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970)
2023(9786)
2022(8004)
2021(7053)
2020(5722)
2019(12519)
2018(11984)
2017(20905)
2016(12182)
2015(13114)
2014(13070)
2013(12435)
2012(11354)
2011(10123)
2010(9889)
2009(9071)
2008(8764)
2007(7855)
2006(6635)
2005(5730)
作者
(39670)
(33175)
(32960)
(30978)
(20772)
(16088)
(14633)
(13171)
(12737)
(11632)
(11586)
(10936)
(10845)
(10588)
(10400)
(10353)
(10045)
(9901)
(9622)
(9463)
(8693)
(8139)
(8057)
(7643)
(7625)
(7358)
(7306)
(7196)
(6872)
(6832)
学科
(40348)
经济(40294)
管理(34885)
(30971)
(24234)
企业(24234)
方法(17148)
数学(15013)
数学方法(14863)
(13461)
(12557)
中国(12348)
(11755)
业经(9896)
(9793)
(9113)
贸易(9107)
农业(9019)
(8881)
地方(7875)
(7868)
(7734)
财务(7707)
财务管理(7694)
技术(7387)
(7334)
企业财务(7323)
银行(7274)
环境(7057)
(6936)
机构
学院(169593)
大学(169155)
研究(63716)
(63025)
经济(61654)
管理(60847)
理学(52972)
理学院(52327)
管理学(51226)
管理学院(50958)
(46081)
中国(45273)
科学(44192)
农业(37303)
(36369)
业大(36066)
(34875)
研究所(32469)
(28430)
中心(28310)
(26028)
农业大学(24583)
(23404)
(23403)
财经(22727)
北京(22070)
技术(21164)
(20770)
(20639)
(20306)
基金
项目(125677)
科学(96056)
基金(89903)
(84708)
国家(84041)
研究(81739)
科学基金(68689)
社会(51017)
(50755)
社会科(48326)
社会科学(48313)
基金项目(47755)
自然(47726)
自然科(46664)
自然科学(46643)
自然科学基金(45812)
(43639)
教育(37174)
资助(35643)
编号(30819)
重点(29471)
计划(27703)
(26861)
(26391)
(26218)
科技(25217)
科研(25029)
创新(24815)
(23941)
成果(23712)
期刊
(65248)
经济(65248)
研究(43363)
学报(42807)
(41393)
中国(36167)
科学(33111)
大学(30119)
学学(29142)
农业(28322)
(22077)
管理(20864)
教育(17826)
(15681)
业大(13307)
技术(12817)
(12563)
金融(12563)
业经(11627)
农业大学(11424)
(11295)
经济研究(11127)
财经(10776)
科技(9807)
(9252)
问题(8724)
林业(8564)
中国农业(7828)
商业(7509)
资源(7159)
共检索到2452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王淑红  邹应斌  李小湘  敖和军  刘武  程兆伟  
2004-2005年在长沙大田栽培条件下,以准两优527和两优293为材料,研究了低肥(N 135kg/hm2、P 29.7kg/hm2、K 112.1kg/hm2)、中肥(N 180kg/hm2、P 39.6kg/hm2、K 149.4kg/hm2)、高肥(N 225kg/hm2、P 49.5kg/hm2、K 186.8kg/hm2)对超级杂交稻产量、产量构成和某些栽培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1)产量及有效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等各施肥量处理间的差异不显著,但两年间的差异显著;(2)总干物质重与产量呈高度正相关,其相关系数准两优527为0.9377**,两优293为0.8630**;(3...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罗德强  王绍华  江学海  李刚华  周维佳  李敏  姬广梅  丁艳锋  凌启鸿  刘正辉  
【目的】水稻产量在很大程度上受环境、栽培技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根据各地的气候特点有针对性地采用栽培技术,可以充分挖掘水稻产量潜力,大幅度提高单产。论文旨在探明精确定量施肥对贵州高原山区杂交籼稻群体质量及产量形成的影响效应。【方法】于2010—2011年在贵州省黄平、绥阳、余庆、兴义4个不同生态稻区,以当地具有高产潜力的杂交籼稻品种为试材,设计精确定量施肥模式(accurate fertilizer,AF)与常规施肥模式(conventional fertilizer,CF),通过对两种施肥模式的比较,研究不同施肥模式的群体质量及产量形成的差异。精确定量施肥模式以斯坦福(Stanford)方程为...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江青山  蒋鹏  陈家彬  姜方洪  赵德明  王峰  廖宗永  林纲  
以冈优725为对照,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对7个宜香系列杂交稻组合的干物质生产特性、产量形成特点、氮素吸收规律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冈优725相比,在75 kg N·hm-2下,宜香1108、宜香1577和宜香7808有效穗较多、结实率较高、成熟期干物质及齐穗至成熟期的干物质积累量大,分别增产0.7%、0.5%和5.2%,成熟期氮素吸收量、氮肥偏生产力、氮肥吸收利用率均较冈优725高;在150 kg N·hm-2下,宜香1577、宜香1979、宜香3003和宜香7808有效穗较多、粒重较高、收获指数较大,分别增产0.8%、0.5%、1.0%、1.4%,氮肥利用率差异不显著。可见,氮肥的适量...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江青山  蒋鹏  姜方洪  陈家彬  林纲  王峰  廖宗永  徐富贤  
关键词: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江青山  蒋鹏  姜方洪  陈家彬  林纲  王峰  廖宗永  徐富贤  
以"冈优725"为对照,研究不同密肥组合和施氮方式对优质杂交稻"宜香4245"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氮方式对杂交中籼稻的产量和稻米品质影响较小。"宜香4245"的产量、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与"冈优725"相当,垩白粒率、垩白度、直链淀粉含量显著低于"冈优725",胶稠度显著高于冈优725。不同密肥组合对"宜香4245"的产量有显著影响,其中以中密中氮较高,平均为7.96 t·hm-2,分别较高密低氮、低密高氮增产5.2%、6.9%;不同密肥组合下"宜香4245"的稻米品质差异较小。综上所述,中密中氮处理下可实现杂交优质稻"宜香4245"的产量和稻米品质同时提高。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潘圣刚  莫钊文  罗锡文  王在满  田华  段美洋  唐湘如  
以超级杂交稻培杂泰丰和超级常规稻玉香油占为材料,在大田条件下,研究机械同步深施肥不同施肥量对直播水稻群体质量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1 500kg/hm2范围内,施肥可以显著增加培杂泰丰和玉香油占的收获产量、单位面积穗数和每穗实粒数;可以显著增加水稻株高和叶面积指数,提高叶片SPAD,增加干物质积累总量,从而明显改善水稻群体质量。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敖和军  王淑红  邹应斌  彭少兵  程兆伟  刘武  唐启源  
【目的】探索超级杂交稻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利用规律。【方法】于2004年和2005年,选用超级杂交稻品种准两优527和两优293为供试材料,在湖南省5个不同水稻种植生态区进行田间小区试验,研究在农民实际平均施肥量及分别减少和增加25%施肥量条件下,超级杂交稻抽穗期和成熟期植株体内的氮、磷、钾养分含量和吸收积累规律。【结果】无论在抽穗期,还是成熟期,不同施肥水平条件下水稻植株体内氮、磷、钾养分的含量均无显著差异,其在不同地点间的变化幅度低于相应的水稻产量和养分吸收量;养分吸收量差异主要由单位面积干物质生产量不同所引起。在不同施肥水平下,随着产量升高,氮、磷、钾收获指数呈上升趋势,但生产单位稻谷...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吴朝晖  青先国  袁隆平  
在海南三亚热带生态条件下,以超级杂交水稻组合两优培九和苗头组合两优0293、GD-1S/RB207为材料,设置5个不同施氮水平,即分别施纯氮0(N1,CK)、150(N2)、300(N3)、450(N4)、600(N5)kg/hm2,研究不同施氮水平对水稻产量及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两优培九和GD-1S/RB207在N3处理下的产量最高,两优0293在N4处理下的产量最高,但与N3处理下的产量相近.初步认为,在海南三亚生态条件下,超级杂交水稻的适宜总施氮水平为纯氮300kg/hm2,且氮肥(纯氮)用量每增加150kg/hm2,始穗期和齐穗期均相应推迟3~6d,最后全生育期延长3~6d.随着...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惠哲  朱德峰  林贤青  张玉屏  张卫星  
以超级杂交稻两优培九和国稻6号为材料,研究了促花肥不同施氮量(0,45,90,135,180kg/hm2)对超级杂交稻冠层功能叶片生长和光合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穗分化初期,施氮量对倒1叶(剑叶)和倒2叶的叶片形态影响较大,但对倒3叶生长影响较小.剑叶和倒2叶的长和宽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从而增加叶面积,提高上部功能叶的叶面积比率,且对叶长的影响大于叶宽,但叶片过长也易造成开花后叶片的挺直度下降,叶片披散,群体的通风透光性差.2)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叶片的SPAD值相应增加,剑叶的SPAD值在叶片展开后约20d达到最大,随后下降;高氮处理下,倒2叶和倒3叶在开花后期SPAD值下降加剧,衰老加...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蒋鹏  熊洪  张林  朱永川  周兴兵  刘茂  郭晓艺  徐富贤  
以杂交稻旌优127为材料,设2种水分管理(常规灌溉和分蘖期干旱),2个施氮量(120、180 kg/hm~2),3个移栽密度(12.0、16.5、22.5穴/m~2),研究其对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2014年分蘖期干旱处理产量(10.72 t/hm~2)与常规灌溉产量(11.01 t/hm~2)相比未出现显著下降,而2015年分蘖期干旱处理产量(9.84 t/hm~2)显著低于常规灌溉处理的产量(10.50 t/hm~2),有效穗、每穗粒数、干物质减少是其减产的主要原因;分蘖期干旱处理下,随着施氮量的增加,产量呈增加趋势,而常规灌溉处理下,随着施氮量的增加,产量呈降低趋势;2种水分管...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孙永健  马均  孙园园  徐徽  严奉君  代邹  蒋明金  李玥  
【目的】研究水氮管理模式对杂交籼稻群体质量及产量的影响,为水稻水肥高效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以杂交籼稻冈优527为材料,通过淹灌(W1)、控制性交替灌溉(W2)和旱种(W3)3种灌水处理及4种氮肥运筹处理(基肥﹕分蘖肥﹕穗肥分别为7﹕3﹕0、5﹕3﹕2(穗肥于倒4叶龄期施入)、3﹕3﹕4(穗肥于倒4、2叶龄期分2次等量施入)、2﹕2﹕6(穗肥于倒4、2叶龄期分2次等量施入),分别记为N1、N2、N3、N4),并设置不施氮处理,记为N0,分析水氮管理模式对杂交籼稻群体质量和产量形成的影响,并探讨水氮互作下群体质量指标与产量间的关系。【结果】水与氮对水稻主要生育时期干物质累积、叶面积指数(LAI)...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洪程  王秀芹  戴其根  霍中洋  许轲  
在大田条件下 ,以汕优 6 3为对照 ,研究不同施氮量对杂交稻两优培九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施氮量的增加 ,两优培九的吸氮量、干物质累积量、百公斤籽粒需氮量均增加 ;产量以及氮肥利用率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 ,至中肥处理达最大值 ,而高肥处理则显著降低 ;相同施氮水平 ,两优培九的产量、吸氮量、干物质累积量以及肥料利用率均高于汕优 6 3;在 90 0 0~ 10 5 0 0kg·ha-1的产量水平下 ,百公斤籽粒需氮量为 2 .0~ 2 .2kg ,氮肥利用率在 40 %左右 ;适当增施氮肥有利于营养品质、加工品质、蒸煮食味品质的提高 ,而高肥不利于外观品质的提高。在品种间产量和品质均存在显...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曹应江  游书梅  郑家奎  蒋开锋  张涛  杨莉  杨乾华  万先齐  罗婧  李昭祥  高磊  
利用高配合力水稻三系恢复系泸恢8258与扬恢34杂交的F2,通过单粒传法获得1个由140个系组成的F8重组自交系群体,采用NCⅡ设计,每个系及2个亲本(共142个系)分别与3种不同胞质的不育系冈46A(冈型)、泸98A(K型)、Ⅱ–32A(印尼水田谷型)杂交,构建的双列杂交群体分别在四川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德阳基地(简称"德阳基地")和四川省遂宁市大英县基地(简称"遂宁基地")进行田间试验,分析单株产量、单株有效穗、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等5个产量构成要素的配合力及遗传效应。结果表明:5个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方差和特殊配合力方差均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水平;除千粒重外,其余4个性状在2个基地的...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邓文  青先国  蒲熙  王思哲  龚浩如  
比较了3种不同的施硅肥、钙肥水平下超级杂交稻品种准两优527、两优293生育后期的茎秆抗倒力学差异.结果表明:两优293的倒4节间折断弯矩M明显大于准两优527,主要因为构成茎秆材料数量的增加;施硅肥对提高倒4节间M值、降低折断指数BI作用明显,尤以中量(五水偏硅酸钠的施用量为300kg/hm2)最佳;施钙肥不利于降低准两优527成熟期的BI值,但能明显提高两优293倒4节间的抗折断能力,最佳施钙量为中量(熟石灰施用量450kg/hm2);在不同品种间或不同处理下,超级杂交稻的主要茎秆材料学参数M值、BI值在生育后期的变化趋势不一致.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黄新杰  屠乃美  李艳芳  周娟  易镇邪  李淼  王可  
采用大田试验,以龙两优072和深优9576为材料,研究再生稻的产量形成及其与头季稻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杂交组合各节位再生稻的叶面积指数(LAI)和干物质积累量均以倒2节最高,倒4节最低;再生稻的产量与头季稻分蘖盛期、孕穗期、齐穗期和乳熟期的LAI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64、0.896、0.935、0.941;不同杂交组合头季稻与再生稻干物质积累量均以乳熟期最大,分蘖盛期最小,再生稻产量与头季稻乳熟期的干物质积累量呈正相关(r=0.451);再生稻根系活力和光合速率较头季稻高,叶绿素含量较头季稻小;再生稻孕穗期和齐穗期的根系活力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13和0...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