768)
(29218)
方法(24011)
(22404)
企业(22404)
数学(21405)
数学方法(21228)
(14074)
(12204)
中国(12085)
(11580)
地方(9477)
(9444)
贸易(9444)
(9140)
农业(8994)
(8980)
业经(8702)
(7837)
(7835)
银行(7794)
(7506)
财务(7483)
财务管理(7456)
(7400)
理论(7295)
(7242)
金融(7240)
机构
学院(173353)
大学(173177)
(67272)
经济(65605)
管理(62222)
研究(61903)
理学(52911)
理学院(52254)
管理学(51202)
管理学院(50891)
中国(45935)
科学(41488)
(39177)
(37794)
(34265)
研究所(31468)
农业(31420)
业大(31149)
(30728)
中心(28836)
(27412)
财经(24324)
北京(24036)
(22786)
师范(22502)
(21875)
(21775)
(21753)
技术(20900)
(20541)
基金
项目(113909)
科学(85701)
研究(80214)
基金(78158)
(70272)
国家(69642)
科学基金(56407)
社会(46729)
(46603)
社会科(44060)
社会科学(44041)
基金项目(41575)
(39572)
教育(37649)
自然(37469)
自然科(36519)
自然科学(36503)
自然科学基金(35844)
编号(33916)
资助(33099)
成果(28387)
重点(26527)
(25077)
(24894)
课题(24416)
计划(23309)
(23180)
科研(22469)
创新(21753)
科技(21690)
期刊
(72415)
经济(72415)
研究(46943)
(35173)
学报(34262)
中国(34086)
科学(27795)
(25001)
大学(23876)
农业(23554)
学学(22555)
管理(19688)
教育(19313)
技术(15467)
(14723)
金融(14723)
(13728)
业经(12159)
财经(11753)
经济研究(11361)
问题(10128)
(10053)
(9718)
统计(8924)
技术经济(8828)
图书(8776)
业大(8551)
科技(8364)
理论(8334)
(8142)
共检索到2544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夏玉洁  姚小华  王开良  常君  傅松玲  滕建华  邵慰忠  
果枝率的高低和结果量的多少直接影响着果实产量,因此调查果枝及结果性状对于提高产量及经济效益至关重要。实验以山核桃为试材,研究了果枝及结果性状在不同无性系间(内)、不同树冠部位的差异性及相关性,结果表明:无性系的果枝率、结果枝数均有差异,大部分无性系的果枝率均在50.00%以上,徐坑4号的果枝率最高;22个无性系每枝结1个果和每枝结2个果的占多数,每枝结4个果的果枝仅占果枝的0.55%;大源4号、大源6号的7—8月落果率均低于其它无性系;大源4号、徐坑1号、徐坑88号的坐果率高于其它无性系,高岭3号、大源4号、徐坑2号的每母枝果枝数和每母枝结果数均较高;山核桃结果母枝的直径集中分布区为4.01~6.00 cm,在此分布区的结果枝数量占总数的66.53%,结果枝直径集中分布区为3.01~4.00 cm,在此分布区的结果枝数量占总数的63.82%;结果母枝直径与母枝长度成极显著正相关,结果母枝直径与结果枝直径成极显著正相关,结果母枝果数与每结果枝簇数为极显著正相关,每结果枝果数与每结果枝簇数为显著负相关。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常君  任华东  姚小华  王开良  周燕  周振琪  
[目的]探明山核桃无性系果实形态结构特征、内含物营养成分组成与含量及其变异规律。[方法]采用国家标准、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等方法对山核桃无性系测定试验林11个无性系果实性状和营养成分进行分析。[结果]结果表明:山核桃果实除青果果长和坚果果长无性系间表现出显著性差异外,其它指标均未表现出显著性差异;种仁富含脂肪(52.64%58.51%)、蛋白质(55.07 65.50 mg·g-1)、可溶性糖(0.26%0.68%)和K、Ca、Na、Mg、Ze、Mn、Fe等矿质元素,种仁蛋白共检测出17种氨基酸,各氨基酸含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陈芬  姚小华  王开良  任华东  常君  
对33个薄壳山核桃无性系果实、核果以及产量之间的差异进行了多重比较,分析了各无性系果实、核果性状以及产量等12个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用12个指标在33个无性系之间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薄壳山核桃果实性状、核果性状以及产量等12个指标在33个无性系之间均达到了极显著差异;33个无性系果实性状以及产量之间的变异系数最大的是单株鲜果产量(变异系数为85.78%),其次是果质量(12.05%)、果皮厚(11.29%)、果高(6.34%)、果型指数(5.74%)、果径(5.31%),这与33个无性系核果性状变异系数的大小顺序(单株核果产量、核质量、出核率、核高、核型指数、核径)保持一致;不同无性系果...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兵兵  姚小华  张成才  邵慰忠  杨雨晨  刘林秀  
【目的】探究薄壳山核桃成分组成、含量差异及各品质性状之间相关性,为优良种质资源的挖掘和优良新无性系的选育提供参考。【方法】对50个无性系的种仁含油率、脂肪酸、酚类物质含量、核果质量、核果高、核果径、仁质量等性状进行测定,分析各性状之间相关性,并基于主成分分析模型进行综合评价。【结果】(1)含油率均处于70.09%~79.99%之间,其中JD25、JD13、JD6、JH3、JD23、XS3、JD27和JD28含油率均值较大。(2)油脂中共检测出8种脂肪酸,且脂肪酸各成分的相对含量存在差异,其中JH1、JD21、XS3、JD27和XS7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于其他无性系。(3)各个性状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变异系数为0.38%,最为稳定;总黄酮与缩合单宁变异系数为51.22%和49.88%,属高度变异。(4)采用主成分分析模型对50个无性系进行综合评价,其中XS12、XS1、JD23、XS3、JH1、XS8、JD30和JD29排名靠前。【结论】综合含油率和主成分分析模型排名考虑,分别选择各自排名前3和两者共有的无性系,即JD23、XS3、XS12、XS1、JD25、JD13和JD6作为优良种质资源和优良无性系进行培育与选育。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陈芬  姚小华  高焕章  常君  王开良  刘曲  
对薄壳山核桃32个无性系的雌、雄花开花物候期和花量进行了观测和比较。结果表明:2011——2014年薄壳山核桃无性系开花物候期有所差异,但开花物候类型一致。2013年,供试的32个薄壳山核桃无性系整个花期持续时间为4月24日——5月21日。雄花花期持续时间为11 18 d,雌花花期持续时间为9 17 d;雌花最佳授粉期与雄花散粉盛期持续天数均为3 8 d。依据雌花与雄花开放的先后次序可以确定其中的16个无性系为雌先型,10个无性系为雄先型,6个无性系为同时型;并根据观测结果确定了其中86个可行的授粉组合。最佳的授粉配置方案为:将1号、5号、27号、29号、35号无性系作为马汉、28号、65号无...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曹宝祥  张天时  刘宝锁  孔杰  
利用40个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家系进行耐热性实验,测定相应生长和耐热性状指标,对耐热性状进行方差分析,并分析生长与耐热性状的相关情况。结果表明:在各家系生长前期,快速生长家系6个,生长较快家系26个,生长速度一般家系8个。在生长后期阶段,快速生长家系9个,生长较快家系28个,生长速度一般家系3个,仅有8号家系一直为快速生长家系。在耐热性状方面,各家系耐热性平均值在1 367.30~836.30℃.h之间,总体平均值为1 113.00℃.h。高耐高温家系为8号、33号和37号家系,其中33号家系耐热性数值最高,其耐热性平均值为1 367.30℃.h,不耐高温家系为3...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汪庆平  黎其万  董宝生  束继红  
本试验对近红外光谱技术预测山核桃中粗脂肪和蛋白质含量进行了定标方程研究。定标就是建立常法测定值与近红外光谱值之间的相关关系。山核桃中的粗脂肪用索式抽提法进行测定,蛋白质用凯氏定氮法测定,用近红外光谱仪收集样品的光谱数据,用多元线性回归法建立经典法测定值与光谱值之间的相关关系。定标结果表明,粗脂肪的相关系数高达0.99,变异系数为0.83,经检验测试证明其定标方程具有良好的预测性能,因此近红外光谱技术可用于日常快速准确地测定山核桃中粗脂肪含量。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常君  杨水平  姚小华  王开良  
在浙江杭州余杭区长乐林场美国山核桃种质资源收集园内设点采样,对其果实性状变异及其性状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美国山核桃果实性状在不同无性系间存在极显著的差异,10个参试无性系果实性状总体变异幅度最大的是单果质量,为4.60~46.41 g(变异系数CV为19.75%),其次是果长2.49~7.85 cm(变异系数CV为12.78%),以及果径1.50~3.90 cm(变异系数CV为8.42%),长径比的变异幅度最小,为0.96~2.42(变异系数CV为7.29%);不同无性系果长与果径呈紧密的线性相关,即随着果长的增大,果径也随之增大;不同无性系果长、果径两个指标与单果质量均达到极显...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李永荣  李晓储  吴文龙  翟敏  郭忠仁  
对南京地区20世纪50—60年代引种的66个薄壳山核桃实生单株果实性状测定表明:单株间单果质量、出仁率、含油率、果型指数、果壳厚度、果横径、果宽度、果纵径性状均有显著差异,具有明显选择改良潜力;果型指数与单果质量、出仁率、含油率、果壳厚性状间无相互制约关系,可按果型指数分类、选择。经果型指数性状分类进行综合坐标法评选,从11个大果型指数类群中选出4个优良单株,其果型指数、单果质量分别比对照群体均值增加11.90%17.26%、2.81%21.84%,果壳厚度除Ⅱ东27外,多数小1.96%13.73%,单果出仁量增加8.01%24.33%,单果含油量增加6.14%31.14%;比江苏省地方优良品...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华新  沈熙环  
根据卢氏和黑里河油松种子园结实初期和盛期共6年的球果材料,分析了球果性状在无性系间的变异及其空间变化规律.证实树冠垂直方向以轮层中部球果饱籽数最多,下部饱籽数较少,空籽数和败籽数较多,米籽数随机变异性较大.水平方向以开花期树冠迎风向球果的饱籽数较多,背风向则较少,空籽数和败籽数方向间的变化与饱籽数相反.水平方向的变化比垂直方向要小.卢氏种子园无性系间球果性状存在显著差异,黑里河差异不显著.无性系内分株间变异两个种子园均未达显著水平,多数性状在无性系内的方差分量小于1%.此外,对引起无性系球果性状变异和空间变化的原因作了讨论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鹏  戴丽  孙妍  徐兆翮  温富贵  袁存权  胡瑞阳  李云  
为了比较刺槐不同无性系在延庆地区的生长表现,选取匈牙利、韩国、中国河南及延庆本地刺槐优良无性系11个,于2008年4月种植在北京延庆县。在生长季测定各无性系的净光合速率和叶片的叶绿素、可溶性糖等生化指标,并且连续3年测定各无性系的株高、地径等表型性状。结果表明:匈牙利刺槐H2、韩国刺槐K2、韩国刺槐K4、河南刺槐8048和延庆本地刺槐2N的株高、地径表现较好,这些无性系株高、地径3年的数据经多重比较分析后均被归为数值最高的一类;净光合速率较高的无性系为匈牙利刺槐H2(11.78±0.24)μmol/(m2·s)、河南8044(12.57±0.21)μmol/(m2·s)和延庆本地刺槐2N(12...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思羽  杨辉  韩姣  张大伟  赵珊珊  张忠辉  郭忠玲  杨雨春  
以长白山14个核桃楸种源的结实性状为研究对象,采用主成分分析(PCA)法和方差分解分析研究了核桃楸种源结实性状的种源变异规律,分析了空间地理变异和地形因子对不同种源核桃楸结实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核桃楸不同种源的单株产量、干果质量、干果宽等差异显著,其中单株产量差异最为明显,其变异系数高达36.12%,而干果质量、干果长和干果宽变异较小,变异系数的范围为2.25%~6.67%。PCA分析表明,PC1综合反映了核桃楸的果实产量、干果质量和树木高生长信息;而PC2则综合反映了果实表型性状和径生长信息,如干果长、干果宽和胸径。方差分解分析结果显示,空间变量对核桃楸单株产量、干果质量、干果长、干果宽、...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深梅  奚建伟  洪俊彦  夏国华  李岩  黄兴召  朱先富  黄坚钦  
[目的]探讨大别山山核桃天然种群的表型多样性,为种质资源收集、优选、改良提供理论支持,为大别山山核桃的开发利用奠定基础。[方法]从19个大别山山核桃天然种群中选取198个单株,测定其果实和叶片的表型性状共16个,采用巢式方差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非加权配对算数平均法(UPGMA)等方法揭示大别山山核桃表型性状与地理分布的关系及其变异规律。[结果] (1)大别山山核桃的16个表型性状在种群间和种群内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 <0.01),表明大别山山核桃的表型多样性非常丰富;(2)各表型性状的变异范围为1.64%~26.59%,平均变异系数为9.63%;果实表型与叶片表型的种群内平均变异系数分别为6.16%和15.42%,果实表型平均变异系数较小,性状相对稳定;(3)表型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性状间达极显著相关的有60对,达显著相关的11对;(4)种群间和种群内的平均方差分量百分比分别为49.28%和17.53%,平均表型分化系数为66.25%,表明大别山山核桃表型变异主要来自种群间;(5)当距离系数为0.04时,19个种群被分为4类,聚类情况基本与经度的变化一致。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孙云  李鑫  李勇  叶代全  施季森  边黎明  
杉木是我国南方最重要的造林树种之一,在木材安全重大战略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株型是决定杉木产量的核心要素,掌握理想株型的性状组成对提高杉木产量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对来自福建省洋口国有林场的14个杉木组培无性系造林后3 a内生长量和造林后第2年的形态指标进行比较与分析,研究试验林分郁闭前幼树阶段的形态与和生长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为杉木理想型无性系的选择和不同株型的定向培育方法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造林后1至3年林分树高的平均值分别为1.00、2.52和3.87 m,第3年的胸径平均值为4.76 cm,无性系的树高生长变异系数随着生长时间的增长呈下降的趋势,不同无性系的生长量之间存在极显著的差异;其中除020在高生长上优势明显外,054、061、063和023在3 a内的树高和胸径生长均具有较大的优势。2)造林后第2年坐生密度、冠幅、枝盘数、当年生节间距离、一级侧枝数和年盘二级分枝数的平均值分别为63.58片、176.1 cm、6.11、21.76 cm、21.02和19.88,且不同无性系之间存在极显著的差异;说明杉木株型之间的差异较大。3)通过聚类分析将无性系063、054及061归为浓密型杉木,无性系047、148、023及049归为稀疏型。4)生长与形态之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浓密型杉木的生长量更大,根据以上的分析初步认定,在生长初期,杉木的理想株型具有枝条浓密和冠幅宽大的特点。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王正加  黄坚钦  郭传友  杨萍  王华芳  
建立山核桃RAPD反应优化体系是进行山核桃遗传多样性分析的前提。通过对影响PCR扩增结果的主要因子的组合研究,确定了山核桃Caryacathayensis的最适反应体系和扩增程序,即在20μL反应体系中,含2 5mg·L-1(50ng)模板,2 0μL10×Buffer,16 67pmol·s-1TaqDNA聚合酶;各0 2mmol·L-1dNTPs,3 0mmol·L-1MgCl2,0 3μmol·L-1引物。扩增程序为:94℃预变性300s,94℃变性30s,38℃退火30s,72℃链延伸90s,38次循环,72℃后延伸420s。图5表2参6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