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708)
2023(9504)
2022(8086)
2021(7365)
2020(6320)
2019(14330)
2018(13898)
2017(26383)
2016(14760)
2015(15845)
2014(15345)
2013(15173)
2012(14207)
2011(12889)
2010(12908)
2009(11763)
2008(11416)
2007(10154)
2006(8820)
2005(7843)
作者
(47653)
(39651)
(39538)
(37204)
(25105)
(19315)
(17662)
(15688)
(15137)
(13932)
(13628)
(13358)
(13125)
(12705)
(12682)
(12338)
(12143)
(11894)
(11532)
(11468)
(10313)
(10056)
(9691)
(9197)
(9078)
(8786)
(8774)
(8630)
(8188)
(8006)
学科
(60163)
经济(60104)
管理(40910)
(38659)
(31315)
企业(31315)
方法(30456)
数学(27788)
数学方法(27366)
(15600)
(15442)
(15315)
中国(14333)
业经(12024)
(11765)
贸易(11762)
(11477)
(11257)
地方(10646)
农业(10442)
环境(9396)
(9365)
财务(9348)
财务管理(9327)
技术(9015)
企业财务(8906)
(8553)
银行(8496)
(8390)
金融(8388)
机构
大学(210459)
学院(208390)
(83562)
经济(81995)
研究(78158)
管理(76707)
理学(67411)
理学院(66527)
管理学(64815)
管理学院(64490)
中国(56317)
科学(54038)
(51603)
(44908)
(42644)
业大(41875)
农业(41481)
研究所(39485)
(35787)
中心(34515)
(30907)
财经(28807)
(28646)
北京(27874)
农业大学(27341)
(26792)
(26411)
经济学(25528)
科学院(24557)
(24549)
基金
项目(152155)
科学(117903)
基金(111926)
(104021)
国家(103247)
研究(96247)
科学基金(85927)
社会(61455)
自然(61223)
(59918)
自然科(59818)
自然科学(59789)
基金项目(58951)
自然科学基金(58754)
社会科(58378)
社会科学(58359)
(51957)
资助(47067)
教育(44175)
重点(35347)
编号(34705)
计划(33288)
(32763)
(32110)
(31545)
科研(30674)
科技(29930)
创新(29679)
(27753)
教育部(26652)
期刊
(84654)
经济(84654)
研究(54595)
学报(49206)
(45064)
科学(40429)
中国(39468)
大学(35175)
学学(34079)
农业(30494)
管理(27869)
(26766)
(16758)
(16650)
金融(16650)
技术(15633)
教育(15480)
经济研究(15250)
业大(14707)
财经(14049)
业经(13350)
(12518)
农业大学(12333)
(12104)
科技(11689)
问题(11534)
统计(11447)
林业(10653)
(10584)
技术经济(10385)
共检索到2988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喻江  李彦生  谢志煌  高志颖  刘晓冰  于镇华  
反硝化过程是土壤氮素循环的重要过程之一,与土壤氮肥损失和温室气体排放紧密相关。通过分析不同施肥方式对东北旱田黑土nirK型和nirS型反硝化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及其与N_2O排放的关系,证实黑土中nirK型比nirS型反硝化细菌多样性丰富,且更易受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施入化肥会降低东北旱田黑土反硝化细菌多样性、N_2O释放量和土壤养分含量,而有机肥的施入虽然可提高土壤养分含量,但是也会显著增加土壤反硝化作用,存在潜在的负面环境效应。因此对黑土地的保护要积极推行种养结合,建立可循环农业体系;适当配施有机肥料,调节黑土微生物活力;大力完善相关制度,营造科学管理新规范,从而构建我国黑土保护的立体格局。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高圣超  关大伟  马鸣超  张伟  李俊  沈德龙  
【目的】表征大豆连作条件下不同施肥处理土壤细菌的群落结构特征和组成差异,并侧重分析接种根瘤菌处理的不同之处;与土壤化学性质进行关联分析,探讨引起黑土细菌菌群变化的主效环境因子,为进一步了解连作条件下东北耕地土壤中细菌群落结构的变化以及大豆的高效种植和氮肥减施提供理论支持。【方法】依托5年大豆连作定位试验,选取不施肥(CK)、磷钾肥(PK)、氮磷钾肥(NPK)、磷钾肥+接种根瘤菌(Bradyrhizobium japonicum 5821)处理(PK+5821)共4个处理的耕层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通量测序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宋亚娜  吴明基  林艳  
【目的】基于水稻田间定位试验,利用nirS功能基因研究不同氮肥水平对稻田土壤反硝化细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方法】运用PCR-DGGE(聚合酶链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结合DNA克隆测序和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技术对反硝化细菌nirS基因进行检测,分析田间定位试验第4年不同氮肥水平下稻田nirS型反硝化细菌群落结构和丰度的变化。【结果】依据DGGE图谱计算的群落多样性指数显示,与不施肥对照处理(CK)比较,施用氮肥处理(N1:75 kg N.hm-2,N2:150 kg N.hm-2和N3:225 kg N.hm-2)可促进稻田土壤nirS型反硝化细菌群落多样性指数提高,尤...
[期刊]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作者] 魏佳明  
湿地细菌参与了表流湿地生态系统中氮的分解与转化过程,是影响表流湿地脱氮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表流湿地细菌群落结构,尤其是参与反硝化这一重要脱氮环节的反硝化细菌的群落结构,了解表流湿地的优势细菌及反硝化细菌群落及分布特征,对从微观角度认识表流湿地氮去除机制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本研究中,采用了Miseq高通量测序方法进行了不同季节沿水流方向的不同处理单元的表流湿地细菌、反硝化细菌群落结构时空三维分析,并利用冗余分析方法分析了细菌与反硝化细菌的群落结构与水环境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表流湿地细菌群落OTU数量在5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慧颖  徐明岗  周宝库  马想  段英华  
【目的】研究长期施肥对黑土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影响差异,探索黑土肥力对长期施用化肥和有机肥响应差异的生物学机制,为黑土的肥力培育和合理施肥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方法】基于35年的长期定位施肥试验,采用定量PCR方法和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长期不施肥(CK)、氮肥(N)、有机肥(M)和有机无机配施肥(MN)处理下,黑土细菌及真菌的数量、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差异。同时结合土壤理化性状,探究不同施肥条件下细菌和真菌群落变化的环境驱动因子。【结果】N处理对土壤细菌的数量没有显著影响,但使其群落多样性降低了13.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庆峰  姜昕  马鸣超  关大伟  赵百锁  魏丹  曹凤明  李力  李俊  
【目的】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e,AM)真菌在促进作物养分吸收、提高作物抗病和抗逆性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探讨长期施用化学氮肥和磷肥对东北黑土AM真菌的影响及其主效环境因子,为进一步揭示AM真菌对化肥的响应机制,指导农田施肥以及利用AM真菌提高土壤养分有效性提供依据。【方法】以长期定位试验为平台,选取5种不同处理:不施肥(CK),单施常量氮肥(N_1),混施常量氮肥和磷肥(N_1P_1),单施2倍常量氮肥(N_2),混施2倍常量氮肥和磷肥(N_2P_2)。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连续施用37年氮肥和磷肥的AM真菌群落组成差异,并对AM真菌群落组成与环境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随着氮、磷施用量的增加,黑土p H和速效钾含量显著降低,而全氮、硝态氮、铵态氮和有机质含量显著提高。单施氮肥(N_1和N_2)对黑土中AM真菌多样性影响不显著(P>0.05);然而氮、磷混施(N_1P_1和N_2P_2)显著降低黑土中AM真菌多样性(P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丁建莉  姜昕  关大伟  马鸣超  赵百锁  周宝库  曹凤明  李力  李俊  
【目的】为表征长达35年轮作与施肥条件下东北黑土微生物群落特征,解析长期施肥及作物对土壤微生物丰度和群落结构的影响,探讨东北黑土微生物群落变化与施肥及不同作物间的相互关系,为进一步改良耕作制度与施肥方式提供依据。【方法】依托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长期定位试验站,选取玉米和大豆两种作物季的4个不同施肥处理:不施肥处理(CK)、有机肥处理(M)、无机肥处理(NPK)和有机肥配施无机肥处理(MNPK)的耕层土壤为研究对象,处理前加字母M表示玉米季样品,加字母s表示大豆季样品。借助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平台和Real-tIMe PCR技术,以16s RRNa基因为分子标靶,研究作物与施肥方...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高洪军  彭畅  张秀芝  李强  朱平  
【目的】通过阐明长期不同施肥下东北黑土区玉米产量的变化规律及其稳定性差异,为建立合理施肥模式、促进东北黑土区玉米持续稳产和高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公主岭)国家黑土肥力与肥料效益长期试验为研究平台,利用8种不同施肥模式(CK、NP、NK、PK、NPK、M1NPK、SNPK和M2NPK)的25年数据分析玉米产量变化及土壤养分状况对施肥模式的响应。【结果】长期有机肥与化肥配施玉米产量总体上表现为上升趋势,有机肥氮替代部分化肥氮的有机无机配施处理增产效果也较为明显;M1NPK、SNPK和NPK 3个等氮量施肥处理玉米平均产量差异不显著,其前11年NPK处理玉米产量高于SNPK和M1NPK处理,后...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宋玫滢  孙晓莉  王豆豆  林雅琪  刘洋  
为分离可以高效去除亚硝酸盐的反硝化细菌,并在养殖废水处理中进行应用,本实验通过富集培养、稀释涂布、划线分离、纯化、筛选,从活性污泥中获得两株反硝化能力较强的微生物菌株A和H,研究了温度、pH、溶解氧、碳源、硝酸盐浓度对菌株A和H反硝化作用的影响。结果显示:两株反硝化细菌经鉴定分别为Achromobacter xylosoxidans A和Pseudomonas stutzeri H。在含有溴麝香草酚蓝(bromothymol blue, BTB)的培养基中,菌株H在37℃,pH 6.0,摇床转速为50 r/min,在添加1%(w/v)的柠檬酸钠为碳源的培养基中,NO~-_3的去除率最高,为84.67%;菌株A在30℃,pH 6.0,静止条件下,以柠檬酸钠为碳源的培养基中,NO~-_3的去除率最高,为67.04%。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曾希柏  王亚男  王玉忠  林志灵  李莲芳  白玲玉  苏世鸣  沈灵凤  
【目的】研究设施菜地不同施肥处理下细菌群落结构和丰度的变化。【方法】利用16S rRNA基因的末端限制性片段多态性分析(T-RFLP)技术与实时荧光定量(Real-time)PCR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不施肥(CK)、1/2量氮磷钾化肥+1/2量有机肥(1/2 MNPK)、氮磷钾化肥+有机肥(MNPK)、有机肥(M)、氮磷钾化肥(NPK)5种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中细菌群落结构和丰度的影响。【结果】147个阳性质粒测序结果显示设施菜地土壤中细菌主要包括厚壁菌门、变形菌门、绿弯菌门、酸杆菌门、拟杆菌门、放线菌门、疣微菌门、蓝藻门、硝化螺旋菌门及浮霉菌门10个门。其中变形细菌(26.53%)、拟杆菌(1...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蔡杰  张洁  喻珊  林洪鑫  李开绵  陈松笔  欧文军  
利用Ion S5~(TM) XL测序平台,通过未施肥(R1)、常规施肥(R2)和化肥减量(R4)等不同施肥方式对木薯华南205种植地土壤进行16S rRNA高通量测序分析,结果表明,在相似水平为97%下聚类分析得到的R1、R2、R4的OTUs数分别为1 003、989、864个;不同施肥方式下木薯根际土壤中优势菌门为酸杆菌门、绿弯菌门、变形菌门、放线菌门、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化肥施用增加了绿弯菌门、变形菌门、放线菌门、厚壁菌门等的相对丰度,降低了酸杆菌门和拟杆菌门的相对丰度.施肥方式改变土壤细菌的多样性和丰度,其物种多样性表现为R1>R2>R4.基于土壤细菌群落的PCoA和聚类分析,R1和R2群落组成多样性较为相似,与R4不同.表明施肥方式不仅改变木薯根际土壤细菌的多样性与相对丰度,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木薯根际土壤群落结构,尤其增加了木薯根际土壤有益细菌的数量,提高了木薯产量.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杨亚东  王志敏  曾昭海  
【目的】通过对华北地区一年两熟种植模式下冬小麦生长季不同施肥和灌溉处理下土壤细菌群落的研究,揭示长期不同施肥和灌溉制度下土壤细菌数量、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变化规律。为科学施肥和灌溉,提高农田地力和维持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等提供依据。【方法】依托中国农业大学吴桥实验站,选取长期施肥和灌溉定位试验的6个处理冬小麦收获后耕层土壤为研究对象,分别为化肥+不灌溉(CI0)、化肥+拔节期灌溉(CI1)、化肥+拔节期灌溉+灌浆期灌溉(CI2)、有机肥+不灌溉(MI0)、有机肥+拔节期灌溉(MI1)和有机肥+拔节期灌溉+灌浆期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迪  韩晓增  
【目的】阐明长期不同植被覆盖与施肥管理后,同一地块的黑土的总有机碳(TOC)、活性有机碳的变化。探讨黑土可持续利用的土地管理模式。【方法】第一个田间试验开始于1985年,研究不同植被覆盖(裸地、草地、耕地)下的黑土活性有机碳的含量和分布变化。第二个田间试验开始于1993年,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无肥对照(CK)、氮磷(NP)、氮磷配施有机肥(NPOM))对活性有机碳变化的影响。【结果】不同植被凋落物和根系分泌物及长期不同施肥管理均对黑土活性有机碳的形成产生明显的影响。与1985年相比,裸地TOC和全氮(TN)分别下降11.2%和15.3%,草地TOC和TN分别增长13.2%和5.8%,耕地TOC...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淑霞  王宇  周平  赵兰坡  刘景双  秦治家  
利用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施肥对黑土有机无机复合及腐殖质结合形态的影响。试验设不施肥(CK)、单施化肥(NPK)、常量有机肥与化肥配施(NPKM1)、1.5倍有机肥与化肥配施(NPKM2)和秸秆与化肥配施(NPKS)5个处理。结果表明:长期合理施用化肥能使土壤有机碳、重组有机碳的含量和原土复合量趋于增加;有机无机配施能使土壤有机碳、重组有机碳、原土复合量、土壤追加复合量及追加复合度增加,而原土复合度降低,增加有机肥用量可以降低土壤追加复合度。施肥能促进土壤中各种结合形态的腐殖质绝对含量和土壤松/稳和松/紧比值增加,但以松结合态腐殖质增加的较多。不同处理中高用量的有机肥处理(NPKM2)效果更明显。...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马东旭   王佳琪   蓝伟立   陈块明   李茂   叶义全   范福金   林开敏  
【目的】为研究杉木育苗基质中真菌优势群落结构对指数施肥方式的响应特征。【方法】使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3个施肥处理[对照(CK,0 mg/株)、指数施肥(EF,40 mg/株)、常规集中施肥处理(CF,40 mg/株)]下,杉木无性系“洋061”轻型基质的真菌群落组成与多样性的变化。【结果表明】1)对比CK,指数施肥与常规施肥均显著提高了基质中速效磷、全氮、速效钾含量,显著提高了杉木幼苗的苗高、地径、生物量。2)指数施肥与常规施肥均显著增加了基质真菌多样性指数,降低了丰富度指数。3)在基质中,粗糙孔目(Trechisporales)、肉座菌目(Hypocreales)、被孢霉目(Mortierellales)、粪壳菌目(Sordariales)为各处理下的基质真菌优势目,与CK相比,指数施肥显著提高了肉座菌目、被孢霉目的相对丰度,常规施肥仅显著提高了肉座菌目相对丰度。其中,苗高、地径、生物量均与被孢霉目相对丰度呈显著正相关,生物量与肉座菌目呈显著正相关。4)冗余分析结果表明,被孢霉目与肉座菌目与水解氮、速效磷呈正相关,速效磷是影响基质真菌多样性指数的主要环境因子;水解氮、pH值是驱动基质真菌群落结构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表明两种施肥方式可能改变了与N、P有效性敏感的真菌类群进而影响基质真菌群落组成。【结论】对比CK,指数施肥较常规施肥能有效提高有关磷转化与分解有机质真菌类群的相对丰度,有利于基质后期有效养分转化与积累,以为杉木幼苗生长提供良好条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