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150)
- 2023(7411)
- 2022(6121)
- 2021(5541)
- 2020(4566)
- 2019(9830)
- 2018(9518)
- 2017(17150)
- 2016(9643)
- 2015(10310)
- 2014(10100)
- 2013(9870)
- 2012(9012)
- 2011(8120)
- 2010(8051)
- 2009(7132)
- 2008(6925)
- 2007(6141)
- 2006(5204)
- 2005(4476)
- 学科
- 济(34769)
- 经济(34735)
- 业(31145)
- 管理(30107)
- 企(24537)
- 企业(24537)
- 方法(16461)
- 数学(14803)
- 数学方法(14687)
- 技术(13433)
- 农(11500)
- 财(9479)
- 中国(8954)
- 学(8849)
- 贸(8602)
- 贸易(8602)
- 易(8409)
- 业经(8139)
- 农业(8101)
- 技术管理(8026)
- 制(6210)
- 环境(6091)
- 务(5990)
- 财务(5972)
- 财务管理(5965)
- 企业财务(5674)
- 地方(5349)
- 产业(5307)
- 划(5258)
- 银(5246)
- 机构
- 学院(139662)
- 大学(139629)
- 济(54793)
- 经济(53791)
- 研究(52148)
- 管理(51918)
- 理学(45686)
- 理学院(45143)
- 管理学(44293)
- 管理学院(44062)
- 农(40252)
- 科学(36978)
- 中国(35773)
- 农业(32897)
- 业大(31776)
- 京(29662)
- 所(29250)
- 研究所(27321)
- 中心(23221)
- 农业大学(21926)
- 财(21824)
- 江(20979)
- 省(19564)
- 院(18315)
- 财经(17943)
- 技术(17929)
- 北京(17816)
- 业(17750)
- 科学院(17619)
- 室(16728)
- 基金
- 项目(105113)
- 科学(80830)
- 基金(76549)
- 家(72752)
- 国家(72209)
- 研究(65691)
- 科学基金(59179)
- 省(42269)
- 自然(42080)
- 社会(41954)
- 基金项目(41254)
- 自然科(41179)
- 自然科学(41163)
- 自然科学基金(40480)
- 社会科(39977)
- 社会科学(39963)
- 划(36763)
- 资助(30109)
- 教育(29437)
- 重点(24639)
- 计划(24290)
- 编号(23331)
- 创(23255)
- 科技(22583)
- 发(22513)
- 部(22347)
- 创新(21953)
- 业(21533)
- 科研(21053)
- 农(18620)
共检索到1962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岳亚鹏 董鲜 周毅 薛林 洪立洲 徐阳春 沈其荣 郭世伟
选用长期定位水稻旱作试验土壤,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水稻旱作方式对后作大麦产量、产量构成及养分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旱作均较水作有利于后作大麦的生长;水稻旱作的后作大麦株高均高于水作后作大麦,产量及其构成也均优于水作后作大麦;在不同水稻旱作方式中,水稻盖草旱作后作大麦的冬前分蘖发生早,每穗粒数和千粒重均略高于其他旱作处理,能够获得相对较高的产量,分别较覆膜旱作和水作高10.84%和17.43%。大麦养分累积则表现为:氮累积量各生育阶段均以前茬盖草旱作处理的为最高,在成熟期达到每盆958.85mg,而磷累积量则是生育前期最高,钾累积量则是生育后期最高。
关键词:
大麦 产量构成 养分累积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赵沛义 段玉 妥德宝 李焕春 刘梅 靳存旺 李瑛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施肥对甜菜产量、干物质积累和吸肥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钾肥配合施用可以提高甜菜产量,制约甜菜产量的养分因子依次为N>P>K。干物质日积累规律为:苗期增长缓慢,叶和块根分别在出苗后80,125 d达到最大值,在60~80 d时,块根的日积累量超过叶。氮的吸收速率,全株表现为慢-快-慢的规律,叶片和块根分别在出苗后100,160 d达到最大值,氮的累积总量在叶中较多。磷的吸收速率,叶片表现为出苗后40~80 d最快,块根在40~120 d快速增加并达到最大值;磷在叶和根中的累积量分别在出苗后80,120 d达到最大,80d之后根的累积量超过叶。对于钾,叶在出苗后40~12...
关键词:
甜菜 产量 吸肥规律 干物质积累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高志红 陈晓远 林昌华 张宇鹏 何永胜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施肥水平下木薯氮磷钾养分积累、分配和产量的差异,探讨粤北坡岗地优质高产木薯氮磷钾养分的最佳用量。【方法】以木薯品种南美119为材料,采用"3414"方案,在粤北翁源进行大田试验。试验共设14个处理。【结果】施肥处理的氮素主要分配到地上部,不施肥处理的氮素则主要分配到根部;不同施肥处理的磷素均主要分配到地上部;不施肥处理和不施钾处理的钾素主要分配到根部,不施氮处理的钾素在根、冠间分配较均衡。在木薯不同生长阶段,植株氮磷钾含量均呈下降趋势,但施氮、磷、钾化学肥料处理植株氮磷钾含量的下降速度小于不施氮、磷、钾化学肥料的处理。处理N2P2K2的氮、磷、钾含量和积累量在各生育期均为最...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海东 唐湘如 赵烈 田华 莫钊文 段美洋 潘圣刚
为了研究不同施肥深度对直播水稻氮素积累与转移及其产量的影响,以天优998和玉香油占为试材,通过设计4个不同的施肥深度,分别为4,8,12,16 cm,依次记为T1、T2、T3、T4,以不施肥为对照(T0),试验采用木箱种植法。结果表明,T2处理水稻拔节期、抽穗期和成熟期叶片及茎鞘氮素积累量、植株氮素积累总量均为最高且显著高于T0和T4处理,氮素积累总量随生育期的推进在成熟期达到最高;T2处理在水稻拔节期、抽穗期和成熟期氮素阶段性积累量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分蘖期至拔节期氮素阶段性积累量在4个生育阶段中最高,2个品种表现一致;T2处理与T0和T1比较还显著增加了水稻灌浆期茎叶氮素表观转移量和...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曾艳 张杨珠 龙怀玉 周卫军 廖超林 侯金权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在冲积性菜园土不同施肥条件下小白菜生育期的物质积累及其对N、P、K养分吸收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小白菜物质积累主要集中在移栽后30~45d,占全生育期的50%以上;每棵小白菜全生育期平均吸氮、吸磷、吸钾818.6、87.1、713.3g,各处理小白菜吸收N、P2O5、K2O的质量比为1∶0.23∶1.06;小白菜植株的氮素吸收总量与产量显著相关(r=0.935*),磷素吸收总量与产量极显著相关(r=0.970**),钾素吸收量与产量的相关性没有达到显著水平.
关键词:
小白菜 物质积累 养分吸收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曹孟岩 项瑶 何宏斌 张楚婷 宋玉 靳程 何春桃 李俊年 辛国荣
以多花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 L.)为材料,设置3种播种量18、24、30 kg/hm~2 (分别为S1、S2、S3)和2种施肥量780、960 kg/hm~2 (分别为F1、F2),共6个处理(S1F1、S1F2、S2F1、S2F2、S3F1、S3F2),探究不同播种量和施肥量对湘西冬种黑麦草及后作水稻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S3F2处理黑麦草的鲜产量最高(68 300kg/hm~2),比最低的S1F1处理高31.09%(P<0.05);施肥量与播种量交互效应对黑麦草的干产量和单位面积总粗蛋白、总粗纤维、总钙、总磷含量影响显著(P<0.05),播种量对鲜产量、干产量和单位面积总粗纤维、总钙、总磷含量均影响显著(P<0.05);种草后,所有处理土壤的pH和有效磷含量均显著高于种草前的(P<0.05),S3F2处理土壤全氮和有效磷含量最高,分别达2.31 g/kg、67.61 mg/kg,比种草前分别高12.68%(P>0.05)和148.11%(P<0.05);S3F2处理下后作水稻实际产量、单株总粒数、单株实粒数和千粒质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的(P<0.05);后作水稻产量受黑麦草播种量的影响显著(P<0.05),播种量和施肥量的交互效应对水稻产量影响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黑麦草在播种量为30 kg/hm~2、施肥量为960 kg/hm~2的栽培条件下的培肥效果最佳,并且对后作水稻具有良好的增产效应,适宜在湘西地区推广应用。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曹孟岩 项瑶 何宏斌 张楚婷 宋玉 靳程 何春桃 李俊年 辛国荣
以多花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 L.)为材料,设置3种播种量18、24、30 kg/hm~2 (分别为S1、S2、S3)和2种施肥量780、960 kg/hm~2 (分别为F1、F2),共6个处理(S1F1、S1F2、S2F1、S2F2、S3F1、S3F2),探究不同播种量和施肥量对湘西冬种黑麦草及后作水稻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S3F2处理黑麦草的鲜产量最高(68 300kg/hm~2),比最低的S1F1处理高31.09%(P<0.05);施肥量与播种量交互效应对黑麦草的干产量和单位面积总粗蛋白、总粗纤维、总钙、总磷含量影响显著(P<0.05),播种量对鲜产量、干产量和单位面积总粗纤维、总钙、总磷含量均影响显著(P<0.05);种草后,所有处理土壤的pH和有效磷含量均显著高于种草前的(P<0.05),S3F2处理土壤全氮和有效磷含量最高,分别达2.31 g/kg、67.61 mg/kg,比种草前分别高12.68%(P>0.05)和148.11%(P<0.05);S3F2处理下后作水稻实际产量、单株总粒数、单株实粒数和千粒质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的(P<0.05);后作水稻产量受黑麦草播种量的影响显著(P<0.05),播种量和施肥量的交互效应对水稻产量影响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黑麦草在播种量为30 kg/hm~2、施肥量为960 kg/hm~2的栽培条件下的培肥效果最佳,并且对后作水稻具有良好的增产效应,适宜在湘西地区推广应用。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德辉 赵海燕 郑秀仁 邵建华 高芝祥
在江苏如皋高沙土麦稻轮作的大田生产条件下研究氨基酸螯合微量元素肥料对作物产量及品质的效应。结果表明,氨基酸螯合微肥能明显增加小麦穗数和每穗粒数等生物性状。5个施肥处理的小麦产量高低依次为:NPK+氨基酸螯合微肥(NPK+AM)、NPK+无机微肥+氨基酸粉(NPK+IM+A)、NPK+氨基酸粉(NPK+A)、NPK+无机微肥(NPK+IM)、NPK。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小麦产量NPK+AM处理与NPK处理达极显著差异(P<0.01),与其他3处理达显著性差异(P<0.05)。5个施肥处理的小麦蛋白质含量的高低依次为:NPK+AM、NPK+A、NPK+IM+A、NPK+IM、NPK,统计结果显示,N...
关键词:
氨基酸螯合微肥 小麦 水稻 产量 品质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冯伟 周晓芬 杨军芳
针对设施菜田磷、钾养分过量积累的现状,采用温室盆栽连续种植吸收的试验方法对磷、钾养分的有效利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高磷、钾含量的土壤上不施任何肥料难以保证产量水平;施用一定量的氮肥可以促进土壤磷、钾养分的吸收,提高产量,但不能获得高产;试验条件下,在保证氮肥适量供应的基础上,降低1/3正常磷、钾肥施用量,可以获得较高的白菜生物产量,说明合理调节氮、磷、钾肥,可以促进土壤磷、钾养分的有效利用,减少磷、钾肥的施用量。
关键词:
设施蔬菜 积累态磷钾 有效利用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琨 秦鱼生 喻华 冯文强 高原 涂仕华
前期低温和养分有效性差、中后期土壤氧化还原电位低和还原物质含量高被认为是影响冬水田水稻高产的主要限制因子。本研究采取不同耕作方式与肥料运筹,分析了田间试验条件下不同处理对冬水田稻区土壤温度、水稻分蘖动态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前期土温低主要在5 cm以下土层,即水稻主要扎根层。由于2011年气候反常,优化施肥仅比对照增产1.1%,差异不明显。在两种增温措施中,厢式耕作+覆膜+优化施肥处理对水稻生长前期土壤增温效果显著,能有效促进水稻分蘖,但产量比习惯耕作+习惯施肥减产1.71%;厢式耕作+优化施肥处理对提高土壤增温作用尽管不如覆膜处理,但产量最佳,达每公顷8529.30 kg,较习惯耕作+习惯...
关键词:
水稻 土壤温度 分蘖动态 产量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黄金丽 刘世琦 王景军 田洪军
以露地栽培的黄瓜、番茄、菠菜、萝卜为试材 ,探究了施肥对蔬菜营养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 ,5种施肥处理中最佳施肥处理为半量虫粪 (5 6 2 5 0kg/hm2 )与 5 0 %NPK配施 ,可显著提高 4种蔬菜中Vc、可溶性糖、可溶性Pr、果胶质含量 ,降低硝酸盐含量及单宁、纤维素含量 ,从而提高蔬菜营养品质和产量。与单施尿素处理比较 ,萝卜中Vc含量增加 6 1 34% ,菠菜中可溶性Pr含量增加 5 87% ,黄瓜中糖酸比增加 4 1 0 9% ,硝酸盐含量降低 9%。
关键词:
黄瓜 番茄 菠菜 施肥 营养品质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唐海明 肖小平 李超 汤文光 郭立君 程凯凯 汪柯 潘孝晨 李微艳
[目的]本文旨在明确双季稻区不同土壤耕作模式对水稻植株干物质和养分积累与分配的影响。[方法]采用紫云英-双季稻种植模式结合不同土壤耕作模式大田定位试验,以双季水稻旋耕+秸秆不还田为对照(RTO),应用常规分析方法开展了双季水稻翻耕+秸秆还田(CT)、双季水稻旋耕+秸秆还田(RT)、双季水稻免耕+秸秆还田(NT)处理对双季水稻植株各器官干物质和氮、磷、钾积累与分配影响的研究。[结果]早稻和晚稻成熟期,RT和CT处理均有利于增加水稻植株茎、叶、穗和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及茎叶干物质转运量; CT、RT和NT处理植株茎叶物质转运率和物质贡献率均高于RTO处理; NT处理抽穗后物质同化贡献率均为最高,均高于CT、RT和RTO处理。早稻和晚稻成熟期,RT处理水稻植株茎的氮素积累量均显著高于CT、NT和RTO处理,CT、RT和NT处理植株穗和地上部的氮素积累量均显著高于RTO处理。CT和RT处理植株茎和叶的磷素积累量均显著高于NT和RTO处理; CT、RT和NT处理植株穗和地上部的磷素积累量均显著高于RTO处理。CT和RT处理植株茎和地上部的钾素积累量均显著高于RTO处理; CT处理植株叶和穗的钾素积累量均显著高于RTO处理。[结论]秸秆还田措施促进了水稻植株各器官干物质积累和转运;其中以土壤翻耕、旋耕结合秸秆还田措施有利于水稻植株群体养分的积累与转运。
关键词:
水稻 土壤耕作 干物质 积累 转运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姚单君 张爱华 杨爽 吴兴洪 张钦 王文华 王培官 刘文启 古应庭 李克仙
【目的】研究不同新型氮肥对贵州水稻产量、生物量及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探讨其在水稻种植中的节肥增产效果,筛选适宜贵州山区水稻种植的高效新型氮肥。【方法】以水稻品种乐优58为试验材料,设置普通尿素和4种新型氮肥不同施肥方案的大田对比试验。【结果】相对于普通尿素处理,新型氮肥处理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水稻产量构成因素,增加水稻产量和地上部分生物量,其中腐植酸尿素处理水稻增产率和籽粒生物量最高,分别为16.28%、84.44 g/穴;控失尿素、腐植酸尿素、控失尿素一次追肥和普通尿素+等量锌肥处理均能提高水稻地上部分氮、磷、钾积累量,且腐植酸尿素处理能使水稻养分更多的积累在籽粒当中;腐植酸尿素处理水稻的氮肥利用率、肥料偏生产力、养分收获指数、养分吸收效率及氮肥农学效率综合表现最好,促进了水稻对养分的吸收利用。【结论】在贵州稻区施用腐殖酸尿素的效果最好。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彭显龙 刘元英 罗盛国 范立春 宋添星 郭艳文
【目的】以寒地5个粳稻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实地氮肥管理的增产机理。【方法】2004和2005年,通过农民习惯施肥和实地氮肥管理的大田对比试验和不同SPAD阈值的小区试验,探讨实地氮肥管理对水稻群体质量、干物质积累规律和氮积累的影响。【结果】与农民习惯施肥相比,实地氮肥管理使氮肥总量平均减少了33.8%,水稻成穗率平均提高了12.3%(P<0.05),灌浆期水稻叶面积指数提高了14.1%~27.6%(P<0.05),抽穗期以后水稻干物质增加了4.3%~29.1%,抽穗后干物重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产量平均增加了9.8%;抽穗后氮积累量增加了11.8%~55.1%(P<0.05...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